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拆离滑脱构造对含油气盆地形成的控制作用——以渤海湾第三纪断陷盆地和新疆焉耆侏罗纪断陷盆地为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吴富强 胡雪 +1 位作者 马强 张德超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99-201,共3页
介绍了伸展体制下的拆离滑脱构造概念及大陆伸展模式,并以渤海湾第三纪断陷盆地、焉耆中生代盆地为例,重点论述了伸展作用对盆地的形成演化、沉积体系的发育、含油气系统的各种静态要素、动态过程的控制作用,认为油气勘探与拆离构造... 介绍了伸展体制下的拆离滑脱构造概念及大陆伸展模式,并以渤海湾第三纪断陷盆地、焉耆中生代盆地为例,重点论述了伸展作用对盆地的形成演化、沉积体系的发育、含油气系统的各种静态要素、动态过程的控制作用,认为油气勘探与拆离构造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内在联系和成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构造 断陷盆地 第三纪 渤海湾 含油气盆地 伸展作用 形成演化 含油气系统 沉积体系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延吉盆地含油气系统与勘探前景 被引量:17
2
作者 许岩 刘立 +9 位作者 赵羽君 许岩 刘立 赵羽君 许岩 刘立 赵羽君 许岩 刘立 赵羽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7-230,241,共5页
延吉盆地具二隆二坳的构造格局,盆地内发育中生界铜佛寺组和大砬子组两套烃源岩。东部、西部两坳陷两个组有机质丰度发育不均,西部朝阳川凹陷铜佛寺组有机质丰度高,东部清茶馆、德新凹陷大砬子组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Ⅱ、Ⅲ型为主... 延吉盆地具二隆二坳的构造格局,盆地内发育中生界铜佛寺组和大砬子组两套烃源岩。东部、西部两坳陷两个组有机质丰度发育不均,西部朝阳川凹陷铜佛寺组有机质丰度高,东部清茶馆、德新凹陷大砬子组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Ⅱ、Ⅲ型为主,且大多进入生油门限。各组储层物性明显不同,盖层主要是产油层组内发育的泥岩,由于太平隆起上缺失大砬子组、铜佛寺组地层,没有形成全盆地盖层,是本区油气聚集和保存的不利因素。延吉盆地存在朝阳川、清茶馆-德新两个含油气系统。通过含油气系统特征分析,发现朝阳川凹陷生油强度最大区周缘,清茶馆凹陷生油区的西缘、南缘,以及德新凹陷北部隆起带为本区的重点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含油气系统 油气勘探 延吉盆地
下载PDF
延吉盆地强膨胀软岩边坡变形机理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6
3
作者 武雄 田红 +2 位作者 孙燕冬 徐能雄 何满潮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73,共5页
以严重影响吉林-珲春高速公路建设的延吉盆地强膨胀软岩边坡为例,证实了在延吉盆地发育有大量的强膨胀软岩,并通过现场调研、取样、大量的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综合手段揭示出延吉盆地强膨胀软岩边坡的变形机理,即"蠕滑拉裂... 以严重影响吉林-珲春高速公路建设的延吉盆地强膨胀软岩边坡为例,证实了在延吉盆地发育有大量的强膨胀软岩,并通过现场调研、取样、大量的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综合手段揭示出延吉盆地强膨胀软岩边坡的变形机理,即"蠕滑拉裂,梯级牵引,大雨大动,无雨微动",同时针对强膨胀软岩边坡复杂的变形力学机制,采用关键技术将复杂性变形力学机制转化为单一型变形力学机制,并提出了具体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吉盆地 强膨胀软岩边坡 变形机理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吉林延吉盆地早白垩世沟鞭藻类及其它藻类 被引量:4
4
作者 乔秀云 万传彪 +3 位作者 徐衍彬 焦玉国 孔惠 金玉东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9-317,共9页
本文研究吉林省延吉盆地下白垩统 2个组中沟鞭藻类及其它藻类组合。其中铜佛寺组二段是延吉盆地下白垩统产沟鞭藻最丰富的层位。 Vesperopsis cf.zhaodongensis- Vesperopsis tongfosiensis组合指示的地质时代可能为Hauterivian- Barrem... 本文研究吉林省延吉盆地下白垩统 2个组中沟鞭藻类及其它藻类组合。其中铜佛寺组二段是延吉盆地下白垩统产沟鞭藻最丰富的层位。 Vesperopsis cf.zhaodongensis- Vesperopsis tongfosiensis组合指示的地质时代可能为Hauterivian- Barremian期 ,代表了淡水—微咸水 (偏淡水 )的沉积环境 ,而 Filisphaeridium- Sentusidinium组合的时代属于 Barremian- Aptian早期 ,指示的水体环境为淡水—微咸水 (偏微咸水 )。文中描述了 1新种 ,对 Vesperopsisyanjiensis Mao,Wan et Qia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 延吉盆地 沉积环境 早白垩世 沟鞭藻类
下载PDF
无荷条件下原状膨胀土膨胀特性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连杰 武雄 +1 位作者 张耀国 谢永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6-100,共5页
为了探讨无荷条件下膨胀率与初始含水率和膨胀时间的关系,采用WZ-2型膨胀仪,通过室内无荷膨胀率试验对4组不同初始含水率的延吉盆地原状膨胀土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试样初始含水率越低,无荷膨胀率越大。各不同初始含水率下膨胀时... 为了探讨无荷条件下膨胀率与初始含水率和膨胀时间的关系,采用WZ-2型膨胀仪,通过室内无荷膨胀率试验对4组不同初始含水率的延吉盆地原状膨胀土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试样初始含水率越低,无荷膨胀率越大。各不同初始含水率下膨胀时程曲线都有着明显的规律性,可将曲线分为三个阶段:等速膨胀阶段、减速膨胀阶段和稳定阶段。试样的膨胀变形主要发生在试验的前30 min内,用Knothe时间函数模型对各组试验前30 min内的数据进行拟合,构建了膨胀时程方程,并详细分析了方程中的未知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其影响因素。其中,参数a为试样的最终无荷膨胀率,其值的大小与试样初始含水率密切相关。参数b为初始膨胀速率参数,由于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其值的确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最后,通过误差比较可知,基于Knothe时间函数模型构建的膨胀时程方程的拟合效果要优于多元回归分析。以上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延吉膨胀土的膨胀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膨胀土 无荷膨胀率 初始含水率 Knothe时间函数 延吉盆地
下载PDF
SOFM储层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在延吉盆地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郄瑞卿 薛林福 +1 位作者 王满 王丽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8-174,共7页
通过对已有储层评价方法优势与不足的分析,提出在空间数据库基础上应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进行油气储层评价,并对延吉盆地大砬子组储层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Ⅰ级储集层主要发育于朝阳川凹陷中央—延D4井西缘、呈椭圆状分布,朝... 通过对已有储层评价方法优势与不足的分析,提出在空间数据库基础上应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进行油气储层评价,并对延吉盆地大砬子组储层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Ⅰ级储集层主要发育于朝阳川凹陷中央—延D4井西缘、呈椭圆状分布,朝阳川凹陷西缘即延D6、延3之间呈月牙状分布;Ⅱ级储集层区块较大,分布集中在朝阳川凹陷周缘及帽儿山凸起,在清茶馆凹陷的东缘、南缘和德新凹陷的北缘呈不规则分布;Ⅲ级主要发育于朝阳川凹陷中央-朝阳川镇南部,清茶馆凹陷东缘,呈条带、小块状零星分布,德新凹陷大部呈不规则分布;Ⅳ级主要发育于西部隆起区、练花洞单斜一带,在茶清馆凹陷中央也有零星分布;其它地区是储层物性发育较差的Ⅴ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 储层 延吉盆地
下载PDF
延吉盆地成藏期与油气分布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吉光 卢滨 +2 位作者 孟元林 金银姬 刘艳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28,共6页
延吉盆地沉积地层较厚,发育优质的烃源岩,发生过成烃、成藏过程,在砂岩成岩矿物中可识别液态包裹体(盐水包裹体)、气液包裹体(气、液两相)、气态包裹体等类型.流体有机包裹体分为2期:第Ⅰ期流体包裹体盐度平均为2.79%,表明铜佛寺... 延吉盆地沉积地层较厚,发育优质的烃源岩,发生过成烃、成藏过程,在砂岩成岩矿物中可识别液态包裹体(盐水包裹体)、气液包裹体(气、液两相)、气态包裹体等类型.流体有机包裹体分为2期:第Ⅰ期流体包裹体盐度平均为2.79%,表明铜佛寺组和大砬子组为淡水湖盆的沉积环境,均一温度为80.3℃;第Ⅱ期包裹体盐度平均为3.97%(属于高盐度流体),说明受大气淡水的影响较小,具有相对较好的保存条件,均一温度为108.17℃.包裹体中的烃类气体成分主要是甲烷.大砬子组二段、龙井期为主成藏期,对应的地质年代分别距今98~101Ma和60 ~ 43 Ma.油气运移和成藏一直延续到古近纪,南北两侧靠近烃源岩区形成油质较重的油藏且上叠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吉盆地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成藏期 油气分布
下载PDF
延吉盆地东部坳陷油气运聚模式 被引量:4
8
作者 吕延防 付广 +1 位作者 姜振学 云金表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共5页
延吉盆地是吉林省东部的一个山间断陷盆地,其东部坳陷下白垩统大拉子组一、二段为天然气的区域性盖层,盖层的排替压力在11~13MPa范围内,属强封闭能力盖层。研究区断层发育,断层在大一、二段内封闭性好,在下白垩统铜佛寺组... 延吉盆地是吉林省东部的一个山间断陷盆地,其东部坳陷下白垩统大拉子组一、二段为天然气的区域性盖层,盖层的排替压力在11~13MPa范围内,属强封闭能力盖层。研究区断层发育,断层在大一、二段内封闭性好,在下白垩统铜佛寺组内封闭性差;边界断层封闭性差,盆地内部断层封闭性从古至今逐渐变好。研究区主要储层为铜佛寺组和大一、二段,均属低孔、低渗储层。通过对古流体势场的恢复发现,德新凹陷的油气运移以汇聚流形式为主,清茶馆凹陷的油气运移以发散流和平行流形式为主。根据生、储、盖、断层及流体势场等特征的研究,总结出东部坳陷油气运聚模式有3种,即背斜聚敛型油气运聚模式、断层部分截流型油气运聚模式和汇聚流运移断层泄漏型假聚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吉盆地 盖层 断层 封闭油气藏 油气运移
下载PDF
延吉盆地断层侧向封闭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庞庆山 齐玉林 王先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6-17,20,共3页
延吉盆地勘探过程中,多数圈闭上钻井有油气显示,但见工业油气流井甚少,究其原因,盆地中圈闭大多是断块、断鼻和断背斜,断层封闭性是圈闭是否成功的关键。利用断层两盘砂泥对接概率计算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延吉盆地大拉子组一、二段断层的... 延吉盆地勘探过程中,多数圈闭上钻井有油气显示,但见工业油气流井甚少,究其原因,盆地中圈闭大多是断块、断鼻和断背斜,断层封闭性是圈闭是否成功的关键。利用断层两盘砂泥对接概率计算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延吉盆地大拉子组一、二段断层的侧向封闭性,认为延吉盆地大拉子组一、二段断层侧向封闭性是很复杂的,盆地边界的断层侧向封闭性较好的断层较少,只有盆地的边界断层较好,东区断层的封闭性明显好于西区。断层侧向封闭控制了天然气的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吉盆地 断层 砂泥对接概率 侧向封闭性
下载PDF
对焉耆盆地油气地质条件的认识 被引量:2
10
作者 姚亚明 周继军 +2 位作者 何明喜 付代国 陈建军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63-467,共5页
焉耆盆地位于南天山造山带东部,是在海西期褶皱基底上形成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作为西北地区一个小型的侏罗纪含油气盆地,该盆地除与周缘的塔里木盆地、吐哈盆地有相似性外,还有自己独特的石油地质条件。指出中生代原型盆地具有张扭性断... 焉耆盆地位于南天山造山带东部,是在海西期褶皱基底上形成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作为西北地区一个小型的侏罗纪含油气盆地,该盆地除与周缘的塔里木盆地、吐哈盆地有相似性外,还有自己独特的石油地质条件。指出中生代原型盆地具有张扭性断陷盆地的沉积演化特征,构造变形以“挤压、走滑和拆离滑脱”为主要特征,形成了3种独特的构造控油组合及成藏模式;三叠系、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在南北凹陷形成了2个相对独立的油气运聚系统,其中北部凹陷存在着燕山中期和喜山晚期2次油气充注期,而南部凹陷仅发育燕山中期一次油气充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盆地 构造演化 含油气系统 焉耆盆地
下载PDF
对延吉盆地东部含气区的预测 被引量:5
11
作者 傅广 姜振学 王青海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2-16,共5页
本文通过延吉盆地东部大一、二段现今气势能的计算及气势能场的空间分 布特征,对延吉盆地东部大一、二段有利含气区进行了预测,指出章岩洞——南阳地区 是天然气聚集的最有利地区和勘探的重点地区;西山、东风、兴安和东盛涌地区也可... 本文通过延吉盆地东部大一、二段现今气势能的计算及气势能场的空间分 布特征,对延吉盆地东部大一、二段有利含气区进行了预测,指出章岩洞——南阳地区 是天然气聚集的最有利地区和勘探的重点地区;西山、东风、兴安和东盛涌地区也可以 形成天然气聚集区,但难以形成大规模的天然气聚集,是天然气勘探的较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吉盆地 含气区 天然气 地质勘探
下载PDF
延吉盆地白垩系未熟油的生成与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冯子辉 霍秋立 刘世妍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11,25,共5页
吉林省延吉盆地白垩系未熟油目前主要见于德新凹陷大拉子组,埋深小于1000m,与同盆地的成熟油相比,芳烃和沥青质含量相似,而饱和烃含量低、非烃含量高,组分碳同位素轻(小于-30‰),C2920S/(20S+20R)值小... 吉林省延吉盆地白垩系未熟油目前主要见于德新凹陷大拉子组,埋深小于1000m,与同盆地的成熟油相比,芳烃和沥青质含量相似,而饱和烃含量低、非烃含量高,组分碳同位素轻(小于-30‰),C2920S/(20S+20R)值小于0.35,C29ββ/(ββ+αα)值小于0.25,烃转化率相近或略低。认为该盆地未熟油生成阶段的Ro值为0.3%~0.6%。建立了未熟油的生油模式。根据油源对比,德新凹陷未熟油主要来源于大三段和大一段油源岩。从原油γ蜡烷含量推断,未熟油源岩可能形成于咸水—半咸水环境;据原油∑C27甾烷/∑C29甾烷的值判断,未熟油的湖相生物贡献多于成熟油。盆地的未熟油重点勘探地区应是东部的德新凹陷和清茶馆凹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系 未熟油 盆地 油气生成
下载PDF
焉耆盆地宝浪油田宝北区块构造特征再认识 被引量:3
13
作者 杜清 王亮 +1 位作者 任静 刘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4128-4133,共6页
宝浪油田宝北区块属高陡背斜构造发育区,区内断裂及裂缝及其发育,构造复杂。综合利用构造、地震、岩心等资料,对该区构造特征进行再认识。研究表明:宝北区块背斜构造是在垂直于背斜轴部的强烈挤压力作用下,即由反冲断层产生的走滑作用... 宝浪油田宝北区块属高陡背斜构造发育区,区内断裂及裂缝及其发育,构造复杂。综合利用构造、地震、岩心等资料,对该区构造特征进行再认识。研究表明:宝北区块背斜构造是在垂直于背斜轴部的强烈挤压力作用下,即由反冲断层产生的走滑作用而形成的。由于受力不均,宝北背斜大致可以分为三段:南东段、相对较粗的北西段、较细的中段。通过最新钻井资料所编制的构造图,对该区三级断层进行重新认识。根据定向取心、成像测井、常规岩心及薄片资料,对裂缝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古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预测裂缝。最终确定裂缝的发育分布带。裂缝综合预测与实际应用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为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焉耆盆地 宝北背斜 构造应力 反冲断层 裂缝
下载PDF
多源信息叠合在延吉盆地油气远景预测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郄瑞卿 薛林福 +1 位作者 孙晶 张莉莉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128-2134,共7页
基于GIS的多源信息叠合评价方法是以基础地质图件或数据作为信息,将原始地质图件和数据网格化并赋以属性值,通过地质信息分级标准,变换为标准信息图,通过因子分析,确定各参数的权重并建立油气评价模型,用符合地质含义的关系式进行数据... 基于GIS的多源信息叠合评价方法是以基础地质图件或数据作为信息,将原始地质图件和数据网格化并赋以属性值,通过地质信息分级标准,变换为标准信息图,通过因子分析,确定各参数的权重并建立油气评价模型,用符合地质含义的关系式进行数据与图层、图层与图层之间的叠合、计算,最后通过空间隐含信息的提取,预测出盆地的有利勘探区域。作者采用该方法,对已发现工业油气流的延吉盆地进行了多源信息叠合、计算评价,指出了章岩洞-崇明、延吉市周遍、铜佛寺周遍三大区块为油气勘探有利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多源信息 图层叠合 延吉盆地
下载PDF
延吉盆地断裂特征及对油气分布的控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吕延防 姜贵周 《断块油气田》 CAS 1997年第2期1-4,共4页
根据延吉盆地的断裂特征和成盆历史,结合区域构造特点,研究了断层的形成及演化历史;利用对接概率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断层两盘侧向封闭特征,根据断面压力计算了断层垂向封闭能力;在此基础上,对延吉盆地各断层进行了半定量封闭性评价... 根据延吉盆地的断裂特征和成盆历史,结合区域构造特点,研究了断层的形成及演化历史;利用对接概率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断层两盘侧向封闭特征,根据断面压力计算了断层垂向封闭能力;在此基础上,对延吉盆地各断层进行了半定量封闭性评价。根据断层封闭性演化史的恢复,探讨了断层在油气运移与聚集过程中的作用,预测了延吉盆地油气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吉盆地 断层 封闭性 油气分布
下载PDF
延吉盆地东部坳陷油气运聚系统及有利探区预测 被引量:4
16
作者 吕延防 付广 +1 位作者 姜振学 陈章明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59-63,共5页
从微观到宏观研究了盖层封闭特征,从垂向和侧向两个方面研究了断层的封闭特征,通过古流体势场恢复,研究了本区油气运聚形式。根据封盖条件、生储特征、运移特征,将延吉盆地东部坳陷划分了三个油气运聚系统,即德新地区封闭型运聚成... 从微观到宏观研究了盖层封闭特征,从垂向和侧向两个方面研究了断层的封闭特征,通过古流体势场恢复,研究了本区油气运聚形式。根据封盖条件、生储特征、运移特征,将延吉盆地东部坳陷划分了三个油气运聚系统,即德新地区封闭型运聚成藏系统、广兴—东风地区半封闭型油气运聚系统、延吉—东盛涌地区油气逸散系统。在油气运聚系统划分的基础上,对有利探区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层封闭性 流体势 油气运聚 探区 油气藏 盆地
下载PDF
延吉盆地多期不整合面的形成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吉光 乔德武 +4 位作者 金银姬 刘艳杰 邓传伟 丛培泓 张冬花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72-1778,共7页
延吉盆地是一个后期改造较为强烈的断陷盆地。应用地震、地质、测井资料识别出延吉盆地中存在6个较大的不整合面,它们以角度不整合和超覆不整合2种类型为主。分析认为,燕山Ⅰ、Ⅱ幕运动形成了盆地雏形,燕山Ⅳ幕运动则使盆地回返,此期出... 延吉盆地是一个后期改造较为强烈的断陷盆地。应用地震、地质、测井资料识别出延吉盆地中存在6个较大的不整合面,它们以角度不整合和超覆不整合2种类型为主。分析认为,燕山Ⅰ、Ⅱ幕运动形成了盆地雏形,燕山Ⅳ幕运动则使盆地回返,此期出现大量高岭石(40%),表明其与大气水淋滤等有关。短暂沉降后(龙井组),燕山运动晚期(Ⅴ幕)发生的又一次大规模以南北挤压为主的构造运动,导致南北两翼抬起幅度巨大,剥蚀厚度超过700m,盆地中部剥蚀厚度大约为300m。不整合面是划分三大构造层(前断陷期、断陷期、坳陷期)的依据。其早白垩世铜佛寺组和大砬子组间的整合关系利于油气的生成。不整合面既可改善储集体的渗透性,又是形成油气二次运移的良好通道。初步预测与不整合有关的油气藏(侵蚀残丘、地层超覆不整合、断层坡折)可作为下一步勘探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吉盆地 多期不整合 构造层 油气
下载PDF
延吉盆地白垩纪介形类化石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叶得泉 张莹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11,共5页
本文对延吉盆地介形类化石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介形类化石的演化可分为三个阶段,据此将其划分为三个介形类化石带,六个亚带。通过东西部露头与钻井岩心中介形类对比,解决了盆地内东、西部露头对比问题。建立了新的地层层序。
关键词 延吉盆地 白垩纪 介形类化石 分布规律
下载PDF
延吉盆地大砬子组沉积相及储层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建伟 王菲 +5 位作者 赵刚 董清水 钟延秋 王世辉 麻旭刚 成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10,共10页
延吉盆地为一中生代断陷型盆地,自西向东划分为西部斜坡、中央坳陷、太平隆起、东部坳陷4个构造单元。沉积盖层主要发育白垩系的屯田营组、头道组、铜佛寺组、大砬子组和龙井组,其中大砬子组已发现良好的油气显示和工业油气流,是重要的... 延吉盆地为一中生代断陷型盆地,自西向东划分为西部斜坡、中央坳陷、太平隆起、东部坳陷4个构造单元。沉积盖层主要发育白垩系的屯田营组、头道组、铜佛寺组、大砬子组和龙井组,其中大砬子组已发现良好的油气显示和工业油气流,是重要的勘探目的层。利用大量的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对大砬子组开展了沉积特征和沉积相研究,结果表明:其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沉积,局部发育冲积扇相,其中,扇三角洲识别出扇三角洲平原和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湖泊相识别出滨浅湖和半深湖亚相;盆地在大砬子组沉积时期物源供给充足,物源方向主要为西部和北部;该盆地大砬子组储层多为扇三角洲沉积砂体,砂岩层具有一定的沉积厚度,砂体也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综合储层物性分析、压汞分析等资料对储层宏观物性和微观孔隙结构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大砬子组储层物性变化较大,整体表现为中孔低渗;储层孔隙结构主要为Ⅱ—Ⅲ型,孔隙喉道半径整体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吉盆地 大砬子组 扇三角洲相 中孔低渗 孔隙结构 储层 油气
下载PDF
延吉盆地油藏上的放射性异常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菁华 王祝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88-392,共5页
放射性测量在油藏上的异常特征反映了油藏储层的特征,所以通过放射性测量可以指示油藏的有利位置,为油气资源的勘探与评价提供信息。从延吉盆地进行的瞬时氡气测量、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及伽马能谱测量的综合曲线出发,分析了油藏上、圈... 放射性测量在油藏上的异常特征反映了油藏储层的特征,所以通过放射性测量可以指示油藏的有利位置,为油气资源的勘探与评价提供信息。从延吉盆地进行的瞬时氡气测量、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及伽马能谱测量的综合曲线出发,分析了油藏上、圈闭边缘及外侧的放射性异常特征,从而得出在油层上放射性异常特征为放射性低值,在圈闭边缘以外其放射性异常特征为放射性高值,并通过已知井进行了检证。由此提出可在构造圈闭的有利地段,利用简便的放射性综合测量对延吉盆地的勘探布钻进行指导,从而对延吉盆地的油气资源作出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吉盆地 油藏 放射性测量 放射性异常 断层圈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