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ield Scientific Experi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rea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年报》 1999年第0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Field Scientific Experi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rea
下载PDF
Long-term observations of tropospheric NO_2, SO_2 and HCHO by MAX-DOAS in Yangtze River Delta area, China 被引量:8
2
作者 Xin Tian Pinhua Xie +4 位作者 Jin Xu Ang Li Yang Wang Min Qin Zhaokun H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9期207-221,共15页
Yangtze River Delta (YRD) area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economic zones in China. However, this area faces increas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is study, we use ground-based multi-axis differential optical absorpti... Yangtze River Delta (YRD) area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economic zones in China. However, this area faces increas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is study, we use ground-based multi-axis differential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MAX-DOAS) network in Eastern China to retrieve variations of NO2, SO2, and formaldehyde (HCHO) in the YRD area. Three cities of YRD (Hefei, Nanjing, and Shanghai) were selected for long-term observations. This paper presents technical perform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struments, their distribution in YRD, and results of vertical column densities (VCDs) and profiles of NO2, SO2, and HCHO. Average diurnal variations of tropospheric NO2 and SO2 in different seasons over the three stations yielded minimum values at noon or in the early afternoon, whereas tropospheric HCHO reached the maximum during midday hours. Slight reduction of the pollutants in weekends occurred in all the three sites. In general trace gas concentrations gradually reduced from Shanghai to Hefei. Tropospheric VCDs of NO2, SO2, and HCHO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 (OMI) satellite observations, resulting in R2 of 0.606, 0.5432, and 0.5566,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analysis of regional transports of pollutants, pollution process happened in YRO under the north wind with the pollution dissipating in the southeast wind. The feature is significant in exploring transport of tropospheric trace gas pollution in YRD, and provides basis for satellite and model vali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DOAS instrument column densities NO2 HCHO SO2 yangtze river delta area Pollution transport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产业区域协同发展机理及路径研究--基于江西与粤港澳、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视角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小玉 邱信丰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数字经济产业区域协同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和动力变革具有积极推动作用。近年来,江西充分发挥毗邻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以及位居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地理优势,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区域协同发展,打造了赣深电子信息产业... 数字经济产业区域协同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和动力变革具有积极推动作用。近年来,江西充分发挥毗邻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以及位居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地理优势,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区域协同发展,打造了赣深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承接长三角数字产业转移示范区、赣湘电子信息产业园等,为江西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但是在数字经济产业区域协同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协同规划缺乏、协同层次偏低、协同结构失衡、产业数字化滞后、数字技术协同创新弱和数据要素共建共享不畅等问题。这需从强化规划引领、提高协同层次、优化协同结构、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技术协同创新和促进数据互联互通共用等方面加以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协同发展 江西 粤港澳大湾区 长三角 长江中游
下载PDF
政府行为和技术创新如何影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基于长三角四大都市圈的实证研究
4
作者 陈刚 谷广清 吴晨曦 《当代金融研究》 2024年第8期20-32,共13页
当前区域间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现象突出,地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基于2012-2022年相关数据,以长三角四大都市圈为研究对象,从全要素生产率角度测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水平及区域差异;对政府行为和技术创新对金融服务... 当前区域间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现象突出,地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基于2012-2022年相关数据,以长三角四大都市圈为研究对象,从全要素生产率角度测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水平及区域差异;对政府行为和技术创新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水平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探究不同地区呈现的差异。研究发现,加强技术创新对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政府过度干预则会降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促进金融资源跨区域流动,缩小地区间效率差异;政府适度干预,由“生产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以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为导向,激励企业持续技术创新;改善实体经济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都市圈 全要素生产率 政府行为 技术创新
下载PDF
区域医疗器械发展态势分析——以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为例
5
作者 严舒 欧阳昭连 吴旭生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3期103-110,共8页
目的 客观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医疗器械发展态势,评估各城市产业布局和发展水平,为国家、区域产业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从宏观区域、中观城市和微观产品布局3个层面定量分析并对比两区域医疗器械营收、企业和产品情... 目的 客观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医疗器械发展态势,评估各城市产业布局和发展水平,为国家、区域产业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从宏观区域、中观城市和微观产品布局3个层面定量分析并对比两区域医疗器械营收、企业和产品情况。结果 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医疗器械集群发展区域,产业规模和营收位居全国前列,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深圳市、上海市、苏州市等城市医疗器械企业分布集中,生产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的企业占比较高,且有较高的企业活跃度和新注册产品数量。粤港澳大湾区在体外诊断试剂(In Vitro Diagnostic Products,IVD)、医用软件、医用成像器械等方面的生产优势显著,长三角地区的产品布局在IVD、医用成像器械、治疗器械和高分子医用材料方面较为密集,区域内各城市之间形成一定互补。结论 两区域医疗器械发展优势明显,继续加强政策引导和科技、金融投入,激励产业产品持续提质升级,基于本地优势实现区域差异化互补,以及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是两区域医疗器械产业可采取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长三角地区 医疗器械 产业集群 体外诊断试剂
下载PDF
新发展理念视角下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测度与区域差异研究
6
作者 谢文心 齐婷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81,共12页
以新发展理念为视角,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与共享发展五个维度,结合全局熵值法构建民族地区指标评价体系对其经济发展质量进行测度,并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质量发展作对比。评价结果表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整体提... 以新发展理念为视角,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与共享发展五个维度,结合全局熵值法构建民族地区指标评价体系对其经济发展质量进行测度,并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质量发展作对比。评价结果表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整体提升,但发展趋势存在差异,与发达地区的经济相比尚需提高,通过实证模型确认二者发展水平差异的内部因素,进一步通过Dagum基尼系数分解探讨影响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外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新发展理念 长三角地区 熵值法 区域差异
下载PDF
高铁网络发展下的站城空间与功能关系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7
作者 王磊 张潇冉 +1 位作者 韦胜 任宗悦 《中国名城》 2024年第9期40-49,共10页
在过去近20年里,中国高铁网络化已成为城市和区域空间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各级政府也在不同层面上实施了高铁站区建设与城市空间协同发展策略。为此,建立站城空间及站城功能联系的分析框架,以长三角为案例区,探讨不同类型高铁站的站区发... 在过去近20年里,中国高铁网络化已成为城市和区域空间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各级政府也在不同层面上实施了高铁站区建设与城市空间协同发展策略。为此,建立站城空间及站城功能联系的分析框架,以长三角为案例区,探讨不同类型高铁站的站区发育及站城关系特征。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高铁站城联系具有较大的分异特征,大多站区功能发育水平较低,区域中心城市和部分地级城市与其主要高铁站区之间相互强化发展,而其他高铁城市与站区之间功能联系有待提升,不同类型高铁站的站城功能联系发育水平受站区、城市和区域因素的交互影响。结合站区发展潜力、地区差异化的高铁出行需求、城市空间发展规划,建议提升站城交通服务质量、分类分级培育站区主导功能、优化站城功能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 站城关系 时空距离 功能联系 站区发展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中国数字人才空间分布与流动格局——基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地区的分析
8
作者 杨凡 林晓 +1 位作者 戴杨 刘承良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4-972,共9页
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通过梳理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和区块链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基于领英(LinkedIn)大数据洞察平台,获取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地区的数字人才静态区位(2022年)和动态迁移(2021—2022年)数据,比较分... 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通过梳理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和区块链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基于领英(LinkedIn)大数据洞察平台,获取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地区的数字人才静态区位(2022年)和动态迁移(2021—2022年)数据,比较分析中国三大城市群数字人才分布与流动格局。结果表明:(1)数字人才高度集中在核心城市,但在能级上与顶尖全球城市还有较大差距;(2)粤港澳和长三角地区数字人才发展的协调水平高于京津冀地区,并形成了港–深、沪–苏两大高地;(3)数字人才在中国呈现环流格局,但全球尺度上是非“零和博弈”,表现出以香港地区为枢纽向海外转移的趋势;(4)三大城市群中不存在净流入型活跃城市,因而都面临严峻的数字人才流失风险。最后,从全球、区域和地方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人才 人才流动 关键核心技术 京津冀 长三角 粤港澳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城区面积−绿地面积异速增长关系及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尹上岗 孙恬 +1 位作者 朱奕衡 杨山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0-680,共11页
城区面积与绿地面积发展关系是影响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提高的关键问题。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区,利用异速增长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2000―2020年城区面积与绿地面积的发展关系,分析城区面积−绿地面积异速增长与耦合协调的交互规律及... 城区面积与绿地面积发展关系是影响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提高的关键问题。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区,利用异速增长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2000―2020年城区面积与绿地面积的发展关系,分析城区面积−绿地面积异速增长与耦合协调的交互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长三角城区面积和绿地面积呈现出“一极多核”的空间结构,其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时间上,异速增长关系类型沿着绿地扩张弱型−城区绿地基本协调型−绿地扩张弱型演进;空间上,以绿地扩张弱型城市为主,即正异速增长型城市数量占据主导地位。②长三角城区面积与绿地面积的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协调度格局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在空间上呈“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协调度空间差异呈扩大态势。③长三角城区面积与绿地面积协调度类型的数量结构由“金字塔型”转变为“橄榄型”,正异速增长型城市协调度趋于上升且空间差异较大,负异速增长型城市协调度趋于下降且空间差异较大。④城镇化率、人均GDP和人口密度对耦合协调度影响较强,第三产业比重、固定资产投资率、财政自给率耦合协调度和异速增长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各因素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均超过异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区面积 绿地面积 异速增长 协调性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全球智慧城市群的比较研究
10
作者 陈溪 胡珈毓 +3 位作者 陈凌羽 贺毓 王栋 朱旭峰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99,共9页
对全球智慧城市群或城市带的发展状况开展比较研究,分析其发展水平。首先,展示针对全球智慧城市群的相应评价方法,构建包括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基础设施和制度基础设施领域在内的9个指标。其次,以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纽约湾区、... 对全球智慧城市群或城市带的发展状况开展比较研究,分析其发展水平。首先,展示针对全球智慧城市群的相应评价方法,构建包括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基础设施和制度基础设施领域在内的9个指标。其次,以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纽约湾区、大湖区、日本三湾、波斯湾、墨西哥湾、北海和波罗的海在内的滨海城市群或城市带,以及阿尔卑斯山脉、喀尔巴阡山—巴尔干山脉、落基山脉和亚洲内陆在内的内陆集群作为分析对象。最后,对上述城市群或城市带的智慧城市建设情况开展比较研究,展示它们不同的发展水平。结果显示,纽约湾、波罗的海和北海智慧城市群或城市带领先全球,令人意外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智慧城市群在总分和单项上均与全球有一定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智慧城市群 比较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基于PSR的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及预测
11
作者 张培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7-87,共11页
根据生态环境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ressure-state-response,简称PSR),进行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利用变异系数法对2011—2021年长三角区域中心区27个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运用GM(1,1)模型对2022—2024年长... 根据生态环境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ressure-state-response,简称PSR),进行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利用变异系数法对2011—2021年长三角区域中心区27个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运用GM(1,1)模型对2022—2024年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预测。2011—2021年长三角中心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在生态环境状态和生态环境响应上也呈现上升趋势,但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在省域层面上,2011—2021年长三角中心区生态环境响应显示上海市综合指数最高;江苏省生态环境状态最高;安徽省生态环境压力的空间特征最高,上海最低,浙江省、江苏省居中。在市域层面,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排名前三依次为舟山、池州、安庆,这与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导致的环境压力相关。由GM(1,1)模型预测可知,2022—2024年的生态环境质量将呈现总体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中心区 生态环境质量 PSR模型 变异系数法
下载PDF
都市圈空间结构与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来自长江三角洲的证据
12
作者 莫炎盈 程碧玥 《中国商论》 2024年第12期14-18,共5页
本文基于2011—2019年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六大都市圈34个地级城市数据,借鉴以往学界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从贸易发展环境、贸易发展条件以及贸易发展能力三个维度出发构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固定面板模型进行... 本文基于2011—2019年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六大都市圈34个地级城市数据,借鉴以往学界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从贸易发展环境、贸易发展条件以及贸易发展能力三个维度出发构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固定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回归。研究表明:(1)都市圈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形成能促进都市圈对外贸易质量,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空间异质性;(2)从异质性角度出发,这种促进作用对于经济基础较好的都市圈更加明显,对于经济基础较差的都市圈并不显著;(3)从影响机制出发,产业结构合理化对都市圈空间结构多中心化带来的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空间结构 都市圈 长江三角洲 区域经济
下载PDF
Appropriation of Innovation and Patent Behaviors of Technological Firms in the Yangtze Delta Area
13
作者 Shengce Ren Jianxin You 《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 2012年第1期55-74,共20页
In the transition from "made in China" to "invented in China," what is the motivation of Chinese firms in applying for patents? Why do some firms bypass patents? How is patenting developing within Chinese firms... In the transition from "made in China" to "invented in China," what is the motivation of Chinese firms in applying for patents? Why do some firms bypass patents? How is patenting developing within Chinese firm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using data of Chinese firm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for product innovation, obtaining the lead time for market entry is of top priority in innovation protection, followed by confidentiality and patent protection. As for process innovation, confidentiality ranks first, followed by patent protection and obtaining the lead time. There is a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or experience of patent licensing and possibility of future patent licensing. Firms with painful patent litigation experience tend to avoid it in the future.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patent behaviors between Chinese enterprises and their foreign counterpar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ropriation of innovation patent behavior Chinese technological firms yangtze river delta area
原文传递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彰显长三角区域特色与担当
14
作者 范恒山 《国际大都市发展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1期39-42,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本质要求、战略安排、重大原则等做了科学阐述。把握这些要求,结合地区实际特别是比较优势,长三角区域可以在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运行机制,打造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构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本质要求、战略安排、重大原则等做了科学阐述。把握这些要求,结合地区实际特别是比较优势,长三角区域可以在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运行机制,打造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构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城乡融合实现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推动形成都市圈城际协同发展格局,完善收入分配结构与机制,构筑思想道德建设高地等方面进行创造性探索,体现自己的责任与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长三角区域 引领带动 城乡融合 协同发展
下载PDF
农村城市化影响下的土地资源持续利用初探——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被引量:19
15
作者 安旭东 高中贵 彭补拙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0-64,共5页
土地资源是作为中国二元城市化道路之一的农村城市化最基础性和最受关注的生产力要素 ,其协同效应驱动农村土地利用模式的全方位变革与重构 ,并由此引发农村和城市持续、协调发展以及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系列问题。本文以长江三角洲... 土地资源是作为中国二元城市化道路之一的农村城市化最基础性和最受关注的生产力要素 ,其协同效应驱动农村土地利用模式的全方位变革与重构 ,并由此引发农村和城市持续、协调发展以及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系列问题。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阐述农村城市化运行机制及农村城市化驱动下的区域土地利用方式、结构、模式变革 ,进而探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持续利用障碍 ,并寻求合理的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城市化 运行机制 土地资源持续利用 障碍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公元1644—1949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历史台风频次序列重建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向萍 叶瑜 方修琦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3-292,共10页
使用历史方志资料,根据台风发生时风雨潮洪的特点和文献记录中对它们的文字描述,建立了台风天气灾害现象筛选词语表,提取了台风相关信息,建立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公元 1644—1949 年历史台风灾害数据库。通过对现代台风过程中天气现象和可... 使用历史方志资料,根据台风发生时风雨潮洪的特点和文献记录中对它们的文字描述,建立了台风天气灾害现象筛选词语表,提取了台风相关信息,建立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公元 1644—1949 年历史台风灾害数据库。通过对现代台风过程中天气现象和可能造成灾害特征的分析,从历史台风描述词语、风雨潮现象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台风灾害链、风雨持续时间、台风风向、地形等方面制定了辨识历史台风的 4 条直接判别准则和 6 条辅助辨识依据,逐年辨识台风事件。与器测资料相对比,检验了历史台风事件重建的结果,公元1884—1949 年间共重建出 65 次台风事件,相当于器测数的 87. 8%,两者相差 1 次以下的年数为 55 a,占 83. 3%,说明利用方志资料重建台风频次序列的可靠性,为重建历史台风频次序列提供了方法支持,对研究长时间台风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具有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志 历史台风 长江三角洲地区
下载PDF
城乡一体化水平测度与进程比较——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城乡一体化评价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国平 籍艳丽 马军伟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7-121,共5页
在考虑指标具有代表性、数据易得性等原则下选择了9对既可地区比较也能进行进程监测的比值指标评价体系,对2013年全国各省市区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了比较排序,并对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3省3市2008~2013年间的城乡一体化进程进行了监测... 在考虑指标具有代表性、数据易得性等原则下选择了9对既可地区比较也能进行进程监测的比值指标评价体系,对2013年全国各省市区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了比较排序,并对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3省3市2008~2013年间的城乡一体化进程进行了监测。结果发现,从2008~2013年间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城乡一体化水平呈波浪式上升态势。尤其2011年以来,3省3市城乡一体化水平整体呈收敛趋势,表明我国城乡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研究表明:我国城乡一体化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阶段性特征,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3省3市城乡一体化江苏表现最好,城乡一体化水平呈现较为缓慢的上升态势;而河北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与其他3市2省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且这种差距并无缩小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发展一体化 评价指标体系 京津冀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文化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来自长三角地区14个城市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57
18
作者 王林 顾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4-88,共5页
根据长三角地区14个城市1992~2006年的年度数据,对该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化产业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即使在当前准入门槛较高的情况下,文化产业的发展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也产生... 根据长三角地区14个城市1992~2006年的年度数据,对该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化产业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即使在当前准入门槛较高的情况下,文化产业的发展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也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存量、资金流入规模等因素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增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长三角地区 经济增长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圈的构建 被引量:32
19
作者 张振国 贾铁飞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2-76,共5页
在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旅游域概念和旅游圈形成的基础,以该地区十五个城市及其所属的48个4A级和9个3A级旅游景点为研究对象,利用旅游域模型和Mapinfo软件及其二次开发语言Mapbasic,构建并划分出以7个城市为中... 在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旅游域概念和旅游圈形成的基础,以该地区十五个城市及其所属的48个4A级和9个3A级旅游景点为研究对象,利用旅游域模型和Mapinfo软件及其二次开发语言Mapbasic,构建并划分出以7个城市为中心的三个级别的7个旅游圈,其中上海旅游圈为“长三角”地区一级旅游圈,杭州、苏州旅游圈为二级旅游圈,南京、常州、扬州和绍兴为三级旅游圈。进而提出应当建设涵盖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大上海旅游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旅游圈 旅游域 旅游中心地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与土地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琼 濮励杰 +3 位作者 符蓉 张晶 何序君 范成 《改革与战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0-143,共4页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的经济核心区。近年来,随着国际产业的转移和长三角产业升级步伐的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面临着土地资源稀缺和合理利用等一系列问题。文章分析历年来的统计数据...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的经济核心区。近年来,随着国际产业的转移和长三角产业升级步伐的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面临着土地资源稀缺和合理利用等一系列问题。文章分析历年来的统计数据,借鉴"微笑曲线"和边际报酬递减的规律,就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升级和该区的土地开发集约利用提出见解。同时参考如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的经验,提出长三角地区需要更好地统筹、协调及平衡区内产业发展和土地开发利用的关系。通过实行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根据本地区产业升级的实际状况,以市场为引导,大力发展服务业,让区域内的生产要素向着具有取得最大效益的区位流动。使该区域资源配置最优化,促进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产业升级 土地开发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