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90K芯片分析烟农74(11)小麦衍生品种(系)的遗传关系
1
作者 翟晓灵 王瑞霞 +6 位作者 张连 焦娟 李玉刚 王圣健 亓晓蕾 盖红梅 张胜全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5-43,共9页
小麦种质烟农74(11)是20世纪70年代烟台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小麦育种中间材料,衍生了鲁麦14、鲁麦13、烟农19等多个大面积推广品种,并以这些品种为育种亲本,选育出多个国审小麦品种,是近期山东省小麦育种的基础。选用烟农74(11)种质衍生品... 小麦种质烟农74(11)是20世纪70年代烟台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小麦育种中间材料,衍生了鲁麦14、鲁麦13、烟农19等多个大面积推广品种,并以这些品种为育种亲本,选育出多个国审小麦品种,是近期山东省小麦育种的基础。选用烟农74(11)种质衍生品种(系)62份、非烟农74(11)种质衍生品种(系)58份,共计120份实验材料,采用小麦90K芯片,分析了供试材料的遗传关系。共获得26 026个有效SNP位点,其中A、B、D基因组各占32.17%、40.69%和7.64%。供试群体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18~0.31,平均为0.25,低于SSR标记揭示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了全部材料组(组Ⅰ)和烟农74(11)衍生材料组(组Ⅱ)遗传相似性系数,发现组Ⅰ材料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61~0.70的占59.44%、0.71~0.80的占32.98%、≥0.91的占0.80%;组Ⅱ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61~0.70的占26.77%、0.71~0.80的占53.22%、0.81~0.90的占17.26%,≥0.91的占2.75%,这表明烟农74(11)种质衍生后代间的遗传关系比较狭窄,需要拓宽遗传基础。此外,对几个经典小麦杂交组合进行了遗传相似性系数分析,发现子代和上缘亲本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8~0.87,平均为0.79;姊妹系间为0.84~0.87,父母本间为0.65~0.71。通过经典组合分析并结合当前小麦遗传关系狭窄的现实,建议在中短期育种目标中,双亲遗传相似性系数最好控制在0.8以下;在中长期育种目标中,双亲遗传相似性系数最好控制在0.7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农74(11) 衍生品种(系) 遗传关系 90K芯片
下载PDF
大豆新品种"延农11号"选育报告 被引量:3
2
作者 宋昌益 秦元利 +2 位作者 董艺兰 黄初女 李志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03年第1期32-35,共4页
"延农11号"是1992年延边农业科学研究院以"合丰25号"为母本,以"长农5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培育而成的,该品种需≥10℃积温2350℃左右,1998~2002年在各级产量试验中均表现早熟、高产、优质、抗病.... "延农11号"是1992年延边农业科学研究院以"合丰25号"为母本,以"长农5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培育而成的,该品种需≥10℃积温2350℃左右,1998~2002年在各级产量试验中均表现早熟、高产、优质、抗病.2003年1月21日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适宜吉林省高寒山区、半山区早熟地区种植,种植密度一般为22~25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延农11 品种选育
下载PDF
16路抢答器电路改进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文武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1期51-54,共4页
针对李燕等基于74LS系列数字集成电路的《多路抢答器设计》之不足,提出了16路抢答器电路的3种改进设计方案。该电路可以将最先抢答者的编号从1-16正确显示出来。采用Multisim 11软件仿真实验证明,其电路设计合理,方案可行。
关键词 16路抢答器 74LS系列芯片 数字集成电路 MULTISIM 11软件
下载PDF
石脑油泵机封改造失效原因分析及措施
4
作者 王彦江 王长青 +2 位作者 王健伟 邓联新 陶义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0年第5期164-166,共3页
石脑油泵是“高危泵机封改造项目”主要改造设备之一,该泵改造后仅运行4个月就发生机封失效、大量泄漏事故。通过对该泵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有效的措施进行再次改造,将原来的双端面带压干气式机械密封PLAN74方案改造为标... 石脑油泵是“高危泵机封改造项目”主要改造设备之一,该泵改造后仅运行4个月就发生机封失效、大量泄漏事故。通过对该泵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有效的措施进行再次改造,将原来的双端面带压干气式机械密封PLAN74方案改造为标准串联双端面密封PLAN11+53A方案,确保设备能够长周期稳定的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脑油泵 双端面带压干气密封 PLAN74 PLAN11+53A
下载PDF
2000年通过审定的优质晚稻新品种
5
作者 方又平 《农村百事通》 2001年第4期22-22,共1页
1、毕梗籼 74 该品种是由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育成的感温型常规水稻品种。1997~1998两年参加广东省晚稻区试,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分别为379公斤和423公斤。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晚稻一级,米粒较短,有少量腹白,中抗稻瘟病,高抗... 1、毕梗籼 74 该品种是由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育成的感温型常规水稻品种。1997~1998两年参加广东省晚稻区试,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分别为379公斤和423公斤。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晚稻一级,米粒较短,有少量腹白,中抗稻瘟病,高抗白叶枯病。分蘖力较弱,但成穗率较高,抗倒性强,耐寒性中等。晚稻全生育期为119~114天。适宜广东省粤北以外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作晚稻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品种资源 “毕梗籼74” “赣晚籼30号” “博优122” “春江11 “农香16” “春江15” 特征特性 产量表现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