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共生:乳源瑶族非遗+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之道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陈晓艺
-
机构
云南民族大学社会学院
-
出处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33-41,共9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新时代语境下瑶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形成与教育实践”(21YJA850010)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新中国70年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妇女发展变迁研究”(ZDZZD201905)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人与物的流动之间:中老边境瑶族跨边界生计实践”(2021Y621)。
-
文摘
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是政府、学界十分关注的重大课题。如今跨界、融合、共生发展的理念越来越成为时代主流,共存共生论在时下愈发彰显其理论价值和时代魅力。跨界融合是产业发展的新常态,非遗也需要跨界思维,“破圈”而出。因此打造乳源瑶族“非遗+”的产业形态,推动非遗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在各种业态之间架起桥梁,助力非遗与时俱进,融入现代,发挥价值,意义深远。在对乳源瑶族非遗保护传承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在产业大融合的背景下从文化、旅游、创意、体验、节庆、新媒体等角度探索乳源瑶族非遗+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之道。
-
关键词
产业融合
乳源
瑶族
非遗
共生
-
Keywords
industrial integration
ruyuan
yao ethnic group
intangible heritage
intergrowth
-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
-
题名比较视域下粤北乳源瑶歌中盘王形象的演变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邱婧
王兆楠
-
机构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文学与传播学院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院
-
出处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58-64,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子课题"勉瑶迁徙史诗"(项目编号:SS2016010)
-
文摘
瑶族的盘王形象可追溯至"盘瓠神话"。从广东乳源瑶族地区歌书中的盘王形象变迁展开考察,可以发现乳源瑶族地区盘王的形象已与早期"盘瓠神话"中的龙犬不再相关,而是演化为在渡海中保佑瑶人渡过难关的救世主,并且指点瑶人暂居山林进行农业生产。盘王形象的变化反映出乳源瑶族在生产、迁徙过程中,自发塑造了既符合现实需求又延续本族文化的盘王形象。
-
关键词
盘王形象
乳源瑶族
粤北瑶歌
-
Keywords
Panwang image
yao ethnic group in ruyuan area
yao songs in northern Guangdong
-
分类号
C951
[社会学—民族学]
-
-
题名乳源瑶族民歌研究综述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戴红梅
吉宣威
黄楚清
杨依彤
王欣卓
-
机构
韶关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
出处
《韶关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6-11,共6页
-
基金
2020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乳源瑶族民歌音像录制、歌曲整理及宣传推广”(202010576008)
乳源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委托项目“乳源瑶族民歌研究”(RY001)。
-
文摘
乳源瑶族民歌是瑶族文化的瑰宝,民歌研究是瑶族文化研究的重要部分,近5年来发表的165篇乳源瑶族民歌研究论文,除了从音乐学进行研究外,还从文化学、传承与保护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呈现出研究角度多元化、研究内容集中化、研究人员团队化、非系统化等特点。
-
关键词
乳源
瑶族
民歌
研究综述
-
Keywords
ruyuan
yao ethnic group
folk song
research overview
-
分类号
I207.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全面抗战时期粤北边疆教育实施考察
被引量:2
- 4
-
-
作者
李双
-
机构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院
-
出处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51-56,共6页
-
基金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华南及粤港澳大湾区研究基地”阶段性成果
广东省级平台“广东省政策咨询研究基地民族发展研究中心”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全面抗战时期,之前不受重视的粤北边疆教育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关注。于是,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粤北边疆教育措施,加大了边疆教育经费投入,师资力量亦得到加强,瑶族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学校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各种教育机构和教育人士也纷纷前往粤北瑶区开展边疆教育,推动了粤北瑶区社会教育的发展。通过对全面抗战时期粤北边疆教育实施考察,可知粤北边疆教育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依然存在应急性、被动性、功利性等特征,未能完全改变粤北瑶族教育落后的现状。
-
关键词
瑶族
抗日战争
粤北边疆施教区
边疆教育
-
Keywords
yao ethnic group
Anti-Japanese War
teaching area in the borderland of northern Guangdong
border education
-
分类号
K265.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从峒话看八峒瑶山竹文化现状与对策
- 5
-
-
作者
胡萍
周慧梅
杨伊玲
-
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口传文化记录与译介研究所
-
出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41-48,74,共9页
-
基金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项任务(YB1619A004)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15YBX061)
-
文摘
湖南省新宁县西南部八峒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形式多样,从峒话视角调查入手搜集并整理了"打古堂"、"祭竹王"、"竹根傩面"、"竹料造纸"、"竹制乐器"等多种瑶族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用"竹文化"的概念加以整合和推广,针对峒话和竹文化发展的现状,进一步提出建立"八峒瑶山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设想,以切实有效地改善目前八峒地区方言濒危和非遗文化保护传承所面临的困境。
-
关键词
八峒瑶山
峒话
竹文化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
Keywords
Ba Dong Township of the yao minority ethnic group
Dong Dialects
Bamboo Culture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Experimental area
-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H2
[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