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mechanisms of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space dynamic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TGRA),Chongqing,China
1
作者 ZHU Xinyi GAO Jinlong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2024年第2期49-62,共14页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TGRA)is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barrier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China.Therefore,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understand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and the driving factors of produ...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TGRA)is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barrier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China.Therefore,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understand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and the driving factors of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spaces for sustainable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TGRA.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dynamic variation of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spaces in the TGRA by employing land use data in 2000,2005,2010,2015,and 2018,and detect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by using the Geographic detector(GeoDetector).Results implied that 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 trajectories of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spaces in the TGRA varied in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s,and the study area was dominated by ecological space.A spatial orientation towards the northeast was detected in the evolution of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spaces during 2000-2018.In terms of quantity,the transition from ecological space(grassland and woodland)to agriculture land accounted for the largest proportion from 2000 to 2018.However,the reverse transition from agriculture land to ecological space has increased since 2000 with the efforts of“Grain for Green”.In terms of temporal scale,there was a fluctuating trend in production space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living space,while ecological space showed an inverted U-shaped trend during 2000-2018.The dynamic pattern of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spaces in the TGRA was influenced by both physical and socio-economic variables as basic determinants and dominant driving factors,respectively.Finally,the harmon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spaces still require policy-makers’efforts.This work may have potential in advancing our understanding about land use conflicts,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rational layout of spatial functions and the realiz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TG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spaces Functional transitio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TGRA) Physical and socio-economic variables yangtze river
下载PDF
Movement Properties of Pipe Flow Along Granite Slope of Three Gorges Area of Yangtze River in China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洪江 史玉虎 +4 位作者 程云 盛前丽 肖辉杰 陈宗伟 常丹东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02年第1期35-43,共9页
It is well known that, in most cases, soil water doesn't move in the form of laminar flow as described by Darcy law. Only when Reynolds number ( Re ) is no more than 10, does water movement follow Darcy law. A s... It is well known that, in most cases, soil water doesn't move in the form of laminar flow as described by Darcy law. Only when Reynolds number ( Re ) is no more than 10, does water movement follow Darcy law. A soil profile with 2 9 m long and 2 13 2 60 m deep was excavated on a lower slope located at Zigui County, Hubei Province, China. Field observation found that soil pipe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transient layer between horizon B with higher degree of granite weathering and horizon C with lower degree of granite weathering. At the foot of the slope, about 5 7 soil pipes per meter were observed along the vertical direction of the slope. The observed results, obtained by continuous observation of soil pipes and pipe flow processes at granite slope for many rainfall events, indicate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locity of pipe flow and hydraulic gradient along the pipe is parabolic rather than linear. Based on the investigated data of soil, landform, and land use etc., combined with observed data of pipe flow derived from many rainfall events, a pipe flow model was developed. For velocity V p, discharge Q p of pipe flow and radius r of soil pipe, great similarity was found between simulated and observed values. Particularly, the simulated length of soil pipes reflects the great difference among soil pipes as a result of its different position in the soil profile. The length values of 4 soil pipes were estimated to be 98 1%, 27 6%, 11 0% and 3 0% of the longest distance of the catchment, respectively. As a special case of water movement, soil pipe flow follows Darcy Weisbach law. Discharge of pipe flow is much greater than infiltration discharge in common. Only when the depth of groundwater is more than the diameter of soil pipe and water layer submerges soil pipes during rainfall, may pipe flow occur. 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discharge of pipe flow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depth of ground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pipe pipe flow granite slope the Three Gorges area the yangtze river pipe flow model
下载PDF
AN ANALYSIS ON THE STRUCTURE TYPES AND BENEFITS OFSLOPELAND AGROFORESTRY SYSTEMS-Taking the Three Gorge Reservoir Area As An Example
3
作者 Shen Yuancun Leng Shuying Zhang Yongtao(Institute of Geography, CAS, Beijing 100101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1995年第4期42-51,共10页
The modem term 'agroforestry system' is derived from agricultural practices. It is an organic combin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ecology and economy, product variation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On the b... The modem term 'agroforestry system' is derived from agricultural practices. It is an organic combin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ecology and economy, product variation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types and structure of agroforestry system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the paper poins out that agroforestry system can be divided into diffend structutal levds. Taking some typical cases as examples, it compares the benefits of four kinds of structures. The result illustrates that the hedge row agroforestry system on slopeland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alize coordinate development of ecology and econo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Three Gorge reservoir area yangtze river slopeland agroforesstry system structure type
下载PDF
发挥长江经济带关键骨干作用 促进三峡工程安全运行和库区高质量发展
4
作者 阮利民 《水利发展研究》 2024年第2期22-26,共5页
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巨大的综合效益,是长江的骨干性、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在长江大保护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峡工程“一个标志、三个典范”的高... 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巨大的综合效益,是长江的骨干性、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在长江大保护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峡工程“一个标志、三个典范”的高度评价,文章准确把握了三峡工程和三峡库区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关键骨干作用,深入理解了三峡工程安全运行和库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合理确定了世界水工程安全运行管理典范、国家重要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谐稳定共同富裕示范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峡新文化引领者等四大战略定位,系统谋划了促进三峡工程高水平安全运行和库区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三峡工程 安全运行 三峡库区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的库区滨江空间绿色发展路径研究——以重庆小南海水利枢纽库区为例
5
作者 石雪莉 肖毅文 杜建国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8期255-257,共3页
为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应对城市愈发频繁的极端天气,文章深入分析了长江流域小南海水利枢纽库区(以下简称库区)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库区滨江空间格局优化策略和库区绿色产业发展路径。在“双碳”背景... 为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应对城市愈发频繁的极端天气,文章深入分析了长江流域小南海水利枢纽库区(以下简称库区)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库区滨江空间格局优化策略和库区绿色产业发展路径。在“双碳”背景下,研究结果可以为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多元效益提供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长江流域 小南海水利枢纽库区 绿色发展
下载PDF
滑坡宏观机理研究——以长江三峡库区为例 被引量:30
6
作者 吴树仁 石菊松 +3 位作者 张永双 韩金良 杨为民 雷伟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74-879,共6页
在长江三峡库区310个滑坡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将库区滑坡宏观变形机理分为滑动面控制、滑体控制和两者组合控制3类。滑动面控制机理表现为顺层斜坡的滑体边界没有明显形成之前,由于暴雨诱发,滑动面先丧失内聚力和摩擦阻力而引起滑... 在长江三峡库区310个滑坡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将库区滑坡宏观变形机理分为滑动面控制、滑体控制和两者组合控制3类。滑动面控制机理表现为顺层斜坡的滑体边界没有明显形成之前,由于暴雨诱发,滑动面先丧失内聚力和摩擦阻力而引起滑体快速滑动,在滑动过程中滑坡边界破裂才发生;其显著特征是没有明显的滑动前兆、暴雨突然诱发、集中群发、单个滑体较薄、滑动面倾角陡、滑动面上没有擦痕和摩擦薄膜,并具有流-滑的特征。滑体控制机理表现为潜在滑体边界先发生宏观破裂,在重力和其他动力作用下发生蠕变滑动,然后克服潜在软弱面的摩擦阻力而发生快速滑动;其主要特征是滑坡有先存边界,滑动面上有大量擦痕和摩擦薄膜。两者组合控制机制表现为滑体边界破裂和滑动面蠕滑同时组合作用,导致滑坡快速滑动,多为可能多次发生滑动的老滑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库区 滑坡机理 滑动面 滑体
下载PDF
长江三峡库区蝶类群落的物种获得率、小生境占有率及相对多度 被引量:26
7
作者 杨萍 邓合黎 +1 位作者 漆波 刘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43-554,共12页
研究于 1998~ 2 0 0 3年在库区 10个区县 ,35个调查点进行。研究时 ,库区蝴蝶的生活环境被划分为 80个小生境 ,设置样带6 6 1条 ;调查期间获得 (Sampled)蝴蝶 331种 ,10 780只个体。报道三峡库区蝴蝶群落的部分参数 :2 5 3种蝴蝶的小... 研究于 1998~ 2 0 0 3年在库区 10个区县 ,35个调查点进行。研究时 ,库区蝴蝶的生活环境被划分为 80个小生境 ,设置样带6 6 1条 ;调查期间获得 (Sampled)蝴蝶 331种 ,10 780只个体。报道三峡库区蝴蝶群落的部分参数 :2 5 3种蝴蝶的小生境占有率低于 10 % ,占有 4 0 %以上小生境的蝴蝶只有 7种 ;在 6 0条以上样带都获得的蝴蝶有 16种 ,而在 10条以下样带内获得的蝴蝶 2 19种 ,占总数的 6 6 .2 % ;优势种 2 1个 (6 .3% ) ,常见种 12 5个 (37.8% ) ,少见种 10 3个 (31.1% ) ,罕见种 82个 (2 4 .8% ) ;相对多度高于 1%的种类 2 2个 ,仅占总数的 6 .6 % ;个体数分布的规律接近对数级数法则。三峡库区蝶类现在的分布反映了库区生境破碎化的结果 ,意味着适宜的生境斑块周围分布不适宜生境 ,种群受到面积、隔离、边缘等多种效应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库区 蝶类群落 物种获得率 小生境占有率 相对多度
下载PDF
长江三峡库区蝶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43
8
作者 漆波 杨萍 邓合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3049-3059,共11页
报道了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各小生境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在0~28之间,其下限值的数理分布范围主要在0与5之间,而上限值的分布主要在9、11和12.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是:样本间0~4.9285,小生境间0~2.1143,生境类型间0~1.709... 报道了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各小生境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在0~28之间,其下限值的数理分布范围主要在0与5之间,而上限值的分布主要在9、11和12.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是:样本间0~4.9285,小生境间0~2.1143,生境类型间0~1.7091和植被型0.9740~1.3143;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样本(4.9285)在1500~1500m针阔混交林的小生境中,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的小生境(2.1143)是1000~1500m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的生境类型是阔叶林灌丛(1.4373),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植被型是灌丛(1.3143);而灌丛各生境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从1.2773到1.4373;草地居第二位1.0588~1.2402,森林最低,0.8088~0.9618(仅分布在一个海拔梯度的生境类型除外);就整体有而言,物种多样性指数居前5位的生境类型都是灌丛.可见,三峡库区灌丛是最适宜于蝴蝶繁衍的植被型;完全成片的森林与纯粹的农田均不太适合蝴蝶生存.因环境的复杂性,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最高值(4.9285)和最低值(0.0)均出现森林植被型,样本间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最大的也是森林植被型,表明它给蝴蝶生存的影响,也将是最复杂的.海拔高度对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影响明显,最高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出现在海拔1000~1500m(1.2363),最低是2000m以上(0.2536),但没有显著的规律性.灌丛和森林各个小生境的蝴蝶均匀度与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基本是一致的,表明这两种植被型内各小生境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主要受物种均匀度变化的影响;农田和草地两种植被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除受均匀度影响外,还较大程度地受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在生境类型的水平上,蝴蝶均匀度与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间有着比较复杂的关系.这些结果反映了三峡库区蝶类生存环境的多样性和破碎化,从而影响了蝴蝶分布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 群落 结构 参数 三峡库区
下载PDF
长江三峡库区多功能防护林建设途径探讨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洪江 解明曙 +1 位作者 王玉杰 李洁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7-53,共7页
随着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三峡库区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多功能防护林建设已成为改善、恢复与重建这一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长江三峡库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三峡库区多功能防护林建设的主要途径为:... 随着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三峡库区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多功能防护林建设已成为改善、恢复与重建这一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长江三峡库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三峡库区多功能防护林建设的主要途径为:全方位培育保护和发展利用多功能防护林,合理安排树种配置和林种结构;封山育林与培育改造相结合;植树造林与定向培育相结合;提高科技含量,促进库区多功能防护林建设;建立健全多功能防护林营建监督管理措施体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防护林 三峡库区 长江 建设途径
下载PDF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 被引量:15
10
作者 周乐群 孙长安 +3 位作者 高改萍 胡甲均 胡宗云 杨岚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5年第1期49-52,共4页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人类活动频繁,生态系统脆弱,三峡工程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采用DEM、影像正射校正、多源影像数据融合、多层次信息提取等技术方法,...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人类活动频繁,生态系统脆弱,三峡工程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采用DEM、影像正射校正、多源影像数据融合、多层次信息提取等技术方法,对整个库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末期生态环境、草地资源进行了全面的动态监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ArcGIS软件开发完成了"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GIS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工程水库区 生态环境 “3S”技术 动态监测 GIS开发
下载PDF
三峡重庆库区深部地球物理特征与断裂构造 被引量:7
11
作者 胡建平 赵军龙 +1 位作者 汪文秉 李娜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49-54,共6页
为了深入研究三峡重庆库区岩石圈动力学特征及其对断裂构造活动的控制和影响,并为之提供基础资料,为三峡重庆库区地震、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防治提供基础依据,在已有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从综合地球物理研究角度出发,通过实测地震测线资... 为了深入研究三峡重庆库区岩石圈动力学特征及其对断裂构造活动的控制和影响,并为之提供基础资料,为三峡重庆库区地震、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防治提供基础依据,在已有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从综合地球物理研究角度出发,通过实测地震测线资料的再解释,采用新的处理技术方法,对本区的东西向主剖面和南北向支测线的地震测深资料进行二维射线追踪处理、Pg波成像;选用场分离技术、位移数字成像技术重新处理了重力和航磁资料,通过联合反演来建立深部二维构造剖面,对剖面所揭示的基底构造特征和地壳结构特征、主要断裂构造特征以及莫霍面的起伏特征进行了精细分析和细致研究,从地球物理平面场特征出发建立了岩石圈构造三维框架。研究结果表明,这样的研究思路准确、方法得当,结论可靠;沿该剖面,把可解译的断裂分为Ⅲ级:Ⅰ级为超岩石圈断裂;Ⅱ级为壳断裂;Ⅲ级为盖层断裂。依据地球物理特征,准确揭示了库区的断裂构造特征,达到了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地震 重力 航磁 射线追踪 平面场 断裂 三峡 长江 重庆库区
下载PDF
农村城市化影响下的土地资源持续利用初探——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被引量:19
12
作者 安旭东 高中贵 彭补拙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0-64,共5页
土地资源是作为中国二元城市化道路之一的农村城市化最基础性和最受关注的生产力要素 ,其协同效应驱动农村土地利用模式的全方位变革与重构 ,并由此引发农村和城市持续、协调发展以及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系列问题。本文以长江三角洲... 土地资源是作为中国二元城市化道路之一的农村城市化最基础性和最受关注的生产力要素 ,其协同效应驱动农村土地利用模式的全方位变革与重构 ,并由此引发农村和城市持续、协调发展以及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系列问题。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阐述农村城市化运行机制及农村城市化驱动下的区域土地利用方式、结构、模式变革 ,进而探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持续利用障碍 ,并寻求合理的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城市化 运行机制 土地资源持续利用 障碍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三峡库区端坊溪小流域的森林水文效益 被引量:10
13
作者 史玉虎 朱仕豹 +4 位作者 熊峰 蔡晟 刘学全 潘磊 陈双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4年第3期17-21,共5页
三峡库区的森林水文作用 ,对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改善和维持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根据 1992— 2 0 0 0年实测降雨、径流等观测资料 ,分析了三峡库区端坊溪小流域森林的林冠截留... 三峡库区的森林水文作用 ,对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改善和维持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根据 1992— 2 0 0 0年实测降雨、径流等观测资料 ,分析了三峡库区端坊溪小流域森林的林冠截留作用、林地枯落物的水文作用及森林覆盖率与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和小流域径流的关系。结果表明 :三峡库区端坊溪小流域不同树种枝条基部直径与枝叶质量呈线性正相关 ,不同树种枝叶容水量与枝叶质量呈线性正相关 ,不同森林类型在场降雨中 ,林冠截留量为 0 38~ 8 78mm ,截留率为 10 2 7%~ 4 9 4 8% ,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呈幂函数关系 ;随着森林覆盖率的增加 ,林地的土壤容重减少 ,总孔隙度增加 ;主要森林类型中 ,针阔混交林林地枯落物的饱和持水量最大 ,端坊溪小流域枯落物层截留量可达到降水量的 2 8%~ 6 3% ;小流域径流量与同期降水量呈线性正相关。端坊溪小流域森林覆盖率每增加 1% ,小流域汛期径流深减少 6 9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端坊溪小流域 森林水文效益 生态环境
下载PDF
河岸崩塌与稳定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段金曦 段文忠 朱矩蓉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7-21,共5页
在总结了以往长江河道崩岸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河型河道崩岸的特点及机理,提出了岸坡滑动的计算模式、稳定岸坡的坡降、河道崩岸的预测方法等,在抗滑稳定计算上考虑了河岸动水压力对河岸崩塌的作用;在河岸稳定性判定上,提... 在总结了以往长江河道崩岸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河型河道崩岸的特点及机理,提出了岸坡滑动的计算模式、稳定岸坡的坡降、河道崩岸的预测方法等,在抗滑稳定计算上考虑了河岸动水压力对河岸崩塌的作用;在河岸稳定性判定上,提出了用河道深泓距岸距离和水深确定当前河岸坡度,并与其当前稳定坡度相比较,来判定河岸是否稳定,对于长江中下游,粘土、亚粘土与细沙土夹层河岸的稳定坡度均缓于1∶3.0,各崩岸段深泓离岸距离与平均河宽之比一般为0.07~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崩岸 崩岸机理 抗滑稳定 稳定岸坡 崩岸预测 长江
下载PDF
基岩斜坡变形与破坏的岩体结构模式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铁锋 潘懋 刘瑞珣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9-244,共6页
岩体结构 ,特别是软弱结构面对基岩斜坡变形与破坏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 ,岩体结构模式分析是建立斜坡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关键和评价斜坡稳定性的基础。岩层层面、断裂构造、节理裂隙、片理与劈理以及侵入体和围岩的接触带等是控制基岩... 岩体结构 ,特别是软弱结构面对基岩斜坡变形与破坏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 ,岩体结构模式分析是建立斜坡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关键和评价斜坡稳定性的基础。岩层层面、断裂构造、节理裂隙、片理与劈理以及侵入体和围岩的接触带等是控制基岩斜坡稳定的软弱结构面 ,这些成因不同、大小不一的结构面将岩体分割成性质各异、力学强度不均的各种岩体结构体 ,构成了 15种基岩斜坡变形、破坏的岩体结构基本模式。不同结构体的重新组合与排列是斜坡失稳的内在原因。三峡库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斜坡 岩体结构模式 变形破坏机制 斜坡失稳 三峡库区 工程地质学
下载PDF
长江三峡花岗岩区不同地类土壤流失量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高中琪 张洪江 史玉虎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4年第4期26-29,共4页
 研究长江三峡库区泥沙来源 ,并以此为依据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对于保障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 ,具有重要意义。在长江三峡花岗岩地区选定的典型小流域内 ,采用土壤剖面法及土壤侵蚀调查、坡面径流小区等方法 ,分析不...  研究长江三峡库区泥沙来源 ,并以此为依据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对于保障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 ,具有重要意义。在长江三峡花岗岩地区选定的典型小流域内 ,采用土壤剖面法及土壤侵蚀调查、坡面径流小区等方法 ,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现状下的土壤物理特性及其与土壤侵蚀的关系 ,不同土地利用坡面及沟道的土壤侵蚀量。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状况土体内 ,土壤颗粒特性与土壤流失程度密切相关。随着土壤流失程度的增大 ,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状况下的A层土壤颗粒粒径分选系数降低。不同土地利用状况下 ,土壤颗粒粒径组的对称性均较低 ;长江三峡花岗岩区的泥沙 ,主要来源于坡面土壤侵蚀 ;坡面侵蚀的泥沙主要来源于坡耕地 ,2 5°以上陡坡耕地侵蚀的泥沙量 ,约占坡面产沙总量的 5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区 土壤颗粒 土壤侵蚀 地类 土壤流失量 土壤物理特性 坡面产沙 土地利用现状 长江三峡 状况
下载PDF
长江三峡库区全新世环境考古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朱诚 马春梅 +5 位作者 李兰 孙智彬 郑朝贵 白九江 朱光耀 黄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2-232,共11页
充分利用长江三峡工程文物抢救性发掘的宝贵机会,通过对重庆市忠县中坝遗址、丰都县玉溪遗址等典型遗址和神农架大九湖泥炭地层环境考古研究,摸索出了一套利用年代学、沉积学、重矿物组分鉴定、锆石形态统计、地球化学和环境磁学方法辨... 充分利用长江三峡工程文物抢救性发掘的宝贵机会,通过对重庆市忠县中坝遗址、丰都县玉溪遗址等典型遗址和神农架大九湖泥炭地层环境考古研究,摸索出了一套利用年代学、沉积学、重矿物组分鉴定、锆石形态统计、地球化学和环境磁学方法辨别考古遗址地层中古洪水沉积的方法;建立了该区地表孢粉-气候的转换函数,并将其用于对神农架大九湖泥炭地层的研究,弄清了该区全新世以来环境演变的背景,并将自然沉积地层环境演变记录与典型考古遗址地层古洪水事件作了对比分析。遗址时空分布研究表明:长江三峡库区旧石器时代至宋代677处遗址时空分布总趋势是从西往东、从高往低逐渐增加的,遗址多沿江河分布,且在河流交汇处呈聚集状态,这与人类多选择河流1~2级阶地为生、河流交汇处鱼类资源丰富有关。研究表明:中坝遗址能延续5000a的原因一方面与其盐业遗址的属性有关,另一方面与其长期具有良好生态环境有关。从该遗址T0202探方出土近20万件动物骨骼的分类统计证明了这一点。7.6kaBP以来,水位在吴淞高程147.024m以上的古洪水至少在玉溪遗址T0403探方中留下了16次沉积记录。神农架大九湖297cm厚的泥炭及其148个孢粉样品和10个AMS14C测年数据表明,该泥炭地层为本项目提供了理想的全新世自然环境演变背景,尤其8.2kaBP前后的降温事件很明显,6.7~4.2kaBP为中全新世最适宜期,4.2kaBP前后由暖湿转为凉干,3.5~0.9kaBP季风降水整体较弱,0.9kaBP前后转为较凉湿。根据对中坝和玉溪两处遗址地层的研究,在8.2~6.7kaBP期间出现有10个古洪水层;在6.7~4.2kaBP全新世最适宜期遗址地层中出现有8个古洪水层;在3.5~0.9kaBP降水减少的时期,中坝遗址中仅出现2个洪水层(即西周时期的37-1和战国早期的第21层);在0.9kaBP以来降水较多的时期,中坝遗址中存在3个洪水层(即宋代中期的11C-1层、清代的5-1层和1981年的2B-2层)。这表明,8.2~6.7kaBP的洪水在三峡地区次数是最多的,6.7~4.2kaBP的洪水数量次之。长江三峡库区的这一古洪水发生规律或许可以解释长江中游的江汉平原在7.8~5.1kaBP期间遗址数量偏少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库区 全新世环境演变 环境考古 古洪水事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黄河源玛沁地区高寒草地植物固土护坡的力学效应 被引量:26
18
作者 李光莹 虎啸天 +4 位作者 李希来 余冬梅 付江涛 朱海丽 胡夏嵩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0-560,共11页
通过对试验区草本植物根系的力学强度试验,研究了黄河源玛沁地区高寒草地植物护坡的力学效应,即通过研究未退化、轻度退化、重度退化的草地的主要优势种植物的单根抗拉力、抗拉强度和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等评价其固土护坡能力与贡献... 通过对试验区草本植物根系的力学强度试验,研究了黄河源玛沁地区高寒草地植物护坡的力学效应,即通过研究未退化、轻度退化、重度退化的草地的主要优势种植物的单根抗拉力、抗拉强度和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等评价其固土护坡能力与贡献。研究所选取的未退化草地的优势种植物主要有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 C.B.Clarke)、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 Griseb.),轻度退化草地的优势种植物包括矮火绒草(Leontopodium nanum(Hook.f.et Thoms.)Hand.-Mazz.)、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 L.),重度退化草地的优势种植物为细叶亚菊(Ajania tenuifolia(Jacq.)Tzvel.)、盐地风毛菊(Saussurea salsa(Pall)Spreng)。由单根拉伸试验结果表明,单根抗拉强度平均值由大至小依次为紫花针茅>小嵩草>矮火绒草>二裂委陵菜>细叶亚菊>盐地风毛菊;室内根-土复合体原状试样直接剪切试验表明,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由大至小依次为小嵩草>紫花针茅>矮火绒草>二裂委陵菜>细叶亚菊>盐地风毛菊。研究成果对进一步探讨黄河源高寒地区植物固土护坡机理,以及试验区及其与试验区条件相似的其他地区,科学防治坡面水土流失、浅层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高寒草地 植物护坡 根-土复合体 抗拉强度 抗剪强度 力学效应
下载PDF
长江巫峡岸坡座滑式危岩稳定性研究——以望霞座滑式危岩为例 被引量:11
19
作者 何潇 陈洪凯 +1 位作者 赵鹏 刘丽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3年第4期411-418,共8页
通过对长江巫峡望霞座滑式危岩调查研究表明,在川东平行岭谷一系列平行展布的背斜山、向斜谷的窄岭宽谷地貌格局控制作用下,长江巫峡横石溪背斜岸坡近水平的灰岩与页岩、泥岩软硬互层结构为座滑式危岩的孕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对危岩软弱... 通过对长江巫峡望霞座滑式危岩调查研究表明,在川东平行岭谷一系列平行展布的背斜山、向斜谷的窄岭宽谷地貌格局控制作用下,长江巫峡横石溪背斜岸坡近水平的灰岩与页岩、泥岩软硬互层结构为座滑式危岩的孕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对危岩软弱基座矿物成分X-Ray衍射的结果表明,绿泥石、云母、蒙脱石等层状结构硅酸盐矿物含量较高,其抗剪强度低,容易产生滑动,易沿主控结构面方向形成潜在破坏面,导致岩体整体剪出,发生座滑破坏。根据危岩发育机理,将三峡地区座滑式危岩破坏过程归纳为四个阶段,即:拉裂阶段、扩展阶段、失稳阶段和后期破坏阶段;并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和岩体结构理论,推导了座滑式危岩破坏的两组结构面的应力表达式,建立了座滑式危岩稳定性分析的力学模型。将该方法运用到望霞座滑式危岩案例计算表明,天然状况下危岩稳定系数为1.19,属于基本稳定岩体;在饱和状态下,随后缘裂隙充水高度的增加其稳定系数递减,当裂隙充水高度为10m时,稳定系数为1.15,当裂隙充水高度为20m时,稳定系数为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霞座滑式危岩 破坏机理 稳定性分析 岸坡 长江三峡
下载PDF
长江三峡水库区危岩分类及宏观判据研究 被引量:44
20
作者 陈洪凯 唐红梅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5年第4期53-57,78,共6页
危岩是三峡水库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约30,000余个位于陡崖或陡坡上。河流或沟谷强烈下切产生的岸坡岩体卸荷作用、软硬相间的岩层组合(如砂岩、泥岩)以及高强度的降雨或较大的日温差变化是三峡水库区危岩形成的基本条件,其破坏具有突发... 危岩是三峡水库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约30,000余个位于陡崖或陡坡上。河流或沟谷强烈下切产生的岸坡岩体卸荷作用、软硬相间的岩层组合(如砂岩、泥岩)以及高强度的降雨或较大的日温差变化是三峡水库区危岩形成的基本条件,其破坏具有突发性、致灾具有毁灭性。目前将危岩分为滑塌式、倾倒式及坠落式3类,体现了危岩失稳破坏的主要模式。现场可识性不强、力学机理不明确,降低了危岩治理的针对性及有效性。据此,文章提出了现场易识性、力学机理明确性和失稳模式预判性的危岩分类原则,并将危岩分为单体危岩和群体危岩两大类。单体危岩分为压剪-滑动型危岩、拉剪-倾倒型危岩、拉裂-坠落型危岩及拉裂-压剪坠落型危岩;群体危岩分为底部诱发破坏型危岩及顶部诱发破坏型危岩。分析了各类危岩的基本特点;从陡崖(坡)断面形状、主控结构面、主控结构面走向与陡崖(坡)走向之间的组合关系以及岩性等方面构建了危岩分类宏观判据,经万州太白岩50余个危岩的现场验证,利用这些宏观判据判识的危岩与实际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区 危岩 分类 宏观判据 长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