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萤石矿成矿地质条件及勘查开发现状
1
作者 韩兰臻 从相军 +3 位作者 焦丽香 冀鲁雪 李烨 刘晓克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7期146-148,共3页
山东省萤石矿床类型主要有热液充填石英-萤石脉型、重晶石-萤石型、萤石-铅锌硫化物型3种,主要分布在胶北隆起区和胶南隆起区,其分布轮廓主要受位于两个隆起区西侧的郯庐断裂带控制。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提供良好的成矿空间条件。山东省... 山东省萤石矿床类型主要有热液充填石英-萤石脉型、重晶石-萤石型、萤石-铅锌硫化物型3种,主要分布在胶北隆起区和胶南隆起区,其分布轮廓主要受位于两个隆起区西侧的郯庐断裂带控制。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提供良好的成矿空间条件。山东省萤石矿的成矿来源主要是岩浆活动形成的富含Ca、F等元素的热水溶液,与中生代燕山晚期的岩浆活动关系密切。截至2021年底,山东省查明萤石矿产地13处,累计查明萤石矿石量为975.9万t,矿物量(CaF_(2))为334.61万t;保有萤石矿石量为519.17万t,矿物量(CaF_(2))为176.8万t,均已停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 郯庐断裂带 中生代燕山晚期 岩浆活动
下载PDF
淮南煤田陷落柱型暗构造的形成机理
2
作者 蒋向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96-300,共5页
岩溶陷落柱是华北型煤田主要突水通道。本文运用大地构造理论研究了淮南煤田陷落柱形成的演化规律,建立了地质和数值模型,运用FLAC3D软件模拟了岩溶陷落柱形成过程。认为固结程度较低的寒武-奥陶系加里东-海西期古岩溶风化沉积物为印支... 岩溶陷落柱是华北型煤田主要突水通道。本文运用大地构造理论研究了淮南煤田陷落柱形成的演化规律,建立了地质和数值模型,运用FLAC3D软件模拟了岩溶陷落柱形成过程。认为固结程度较低的寒武-奥陶系加里东-海西期古岩溶风化沉积物为印支-燕山期岩溶空洞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印支-燕山期古岩溶地下水系统强径流带的地下水径流作用为印支-燕山期岩溶空洞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印支-燕山期岩溶空洞形成的卸压作用为淮南煤田岩溶陷落柱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因而,固结程度较低的加里东-海西期古岩溶风化沉积物、印支-燕山期古岩溶地下水系统的强径流作用、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的地应力是淮南岩溶陷落柱形成的机理。解决了淮南岩溶陷落柱型暗构造出现沿断层呈带状分布或陷落柱长轴平行断层的现象,对于淮南煤田煤炭资源安全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期 燕山期 古岩溶地下水系统 强径流带 地应力
下载PDF
渤海海域前新生代关键构造期变形特征与潜山油气成藏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胡志伟 吕丁友 +3 位作者 王德英 赵婧 陈心路 程鑫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0-62,共13页
构造运动对渤海海域潜山形成演化及其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利用地球物理和钻井资料,运用构造解析思想对渤海海域前新生代构造变形、运动形式及演化进行研究,确定关键构造变革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对潜山油气成藏意义。结果表... 构造运动对渤海海域潜山形成演化及其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利用地球物理和钻井资料,运用构造解析思想对渤海海域前新生代构造变形、运动形式及演化进行研究,确定关键构造变革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对潜山油气成藏意义。结果表明:(1)加里东运动主要以垂直隆升为主,海西运动期华北板块向西伯利亚板块碰撞拼接形成北高南低的不稳定克拉通,印支期SN向强烈挤压作用下板内低角度逆冲褶皱形成了近EW—NWW向向斜背斜相间的隆坳格局。燕山期陆内高角度逆冲和左旋走滑改造形成的NE—NNE向构造体系对印支期构造轴迹横跨叠加改造,形成了渤海海域东西分带、南北分段的构造格局。(2)依据单一构造期次变形特征和多期次构造叠加类型对渤海构造形迹塑造和潜山成山成储的控制作用,确定了印支和燕山两期构造运动为渤海潜山形成演化的关键构造变革期。(3)印支和燕山两期关键构造运动控制形成的先存基底断裂成为新生代生烃凹陷的主干控凹断裂,新生代断陷期对早期先存断裂的继承活动使古近系烃源岩与潜山对接,为渤海潜山成藏提供了良好的供烃窗条件;控制构造裂缝产生与后期流体溶蚀改造共同作用形成的规模性网状裂缝体系为潜山内幕提供了有利储集空间;控制形成了渤海地貌残丘型、内幕褶皱型、拉张断垒型和走滑掀斜型等丰富的潜山圈闭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关键构造期 印支运动 燕山运动 潜山成藏
下载PDF
青阳-南陵地区金多金属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4
作者 陆中秋 《山西冶金》 CAS 2023年第7期97-99,108,共4页
青阳-南陵地区位于沿江断褶带的北缘、周王断裂南侧,区内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构造以北东向褶皱构造为主,区内已知矿床(点)多发育于褶皱两侧,多产出于蓝田组、黄柏岭组、奥陶系地层。通过对区内矿床(点)的分布特征、地质特征及区域土壤... 青阳-南陵地区位于沿江断褶带的北缘、周王断裂南侧,区内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构造以北东向褶皱构造为主,区内已知矿床(点)多发育于褶皱两侧,多产出于蓝田组、黄柏岭组、奥陶系地层。通过对区内矿床(点)的分布特征、地质特征及区域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合对区内矿床(点)成因分析,揭示该区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王断裂 燕山期 地质特征 找矿潜力
下载PDF
中国东部燕山期埃达克岩的特征及其构造-成矿意义 被引量:589
5
作者 张旗 王焰 +4 位作者 钱青 杨进辉 王元龙 赵太平 郭光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36-244,共9页
埃达克岩是一套中酸性的火成岩 ,以亏损 HREE和无负铕异常为特征 ,表明其形成深度很大 ,源区有石榴石残留。中国东部燕山期有许多中酸性岩浆岩类似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但其形成环境却与消减作用无关。因此 ,本文将埃达克岩分为 O型... 埃达克岩是一套中酸性的火成岩 ,以亏损 HREE和无负铕异常为特征 ,表明其形成深度很大 ,源区有石榴石残留。中国东部燕山期有许多中酸性岩浆岩类似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但其形成环境却与消减作用无关。因此 ,本文将埃达克岩分为 O型和 C型两类 :O型埃达克岩富 Na,其成因与板块的消减作用有关 ;C型埃达克岩富 K (大部分仍然是钠质的 ,少数为钾质的 ) ,可能是玄武岩浆底侵到加厚的陆壳 (>5 0 km )底部导致的下地壳麻粒岩部分熔融的产物。 C型埃达克岩对解释中国东部燕山期许多地质现象是有启发的。由于 C型埃达克岩保存了下地壳的许多印记 ,因此 ,还可以利用 C型埃达克岩来反演下地壳的组成 ,探讨与下地壳及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燕山期 埃达克岩 下地壳 构造意义 成矿作用 地球化学特征 酸性火成岩
下载PDF
燕山期中国东部高原下地壳组成初探:埃达克质岩Sr、Nd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185
6
作者 张旗 王元龙 王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05-513,共9页
大陆地壳组成是地球科学家关注的课题,但困难的是如何确定深部地壳,尤其是下地壳的组成。埃达克质岩的厘定从一个方面有助于这个难题的解决。中国东部“C型”埃达克质岩(adakite-like)的地球化学性质表明其形成的深度大,熔融的温度高,... 大陆地壳组成是地球科学家关注的课题,但困难的是如何确定深部地壳,尤其是下地壳的组成。埃达克质岩的厘定从一个方面有助于这个难题的解决。中国东部“C型”埃达克质岩(adakite-like)的地球化学性质表明其形成的深度大,熔融的温度高,为下地壳中基性麻粒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因此,可以尝试通过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来反演下地壳的组成。本文的初步研究表明,中国东部埃达克质岩的Sr-Nd同位素组成有很大的变化,反映埃达克质岩熔融的源区下地壳组成有明显的不同。根据埃达克质岩石的Sr-Nd同位素组成,推测中国东部高原下地壳大体由胶东-大别、北京-辽西和下扬子(长江中下游)3个不同的块体组成。1,胶东-大别区:胶东区的下地壳以富Si、Na2O/K2O低(0.8~1.3)、ISr高(0.709~0.712)、εNd(t)低(-15~-21)和TDM高(1.9~2.1Ga)为特征;大别区的ISr值较低,可能代表了中生代时基底的特征,大体相当于该区下地壳的上限值。2,下扬子区位于扬子地块内,中生代埃达克质岩的Sr初始值、εNd和TDM变化大,说明元古宙的下地壳基底中可能有较多年轻的玄武质岩石底侵加入。相比而言,铜陵区的ISr较高(0.707~0.709)、εNd(t)较低(-11~-16)、TDM高(1.7~2.2Ga),接近扬子下地壳的特征。3,辽西-北京地区的Sr-Nd同位素组成以低的IS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期 中国 下地壳 埃达克质岩 SR-ND同位素 锶同位素 钕同位素
下载PDF
钦杭成矿带东段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时空演化与成矿规律 被引量:22
7
作者 吕劲松 张雪辉 +3 位作者 孙建东 张勇 武彬 骆学全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635-3658,共24页
钦杭成矿带东段处于华夏地块与扬子地块的交接部位,其特殊的构造背景造就了其独特的岩浆事件与成矿作用。本文详细总结了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时空演化与成矿规律,认为钦杭成矿带东段燕山期岩浆活动是连续的,可分为"两期四阶段":... 钦杭成矿带东段处于华夏地块与扬子地块的交接部位,其特殊的构造背景造就了其独特的岩浆事件与成矿作用。本文详细总结了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时空演化与成矿规律,认为钦杭成矿带东段燕山期岩浆活动是连续的,可分为"两期四阶段":早期早阶段(180~160Ma)主要形成I型花岗岩,早期晚阶段(160~145Ma)形成I型、S型花岗岩,晚期早阶段(145~125Ma)以形成S型花岗岩为主(136Ma之后开始形成A型花岗岩),晚期晚阶段(125~100Ma)主要形成A型花岗岩。以东乡-德兴I型花岗岩带为岩浆活动中心,总体经历了从西往东,从I型→S型→A型的演化过程。按成矿专属性,将I型花岗岩分为两种类型:I_1型花岗岩以形成铜(金)铅锌铁多金属矿床为特色,I_2型花岗岩主要形成钨钼矿;将S型花岗岩分为三类:S_1型花岗岩主要形成钨锡钼矿床,高分异的S_2型花岗岩形成铌钽矿,S_3型花岗岩主要形成铅锌银铀矿床;A型花岗岩则具备I型、S型两种花岗岩的成矿特征。与岩浆作用一致,成矿作用也是连续的,可分为相应的"两期四阶段"。成岩成矿的时空演化过程主要受太平洋板块俯冲过程中动力条件变化的控制,导致不同部位的基底地层发生熔融,发生不同程度的壳幔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杭成矿带东段 燕山期 成岩成矿规律 构造背景 岩浆起源
下载PDF
准南前陆盆地燕山期构造活动及其成藏意义 被引量:12
8
作者 方世虎 贾承造 +2 位作者 宋岩 徐怀民 刘楼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7-76,共10页
准南前陆盆地燕山期盆地格局的演变、沉积中心有规律的迁移、沉积特征(与构造活动相关的砾岩及其分布)显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晚白垩世是准南前陆盆地燕山期构造活动相对活跃的时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的喀拉扎砾岩、白垩系... 准南前陆盆地燕山期盆地格局的演变、沉积中心有规律的迁移、沉积特征(与构造活动相关的砾岩及其分布)显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晚白垩世是准南前陆盆地燕山期构造活动相对活跃的时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的喀拉扎砾岩、白垩系清水河组底砾岩为一套形成于邻近高地附近的剥蚀产物或冲积产物,其分布特征及成因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局部挤压和构造隆升较为活跃的产物,也是盆地边界萎缩、盆山格局发生变化的重要证据,同时天山明显隆升并导致天山南北早白垩世沉积环境的巨大差异。准南前陆盆地烃源岩大量生排烃、圈闭形成、油气运聚成藏与燕山期构造活动关系密切;燕山期发育的储层是准南前陆盆地的主要油气储层,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砂砾岩和不整合分布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油气分布,是今后寻找有利隐蔽油气藏、岩性地层油气藏的重要目标之一;燕山期古构造及其形成时间与油气成藏期的良好匹配决定其油气成藏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南前陆盆地 燕山期 构造活动 油气成藏
下载PDF
冀晋辽地区燕山期超钾过铝质斑岩特征及岩石学意义 被引量:10
9
作者 许保良 阎国翰 +3 位作者 张臣 何中甫 张华峰 王晓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520-527,共8页
冀晋辽地区燕山期岩浆岩十分发育,从中可以识别出一套超钾过铝质斑岩。它们由浅成相和火山颈相的流纹斑岩、石英斑岩以及石英长石斑岩组成。前两种岩石92个样品的SiO_2、K_2O、Na_2O、K_2O/Na_2O的平均值分别为75.47%、7.13%、0.85%、10... 冀晋辽地区燕山期岩浆岩十分发育,从中可以识别出一套超钾过铝质斑岩。它们由浅成相和火山颈相的流纹斑岩、石英斑岩以及石英长石斑岩组成。前两种岩石92个样品的SiO_2、K_2O、Na_2O、K_2O/Na_2O的平均值分别为75.47%、7.13%、0.85%、10.12,后一种岩石3个样品平均值依次为64.76%、8.18%、0.38%、21.53。这些岩石的A/CNK变化范围在0.98~1.45之间;14个酸性岩石稀土元素样品的∑REE、δEu平均值是107.64、0.41,表现出岩性和岩相稳定、呈独立地质体形式产出和形成于晚侏罗纪的特点。本文以选择的11个岩体为代表,初步论述和讨论了这类岩石的地质学、岩石学、主要和稀土元素特征;提出其属于超钾过铝质岩类,代表了一种特殊壳源岩石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晋辽地区 燕山期 超钾过铝质岩石 地球化学
下载PDF
柴北缘地区冷湖3—5号构造带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正刚 袁剑英 +1 位作者 阎存凤 马新民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2期42-44,共3页
冷湖3—5号构造带是柴北缘地区重要的含油气构造带,通过对该构造带的研究认为,其油气成藏主要受以下3个因素控制:①冷西次凹巨厚的残余下侏罗统地层为该构造带成藏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②冷湖地区第三纪以来下侏罗统烃源岩埋藏适中,构... 冷湖3—5号构造带是柴北缘地区重要的含油气构造带,通过对该构造带的研究认为,其油气成藏主要受以下3个因素控制:①冷西次凹巨厚的残余下侏罗统地层为该构造带成藏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②冷湖地区第三纪以来下侏罗统烃源岩埋藏适中,构造与大规模生排烃期配置关系好;③残余生烃凹陷的构造演化使冷湖构造带成为最有利的构造带;④冷湖构造带北高南低的构造背景,决定了较高部位冷湖3—4号构造成藏优于较低部位冷湖5号构造。冷湖3—5构造带油源充足,生排烃和构造配置关系好,可发育构造、构造-岩性、不整合等类型油气藏,冷湖构造带仍是柴北缘扩展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期构造 古构造 冷湖构造带 残余凹陷 下侏罗统 柴北缘地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桐湾期古隆起震旦系储层沥青特征与天然气聚集机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伟 胡国艺 周进高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23,共10页
四川盆地桐湾期古隆起震旦系近期获得了天然气勘探的新突破,但是对其天然气成藏机理的认识还存在着较多的争议。该古隆起震旦系储层普遍发育沥青,使得据沥青的发育规律来研究其古油藏与气藏的关系成为一种可能。为此,开展了针对该区震... 四川盆地桐湾期古隆起震旦系近期获得了天然气勘探的新突破,但是对其天然气成藏机理的认识还存在着较多的争议。该古隆起震旦系储层普遍发育沥青,使得据沥青的发育规律来研究其古油藏与气藏的关系成为一种可能。为此,开展了针对该区震旦系储层沥青发育特征与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古隆起震旦系储层沥青主要发育于四川盆地重要热液事件之后,即著名的二叠纪中晚期的峨眉地裂作用之后;②沥青的分布主要与印支期—燕山期古构造所控制的古油藏有关,这一时期的古构造高部位沥青含量较丰富;③桐湾期古隆起震旦系大规模的油气聚集发生于印支期—燕山期,形成了乐山—资阳古油藏与高石梯—磨溪—广安古油藏,这些古油藏主体部位原油的裂解控制了现今天然气藏的发育;④震旦系储层沥青的发育不仅反映灯影组古油藏的油气主要来自下寒武统烃源岩,而且还证明震旦系储层中聚集的天然气应为震旦系古油藏裂解晚期阶段的产物;⑤四川盆地印支期—燕山期震旦系的古构造是其古油藏发育的有利地区,寻找这一时期震旦系油气大规模聚集的区带,对开拓震旦系天然气勘探新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桐湾期古隆起 震旦纪 储集层 沥青 热液作用 印支期—燕山期 古构造 古油藏 天然气聚集
下载PDF
粤北石人嶂钨矿成矿机理及成矿构造背景 被引量:22
12
作者 严成文 李文铅 +2 位作者 李社宏 梁前勇 夏换 《中国钨业》 CAS 2009年第1期12-15,28,共5页
石人嶂钨矿地处南岭钨锡成矿带中段,整个南岭地区原始地层的高钨含量为本区成矿作用提供了物质准备,多期次的花岗质岩浆活动使钨元素进一步富集。在燕山期,整个南岭地区构造应力环境转化为碰撞后的拉张松驰阶段,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成矿体... 石人嶂钨矿地处南岭钨锡成矿带中段,整个南岭地区原始地层的高钨含量为本区成矿作用提供了物质准备,多期次的花岗质岩浆活动使钨元素进一步富集。在燕山期,整个南岭地区构造应力环境转化为碰撞后的拉张松驰阶段,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成矿体系,形成一系列导矿断裂和容矿构造,随着幔源物质的活动参与及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的分异演化,含矿热液流体沿导矿断裂上升运移,充填至各类容矿构造中,石人嶂地区在燕山中期发生大规模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作用 构造背景 燕山期 石人嶂
下载PDF
燕山长城纪沉积层序的形成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为付 朱筱敏 +2 位作者 于晓玲 孟祥化 葛铭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7,共4页
燕山长城纪拗拉谷是典型的中元古代大陆早期破裂形成的半地堑裂谷盆地,华北长城纪代表早元古代原地台形成后大陆裂解的第1个巨旋回.从层序、海平面变化及古地理等方面研究,长城纪均表现出沉积作用形成发育过程的阶段性和突发性的周期;... 燕山长城纪拗拉谷是典型的中元古代大陆早期破裂形成的半地堑裂谷盆地,华北长城纪代表早元古代原地台形成后大陆裂解的第1个巨旋回.从层序、海平面变化及古地理等方面研究,长城纪均表现出沉积作用形成发育过程的阶段性和突发性的周期;沉积层序可明显划分出2个超大旋回层序,第1个由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和团山子组组成,相当于燕山早期裂谷阶段,第2个由大红峪组和高于庄组组成,相当于中晚期裂谷阶段;每一个超旋回层序呈现断陷充填期、非补偿期及构造衰退期的演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 长城纪 旋回层序 沉积环境
下载PDF
石人嶂钨矿岩浆与成矿作用对中国东部燕山期构造响应浅谈 被引量:5
14
作者 严成文 李文铅 +4 位作者 孔唐荣 龚福林 李社宏 梁前勇 王力 《中国钨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12,共5页
燕山期是中国大陆特别是中国东部最重要的成矿时期,有着"燕山期成矿大爆发"的称誉。石人嶂地区燕山期岩浆与成矿作用亦在这一大背景下,必然受到一定制约。通过对石人嶂地区的燕山期岩浆成矿作用特征分析,认为石人嶂地区是中... 燕山期是中国大陆特别是中国东部最重要的成矿时期,有着"燕山期成矿大爆发"的称誉。石人嶂地区燕山期岩浆与成矿作用亦在这一大背景下,必然受到一定制约。通过对石人嶂地区的燕山期岩浆成矿作用特征分析,认为石人嶂地区是中国东部燕山期岩浆-成矿作用在局部地区的反映,与区域成矿背景基本吻合,中国东部燕山期与钨矿有关的岩浆成矿作用在石人嶂钨矿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反映。这些认识以期对新一轮勘查提供一点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期 岩浆作用 成矿 石人嶂 钨矿
下载PDF
四川盆地柏垭——石龙场地区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油气成藏地质条件 被引量:25
15
作者 邓康龄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13,共5页
从大安寨段油气组分和物性分布所反映的烃类运移 ,结合中、上侏罗统的展布 ,提出川 30井和川 43井区存在一个燕山期隆起和油气富集带。在其后的漫长岁月中 ,该带储集层因深埋而致密化 ,油气被“冰冻”于储集层中。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 ,... 从大安寨段油气组分和物性分布所反映的烃类运移 ,结合中、上侏罗统的展布 ,提出川 30井和川 43井区存在一个燕山期隆起和油气富集带。在其后的漫长岁月中 ,该带储集层因深埋而致密化 ,油气被“冰冻”于储集层中。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 ,改造、支解了古隆起 ,形成了若干背斜与鼻状构造 ,这些正向构造上裂缝发育 ,改造了其储集层的储渗条件 ,停滞的油气具有了工业产能。因此 ,大安寨段的油气是燕山构造运动期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中隆起 大安寨段油气藏 侏罗系 沉积相 喜马拉雅期 燕山期
下载PDF
利用声发射研究郯庐断裂北段古应力事件 被引量:1
16
作者 解国爱 王锡勇 +2 位作者 张庆龙 王良书 徐士银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1-385,共5页
采用声发射实验方法,测试分析了郯庐断裂带北段古构造应力场,结果显示郯庐断裂北段西侧自晚奥陶世以来,经历了8次古构造事件,最大主应力有效值为153.6MPa;从早二叠世至早燕山期,测区构造运动很弱;早白垩世以来有4次古构造事件。由此推... 采用声发射实验方法,测试分析了郯庐断裂带北段古构造应力场,结果显示郯庐断裂北段西侧自晚奥陶世以来,经历了8次古构造事件,最大主应力有效值为153.6MPa;从早二叠世至早燕山期,测区构造运动很弱;早白垩世以来有4次古构造事件。由此推断依兰-伊通断裂和哈尔滨-长春断裂形成于古生代,燕山运动使其演化成大型走滑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实验 郯庐断裂带北段 古构造事件
下载PDF
凤冈地区燕山期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及裂缝预测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云飞 左宇军 +1 位作者 邬忠虎 孙文吉斌 《煤炭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8-130,共3页
凤冈地区是黔北最富有基质的页岩气资源地区之一,燕山期又是该区内构造变动期中最强烈的构造运动时期。通过凤参1井页岩力学实验和声发射测试结果,应用有限元法对凤冈地区燕山期进行了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根据摩尔-库伦准则,进行裂缝... 凤冈地区是黔北最富有基质的页岩气资源地区之一,燕山期又是该区内构造变动期中最强烈的构造运动时期。通过凤参1井页岩力学实验和声发射测试结果,应用有限元法对凤冈地区燕山期进行了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根据摩尔-库伦准则,进行裂缝预测。预测结果与声发射所测的燕山期古应力期次数值范围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冈地区 燕山期 构造应力场 裂缝预测
下载PDF
燕山地区喜马拉雅期地壳运动划分及表现特征 被引量:10
18
作者 易明初 李晓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5年第3期325-326,共2页
在全面总结燕山地区新生代沉积相和厚度分析、地貌类型及特征、新生代岩浆活动、活动构造类型及特征、延(庆)涿(鹿)地堑盆地及其构造演化、地震地质分析以及大量的同位素年龄测试结果基础上,结合前人对邻区地壳运动划分的意见,系... 在全面总结燕山地区新生代沉积相和厚度分析、地貌类型及特征、新生代岩浆活动、活动构造类型及特征、延(庆)涿(鹿)地堑盆地及其构造演化、地震地质分析以及大量的同位素年龄测试结果基础上,结合前人对邻区地壳运动划分的意见,系统地将燕山地区喜马拉雅期地壳运动划分为两期、三幕和三亚幕,为我国东部地区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新生代地壳运动年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地区 喜马拉雅运动 造山运动 地壳运动
下载PDF
鄂东南燕山期构造特征及其控岩控矿作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国胜 《湖北地质》 1992年第2期16-29,共14页
本文从成因机制入手探讨了鄂东南地区燕山期构造的特征及其控岩控矿的作用。区内燕山期构造在南北向力偶的作用下,形成了北北东向隆坳相间构造带。在隆起区形成了同沉积的大型鼻状背斜、北北东向断裂带以及次级褶皱、断裂。这些构造形... 本文从成因机制入手探讨了鄂东南地区燕山期构造的特征及其控岩控矿的作用。区内燕山期构造在南北向力偶的作用下,形成了北北东向隆坳相间构造带。在隆起区形成了同沉积的大型鼻状背斜、北北东向断裂带以及次级褶皱、断裂。这些构造形迹在平面上呈行列阵式排列。隆起区控制着岩浆岩的分布,隆起区中的梯形块体控制着岩浆岩亚带,大型鼻状背斜两翼“八”字形剪切破碎带、次级褶皱控制岩体的分布和形态。北北东向断裂带控制着矿田;次级褶皱控制着矿床(体);受递进变形影响的北西向断裂控制了晚期岩脉矿体的赋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东南 燕山期 力偶 鼻状背斜 行列阵式 剪切破碎带
下载PDF
中国北方燕山盆地长城纪生物群落和古环境关系探讨 被引量:9
20
作者 阎玉忠 刘志礼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49-266,共18页
长城纪(18-14亿年)是燕山盆地发生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它经历了河口湾,局限海湾和陆表海的发展阶段,在河口湾期与外海沟通顺畅,正常盐度海水带来了大量的浮游生物并逐步地沉积下来,此后海盆进一步封闭,由淡化而咸化,浮游藻... 长城纪(18-14亿年)是燕山盆地发生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它经历了河口湾,局限海湾和陆表海的发展阶段,在河口湾期与外海沟通顺畅,正常盐度海水带来了大量的浮游生物并逐步地沉积下来,此后海盆进一步封闭,由淡化而咸化,浮游藻类减少,发育底栖藻群,有亚宏观的丝状绿藻和直立生长的宏观膜状绿藻或褐藻,在陆表海阶段海水咸化,发育以蓝藻为主体的耐盐低级菌藻类和见有线形底栖动物的遗迹,这些表明长城纪是早期生命进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它与生态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多细胞动植物的出现多与咸化环境有关,偏高的盐度可能是早期生物进化的推动力,富盐、含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生物 生物群落 古环境 长城纪 燕山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