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帛书《要》篇新释五则
被引量:
5
1
作者
刘彬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共4页
在帛书《要》篇中,"前祥而至者,弗祥而巧也","前羊"即翦祥,"弗羊"即祓祥,此句当释为:翦除凶邪而得福,消除灾殃而避祸。"孙正而行义",孙正即循正,意为遵循平常的做法。义为宜,行义即行得其宜。&...
在帛书《要》篇中,"前祥而至者,弗祥而巧也","前羊"即翦祥,"弗羊"即祓祥,此句当释为:翦除凶邪而得福,消除灾殃而避祸。"孙正而行义",孙正即循正,意为遵循平常的做法。义为宜,行义即行得其宜。"则是用倚于人也",倚通奇,"用奇"之"奇"与"孙正"之"正"构成一对范畴。"唯周粱山之占也,亦必从亓多者而已矣",是由多人占的一种占法。"后世之士疑丘者",疑为责怪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
《易传》
《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帛书易传《要》篇“五正”考释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彬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18,共7页
马王堆帛书《要》篇有“五正”一词,乃为古代易学讲君道的特定术语。其内容是帝王取度于身所建立的规矩绳权衡五种法度,与八卦中的某些卦、四时和五方等相配纳,而形成的易学模式。此配纳模式说明,君主布施规矩绳权衡五正,其旨在因顺阴...
马王堆帛书《要》篇有“五正”一词,乃为古代易学讲君道的特定术语。其内容是帝王取度于身所建立的规矩绳权衡五种法度,与八卦中的某些卦、四时和五方等相配纳,而形成的易学模式。此配纳模式说明,君主布施规矩绳权衡五正,其旨在因顺阴阳、谐和四时、理顺五行,以达致天人祥和的理想政治境界。此古《易》“五正”的要义,是君道合于天地、阴阳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篇
五正
规矩绳权衡
易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帛书《要》篇“夫子老而好易”章新释
被引量:
4
3
作者
廖名春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24,共9页
马王堆帛书《要》篇"夫子老而好易"章第十四行中间的缺文当补为"予樂〔亓辤也,予何〕尤於此乎",第十五行的"校"字当依《论语·泰伯》孔子语读为"绞",第十五行中间的缺文当补为"吾告女...
马王堆帛书《要》篇"夫子老而好易"章第十四行中间的缺文当补为"予樂〔亓辤也,予何〕尤於此乎",第十五行的"校"字当依《论语·泰伯》孔子语读为"绞",第十五行中间的缺文当补为"吾告女(汝)《易》之道:良〔筮而善占〕,此百生(姓)之道〔也,非〕《易》也",第十六行中间的缺文当补为"〔非文王〕之自〔作《易》〕,予何〔知〕亓事纣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要》
孔子
老而好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周易》与中国文化
被引量:
3
4
作者
李学勤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7,共5页
本文立足中国文化独特性的视野,探讨了易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问题,提出应该按照中国文化本身的结构、途径和方法来看易学带给它的作用,由之进一步地论述了易学对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接着通过对简帛文献的分析,有力地说明了孔子对易学...
本文立足中国文化独特性的视野,探讨了易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问题,提出应该按照中国文化本身的结构、途径和方法来看易学带给它的作用,由之进一步地论述了易学对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接着通过对简帛文献的分析,有力地说明了孔子对易学的开创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
中国文化
孔子
易
帛书《要》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帛书《要》篇补释
被引量:
1
5
作者
廖名春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6,共4页
帛书《要》篇的"万勿润"当读为"万物屯",也就是"万物化生"之义。依据帛书《要》篇的异文,《益》卦上六爻辞的"立心勿恒",只能解为"位心勿恒"。"赐缗■□之为也"是说我将&q...
帛书《要》篇的"万勿润"当读为"万物屯",也就是"万物化生"之义。依据帛书《要》篇的异文,《益》卦上六爻辞的"立心勿恒",只能解为"位心勿恒"。"赐缗■□之为也"是说我将"易筮""之为"视为昏乱。"察其要者"之"要",当训为要妙,精深微妙。"其要",指孔子"老而好《易》"的要妙,也就是本质。"纣乃无道"句之"乃"当读为"仍",在此应训为一再、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
孔子
帛书《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京华烟云》中的姚木兰与《浮生六记》中的陈芸
被引量:
1
6
作者
刘丽娜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71-73,共3页
姚木兰是现代作家林语堂经典著作《京华烟云》的女主角,陈芸是清代文人沈复自传作品《浮生六记》的女主人公。二人身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她们都聪慧而有才气,心仪男女平,具有洒脱的生活情趣,性解诙谐,热爱自然,向往平淡质朴的生活,甚至...
姚木兰是现代作家林语堂经典著作《京华烟云》的女主角,陈芸是清代文人沈复自传作品《浮生六记》的女主人公。二人身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她们都聪慧而有才气,心仪男女平,具有洒脱的生活情趣,性解诙谐,热爱自然,向往平淡质朴的生活,甚至都有过为丈夫纳妾的想法。从林语堂的相关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塑造姚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时,是受了《浮生六记》相当大的影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华烟云》
姚木兰
《浮生六记》
陈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平妖传》张无咎序蠡测
7
作者
王猛
《昆明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54-56,共3页
明代小说《平妖传》署名张无咎所作的两篇序文,虽有差异,但并非伪作,它们提供了《平妖传》版本的相关真实信息:《平妖传》二十回本和四十回本均非原本,四十回本为冯梦龙增补本,原本应该是回数在二十回和四十回之间的本子。这些信息为我...
明代小说《平妖传》署名张无咎所作的两篇序文,虽有差异,但并非伪作,它们提供了《平妖传》版本的相关真实信息:《平妖传》二十回本和四十回本均非原本,四十回本为冯梦龙增补本,原本应该是回数在二十回和四十回之间的本子。这些信息为我们了解《平妖传》提供了不少有用的史料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妖传
张无咎序
二十回本
四十回本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帛书《要》篇“损益之道”句补译问题新探
8
作者
孙航
李微
刘永昆
《德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77-82,共6页
帛书《要》篇"夫损益之道,不可不审察也,吉凶之□也"一句,其缺文应当补作"门户"——残一字为"门"、脱一字为"户";"审察"意为"仔细观察"、"细究详审","门户...
帛书《要》篇"夫损益之道,不可不审察也,吉凶之□也"一句,其缺文应当补作"门户"——残一字为"门"、脱一字为"户";"审察"意为"仔细观察"、"细究详审","门户"意为"枢机"、"关键",全句应当译为:损益之道是吉凶的关键,不可不细究详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帛书
《易传》
《要》篇
损益之道
审察
吉凶
门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逍遥游》语言特色片论
9
作者
赵桂琴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6期159-161,共3页
《逍遥游》的语言节奏明快、便读易记,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历来对其语言进行研究的人很多。本文试从声音、句式、辞格、篇章等方面对《逍遥游》的语言特色做一分析,从而揭示其影响后世、流传千古的原因。
关键词
逍遥游
声音
句式
辞格
篇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灾难记忆与族群共融:《见大怪》歌章的文化人类学解读
10
作者
李爽霞
《湘南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6-9,共4页
《盘王大歌》是瑶族在迁徙历史上形成的记忆本民族地方性智慧与优秀文化的鲜活文本。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这部诗歌总集之《见大怪》歌章进行分析,可知《见大怪》歌章蕴含着丰富的瑶族迁徙史智慧,记忆了瑶族迁徙史上的苦难,储存了南岭...
《盘王大歌》是瑶族在迁徙历史上形成的记忆本民族地方性智慧与优秀文化的鲜活文本。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这部诗歌总集之《见大怪》歌章进行分析,可知《见大怪》歌章蕴含着丰富的瑶族迁徙史智慧,记忆了瑶族迁徙史上的苦难,储存了南岭走廊多元文化的交流交往与交融历史,为微观层面探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提供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族
《见大怪》歌章
南岭走廊
多元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包容与超越:帛书《要》篇“后其祝卜”新论
11
作者
李志鹏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12,共11页
马王堆帛书《要》篇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易学观,“后其祝卜,观其德义”之论是孔子解《易》的基本纲领。既往研究大多解“后其祝卜”之“后”为“次要”“不如”“落后”等义,并依据后文对巫、史的论述关注到了德义对祝卜的超越,且对祝卜的...
马王堆帛书《要》篇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易学观,“后其祝卜,观其德义”之论是孔子解《易》的基本纲领。既往研究大多解“后其祝卜”之“后”为“次要”“不如”“落后”等义,并依据后文对巫、史的论述关注到了德义对祝卜的超越,且对祝卜的正面价值作了肯定。然而,这使得“后其祝卜,观其德义”与后文存在诠释上的张力,既不利于对《要》篇思想的整体性理解,也弱化了“后其祝卜,观其德义”的纲领性地位。“后”的本义为“在……之后”,暗含超越之义。“后其祝卜,观其德义”的哲学意涵是:君子在祝卜之后超越祝卜,道德理性在对《易》的诠释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这种诠释可以消解前述诠释上的张力,呈现文本前后文的一致性。“祝卜”即后文巫史之辨中的“巫”,因其理性程度最低而被孔子视作前道德理性的易学形态的代表。君子超越祝卜之所以可能,是因为《易》之“辞”突破其原发的卜筮语境(“用”),而获得了一种理性化的解读路向。同时,超越不是否定,而是对祝卜的正面价值有所包容和保留。孔子“后其祝卜,观其德义”的思想拓展了《周易》的诠释空间,并以道德理性激活了《周易》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
后
德义
祝卜
超越
原文传递
帛书《要》篇“史巫之筮”一段文字新释
12
作者
王辉
孙兴金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72,共6页
马王堆帛书《要》篇载孔子所言“史巫之筮,乡之而未也,始之而非也”,涉及孔子对“史巫之筮”的看法,对研究其易学思想有重要参考价值。其中,“乡”应读为“向”,指趋向;“之”应指代“易”;“非”和“未”都用作否定副词;“始”读为“...
马王堆帛书《要》篇载孔子所言“史巫之筮,乡之而未也,始之而非也”,涉及孔子对“史巫之筮”的看法,对研究其易学思想有重要参考价值。其中,“乡”应读为“向”,指趋向;“之”应指代“易”;“非”和“未”都用作否定副词;“始”读为“似”指相似。句意为:史巫之筮趋向于“易”却没有达至,与“易”相似实际却不是。这是孔子对前句巫“不达于数”、史“不达于德”的进一步阐释,是在批评“史巫之筮”不存德义,而不是告诫人们不要崇尚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帛书
《要》
史巫之筮
孔子
原文传递
帛书《要》篇损益卦气说申论
被引量:
1
13
作者
孙航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1-69,共9页
对于帛书《要》篇损益卦气说具体内涵的理解,目前学界主要有五种意见,即八卦卦气说、六日七分说、四时说、九十日说与天门地户说,难以达成一致。立足《要》篇文本,联系卦气说发展的历史进程看,损益卦气说具有一体不二、浑厚质朴与四时...
对于帛书《要》篇损益卦气说具体内涵的理解,目前学界主要有五种意见,即八卦卦气说、六日七分说、四时说、九十日说与天门地户说,难以达成一致。立足《要》篇文本,联系卦气说发展的历史进程看,损益卦气说具有一体不二、浑厚质朴与四时圆融三大特点。以此为据,考察现有的五种意见,四时说是契合度最高的,因此最具合理性。这些特点,规定了损益卦气说的内涵与外延,创辟了损益的先天优越性,使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易传》
《要》篇
损益之道
卦气说
内涵
外延
原文传递
帛书《要》篇“前羊而至者,弗羊而巧也”辨证
14
作者
孙航
刘永昆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56-60,共5页
“前羊而至者,弗羊而巧也”的解读,是帛书《易传》研究中的一大疑难问题。它与“以此言取之”、“君子言以矩方也”以及“察其要者,不违其辞”,话题一贯,前后相衔,意义统一。从这个角度看,“羊”当读为“屰”,释为“逆”,与“不违其辞...
“前羊而至者,弗羊而巧也”的解读,是帛书《易传》研究中的一大疑难问题。它与“以此言取之”、“君子言以矩方也”以及“察其要者,不违其辞”,话题一贯,前后相衔,意义统一。从这个角度看,“羊”当读为“屰”,释为“逆”,与“不违其辞”之“违”同义。而“前羊而至者,弗羊而巧也”,当理解为“前面得出的所谓‘违逆’,不是违逆而是巧言”,是孔子对言行关系认识的具体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易传》
《要》篇
孔子
德义优先
言行合一
原文传递
题名
帛书《要》篇新释五则
被引量:
5
1
作者
刘彬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共4页
基金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马王堆帛书<要>校释(08JDC124)
文摘
在帛书《要》篇中,"前祥而至者,弗祥而巧也","前羊"即翦祥,"弗羊"即祓祥,此句当释为:翦除凶邪而得福,消除灾殃而避祸。"孙正而行义",孙正即循正,意为遵循平常的做法。义为宜,行义即行得其宜。"则是用倚于人也",倚通奇,"用奇"之"奇"与"孙正"之"正"构成一对范畴。"唯周粱山之占也,亦必从亓多者而已矣",是由多人占的一种占法。"后世之士疑丘者",疑为责怪之义。
关键词
帛书
《易传》
《要》
Keywords
silk manuscripts
Yi zhuan
chapter
yao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帛书易传《要》篇“五正”考释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彬
机构
清华大学 哲学博士后流动站
出处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18,共7页
文摘
马王堆帛书《要》篇有“五正”一词,乃为古代易学讲君道的特定术语。其内容是帝王取度于身所建立的规矩绳权衡五种法度,与八卦中的某些卦、四时和五方等相配纳,而形成的易学模式。此配纳模式说明,君主布施规矩绳权衡五正,其旨在因顺阴阳、谐和四时、理顺五行,以达致天人祥和的理想政治境界。此古《易》“五正”的要义,是君道合于天地、阴阳之道。
关键词
《要》篇
五正
规矩绳权衡
易学
Keywords
chapter
yao
Wu zheng
five measuring methods
Yi-ology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帛书《要》篇“夫子老而好易”章新释
被引量:
4
3
作者
廖名春
机构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出处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24,共9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出土简帛易学研究(01jazjd720007)
文摘
马王堆帛书《要》篇"夫子老而好易"章第十四行中间的缺文当补为"予樂〔亓辤也,予何〕尤於此乎",第十五行的"校"字当依《论语·泰伯》孔子语读为"绞",第十五行中间的缺文当补为"吾告女(汝)《易》之道:良〔筮而善占〕,此百生(姓)之道〔也,非〕《易》也",第十六行中间的缺文当补为"〔非文王〕之自〔作《易》〕,予何〔知〕亓事纣乎"。
关键词
帛书《要》
孔子
老而好易
Keywords
chapter
yao
of silk manuscript
Confucius
fond of the Yi at his old age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周易》与中国文化
被引量:
3
4
作者
李学勤
机构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出处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7,共5页
文摘
本文立足中国文化独特性的视野,探讨了易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问题,提出应该按照中国文化本身的结构、途径和方法来看易学带给它的作用,由之进一步地论述了易学对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接着通过对简帛文献的分析,有力地说明了孔子对易学的开创性贡献。
关键词
易学
中国文化
孔子
易
帛书《要》篇
Keywords
Yi-ology
Chinese Culture
Confucius
Yi Zhuan
chapter
yao
(essentials) on silk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帛书《要》篇补释
被引量:
1
5
作者
廖名春
机构
清华大学历史系
出处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6,共4页
文摘
帛书《要》篇的"万勿润"当读为"万物屯",也就是"万物化生"之义。依据帛书《要》篇的异文,《益》卦上六爻辞的"立心勿恒",只能解为"位心勿恒"。"赐缗■□之为也"是说我将"易筮""之为"视为昏乱。"察其要者"之"要",当训为要妙,精深微妙。"其要",指孔子"老而好《易》"的要妙,也就是本质。"纣乃无道"句之"乃"当读为"仍",在此应训为一再、频繁。
关键词
易学
孔子
帛书《要》
Keywords
Yi studies
Confucius
silk manuscript
chapter
yao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京华烟云》中的姚木兰与《浮生六记》中的陈芸
被引量:
1
6
作者
刘丽娜
机构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71-73,共3页
文摘
姚木兰是现代作家林语堂经典著作《京华烟云》的女主角,陈芸是清代文人沈复自传作品《浮生六记》的女主人公。二人身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她们都聪慧而有才气,心仪男女平,具有洒脱的生活情趣,性解诙谐,热爱自然,向往平淡质朴的生活,甚至都有过为丈夫纳妾的想法。从林语堂的相关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塑造姚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时,是受了《浮生六记》相当大的影响的。
关键词
《京华烟云》
姚木兰
《浮生六记》
陈芸
Keywords
yao
Mulan
Moment in Peking
Chen Yun
Six
chapter
s of a Floating Life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平妖传》张无咎序蠡测
7
作者
王猛
机构
遵义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昆明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54-56,共3页
文摘
明代小说《平妖传》署名张无咎所作的两篇序文,虽有差异,但并非伪作,它们提供了《平妖传》版本的相关真实信息:《平妖传》二十回本和四十回本均非原本,四十回本为冯梦龙增补本,原本应该是回数在二十回和四十回之间的本子。这些信息为我们了解《平妖传》提供了不少有用的史料资源。
关键词
平妖传
张无咎序
二十回本
四十回本
Keywords
Ping
yao
Zhuan
prefaces by Zhang Wu-jiu
twenty
chapter
s' version
forty
chapter
s' version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帛书《要》篇“损益之道”句补译问题新探
8
作者
孙航
李微
刘永昆
机构
廊坊师范学院期刊部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德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77-82,共6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1YJA720012)
文摘
帛书《要》篇"夫损益之道,不可不审察也,吉凶之□也"一句,其缺文应当补作"门户"——残一字为"门"、脱一字为"户";"审察"意为"仔细观察"、"细究详审","门户"意为"枢机"、"关键",全句应当译为:损益之道是吉凶的关键,不可不细究详审。
关键词
《周易》
帛书
《易传》
《要》篇
损益之道
审察
吉凶
门户
Keywords
Zhouyi
the silk manuscript
Yizhuan
the
chapter
yao
the way to profit and loss
scrutinize
good or ill luck
gateway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逍遥游》语言特色片论
9
作者
赵桂琴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6期159-161,共3页
文摘
《逍遥游》的语言节奏明快、便读易记,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历来对其语言进行研究的人很多。本文试从声音、句式、辞格、篇章等方面对《逍遥游》的语言特色做一分析,从而揭示其影响后世、流传千古的原因。
关键词
逍遥游
声音
句式
辞格
篇章
Keywords
Xiao
yao
You
sound
type of sentence
rhetoric
chapter
分类号
H039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灾难记忆与族群共融:《见大怪》歌章的文化人类学解读
10
作者
李爽霞
机构
湘南学院音乐学院
出处
《湘南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6-9,共4页
基金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XJK20BDY003)。
文摘
《盘王大歌》是瑶族在迁徙历史上形成的记忆本民族地方性智慧与优秀文化的鲜活文本。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这部诗歌总集之《见大怪》歌章进行分析,可知《见大怪》歌章蕴含着丰富的瑶族迁徙史智慧,记忆了瑶族迁徙史上的苦难,储存了南岭走廊多元文化的交流交往与交融历史,为微观层面探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提供视野。
关键词
瑶族
《见大怪》歌章
南岭走廊
多元文化
Keywords
yao
nationality
songs and
chapter
s of see big monster
Nanling Corridor
multicultural
分类号
C958 [社会学—民族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包容与超越:帛书《要》篇“后其祝卜”新论
11
作者
李志鹏
机构
南开大学哲学院
出处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12,共11页
文摘
马王堆帛书《要》篇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易学观,“后其祝卜,观其德义”之论是孔子解《易》的基本纲领。既往研究大多解“后其祝卜”之“后”为“次要”“不如”“落后”等义,并依据后文对巫、史的论述关注到了德义对祝卜的超越,且对祝卜的正面价值作了肯定。然而,这使得“后其祝卜,观其德义”与后文存在诠释上的张力,既不利于对《要》篇思想的整体性理解,也弱化了“后其祝卜,观其德义”的纲领性地位。“后”的本义为“在……之后”,暗含超越之义。“后其祝卜,观其德义”的哲学意涵是:君子在祝卜之后超越祝卜,道德理性在对《易》的诠释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这种诠释可以消解前述诠释上的张力,呈现文本前后文的一致性。“祝卜”即后文巫史之辨中的“巫”,因其理性程度最低而被孔子视作前道德理性的易学形态的代表。君子超越祝卜之所以可能,是因为《易》之“辞”突破其原发的卜筮语境(“用”),而获得了一种理性化的解读路向。同时,超越不是否定,而是对祝卜的正面价值有所包容和保留。孔子“后其祝卜,观其德义”的思想拓展了《周易》的诠释空间,并以道德理性激活了《周易》的生命力。
关键词
《要》
后
德义
祝卜
超越
Keywords
chapter
yao
hou
virtues and righteness
divination
transcend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帛书《要》篇“史巫之筮”一段文字新释
12
作者
王辉
孙兴金
机构
山东大学文学院
出处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72,共6页
文摘
马王堆帛书《要》篇载孔子所言“史巫之筮,乡之而未也,始之而非也”,涉及孔子对“史巫之筮”的看法,对研究其易学思想有重要参考价值。其中,“乡”应读为“向”,指趋向;“之”应指代“易”;“非”和“未”都用作否定副词;“始”读为“似”指相似。句意为:史巫之筮趋向于“易”却没有达至,与“易”相似实际却不是。这是孔子对前句巫“不达于数”、史“不达于德”的进一步阐释,是在批评“史巫之筮”不存德义,而不是告诫人们不要崇尚它。
关键词
马王堆帛书
《要》
史巫之筮
孔子
Keywords
Mawangdui silk manuscript
chapter
yao
divination of historians and shamans
Confucius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帛书《要》篇损益卦气说申论
被引量:
1
13
作者
孙航
机构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廊坊师范学院期刊部
出处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1-69,共9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YJC720019)。
文摘
对于帛书《要》篇损益卦气说具体内涵的理解,目前学界主要有五种意见,即八卦卦气说、六日七分说、四时说、九十日说与天门地户说,难以达成一致。立足《要》篇文本,联系卦气说发展的历史进程看,损益卦气说具有一体不二、浑厚质朴与四时圆融三大特点。以此为据,考察现有的五种意见,四时说是契合度最高的,因此最具合理性。这些特点,规定了损益卦气说的内涵与外延,创辟了损益的先天优越性,使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关键词
帛书《易传》
《要》篇
损益之道
卦气说
内涵
外延
Keywords
Yi zhuan in the silk manuscript
yao chapter
Dao of Sun and Yi
gua-qi theory
connotation
denotation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帛书《要》篇“前羊而至者,弗羊而巧也”辨证
14
作者
孙航
刘永昆
机构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廊坊师范学院期刊部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出处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56-60,共5页
基金
廊坊师范学院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清华简《筮法》《别卦》研究”(LSWQ201405)阶段性成果。
文摘
“前羊而至者,弗羊而巧也”的解读,是帛书《易传》研究中的一大疑难问题。它与“以此言取之”、“君子言以矩方也”以及“察其要者,不违其辞”,话题一贯,前后相衔,意义统一。从这个角度看,“羊”当读为“屰”,释为“逆”,与“不违其辞”之“违”同义。而“前羊而至者,弗羊而巧也”,当理解为“前面得出的所谓‘违逆’,不是违逆而是巧言”,是孔子对言行关系认识的具体呈现。
关键词
帛书《易传》
《要》篇
孔子
德义优先
言行合一
Keywords
Yi Zhuan
yao chapter
Confucius
morality and righteousness priority
words and deeds in one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帛书《要》篇新释五则
刘彬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帛书易传《要》篇“五正”考释
刘彬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帛书《要》篇“夫子老而好易”章新释
廖名春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周易》与中国文化
李学勤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帛书《要》篇补释
廖名春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京华烟云》中的姚木兰与《浮生六记》中的陈芸
刘丽娜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平妖传》张无咎序蠡测
王猛
《昆明学院学报》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帛书《要》篇“损益之道”句补译问题新探
孙航
李微
刘永昆
《德州学院学报》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逍遥游》语言特色片论
赵桂琴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灾难记忆与族群共融:《见大怪》歌章的文化人类学解读
李爽霞
《湘南学院学报》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包容与超越:帛书《要》篇“后其祝卜”新论
李志鹏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12
帛书《要》篇“史巫之筮”一段文字新释
王辉
孙兴金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0
原文传递
13
帛书《要》篇损益卦气说申论
孙航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
原文传递
14
帛书《要》篇“前羊而至者,弗羊而巧也”辨证
孙航
刘永昆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