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朝阳沟阶地扶余—杨大城子油层油源分析与油气运移模式 被引量:8
1
作者 张雷 卢双舫 王伟明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60-570,共11页
基于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系统对比分析了朝阳沟阶地扶余—杨大城子油层原油与三肇凹陷及朝阳沟阶地青山口组一段源岩的关系,表明朝阳沟阶地扶余油层有两个主要油源,即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与朝阳沟本地区青一段源岩,且两者对扶余油层的贡... 基于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系统对比分析了朝阳沟阶地扶余—杨大城子油层原油与三肇凹陷及朝阳沟阶地青山口组一段源岩的关系,表明朝阳沟阶地扶余油层有两个主要油源,即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与朝阳沟本地区青一段源岩,且两者对扶余油层的贡献量可能基本相同。朝阳沟地区杨大城子油层原油与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与朝阳沟青一段源岩亲缘关系不明显。这与朝阳沟阶地源岩超压值相对较小、导致油气下排距离浅、进入杨大城子油层的油气量较小相符。在油源对比的基础上,结合断裂和砂体分布等各种地质条件,将朝阳沟阶地油气运移模式分为远源长距离侧向运移和近源短距离侧向运移两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余-杨大城子油层 油源对比 油气运移模式 生物标志化合物 朝阳沟阶地松辽盆地
下载PDF
油源区内外断裂控藏作用差异性研究——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和长10区块扶余—杨大城子油层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付广 雷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9-725,共7页
在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和长10区块断裂发育及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断裂与三肇凹陷之间空间分布位置关系对三肇凹陷和长10区块断裂控藏作用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三肇凹陷和长10区块扶余—杨大城子(扶杨)油层主要发育南北向的T2断裂... 在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和长10区块断裂发育及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断裂与三肇凹陷之间空间分布位置关系对三肇凹陷和长10区块断裂控藏作用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三肇凹陷和长10区块扶余—杨大城子(扶杨)油层主要发育南北向的T2断裂,断裂密度大、平面分布不均,断裂断距小,延伸距离短,剖面上受基底断裂控制形成似花状垒堑组合,平面上密集成带。三肇凹陷T2源断裂主要对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起垂向运移输导作用,使油向下"倒灌"运移进入扶杨油层。长10区块T2断裂对扶杨油层的油则主要起侧向运移输导作用,使三肇凹陷扶杨油层中的油向长10区块侧向运移。三肇凹陷T2断裂密集带不是扶杨油层油聚集成藏的主要部位,油主要聚集在T2源断裂的下盘,长10区块T2断裂密集带则是扶杨油层油聚集成藏的主要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肇凹陷 长10区块 扶杨油层 断裂 输导 聚集
下载PDF
松辽盆地新立油田泉三段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君君 王志章 +1 位作者 张枝焕 程国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4-537,共4页
系统研究了松辽盆地新立油田泉三段沉积特征、沉积微相及沉积演化。松辽盆地南部泉三段沉积时期,盆地基底缓慢沉降,地形平缓,湿润与干旱气候交替出现背景下形成曲流河沉积。识别出了边滩、废弃河道、河漫滩、天然堤、决口扇、泛滥平原等... 系统研究了松辽盆地新立油田泉三段沉积特征、沉积微相及沉积演化。松辽盆地南部泉三段沉积时期,盆地基底缓慢沉降,地形平缓,湿润与干旱气候交替出现背景下形成曲流河沉积。识别出了边滩、废弃河道、河漫滩、天然堤、决口扇、泛滥平原等6种微相。绘制了沉积相平面展布图,为油田进一步勘探开发奠定地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新立油田 杨大城子油层 泉头组 曲流河 沉积微相
下载PDF
朝948区块杨大城子油层密井网条件下的储层再认识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建华 《中外能源》 CAS 2007年第5期43-46,共4页
以朝948加密区块杨大城子油层为研究对象,依靠油田密井网测井资料对区块加密后砂体平面展布特征进行再认识,指导区块加密后射孔、注采系统调整。对13口井19个测井解释为中水淹的沉积单元进行射孔,目前平均单井日产液4.3t/d,日产油3.7t/d... 以朝948加密区块杨大城子油层为研究对象,依靠油田密井网测井资料对区块加密后砂体平面展布特征进行再认识,指导区块加密后射孔、注采系统调整。对13口井19个测井解释为中水淹的沉积单元进行射孔,目前平均单井日产液4.3t/d,日产油3.7t/d,含水13.4%;确定转注井6口,转注后水驱控制程度由60.8%提高到78.6%,水驱储量由85.60×104t增加到108.76×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井网 杨大城子油层 地质特征 再认识 调整挖潜
下载PDF
杏北西斜坡区扶杨油层断裂系统特征
5
作者 王雅春 朱琳 +2 位作者 王璐 孙永河 席国兴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97-1005,共9页
为了找出与杏北西斜坡区扶杨油层控油关系密切的断裂,在分析断裂形成的区域构造背景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断裂的几何学特征及形成演化过程,并依据断裂的变形期次、变形性质划分了断裂系统,通过界定扶杨油层断裂系统的构成厘定了控油断裂... 为了找出与杏北西斜坡区扶杨油层控油关系密切的断裂,在分析断裂形成的区域构造背景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断裂的几何学特征及形成演化过程,并依据断裂的变形期次、变形性质划分了断裂系统,通过界定扶杨油层断裂系统的构成厘定了控油断裂类型及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杏北西斜坡区断裂以平直断层为主,倾角陡、规模小,断层走向总体为北西向。断裂演化主要经历3期不同性质的变形:即青山口组沉积时期(Ⅰ期)的拉张变形、嫩一二段沉积时期(Ⅱ期)持续拉张变形和嫩三段~第四系时期(Ⅲ期)的反转变形。其中青山口组沉积过程中断裂活动最为强烈,致使断裂集中发育在T2y1和T2 2个界面,并形成了高密度的T2反射层(扶杨油层的顶面)断裂密集带。按照断裂不同时期的不同性质变形特征可将杏北西斜坡区划分出5套断裂系统,T2反射层主要发育Ⅰ型断裂系统、Ⅰ-Ⅱ型断裂系统和Ⅰ-Ⅱ-Ⅲ型断裂系统,其中沟通青山口组源岩和扶杨油层且未断穿青山口组泥岩盖层的I型断裂系统的断裂密集带边部具有较好的油气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北西斜坡 扶杨油层 断裂密集带 断裂演化 断裂系统
下载PDF
断裂密集带样式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以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杨大城子油层为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梅啸寒 吴欣松 +3 位作者 赵家宏 张琴 刘景彦 王茜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共6页
杨大城子油层现已成为松辽盆地南部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之一。杨大城子油层油藏围绕T2断裂密集带分布,关于断裂密集带如何控制油气运移,什么样式的断裂密集带有利于油气聚集,断裂密集带什么部位有利于油气富集等问题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 杨大城子油层现已成为松辽盆地南部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之一。杨大城子油层油藏围绕T2断裂密集带分布,关于断裂密集带如何控制油气运移,什么样式的断裂密集带有利于油气聚集,断裂密集带什么部位有利于油气富集等问题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通过地震和构造资料总结断裂密集带平、剖面特征,扶新隆起带杨大城子油层主要发育4种断裂密集带,即反向断阶带、反向断阶 ̄地堑 ̄反向断阶带、反式断阶 ̄地堑 ̄顺向断阶带、反式断阶 ̄地堑 ̄地垒带。当断裂密集带与砂体方向大角度相交时,易形成岩性 ̄断层圈闭,断裂密集带两侧的地垒和反向断阶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当断裂密集带与砂体方向近平行时,断裂带主要起油气疏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密集带 油气成藏 杨大城子油层 扶新隆起带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扶余油田泉三段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及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君君 王志章 +1 位作者 王征 姜丹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2-27,共6页
应用聚类分析对样品进行初步分类,分别为Ⅰ类、Ⅱ类、Ⅲ类流动单元。引入对应分析方法在平面图中分析样品点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变量成因联系,进行地质解释和推断,研究认为:代表沉积作用的f1因子是流动单元分类的主要控制因素,代表成岩作用... 应用聚类分析对样品进行初步分类,分别为Ⅰ类、Ⅱ类、Ⅲ类流动单元。引入对应分析方法在平面图中分析样品点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变量成因联系,进行地质解释和推断,研究认为:代表沉积作用的f1因子是流动单元分类的主要控制因素,代表成岩作用的f2因子是流动单元分类的次要控制因素。建立三类流动单元判别公式对样品进行回判,经分析认为判别函数有效,可以将判别公式应用到其他非取心井。该方法可为其他相似油田的流动单元研究提供依据和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余油田 杨大城子油层 流动单元 对应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