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TERTIARY STRATIGRAPHIC SEQUENCE OF YANYUAN BASIN IN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被引量:1
1
作者 Si Guangying,Li Yong,Hou Zhongjian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304-305,共2页
The Cenozoic Yanyuan basin is located in the huge Longmenshan—Jinpingshan nappetectonic belt along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he basin is the largest and the best\|preserved intraorogenic basi... The Cenozoic Yanyuan basin is located in the huge Longmenshan—Jinpingshan nappetectonic belt along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he basin is the largest and the best\|preserved intraorogenic basin above 2300m ASL.The basin has deposited different kinds of sediments with 1600m in depth. The early Tertiary strata were first named as Lijiang formation in 1961, and later named as Hongyanzi formation. The later Tertiary strata, the lignite\|bearing strata, were once named as Xigeda formation. Li Yougheng(1978) found some mammal fossils in the strata, so they named it Yanyuan formation. The Hongyanzi Formation which thickness is 1022m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members according to the lithologic characters. The first one is mainly made of purplish\|red coarse conglomerates. The composition of gravel mainly consists of limestone and purplish\|red sandstone and marl. The second one consists of sandstone interbedded with conglomerate. The member has three cyclic sequences from conglomerate to sandstone. The composition of gravel of this member is mainly limestone. From bottom to top the degree of sorting and roundness tends to be well. In sandstones or sand lenticules the oblique bedding and trough cross\|bedding can be seen. The third one is the member of sandstone and mudstone. The sandstone is light purple while the mudstone is purplish red. Ripple marks can be seen in the sandstone. The forth one consists of conglomerate interbedded with mudstone, The conglomerate and the sandstone assume three cyclic sequence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gravel is chiefly limestone. The fifth one is a member of light purple massive conglomerate. The composition of the gravel is limestone. The imbricate structure can be seen in the conglomerate. The strata belong to later Eocene epoch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ossils of mammals, plants and ostracoda in 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TIGRAPHIC sequence TERTIARY yanyuan basin QINGHAI —Tibet plateau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缘盐源—宁蒗盆地的三维大地电磁成像及对油气资源勘探的启示
2
作者 王桥 杨剑 +4 位作者 夏时斌 廖国忠 张伟 李华 李德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19-319,共1页
盐源—宁蒗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沉积了志留系龙马溪组和泥盆系坡脚组两套富有机质页岩,为油气的富集成藏奠定了基本条件。然而,该盆地内的富有机质页岩层系的分布及岩体的发育情况不清楚,严重制约了该地区油气资源前景的认识。为此... 盐源—宁蒗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沉积了志留系龙马溪组和泥盆系坡脚组两套富有机质页岩,为油气的富集成藏奠定了基本条件。然而,该盆地内的富有机质页岩层系的分布及岩体的发育情况不清楚,严重制约了该地区油气资源前景的认识。为此,作者在盐源—宁蒗盆地部署了网度为10km×20 km大地电磁测深工作,获得了高质量的大地电磁数据集,并利用三维反演构建了该盆地高精度的三维电性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南缘 盐源—宁蒗盆地 大地电磁测深 油气勘探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盐源盆地古近纪风成沙丘及其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16
3
作者 崔晓庄 江新胜 +3 位作者 伍皓 熊国庆 卓皆文 陆俊泽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1-582,共12页
盐源盆地始新世丽江组沉积时期发育了一套具大型高角度交错层理的红色砂岩,其确切成因对于厘定青藏高原东缘古近纪古地理格局、恢复东亚新生代干旱带与古气候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对盐源盆地始新统丽江组红色砂岩的沉积特征... 盐源盆地始新世丽江组沉积时期发育了一套具大型高角度交错层理的红色砂岩,其确切成因对于厘定青藏高原东缘古近纪古地理格局、恢复东亚新生代干旱带与古气候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对盐源盆地始新统丽江组红色砂岩的沉积特征进行系统分析,证明该套砂岩的岩性、粒度分布、石英颗粒表面特征与沉积构造等明显不同于水成沉积,而与典型风成沙丘相应特征完全一致,表明其为风成沙丘沉积。结合古近纪研究区的古气候条件、大气环流样式与大地构造背景,笔者进一步推断盐源盆地始新世风成沙丘可能沉积于中国古近纪干旱带内的沙漠环境。根据目前相关研究资料,确认青藏高原东缘存在一个厚度稳定的古近纪风成沙丘富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成沙丘 沉积特征 古近纪 始新世 古地理 盐源盆地 青藏高原东缘
下载PDF
扬子地台西缘盐源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硅质成因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21
4
作者 张茜 王剑 +4 位作者 余谦 肖渊甫 张彬 王晓飞 赵安坤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0-622,共13页
为了探讨盐源盆地富有机质页岩形成原因,促进区域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本文主要通过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龙马溪组页岩硅质成因及沉积环境。结果表明,研究区龙马溪组黑色岩系富含有机质且硅质含量较高,Al_2O_3与TiO_2呈正相关与SiO2/Al_2... 为了探讨盐源盆地富有机质页岩形成原因,促进区域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本文主要通过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龙马溪组页岩硅质成因及沉积环境。结果表明,研究区龙马溪组黑色岩系富含有机质且硅质含量较高,Al_2O_3与TiO_2呈正相关与SiO2/Al_2O_3呈负相关说明硅质成分具有较多陆源碎屑成因。高含量的过量硅(Si过量),较低的Mg O含量,Ba、As、Sb、Sc等元素的高度富集、轻稀土富集、正Eu异常、矿物中的放射虫等微生物化石以及斑脱岩的存在说明硅质主要为生物成因,同时受到热水沉积及火山作用的影响。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V、Ni、U较富集,铈负异常、铕正异常以及草莓状黄铁矿等特征及相关图解一致表明其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深水陆棚缺氧的还原水体环境,同时受到一定程度的上升洋流或者热水影响,沉积了深海沉积物。生物成因及热水成因(火山成因)的页岩常富含有机质,还原的水体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在此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研究区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较好,厚度较大,初步认为具有较好的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源盆地 龙马溪组 硅质岩 成因 沉积环境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缘晚第三纪盐源构造逸出盆地的沉积特征与构造控制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勇 侯中健 +2 位作者 司光影 周荣军 梁兴中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43,共10页
晚第三纪盐源盆地位于夹持于鲜水河断裂与红河断裂之间的川滇块体的东南缘 ,并夹于木里弧与盐源弧形构造之间 ,为东西向展布并向南东凸出的弧形盆地 ,盆地中充填了巨厚的同构造期的磨拉石 ,是一个由顶底不整合面限制的构造层序 ,具有总... 晚第三纪盐源盆地位于夹持于鲜水河断裂与红河断裂之间的川滇块体的东南缘 ,并夹于木里弧与盐源弧形构造之间 ,为东西向展布并向南东凸出的弧形盆地 ,盆地中充填了巨厚的同构造期的磨拉石 ,是一个由顶底不整合面限制的构造层序 ,具有总体先向上变细后向上变粗变浅的完整沉积旋回 ;盆地自南而北的充填样式总体显示为冲积扇 (水下扇 )—深湖—湖沼—河流冲积平原 ,为一个南厚北薄楔形盆地 ,沉积特征表明该盆地具有单断张性盆地的充填特征 ,盆地的性质属构造逸出盆地。其成因机制为在印亚碰撞导致大陆块体侧向挤出作用过程中 ,川滇块体向南东挤出作用使该区由原来的挤压状态下逆冲系统转变为引张状态下的向南东的构造逃逸系统 ,从而在川滇块体内形成晚第三纪盐源盆地 ,盆地的长轴垂直于川滇块体南东向挤出方向。因此 ,晚第三纪盐源盆地是大陆块体侧向挤出作用的沉积响应 ,沉积物的时代研究表明川滇块体这次挤出构造事件出现的时间为晚中新世—上新世 ,其与 Tapponnier(198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源盆地 构造逸出盆地 充填样式 大陆块体侧向挤出作用 沉积响应 晚第三纪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旋转变形分析:以四川盐源盆地古地磁研究为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卢海建 王二七 +1 位作者 李仕虎 李海兵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88-1201,共14页
探究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旋转变形有助于理解青藏高原内部物质向东南方向的挤出过程。目前,有关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构造旋转研究主要针对于两套地层:侏罗系—始新统和中新统—第四系。对侏罗系—始新统研究表明了大范围的顺时针旋转变形... 探究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旋转变形有助于理解青藏高原内部物质向东南方向的挤出过程。目前,有关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构造旋转研究主要针对于两套地层:侏罗系—始新统和中新统—第四系。对侏罗系—始新统研究表明了大范围的顺时针旋转变形的存在,而对中新统—第四系的研究则表明该区域可能同时存在逆时针旋转变形。然而,对这两种构造旋转变形的时间和幅度仍缺乏充分的制约。位于川滇地块的四川盐源盆地同时出露这两套地层。磁性地层研究表明,上新统—中更新统的时代为〉3.6~0.6 Ma。磁偏角数据揭示上新统—中更新统经历了逆时针旋转变形(-14.4°±2.7°),而古新统—始新统经历了明显的顺时针旋转(10°~21.5°),两套地层间的旋转幅度高达36.6°。鉴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发生大规模顺时针旋转变形的最年轻地层为始新统地层,因此顺时针旋转变形可能发生在始新世—中新世某个时间段。这个时间与红河—哀牢山走滑断裂带的活动时间基本一致,因此顺时针旋转变形可能与该大型断裂带的活动直接相关。盐源盆地记录到的逆时针旋转变形发生于至少3.6 Ma以来,平均旋转速率为4°/Ma。由于磁组构数据表明上新世—中更新世地层并未受到挤压变形作用,因此其逆时针旋转变形可能受周围走滑断裂带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地层 旋转变形 新生代 盐源盆地 青藏高原东南缘
下载PDF
应用ICP-MS研究川西南龙马溪组泥页岩稀土元素特征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茜 余谦 +4 位作者 王剑 肖渊甫 程锦翔 赵安坤 张彬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7-224,共8页
为深入研究盐源盆地龙马溪组黑色岩系的沉积环境、构造背景及物源属性,指导区域页岩气勘探及相关研究,本文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研究了盐源盆地南缘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沉积环境。结果表明:该区稀土总量偏... 为深入研究盐源盆地龙马溪组黑色岩系的沉积环境、构造背景及物源属性,指导区域页岩气勘探及相关研究,本文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研究了盐源盆地南缘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沉积环境。结果表明:该区稀土总量偏低,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轻重稀土分异较大;δCe_N均值为0.87,显示弱的负异常,δEu_N值为0.66~1.43,变化范围较大,说明源岩成分复杂;La_S/Yb_S均值为1.31,说明研究区构造背景主要为被动大陆边缘,源岩为古老沉积岩、花岗岩及中基性岩的混合物,推测康滇古陆为其提供了主要物源。δCe_S为负异常,δEu_S为正异常,La/Ce<1等特征均指示沉积期水体为还原环境,推测为深水陆棚沉积,且受到一定程度热水沉积影响。深海热液带来丰富的营养元素有利于有机质形成,还原水体环境有利于有机质保存,使得研究区龙马溪组泥岩页富含有机质,且富有机质页岩段厚度较大,由此初步认为龙马溪组泥页岩为优质烃源岩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源盆地 泥页岩 稀土元素 沉积环境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下载PDF
四川盐源盐泉水水化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李金锁 郑绵平 +1 位作者 蒋忠惕 于常青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762-1770,共9页
通过对四川盐源盐井河、盐塘周围盐泉水水化学特征及其与云南勐野井钾盐矿周围盐泉水、浓缩海水、盐源卤水的相互比较,结合盐源盐井河盐矿底辟构造及前人所做工作以及近年来EH-4连续电导率剖面的探测结果,推断可能存在大量的盐类矿物沉... 通过对四川盐源盐井河、盐塘周围盐泉水水化学特征及其与云南勐野井钾盐矿周围盐泉水、浓缩海水、盐源卤水的相互比较,结合盐源盐井河盐矿底辟构造及前人所做工作以及近年来EH-4连续电导率剖面的探测结果,推断可能存在大量的盐类矿物沉积、聚集于盐盆中;盐源洼陷属于特提斯深海槽的边缘洼陷,故盐盆中的易溶矿物(盐岩、钾镁盐等)有可能向凹陷中迁移、蒸发而形成钾盐;盐源盆地盐泉水及溶滤卤水对钾盐的显示具有一定指示意义,认为所采集的盐泉水样可能是深部钾镁盐矿的外围盐泉水;深部盐类物质来源可能为寒武系岩盐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源盆地 盐构造 水化学特征 钾盐 寒武系
下载PDF
盐源盆地演化及早三叠世青天堡组沉积环境 被引量:8
9
作者 刘家铎 刘文周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70-74,共5页
文章根据盐源盆地的基底和古构造论述了盐源盆地的演化过程。作者将早三叠世青天堡组划分为冲积扇相、河流相和潮坪相。
关键词 盐源盆地 早三叠世 沉积环境 青天堡组
下载PDF
盐源盆地煤系聚煤环境及控煤构造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阳伟 苏时才 +1 位作者 唐晓林 林和松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1-73,共3页
盐源盆地是四川尤其是川西一重要聚煤盆地,其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三叠系上统博大组、东瓜岭组、新近系盐源组。主要聚煤环境为河流岸后沼泽、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潮间泥炭坪及滨湖沼泽环境,滨湖沼泽及河流岸后沼泽环境为... 盐源盆地是四川尤其是川西一重要聚煤盆地,其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三叠系上统博大组、东瓜岭组、新近系盐源组。主要聚煤环境为河流岸后沼泽、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潮间泥炭坪及滨湖沼泽环境,滨湖沼泽及河流岸后沼泽环境为本区最有利的聚煤环境,其形成煤层层位及厚度较稳定,煤质较好;同时,盐源盆地主要控煤构造样式表现为褶皱断裂组合及单斜断块组合,褶皱断裂组合为本区最有利控煤构造。该项成果将为在四川西部的找煤工作提供宝贵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源盆地 聚煤环境 控煤构造 沼泽
下载PDF
木里-盐源地区深部电性结构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炯 陈小斌 +6 位作者 蔡军涛 刘钟尹 叶涛 崔腾发 董泽义 郭春玲 姜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8-279,共12页
木里—盐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属于古特提斯洋构造域,是松潘—甘孜地块及扬子地块的交接地带,是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演化过程的重要区域.本文介绍的是横穿木里—盐源地区的大地电磁剖面,自北西向南东依次跨越锦屏山断裂、木里... 木里—盐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属于古特提斯洋构造域,是松潘—甘孜地块及扬子地块的交接地带,是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演化过程的重要区域.本文介绍的是横穿木里—盐源地区的大地电磁剖面,自北西向南东依次跨越锦屏山断裂、木里弧形构造区、丽江—小金河断裂、盐源盆地、金河—箐河断裂等构造.维性分析表明木里弧形构造区和金河—箐河断裂都表现为较强的三维性,因此本文采用大地电磁三维反演技术,获得了木里—盐源地区的精细电性结构.电性模型显示,沿剖面可以划分为4个主要的电性构造单元.锦屏山断裂以北的川西北次级地块下方10~20 km处,发育北西向低阻体,推断是古老的义敦岛弧区残留的物质;锦屏山断裂以南至丽江—小金河断裂为高阻体,可能是锦屏山山根;丽江—小金河断裂下方~10 km处发育北东向的低阻体,与龙门山—锦屏山构造带走向一致,结合剖面附近表现为张性的震源机制解特点,推测该低阻体很可能是北部的塑性物质受阻后一部分往西南沿着丽江—小金河断裂缝隙挤入的结果;盐源盆地下方在3~7 km发育厚度约5 km、长度达40 km的低阻层,电性主轴方向为北西向,与盐源断裂走向一致,解释为盐岩层,尤其是南段低阻体表现为延伸至地表的特征,与地表盐泉对应,为在盐源地区开展深部找钾盐矿提供了电磁方面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小金河断裂 大地电磁 电性结构 盐源盆地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基于地震探测的盐源盆地构造特征及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平川 于常青 +2 位作者 瞿辰 邱隆君 李恒强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69-583,I0001,共16页
基于覆盖盐源盆地的短周期天然地震台阵和布设的一条人工地震测线所获得的地震数据,从中提取地震能量属性,并通过地震层析成像获得该地区的浅部地震速度结构,继而对短周期地震台阵一个月的噪声数据进行互相关得到经验格林函数,再通过时... 基于覆盖盐源盆地的短周期天然地震台阵和布设的一条人工地震测线所获得的地震数据,从中提取地震能量属性,并通过地震层析成像获得该地区的浅部地震速度结构,继而对短周期地震台阵一个月的噪声数据进行互相关得到经验格林函数,再通过时频分析获得相速度频散曲线,反演获得不同深度的S波速度分布。研究结果显示,盐源盆地地震特征主要分为三层:浅部为低速新生代沉积地层,P波速度为1.0—2.1 km/s,反射轴明显、连续性好,反射能量强,S波速度为中高南低,南部低速体与盐源断裂走向一致,新生代盆地整体呈南深北浅,沉积发育和构造形态受盐源断裂控制;中部为中低速三叠系地层,P波速度为3.5—4.5 km/s,反射轴不连续,反射能量较弱,S波速度逐渐变大,整体变化变小;深部为高速古生代地层,地震反射较为杂乱,反射能量弱;上地壳存在滑脱面,该界面为沉积盖层与结晶基底的分界面,且向浅部发育一系列断层,其中金河—箐河断裂为盐源盆地与康滇地块的分界线,这些断裂带也是盐源盆地地震频发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源盆地 地球物理特征 地质构造 反射地震 断裂性质
下载PDF
基于粒度小波变换分析的四川盐源盆地沉积特征及其对盆地形成演化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乔大伟 王红亮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13-722,共10页
新生代期间的印度-亚欧板块碰撞及青藏高原隆升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四川盐源盆地位于红河断裂带和鲜水河-小江断裂带之间的川滇地块,是板块碰撞过程中形成的构造逸出盆地,其形成演化对揭示板块碰撞及高原隆升的历史具有重要意... 新生代期间的印度-亚欧板块碰撞及青藏高原隆升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四川盐源盆地位于红河断裂带和鲜水河-小江断裂带之间的川滇地块,是板块碰撞过程中形成的构造逸出盆地,其形成演化对揭示板块碰撞及高原隆升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测试了盐源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沉积地层的粒度,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小波变换分析,结果表明,小波变换能够直观地反映粒度变化的潜在周期,为沉积界面的定量划分提供了一种有效方式。依据粒度数据的小波变换分析结果,盐源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沉积地层可以划分出2个一级突变、6个二级突变和6个三级突变,这些突变反映了不同时间尺度构造、沉积环境的变化。对不同时段典型样品粒度分布特征的进一步分析表明,该序列为一套以湖泊、河流相沉积为主的地层,结合粒度小波变换的一级突变,将盐源盆地的形成演化划分为三个阶段:5.4~4.7 Ma是盆地的形成阶段,沉积类型主要为浅湖亚相,在粒度小波变换曲线中表现为高幅震荡特征;4.7~3.6 Ma是盆地的扩张阶段,沉积类型主要为深湖、半深湖亚相,粒度小波变换曲线表现为低幅震荡特征;3.6~1.8 Ma对应于盆地的萎缩、充填阶段,其沉积相和小波变化曲线特征与盆地的形成阶段相似。上新世早期的盆地形成(5.4~4.7 Ma)与印度-亚欧板块在此时期的一次碰撞事件密切相关,而发生于3.6 Ma的盐源盆地沉积环境巨变则对应于青藏高原的一个重要隆升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源盆地 粒度 小波变换 盆地演化
下载PDF
盐源盆地重力异常解释推断及成盐远景区预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挺 严迪 +3 位作者 余舟 瞿辰 冉中禹 邱隆君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25-1134,共10页
盐源盆地是一个新生代沉积盆地,该区三叠系白山组、盐塘组地层蕴藏丰富的岩盐矿产。已知盐井沟岩盐体共施工普查井4个、生产井1个,其中普3孔钻遇岩盐体,有效控制深度1001 m(未揭穿盐体)。利用该区最新的1∶5万重力数据,结合岩盐矿的物... 盐源盆地是一个新生代沉积盆地,该区三叠系白山组、盐塘组地层蕴藏丰富的岩盐矿产。已知盐井沟岩盐体共施工普查井4个、生产井1个,其中普3孔钻遇岩盐体,有效控制深度1001 m(未揭穿盐体)。利用该区最新的1∶5万重力数据,结合岩盐矿的物性和异常特征,建立了岩盐矿产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对局部重力异常进行了推断解释,并采用2.5D模型拟合剖面计算,得到引起局部异常的地质体空间几何形态和物性参数。根据本次重力工作成果,结合地质认识,在研究区内共划分2个成盐远景区,对下一步在该区找盐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源盆地 岩盐 重力场 成盐远景区
下载PDF
上扬子西南盐源盆地早三叠世物源体系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5
15
作者 朱民 陈汉林 +1 位作者 周静 杨树锋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09-1321,共13页
晚古生代末期至早中生代期间,上扬子西部边缘地区经历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构造岩浆热事件和与古特提斯洋闭合相关的三江造山带形成事件,导致康滇古陆两侧形成了独特的盆山格局和沉积模式.由于目前人们对盐源盆地早三叠世青天堡组的物源... 晚古生代末期至早中生代期间,上扬子西部边缘地区经历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构造岩浆热事件和与古特提斯洋闭合相关的三江造山带形成事件,导致康滇古陆两侧形成了独特的盆山格局和沉积模式.由于目前人们对盐源盆地早三叠世青天堡组的物源与构造背景了解不多,故以盐源、盐塘剖面为代表,对青天堡组碎屑岩进行了砂岩组分、全岩地球化学和碎屑锆石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盐源盆地下三叠统青天堡组物源来自于近源搬运的火山岩,青天堡组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高钛玄武岩具有一致的元素组合配分模式,青天堡组锆石谐和加权平均年龄为261±16Ma,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形成的地幔柱活动时期一致.上述结果表明早三叠世盐源盆地青天堡组物源为其东侧的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扬子西部三江造山带可能并没有为盐源盆地提供物源,上扬子西南边缘地区早三叠世时期仍然为被动大陆边缘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三叠统 青天堡组 物源分析 构造 盐源盆地 上扬子地区 地层学
原文传递
康滇古陆西侧断裂及岩浆活动对油气保存条件的影响:以盐源盆地为例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正和 邓敏 +1 位作者 程锦翔 张海全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616-3624,共9页
盐源盆地复杂的断裂体系及频繁的构造与岩浆活动对盆地内页岩气及常规油气保存的影响有待探讨.通过对断裂、岩浆活动与两套主要烃源岩生排烃史的匹配性分析,认为:(1)盐源盆地的边界断裂及其伴生的次级断裂在喜马拉雅期均有活动,且其活... 盐源盆地复杂的断裂体系及频繁的构造与岩浆活动对盆地内页岩气及常规油气保存的影响有待探讨.通过对断裂、岩浆活动与两套主要烃源岩生排烃史的匹配性分析,认为:(1)盐源盆地的边界断裂及其伴生的次级断裂在喜马拉雅期均有活动,且其活动作用主要是破坏早期的油气藏,并对油气的空间配置进行再次调整,对自生自储的原位页岩气保存主要起破坏作用;(2)盐源盆地内部北东向与北西向两组褶皱中仍然可能残留保存相对较完好的构造圈闭,并且可能富含气和轻质油;(3)盐源盆地及邻区所发育的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及喜山期4期岩浆活动对盐源盆地中油气生成与运移的有利作用在于催熟烃源岩,加速其生油气,并提供潜在的运移通道;不利作用在于会破坏有利圈闭或先期油气藏,且烃源岩中的岩浆底辟会对自生自储的原位页岩气保存起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盐源盆地 康滇古陆 保存条件 岩浆活动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四川西南山地盐源盆地出土的战国秦汉青铜树 被引量:7
17
作者 林向 《华夏考古》 CSSCI 2001年第3期80-86,共7页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f the bronze trees and bronze canes discovered in Yanyuan basin, Sichuan province in the past few year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bronze trees represented a tradition of tree worship and b...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f the bronze trees and bronze canes discovered in Yanyuan basin, Sichuan province in the past few year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bronze trees represented a tradition of tree worship and believes that the tree worship had different meanings in varied natural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秦汉 青铜 出土 盆地 山地 西南 四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