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旴江医林状元龚廷贤治痿躄特色探析
1
作者 江小平 章丽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0期61-63,共3页
根据龚廷贤撰写的《万病回春》《寿世保元》《济世全书》《古今医鉴》等著作中有关痿躄的理法方药,通过数据挖掘结合逻辑分析,对相关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分析,探析旴江“医林状元”龚廷贤治痿躄的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的特色。龚... 根据龚廷贤撰写的《万病回春》《寿世保元》《济世全书》《古今医鉴》等著作中有关痿躄的理法方药,通过数据挖掘结合逻辑分析,对相关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分析,探析旴江“医林状元”龚廷贤治痿躄的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的特色。龚廷贤治痿躄的学术理论及方法自成一派,创新之处在于对治疗痿证的理法方药有着独到见解,形成了攻补兼施、大补元气的理论,提出清肺热、治脾伤,泻心火、补肾水的治则,符合“治痿独取阳明”的原则。龚氏治疗痿躄的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特色,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痿躄 治痿独取阳明 龚廷贤 医林状元 旴江医学
下载PDF
仲景“针足阳明”探析
2
作者 刘运恒 戴俭宇 +1 位作者 裴莹 王铁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41-144,共4页
《伤寒论》第8条中“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延伸了《内经》“治未病”思想,为后世疾病诊治提供了“既病防变”的实例。通过梳理历代有关该条文注解,发现“针足阳明”的针刺部位多为足阳明胃经上特定穴中单个穴位或多个... 《伤寒论》第8条中“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延伸了《内经》“治未病”思想,为后世疾病诊治提供了“既病防变”的实例。通过梳理历代有关该条文注解,发现“针足阳明”的针刺部位多为足阳明胃经上特定穴中单个穴位或多个穴位的组合;各代医家应用补泻手法的差异,缘于对“针足阳明”治疗目的理解以及选穴的不同;结合现代医学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成果分析,除前人所述外感病外,“针足阳明”思想还可为脑病、精神、神经疾患等疾病诊治提供相关治疗思路。深入探究临床典型病例和医案,加强现代医学相关研究是今后“针足阳明”的研究重点。综上,通过分析《伤寒论》针灸条文,可进一步挖掘针灸学思想,对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针灸 条文 针足阳明
下载PDF
《金匮要略》“肚”之部位探微
3
作者 赵东欣 李鹏英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834-837,共4页
[目的]对《金匮要略》中所述“肚”字条文进行辨析,探究“肚”“腹”在《金匮要略》成书时期的用法异同,明确“肚中寒”与“肚热”的具体含义。[方法]通过对“肚”所涉及条文义理进行分析,并考证仲景著书年代“肚”“腹”两字的本意,并... [目的]对《金匮要略》中所述“肚”字条文进行辨析,探究“肚”“腹”在《金匮要略》成书时期的用法异同,明确“肚中寒”与“肚热”的具体含义。[方法]通过对“肚”所涉及条文义理进行分析,并考证仲景著书年代“肚”“腹”两字的本意,并结合《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与条文所述疾病“中寒”“黄疸”相近之条文,总结条文中“肚”的用法。[结果]历代对“肚”的解释较为多样,如认为其为脾脏、属脾经循行部位、腹部的代指等。考究“肚”“腹”两字本义,“腹”先诞生于“肚”,其含义及造词能力均高于“肚”,“肚”最早见于西汉,其多指代动物的胃。又通过考证仲景对“中寒”“黄疸”疾病的理法分析,发现在《金匮要略》中“肚”指代胃腑,其多用于阳明病的表述中。[结论]《金匮要略》中“肚”与“腹”的含义不同“,肚”非与“腹”之互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中寒 黄疸 阳明病 阳明中寒
下载PDF
基于少阳阳明合病论治胆汁淤积型急性胰腺炎
4
作者 李世琪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1期2270-2273,共4页
急性胰腺炎为消化科常见危急重症之一,常见病因主要为胆石症、高三酰甘油血症及过度饮酒,单纯胆汁淤积导致的胰腺炎较为少见。目前中西医结合为此病主要的治疗手段,中医药在该病的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应充分挖掘其优势。少阳阳明合病... 急性胰腺炎为消化科常见危急重症之一,常见病因主要为胆石症、高三酰甘油血症及过度饮酒,单纯胆汁淤积导致的胰腺炎较为少见。目前中西医结合为此病主要的治疗手段,中医药在该病的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应充分挖掘其优势。少阳阳明合病为此病重要病机,大柴胡汤为主要治疗方剂,此文通过病位剖析、证治特点及结合具体临床医案对其进行深入阐释,以期为同道在此病的治疗方面提供一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瘅 胆汁淤积型急性胰腺炎 少阳阳明合病 大柴胡汤
下载PDF
阳明病“胃家寒”当作“塞”解
5
作者 邓嘉帅 宁静 贺娟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9期107-110,130,共5页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一作寒)是也”是阳明病的提纲证。基于训诂学,认为“寒”实为“塞”字讹误。在字形上,“寒”“塞”的隶楷字形极为相似,诸多出土文献皆有“寒”“塞”互讹的例子。在字义上,“塞”表达“充盈”“壅盛”“闭阻不通”...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一作寒)是也”是阳明病的提纲证。基于训诂学,认为“寒”实为“塞”字讹误。在字形上,“寒”“塞”的隶楷字形极为相似,诸多出土文献皆有“寒”“塞”互讹的例子。在字义上,“塞”表达“充盈”“壅盛”“闭阻不通”,与阳明病的共性病机相符,故“胃家寒”实为“胃家塞”。此外,将“寒”作“塞”解,《伤寒论》第166条、176条等与“寒”相关的疑难条文皆可通。将“寒”作“塞”解,可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病 胃家寒 胃家实 里有寒 提纲证 文献考证
下载PDF
大承气汤加减治疗阳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6
作者 靳文政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5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究大承气汤加减治疗阳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毕节市七星关区小坝中心卫生院收治的阳明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大承... 目的:探究大承气汤加减治疗阳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毕节市七星关区小坝中心卫生院收治的阳明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大承气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恢复时间、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胀、反酸、呕吐及恶心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大承气汤加减治疗可缩短阳明病患者的临床恢复时间,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承气汤加减 阳明病 恢复时间 中医证候积分
下载PDF
肝系疾病发生与患者出生日期五运六气特点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徐梓桥 吴艺锋 黄腊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555-561,共7页
【目的】探讨肝系疾病患者出生日期的五运六气特点,分析肝系疾病发生与患者出生日期五运六气特点的关联性。【方法】收集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肝系疾病患者的住院病例共5057例,统计分析患者出生日期的五运六... 【目的】探讨肝系疾病患者出生日期的五运六气特点,分析肝系疾病发生与患者出生日期五运六气特点的关联性。【方法】收集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肝系疾病患者的住院病例共5057例,统计分析患者出生日期的五运六气特点。【结果】肝系疾病患者发病与主运、主气、客气、客主加临、运气相合密切相关;主运中,金运时期出生者患病率最高,火运最低;主气中,太阴湿土时段出生者患病率最高,太阳寒水时段出生者患病率最低;客气中,阳明燥金时段出生者患病率最高,少阴君火时段出生者患病率最低;不同客主加临时段中,客气相生或相克主气为顺关系时段出生者患病率最高,主气与客气为同气关系时段出生者患病率最低;在不同运气相合特点的年份中,顺化年出生者患病率最高,岁会年出生者患病率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肝系疾病发生与患者出生时的主运、主气、客气、客主加临、运气相合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系疾病 出生日期 五运六气 金运 太阴湿土 阳明燥金 顺化年
下载PDF
张福利教授基于太阴-阳明理论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经验 被引量:3
8
作者 孙晶 李庆伟 +3 位作者 汪金宇 杨锐 马建 张福利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7期133-136,共4页
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相对复杂,西医以手术治疗、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免疫抑制剂等手段以缓解症状,延缓病程,不良反应明显。本病属于中医“瘿病”的范畴,体质、饮食、情志等与本病发生相关,病机多为正... 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相对复杂,西医以手术治疗、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免疫抑制剂等手段以缓解症状,延缓病程,不良反应明显。本病属于中医“瘿病”的范畴,体质、饮食、情志等与本病发生相关,病机多为正虚邪滞,痰浊凝滞和肝失条达,病理因素多为气滞、痰凝、血瘀。张福利教授认为脾虚湿盛为基本病机,燥邪和湿邪相兼致病。燥湿互化贯穿于疾病的始终。基于太阴-阳明理论,张福利教授结合多年临证经验提出了润燥化湿、通调脾胃的基本治则,自拟基础方,临证时,根据燥邪偏亢或湿邪偏重的疾病不同阶段,增减方中诸药的润燥或祛湿之力,顺应四时之阴阳消长,随证加减,疗效颇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甲状腺炎 太阴 阳明 瘿病 张福利
下载PDF
浅谈小柴胡汤在《伤寒论》中的运用规律 被引量:4
9
作者 盘晓芳 韩璇雪 +1 位作者 左明明 白贺霞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3期25-29,共5页
小柴胡汤是汉代张机(字仲景)《伤寒论》中的一首名方,主要用于“伤寒”“中风”后邪入少阳半表半里证的治疗。小柴胡汤不单是治疗外感六经病的有效良方,同时也是治疗内伤杂病的经典方剂,因此,小柴胡汤被誉为治疗内伤杂病的始祖之方。小... 小柴胡汤是汉代张机(字仲景)《伤寒论》中的一首名方,主要用于“伤寒”“中风”后邪入少阳半表半里证的治疗。小柴胡汤不单是治疗外感六经病的有效良方,同时也是治疗内伤杂病的经典方剂,因此,小柴胡汤被誉为治疗内伤杂病的始祖之方。小柴胡汤是临床上应用较广泛的经典方剂,它不仅可以治疗少阳病,还可以治疗太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等,用法多种多样。每类疾病中包括了许多脏腑经络的病变,并不限于某一经脉。而且三阴三阳六经病的发生和转变,是由病邪的性质和体质的虚实以及治疗是否得当这三个因素所决定的,其病情既可由阳转阴又可由阴转阳,既可由实转虚又可由虚转实。而张机的小柴胡汤就具有和解少阳、畅达气机、疏利三焦、宣通内外的作用,经千百年不衰,永为后世效仿,其运用范围相当广泛,这对组方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伤寒论》是一本治疗内伤杂病的医学经典著作,它系统地揭示了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的诊治规律,对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我们不仅要对小柴胡汤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同时也要对《伤寒论》这本经典著作更加重视,深入挖掘,真正领会其中的深刻内涵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小柴胡汤 少阳病 阳明病 厥阴病
下载PDF
《伤寒论》阳明病之二便辨析
10
作者 赵哲 靳玉秋 +3 位作者 孙墨晗 田萌媛 胡蓉 陈光顺 《四川中医》 2023年第1期27-30,共4页
《伤寒论》阳明病篇提纲即言“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灵枢·本输》云“大肠小肠皆属于胃”。阳明本燥,邪气并入大肠,传化糟粕功能失常而影响大便;小肠不得升清降浊致膀胱气化不利,亦可影响小便,及二便失司是阳明病常见征象。阳... 《伤寒论》阳明病篇提纲即言“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灵枢·本输》云“大肠小肠皆属于胃”。阳明本燥,邪气并入大肠,传化糟粕功能失常而影响大便;小肠不得升清降浊致膀胱气化不利,亦可影响小便,及二便失司是阳明病常见征象。阳明病小便异常可提示津液有无,胃气虚实,湿热内结与浊气有无出路等;阳明病大便燥硬可反应“热”“实”“燥”互结于胃内;且大、小便之间互为关联。本文旨在梳理阳明病二便相关论述,探讨二便症状表现特点,辨析此篇内小便、大便病机,揭示其内在区别与联系,凸显二便在阳明病篇相关理论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病 二便 小便 大便 津液 伤寒论
下载PDF
吴又可辨治神志异常理论探析及临床启迪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妍婕 宋素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83-86,共4页
神志异常症状在疫病中非常常见,各个阶段表现不同,极易失治误治。吴又可为明清时期疫病大家,对疫病四个阶段中神志异常症状的病机把握准确,治疗恰当,不同阶段治则方药的侧重点各不相同,逐邪不忘扶正,理气养阴同施,具有重视阳明、顾护正... 神志异常症状在疫病中非常常见,各个阶段表现不同,极易失治误治。吴又可为明清时期疫病大家,对疫病四个阶段中神志异常症状的病机把握准确,治疗恰当,不同阶段治则方药的侧重点各不相同,逐邪不忘扶正,理气养阴同施,具有重视阳明、顾护正气、保护阴津等特点。他攻不妄攻,补不妄补,以降气升清二法从整体气机进行调治,同时主张护脑先治肠,从通腑与养阴两方面调护胃肠,更紧抓病程,截断扭转先机而治以防脑伤。其诸多治脑神之法方不仅适用于疫病,更可启迪临床,现代诸多脑神病症也可参考施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神 疫病 阳明 理气 养阴
下载PDF
基于六经气化学说的张志聪三阳阳明病浅析
12
作者 郝亚非 徐光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479-482,489,共5页
[目的]浅析张志聪基于六经气化学说的《伤寒论》三阳阳明病相关论述,为更好地理解及临证运用伤寒阳明病相关理论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研读张志聪《伤寒论集注》《伤寒论宗印》《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等著作,旁参其他医家关于《伤寒论》及... [目的]浅析张志聪基于六经气化学说的《伤寒论》三阳阳明病相关论述,为更好地理解及临证运用伤寒阳明病相关理论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研读张志聪《伤寒论集注》《伤寒论宗印》《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等著作,旁参其他医家关于《伤寒论》及六经气化学说的相关研究文献,简要解析张志聪六经气化学说,并从症候表现、病机本质、方药选用等方面阐释其对三阳阳明病的分析论述。[结果]六经气化学说为张志聪依照运气学知识,将六气气化和伤寒三阴三阳病脉证并治体系具体结合的学说思想。三阳阳明病症候表现,在不更衣、内实、大便难等“胃家实”症状的基础上各有不同侧重,太阳阳明病兼有小便数,正阳阳明病强调腑实,少阳阳明病兼有心烦。太阳阳明病病机为太阳阳热之气入于太阴脾土,脾阴受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正阳阳明病病机为阳明燥金之气及悍热之气侵袭阳明本腑经所致液少津亏;少阳阳明病病机为三焦受邪,少阳枢转不利,误治失津而阳明液损。太阳阳明病方选助脾输津、通腑行便的麻子仁丸;正阳阳明病方选推陈置新、荡涤攻邪的大承气汤,少阳阳明病方选承热畅中的调胃承气汤或疏导气机、交通阴阳的小柴胡汤。[结论]基于六经气化学说对三阳阳明病机的分析探究,揭示了人体无形之气与有形之质的紧密联系,二者共同决定了脏腑经络的生理机制及病理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阳阳明病 伤寒论 阳明病 六经气化 张志聪 伤寒论集注 黄帝内经 五运六气
下载PDF
基于文献探讨不同时代阳明病的概念演变
13
作者 余小乔 赖慈爱 +5 位作者 方枫琪 张琳琳 郑颖 张霞 陈芯莹 杜淑娟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349-1354,共6页
历代医家立足于《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对阳明病的理论来源及其治疗方法进行进一步的传承与演变。《黄帝内经》从阴阳气血盛衰、气机开阖、经脉主病、标本从化等方面论述阳明之生理、病理,认为其具有捍卫诸阳、维络阴阳、多气多血、主... 历代医家立足于《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对阳明病的理论来源及其治疗方法进行进一步的传承与演变。《黄帝内经》从阴阳气血盛衰、气机开阖、经脉主病、标本从化等方面论述阳明之生理、病理,认为其具有捍卫诸阳、维络阴阳、多气多血、主阖、本燥标阳从中化等特点。《难经》拓展对于阳明经脉的论述,提出“冲脉并行阳明经脉,阳明脉浮大而短,手阳明属下部,足阳明属中部”等观点。《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体现阳明与其他五个界面生理病理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联性,对同时立足于阳明合病去解释和治疗相应疾病进行了延伸,如太阳阳明合病宜透邪;正阳阳明多见火热燥实,久则津液不足;阳明少阳合病则少阳枢机不利,阳明失阖;太阴阳明合病,虚寒治之太阴,湿热治之阳明;少阴阳明合病,注意顾护元气;厥阴阳明合病,土虚木乘,注意顾护中土。温病学医家关于阳明病进一步拓展了“承气法”,并更注重固护阴津,明确卫气营血辨证,提出阳明温病热邪深入营血分的治法。后世医家还提出了“膈阳明分上热中寒,宜上下分消”“阳明之降乃人身最大降机”等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 文献探讨 学术思想 传承与演变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温病
下载PDF
浅谈《伤寒论》“阳明起手三法”理论及其临床应用
14
作者 时岩 范虹 +4 位作者 陈敏 袁润 高晶晶 周巧瑞 孙国星 《四川中医》 2023年第9期19-23,共5页
“阳明起手三法”是清代柯琴总结《伤寒论》治疗阳明病无形邪热三组方剂所提出的理论,始记载于《伤寒来苏集》,由栀子豉汤、白虎汤及白虎加人参汤、猪苓汤组成。栀子豉汤病在上焦,热扰胸膈;白虎汤及白虎加人参汤病在中焦,内热炽盛;猪苓... “阳明起手三法”是清代柯琴总结《伤寒论》治疗阳明病无形邪热三组方剂所提出的理论,始记载于《伤寒来苏集》,由栀子豉汤、白虎汤及白虎加人参汤、猪苓汤组成。栀子豉汤病在上焦,热扰胸膈;白虎汤及白虎加人参汤病在中焦,内热炽盛;猪苓汤病在下焦,水热互结。“阳明起手三法”是仲景处方用药法度的深刻体现,对后世三焦辨证理论的形成有重要意义,历代医家对其方证多有总结和临床应用。本文通过研究“阳明起手三法”之病机、方证、方药及其临床应用的异同,探讨其临床和学术价值,必能对指导临床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阳明起手三法 栀子豉汤 白虎汤 猪苓汤
下载PDF
从“衄乃解”探讨刺络疗法配合益气养阴法治疗痤疮病的运用思路
15
作者 盛瑜 刘灿 黄莺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6期80-83,共4页
刺络疗法治疗痤疮效果显著,但目前各种操作方式不一,现有理论不能详尽指导临床操作。因此,本文从《伤寒论》46条“衄乃解”入手,讨论“血汗同源,衄可代汗”的机制;同时从“阳明主面”理论出发,归纳整理“皮部-孙脉-络脉”理论的皮表层次... 刺络疗法治疗痤疮效果显著,但目前各种操作方式不一,现有理论不能详尽指导临床操作。因此,本文从《伤寒论》46条“衄乃解”入手,讨论“血汗同源,衄可代汗”的机制;同时从“阳明主面”理论出发,归纳整理“皮部-孙脉-络脉”理论的皮表层次,提出了“阳郁初起,针刺宜浅,见血即止”,“壅而成疮,针刺其周,血变乃止”以及“久病入络,针刺宜深,血尽乃止”的操作范式;并指出气血充足为运用刺络疗法的前提,津液脱失为刺络疗法的禁忌症,基于此浅析了黄莺教授“布雾汤”配合刺络疗法治疗痤疮的用药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络疗法 痤疮 十二皮部 络脉 阳明病
下载PDF
从风寒一体观辨析“阳明中风”“阳明中寒”
16
作者 费正根 彭敏 司国民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588-592,共5页
“阳明中风”和“阳明中寒”的辨析历来是《伤寒论》中比较有争论的话题,通过风寒一体内在关系探究二者临床致病特点,认为“阳明中风”乃“阳明中寒”之轻症,“阳明中寒”是“阳明中风”之重症,二者应是从属关系,并非热与寒的对立关系... “阳明中风”和“阳明中寒”的辨析历来是《伤寒论》中比较有争论的话题,通过风寒一体内在关系探究二者临床致病特点,认为“阳明中风”乃“阳明中寒”之轻症,“阳明中寒”是“阳明中风”之重症,二者应是从属关系,并非热与寒的对立关系。而“阳明中风”可视为阴中之阳,“阳明中寒”可理解为阴中之阴,故将风寒之间的内在关系和阴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把“阳明中风”和“阳明中寒”归为阳明病一类阴性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风寒一体 阳明中风 阳明中寒 阴性证型 阳明病 阴中之阳 阴中之阴
下载PDF
从阳明而发之谵语防治探讨
17
作者 于路游 杨金萍 +1 位作者 窦立雯 王瑞雄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289-292,共4页
谵语多由津亏液竭、热扰神明所致。阳明合病、并病出现谵语,多因误汗、误下致邪入阳明所致。汗出使津液外散,增津伤热燥之祸;误下又耗烁体内之津液,添津枯耗竭之灾。故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依据阳明“胃家实”的发病机制,病从太阳阳明而发... 谵语多由津亏液竭、热扰神明所致。阳明合病、并病出现谵语,多因误汗、误下致邪入阳明所致。汗出使津液外散,增津伤热燥之祸;误下又耗烁体内之津液,添津枯耗竭之灾。故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依据阳明“胃家实”的发病机制,病从太阳阳明而发者,治以清里疏表;病从少阳阳明而发者,治以枢转少阳之机;邪气转归于阳明里实者,治以通腑泄热。并提出以下预防措施:以小柴胡汤未病先防,祛邪止于少阳,使邪去正自安;用大柴胡汤和里攻表,止邪于少阳阳明;选用期门一穴,散厥阴血中热邪,阻截病传途径。综合考虑谵语病发前后的致病因素,未病先防于前,既病防变于后,防治结合,掌握疾病的传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谵语 阳明病 津亏液竭 热扰神明 清里疏表 太阳阳明 枢转少阳 通腑泄热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癫狂病证治思路探析
18
作者 彭爱能 赵永厚 +1 位作者 赵玉萍 于明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7-11,共5页
《伤寒杂病论》所论述癫狂病实证较多,主要集中在太阳病篇及阳明病篇。太阳病所致癫狂病为太阳经感邪,失治误治,传变入里,致邪气壅滞,郁而化热,或素体阳亢,感邪之后,火热更甚,发为癫狂;阳明病所致癫狂病,为阳明燥热太过,热与糟粕相结,... 《伤寒杂病论》所论述癫狂病实证较多,主要集中在太阳病篇及阳明病篇。太阳病所致癫狂病为太阳经感邪,失治误治,传变入里,致邪气壅滞,郁而化热,或素体阳亢,感邪之后,火热更甚,发为癫狂;阳明病所致癫狂病,为阳明燥热太过,热与糟粕相结,热与血结,或热甚津液大伤,形成阳明腑实、阳明蓄血、阳明热甚伤津证。癫狂病治疗以清热、泻下、活血散瘀为主,但临床上容易出现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等复杂病情,故张仲景在治疗时强调“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切不可拘泥于某一种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癫狂病 太阳病 阳明病 精神分裂症 谵语 清热 泻下 活血散瘀
下载PDF
阳明病肠热腑实证大鼠模型的建立与机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樊新荣 王荣田 +4 位作者 朱文锋 伍参荣 黄贵华 王雨青 张波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2290-2294,共5页
目的:探求大鼠阳明病肠热腑实证客观性辨证指标.方法:大鼠先灌服热性中药连续12 d,于13,14 d自身粪便灌胃,15 d ip细菌内毒素,造阳明病肠热腑实证.观察模型大鼠的活动和体温,取大鼠血用间苯三酚法测大鼠小肠对D-木糖的吸收功能,能量代... 目的:探求大鼠阳明病肠热腑实证客观性辨证指标.方法:大鼠先灌服热性中药连续12 d,于13,14 d自身粪便灌胃,15 d ip细菌内毒素,造阳明病肠热腑实证.观察模型大鼠的活动和体温,取大鼠血用间苯三酚法测大鼠小肠对D-木糖的吸收功能,能量代谢相关酶Na^+-K^+-ATP酶活性并观察胃、小肠、肝、胰腺、结肠、脾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好动,体温升高,大便干结,小肠吸收功能增强,Na^+-K^+-ATP酶的活性升高(2.8777±0.4489 vs 2.4683±0.4780,P<0.01),可见胃黏膜结构基本正常、主细胞数目减少、壁细胞淡染、轻度水肿及空泡样变和小肠吸收细胞数目较多,可见局灶性炎性浸润.肝细胞空泡样改变和肝细胞浊肿,胰腺细胞结构基本正常;结肠上皮深染、杯状细胞数目增多,细胞排列紊乱,脾小体体积正常、数目增多.结论:体温,D-木糖的吸收率,Na^+-K^+-ATP酶的活性以及胃、小肠、肝、脾、结肠的部分组织形态学改变可作为此证的客观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病 肠热腑实证 大鼠 机制
下载PDF
太阴与阳明病证实验大鼠小肠D-木糖的吸收功能及肝脏ATP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樊新荣 朱文锋 +3 位作者 伍参荣 王荣田 黄贵华 刘甜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47-49,共3页
目的:探求太阴病脾虚寒湿证与阳明病肠热腑实证辨证客观指标的差异性。方法:实验大鼠连续14 d每日经口灌服大黄与猪油复制太阴病脾虚寒湿证模型;先经口灌服热性中药连续12 d,于第13、14天自身粪便灌胃,第15天腹腔注射细菌内毒素的方法,... 目的:探求太阴病脾虚寒湿证与阳明病肠热腑实证辨证客观指标的差异性。方法:实验大鼠连续14 d每日经口灌服大黄与猪油复制太阴病脾虚寒湿证模型;先经口灌服热性中药连续12 d,于第13、14天自身粪便灌胃,第15天腹腔注射细菌内毒素的方法,复制阳明病肠热腑实证模型。观察并比较两种模型大鼠活动、体温等基本情况;取大鼠血测大鼠小肠对D-木糖的吸收功能,肝脏Na+-K+-ATP酶活性。结果:太阴病脾虚寒湿证模型组大鼠活动减少,体温降低,小肠吸收功能减弱,肝脏Na+-K+-ATP酶的活性降低;阳明病肠热腑实证模型组大鼠好动,体温升高,小肠吸收功能增强,肝脏Na+-K+-ATP酶的活性升高。结论:体温、D-木糖吸收率、Na+-K+-ATP酶活性可作为二证的鉴别指标。根据中医学理论,采用复合造模的方法,可成功复制出太阴病脾虚寒湿证、阳明病肠热腑实证动物模型,比较符合中医病因病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阴病 阳明病 大鼠模型 小肠 吸收功能 酶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