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al Pattern and Heterogeneity of Port & Shipping Service Enterpris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2002–2016
1
作者 CAO Youhui JIANG Ziran +2 位作者 YE Shilin WU Wei LIANG Shuangbo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3期474-487,共14页
Using the ‘theoretical hypothesis—empirical study—case verification' method,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port & shipping service enterprises(PSSE), as well as the vari... Using the ‘theoretical hypothesis—empirical study—case verification' method,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port & shipping service enterprises(PSSE), as well as the variation process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YRD). First, through inductive and deductive reasoning, we propose the following hypothesis: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PSSE would show different spatial agglomeration-decentralization tendency; and there would be distinct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i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the enterprises. Second, based on data obtained from enterprises, empirical research is conducted using Gini coefficient and spatial interpolation simulation methods.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overall enterprise distribution is decentralized within a city. 2) Different types of enterprises show different spatial agglomeration-decentralization tendencies. At 3000 m×3000 m grid scale, there is an agglomeration tendency along seas and rivers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nterprises. Shanghai has been identified consistently as a hot spot. 3) There is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in 12 port cities with respect to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s of enterprises. Finally, the transportization and the increase of shipping service demand, the globalization and the expansion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e activities, the hierarchization and the cooperation among port cities as well as the decentralization and the behavior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local states can be seen as main driving mechanism of the spatial phenomen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T & SHIPPING service ENTERPRISES spatial distribution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HUB PORT city yangtze River delta
下载PDF
Study on the City Form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2
作者 Wang Yajuan Zhang Shangwu (Both authors are from the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Tonaji University, Shanghai. )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1997年第2期39-44,共6页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s a rapiddeveloping region in China. With fast economicgrowth, it is facing many environmental problem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jor problems and proposessome strategies for its future devel...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s a rapiddeveloping region in China. With fast economicgrowth, it is facing many environmental problem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jor problems and proposessome strategies for its future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M Study on the city Form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原文传递
长三角合作共建园区转型路径与机制——基于“同质多形”视角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凌凡 罗小龙 +2 位作者 唐蜜 丁子尧 顾宗倪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9-390,共12页
合作共建园区的转型发展作为重要区域治理现象在学术界备受关注。本文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和文本分析法,援引“同质多形”理论视角并构建研究框架,尝试从尺度、网络、领域等多个维度揭示长三角合作共建园区转型的内在动力及其新发展趋势... 合作共建园区的转型发展作为重要区域治理现象在学术界备受关注。本文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和文本分析法,援引“同质多形”理论视角并构建研究框架,尝试从尺度、网络、领域等多个维度揭示长三角合作共建园区转型的内在动力及其新发展趋势。研究发现:①长三角合作共建园区多维特征处于动态演化中,资本需求与行政治理困境共同构成最为关键的演化动力。园区经历了以企业转移为目标的早期形成阶段、2010年后的波折发展阶段以及2016年后以多元伙伴议程为导向的创新转型阶段,园区的转型发展由不同时期经济发展需求与行政治理困境共同推动。②长三角合作共建园区治理方式从政府间协同转向多元主体网络行动,使园区的尺度、网络、领域特征从早期迁出地主导的单中心治理方式向多元化发展。③长三角合作共建园区的建设从突出专业化经济优势转向囊括创新、生产、居住等要素的综合性整体系统转变,是当前区域治理日趋复杂的缩影,国家到地方、政府到市场的不同行动主体都参与其中。总之,本文揭示了合作共建园区治理的新趋势,并强调同质多形框架在认识与推动当前合作共建园区新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共建园区 “同质多形”理论 尺度 网络 领域 长三角
下载PDF
营商环境生态促进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组态路径——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胡若晨 朱菊芳 +1 位作者 周铭扬 曾鑫峰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3,共7页
优化营商环境是促进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必要条件。立足生态系统理论,基于2021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截面数据,运用DEA-SBM模型测算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并结合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实证分析城市营商环境生态的7个前... 优化营商环境是促进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必要条件。立足生态系统理论,基于2021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截面数据,运用DEA-SBM模型测算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并结合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实证分析城市营商环境生态的7个前因条件对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营商环境生态中的法治环境、政务环境、人力资源、创新环境和金融服务等核心条件“多因并发”,形成“政务环境+法治环境”联合保障型、“政务环境+金融服务”均衡推动型、“人力资源+创新环境”协同驱动型3条促进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等效路径。基于此,提出夯实法治环境的基石作用,创新产业监管方式;深化体育产业“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建立“体育+金融”合作框架,强化“创新+人力”耦合效应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 区域体育产业 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城市群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
下载PDF
全球智慧城市群的比较研究
5
作者 陈溪 胡珈毓 +3 位作者 陈凌羽 贺毓 王栋 朱旭峰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99,共9页
对全球智慧城市群或城市带的发展状况开展比较研究,分析其发展水平。首先,展示针对全球智慧城市群的相应评价方法,构建包括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基础设施和制度基础设施领域在内的9个指标。其次,以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纽约湾区、... 对全球智慧城市群或城市带的发展状况开展比较研究,分析其发展水平。首先,展示针对全球智慧城市群的相应评价方法,构建包括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基础设施和制度基础设施领域在内的9个指标。其次,以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纽约湾区、大湖区、日本三湾、波斯湾、墨西哥湾、北海和波罗的海在内的滨海城市群或城市带,以及阿尔卑斯山脉、喀尔巴阡山—巴尔干山脉、落基山脉和亚洲内陆在内的内陆集群作为分析对象。最后,对上述城市群或城市带的智慧城市建设情况开展比较研究,展示它们不同的发展水平。结果显示,纽约湾、波罗的海和北海智慧城市群或城市带领先全球,令人意外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智慧城市群在总分和单项上均与全球有一定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智慧城市群 比较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长三角港城协调水平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
6
作者 方惠 常志朋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09-117,共9页
基于2011-2020年长三角地区3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长三角港城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探究港城协调水平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静态港城协调水平整体不高,动态... 基于2011-2020年长三角地区3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长三角港城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探究港城协调水平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静态港城协调水平整体不高,动态协调水平逐年优化,港城协调水平存在空间差异;港城协调水平与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存在空间聚集的趋势;港城协调水平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建议通过统一布局港城建设、加强区域联动分工提高港城协调水平;发挥高协调港城的空间溢出效应带动长三角整体区域经济增长,实现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港城协调水平 空间杜宾模型 区域经济增长 空间效应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绿色创新空间关联及影响因素研究
7
作者 柏明国 郑柯 姚毓婷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561-572,共12页
基于绿色创新投入、绿色创新产出及绿色创新环境3个维度建立长三角城市绿色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熵值法对2010—2021年长三角41个地级城市的绿色创新能力进行测度,基于改进的引力模型构建长三角城市绿色创新网络,采用社会... 基于绿色创新投入、绿色创新产出及绿色创新环境3个维度建立长三角城市绿色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熵值法对2010—2021年长三角41个地级城市的绿色创新能力进行测度,基于改进的引力模型构建长三角城市绿色创新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整体、个体和局部3个方面探讨长三角城市绿色创新空间关联的网络特征,采用二次指派程序(QAP)回归分析法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0—2021年,长三角各城市间的绿色创新空间关联程度逐年增强,但整体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同时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发展态势优于西部地区;核心城市承担桥梁与中介作用,且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部分城市为“净受益”城市,无法主动缔结与其他城市的关联;皖北、皖南和浙南地区多为边缘城市,这些城市对外联系较弱,城市绿色创新发展呈现不均衡趋势;高等教育水平、金融发展规模、对外开放程度、信息化水平等差异是影响长三角城市绿色创新网络空间关联的主要因素。为推动长三角地区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应扩大核心城市的辐射范围,带动边缘城市发展;在第三、四子群内部建设中心城市,承担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和中介作用;缩小区域金融发展规模差异,完善跨城协作的基础建设,进行知识技术的交流互动与资源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 绿色创新 社会网络分析 QAP回归分析 空间关联 引力模型 全局熵值法 经济距离
下载PDF
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被引量:74
8
作者 章波 濮励杰 +3 位作者 黄贤金 周青 吕敏眸 李宪文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8-33,共6页
以正处于一个新的成长期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分析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态势及内在驱动机理。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区域各地类面积比例的动态分析,发现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方面是建设用... 以正处于一个新的成长期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分析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态势及内在驱动机理。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区域各地类面积比例的动态分析,发现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方面是建设用地比例的增加以及耕地和水域面积比例的减少。在此基础上建立驱动因素体系,利用相关分析和主因子分析方法,并构建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模型,得出长江三角洲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人口的增长和非农化、经济总量的增加以及劳动力的非农化。但是不同的时期,主要驱动力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土地利用的特点不断变化:人口的非农化(城市化率)的作用不断增强;经济总量增长的作用明显的减弱;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建设用地比例增加的驱动作用越来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区域 土地利用变化 长江三角洲地区 非农化 增加 建设用地 驱动机制 地类 比例 相关分析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全球城市区空间建构 被引量:25
9
作者 张敏 顾朝林 +3 位作者 陈璐 张成 汪淳 张晓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87-792,共6页
在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城市区作为一种新的城市空间和功能组织形式,通过全球城市接入全球经济网络,在全球城市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不断深入的全球化进程和不断加强的城镇一体化态势,提出长江三角洲地区... 在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城市区作为一种新的城市空间和功能组织形式,通过全球城市接入全球经济网络,在全球城市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不断深入的全球化进程和不断加强的城镇一体化态势,提出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最有可能建设成为全球城市区的区域;进而从全球城市区的空间建构和功能组织的角度,提出通过提升上海全球城市功能,打造南京、杭州、苏州、宁波的次级全球城市职能,强化城市间的功能联系,构筑区域网络一体化支撑体系,构建“多中心层域式、网络状一体化”的长江三角洲全球城市区;并提出面向全球化和基于地方化的区域功能组织结构,打造若干全球化战略区以推进长江三角洲全球城市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城市 全球城市区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顾朝林 张敏 +3 位作者 张成 张晓明 陈璐 汪淳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71-775,共5页
概观当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全球化促进了全球城市发展,区域化正在形成巨型城市区域,地方化使城市集群各具特色。长江三角洲城镇群在国家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也是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首要的全球区和全球城市形成地区。长江三角洲城镇... 概观当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全球化促进了全球城市发展,区域化正在形成巨型城市区域,地方化使城市集群各具特色。长江三角洲城镇群在国家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也是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首要的全球区和全球城市形成地区。长江三角洲城镇空间布局应该顺应这些潮流,发展全球城市,建设巨型城市区,组建网络城市,规划走廊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城市区 长江三角洲 城市群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多中心城市区域与多层次管治 被引量:54
11
作者 张京祥 罗小龙 殷洁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2008年第1期65-69,共5页
多中心城市区域已经成为世界各地城镇密集地区发展的主要空间形态。在这一城市区域空间内也出现了多层次的管治,以应对全球化环境下愈演愈烈的城市竞争。本研究对长江三角洲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长三角正在呈现多中心的发展态势。同时由于... 多中心城市区域已经成为世界各地城镇密集地区发展的主要空间形态。在这一城市区域空间内也出现了多层次的管治,以应对全球化环境下愈演愈烈的城市竞争。本研究对长江三角洲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长三角正在呈现多中心的发展态势。同时由于地方政府的非理性发展,长三角地区出现了投资争夺、基础设施建设冲突和产业结构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从国家到县(市)的不同层面,出现了各种管治新形式,相互交织,并正在逐渐形成多层次的区域管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城市区域 多层次营治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京津冀与长江三角洲的局部收缩:格局、类型与影响因素识别 被引量:160
12
作者 吴康 龙瀛 杨宇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6-35,共10页
文章基于2000年和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的短表和长表数据,分别从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就业人口等指标构建了测度指数对京津冀和长三角两个城市群区域的收缩状况进行了考察,并结合国内外经验和研究区实际,识别分析了影响收缩的五个方面因... 文章基于2000年和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的短表和长表数据,分别从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就业人口等指标构建了测度指数对京津冀和长三角两个城市群区域的收缩状况进行了考察,并结合国内外经验和研究区实际,识别分析了影响收缩的五个方面因素。结果表明:(1)京津冀和长三角分别有1/5和近1/2的市县区呈现局部收缩,且这种收缩还在加剧:(2)京津翼的收缩区集中在承德和张家口并遍布翼中南平原,长三角的收缩区呈现空间集聚和连绵状,集中于苏北、浙西南和除合肥、芜湖以外的安徽大部:(3)收缩类型大致可分为:欠发达外围收缩、特大城市中心城区收缩、工矿业收缩、行政区划调整收缩及县域、乡村、小城镇收缩五类;(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差异以及行政等级不同引起的人口流出是导致局部收缩的主要原因,郊区化、去工业化或产业转型、人口结构变化等西方城市常见的收缩表现仅在少数大城市中心城区或部分老工矿城镇有所体现;(5)影响我国城市区域收缩的因素和作用机制非常复杂,且具有突出的区域异质性,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深入仔细研究的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城市 城市群:区域差异 京津冀 长三角
下载PDF
城市群研究述评与展望 被引量:57
13
作者 李仙德 宁越敏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2-288,共7页
自从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提出大都市带(Megalopolis)的概念之后,城市群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城市体系,成为城市地理学的核心研究内容。国外学者相继提出半城市化区域、全球城市—区域、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等概念,其研究都建立在都市区基... 自从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提出大都市带(Megalopolis)的概念之后,城市群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城市体系,成为城市地理学的核心研究内容。国外学者相继提出半城市化区域、全球城市—区域、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等概念,其研究都建立在都市区基础之上,强调城市之间以及城乡之间密切的功能联系。中国学者提出了都市连绵区、城市群等概念,并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都市连绵区的界定立足于都市区基础之上,亦与国际上相关的研究接轨。但城市群在国内更为流行,且被写进国家五年发展规划纲要之中。城市群作为中国区域发展空间战略的重心,发挥着区域经济增长极的作用。国内城市群研究却存在着概念含糊、界定模糊等问题。城市群是都市区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形成的,相关研究必须建立在都市区基础之上,才能避免概念以及空间尺度的混淆。中国官方并未有都市区的界定方案。结合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加强对都市区和城市群界定的研究,立足于都市连绵区基础之上,开展跨学科研究,深入分析不同空间尺度城市群集聚与扩散模式,建立起中国城市群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都市连绵区 大都市带 半城市化区域 全球城市—区域 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
下载PDF
全球城市区域中的小城镇发展特征与趋势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被引量:45
14
作者 罗震东 何鹤鸣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6,共8页
基于全球城市区域的视角构建长江三角洲地区小城镇发展演化的理论逻辑,认为全球化生产网络的构建、高快速交通网络的完善、高品质集约发展的诉求以及社会消费需求的升级等全球城市区域的发展特征是推动区域内小城镇加速差异化发展的主... 基于全球城市区域的视角构建长江三角洲地区小城镇发展演化的理论逻辑,认为全球化生产网络的构建、高快速交通网络的完善、高品质集约发展的诉求以及社会消费需求的升级等全球城市区域的发展特征是推动区域内小城镇加速差异化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四方面外部因素与小城镇自身资源禀赋的结合使得长江三角洲当前小城镇的发展加速呈现为三种类型:都市一体化型、区域增长极型、公共服务中心型。区域内非都市一体化类型的小城镇,进一步发展将主要表现为三种趋势:成长为拥有综合功能的小城市;发展为兼具特色和活力的旅游服务型聚落;成为承担广大农村地域服务职能的公共设施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 全球城市区域 城镇化 趋势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多中心共生及其调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俊成 宋成舜 +2 位作者 张敏 黄莉敏 汤进华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35,共9页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是长江经济地带发展的引擎,以城市为载体的多中心区域经济格局正在成为长三角地区协调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长三角多中心结构分析表明,多中心不协同发展导致的区域竞争加剧、区域不平衡...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是长江经济地带发展的引擎,以城市为载体的多中心区域经济格局正在成为长三角地区协调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长三角多中心结构分析表明,多中心不协同发展导致的区域竞争加剧、区域不平衡性、区域同质重构现象成为影响和制约长三角地区持续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子。利用生物共生理论,对长三角地区多中心关系进行分析与诊断,构建了多中心共生的框架,分析了多中心共生的机理、结构与模式,并提出了长三角地区多中心共生与协同发展的调控模式、基本思路与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 共生 共生结构 共生模式 共生调控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从长三角城市群看上海全球城市建设 被引量:20
16
作者 顾朝林 陈璐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概观当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全球化促进了全球城市发展,区域化正在形成巨型城市区域,地方化使城市集群各具特色。长江三角洲城镇群在我国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也是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的首要全球区。该区域城市群发展应该顺应这些潮流... 概观当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全球化促进了全球城市发展,区域化正在形成巨型城市区域,地方化使城市集群各具特色。长江三角洲城镇群在我国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也是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的首要全球区。该区域城市群发展应该顺应这些潮流,发展全球城市,建设巨型城市区,组建网络城市,规划走廊城市。上海是长江三角洲乃至中国正在崛起的全球城市,从国际资本流、国际贸易、跨国公司总部、金融业及高级生产性服务业、国际交通通讯信息平台等方面看,上海的全球城市已具雏形,但与世界主要全球城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看,上海全球城市建设必须面临相应的城市转型,主要包括产业结构重构和转移、社会结构转型、城市空间扩展和城市功能的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全球城市 上海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长江源区未来气候变化情景降尺度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小文 晏玲 张世强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35,共7页
利用台站资料,从气候场的平均态、空间结构、变化趋势以及年内、年际变化方面对IPCC AR4中19个全球气候模式模拟结果及其集合平均在长江源区1961-1999年气温和降水的模拟能力进行了对比,从中优选了CGCM3.1_T47,MRI_CGCM2.3.2,UKMO-HadCM... 利用台站资料,从气候场的平均态、空间结构、变化趋势以及年内、年际变化方面对IPCC AR4中19个全球气候模式模拟结果及其集合平均在长江源区1961-1999年气温和降水的模拟能力进行了对比,从中优选了CGCM3.1_T47,MRI_CGCM2.3.2,UKMO-HadCM3及MME 18对流域气温和降水模拟较好的模式.然后再利用2000-2009年的台站观测资料分别对四个模式采用差值法和统计降尺度方法进行对比.最后,分别采用Delta和SD方法预估了长江源区21世纪2011-2030年、2031-2060年、2061-2090年A2情景下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情景.在未来三个时期长江源区将明显增温,多年平均气温将分别升高1.5(1.2~1.9)℃,2.6(2.3~3.2)℃,4.5(3.7~5.3)℃;多年降水呈现微弱的增加趋势,增加幅度分别为9.1%(3.1%~12.7%),11.2%(4.6%~18.2%),15.7%(3.0%~2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模式 降尺度 差值法 长江源区
下载PDF
基于高铁客流的长江三角洲空间结构再审视 被引量:40
18
作者 罗震东 朱查松 薛雯雯 《上海城市规划》 2015年第4期74-80,共7页
基于高铁客流的动态关系数据分析长江三角洲区域空间结构,认为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构成的"大长三角"整体呈现"网络联系+线性延伸"的特征。由沪、宁、杭、甬4座中心城市围合而成的强网络联系区域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 基于高铁客流的动态关系数据分析长江三角洲区域空间结构,认为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构成的"大长三角"整体呈现"网络联系+线性延伸"的特征。由沪、宁、杭、甬4座中心城市围合而成的强网络联系区域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核心区域之外为沿着不同发展方向延伸的轴线。沪宁杭甬网络化的块状城市区域边界清晰,较为明确地勾勒出全球城市区域的主体空间。外围廊道的发育是交通与城镇发展轴线的复合,未来的演化存在一定不确定性。长江三角洲的这一新的空间结构认知,要求区域治理思维与模式相应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空间 高铁客流 空间结构 全球城市区域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GPS大气可降水量统计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引明 朱雪松 +2 位作者 刘敏 丁金才 沈愈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12期150-157,共8页
利用近7年来(2002—2008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基GPS网观测的大气可降水量资料,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气候特征,重点对梅雨期的大气可降水量特征及其与强降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PWV分布总体呈南高北... 利用近7年来(2002—2008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基GPS网观测的大气可降水量资料,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气候特征,重点对梅雨期的大气可降水量特征及其与强降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PWV分布总体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夏半年平均PWV高于冬半年20 mm左右,且长江三角洲地区南北向水汽梯度大于东西向,说明偏南气流对该地区的水汽输送作用较明显;PWV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大气可降水量最大值均出现夏季的8月份,最小值出现冬季的1月份,且春、秋季节内各月间的PWV变化幅度较大,而夏、冬季内各月间的PWV变化较稳定;其次,长江三角洲地区PWV没有显著周期性年际变化和日变化特征。此外,PWV与梅雨期强降水量之间有明显关联,当梅雨期PWV值迅速由低值上升到60 mm以上时,或在强降水之后,PWV值并没有明显回落,仍然维持在高值时,极容易产生强降水,这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强降水量预报提供了一种新的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全球定位系统(GPS) 大气可降水量 梅雨期 强降水
下载PDF
超效率视角下的我国创新型城市效率评价——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被引量:14
20
作者 周晶晶 吴思慧 沈能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68-71,82,共5页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对创新型城市建设效率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鉴于传统的BCC模型不能对相对有效的决策单元进行进一步分析,引入超效率DEA方法对我国长三角地区12个样本城市进行...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对创新型城市建设效率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鉴于传统的BCC模型不能对相对有效的决策单元进行进一步分析,引入超效率DEA方法对我国长三角地区12个样本城市进行深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南京、湖州、绍兴、宁波和苏州的效率尽管是相对有效的,但这几个城市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可以进一步通过增大投入来提高创新型城市建设成果;而另外几个城市则位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需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结构,而不是通过增加投入要素来提高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效率DEA 创新型城市 效率评价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