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idences of rapid erosion driven by climate in the Yarlung Zangbo (Tsangpo) Great Canyon,the eastern Himalayan syntaxis 被引量:12
1
作者 YU XiangJiang JI JianQing +5 位作者 GONG JunFeng SUN DongXia QING JianChun WANG LiNing ZHONG DaLai ZHANG ZhiChe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1年第11期1123-1130,共8页
Climate and tectonism are both particularly intense in the Yarlung Zangbo (Tsangpo) Great Canyon in the eastern Himalayan syntaxis,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most rapid landscape evolution of anywhere in the world.... Climate and tectonism are both particularly intense in the Yarlung Zangbo (Tsangpo) Great Canyon in the eastern Himalayan syntaxis,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most rapid landscape evolution of anywhere in the world.Thus,the eastern Himalayan syntaxis is one of the best locations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climate and tectonics.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ooling ages of the Doxong La-Baibung profile using apatite fission track (AFT) dating on 11 bedrock samples at elevations ranging from 4210 to 710 m.There are topographic,climatic,metamorphic,and thermochronological gradients in the profile,providing good conditions to study interactions between climate and tectonics.AFT ages ranged from 4.6±0.6 Ma to 1.7±0.3 Ma,and the mean fission track lengths ranged from 11.0 to 12.4 μm.It was found that the cooling rates revealed by AFT ages increased with decreasing elevation.However,the tendency of the cooling rates revealed by the 40 Ar-39 Ar ages was different from that indicated by the AFT ages.Moreover,for most districts of the eastern Himalayan syntaxis,the compiled AFT age distribution correlates well with the annual average precipitation,indicating the coupling of the cooling and erosion rates of the near-surface rock and precipitation.The geothermal history modeling results indicate an obvious increase in the cooling and erosion rate between 1.0 and 0.5 Ma.This age is consistent with other research findings for this time,when the vapor channel of the Yarlung Zangbo Great Canyon began to take effect.These evidences suggest that climate,especially precipitation,has acting as a key factor influencing the rapid cooling and erosion in the Yarlung Zangbo Great Canyon since 1-0.5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 侵蚀速率 气候 证据 年平均降水量 冷却年龄
原文传递
西藏东南雅鲁藏布大峡谷入口处第四纪多次冰川阻江事件 被引量:44
2
作者 刘宇平 D. R. Montgomery +3 位作者 B. Hallet 唐文清 张建龙 张选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2-62,共11页
在第四纪的末次冰期、新冰期和小冰期期间,位于大峡谷入口处的则隆弄跃动冰川发生多次的快速前进,多次发生阻塞雅鲁藏布江事件,在大峡谷以上河段形成4期(Ⅳ-Ⅰ)的林芝古堰塞湖。^14C测年结果指示第2次、第3次和第4次堰塞湖分别发生... 在第四纪的末次冰期、新冰期和小冰期期间,位于大峡谷入口处的则隆弄跃动冰川发生多次的快速前进,多次发生阻塞雅鲁藏布江事件,在大峡谷以上河段形成4期(Ⅳ-Ⅰ)的林芝古堰塞湖。^14C测年结果指示第2次、第3次和第4次堰塞湖分别发生在9760—11300aB.P.,1220±40—1660±40aB.P.和287±93—394±83aB.P.。估计Ⅳ-Ⅱ期堰塞湖库容量约2150km^3,835km^3和81km^3。冰川阻塞湖坝的溃决释放突发性洪水,对下游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河段及下游地区的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阶地和沉积 则隆弄跃动冰川 雅鲁藏布江冰川阻江事件 林芝古堰塞湖 地质灾害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入口河段最近两期古堰塞湖事件的年龄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翠平 王萍 +1 位作者 钱达 唐茂云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36-1146,共11页
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人口河段,分布着多级含湖相沉积的阶地,在河床下还埋藏有巨厚的河湖相覆盖层。通过对阶地沉积和河床覆盖层浅部沉积物的光释光和14C测年,初步建立了河谷E部沉积的地层年代学框架,揭示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入口河段... 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人口河段,分布着多级含湖相沉积的阶地,在河床下还埋藏有巨厚的河湖相覆盖层。通过对阶地沉积和河床覆盖层浅部沉积物的光释光和14C测年,初步建立了河谷E部沉积的地层年代学框架,揭示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入口河段在末次盛冰期以来至少发育2期古堰塞湖(古堰塞湖Ⅰ,古堰塞湖Ⅱ),其沉积年龄分别为7~9ka、20~30ka,并形成2级连续的海拔高度分别为2906~2956m、3100~3060m的堆积阶地(T1,T2)。古堰塞湖的沉积时间与青藏高原地区末次冰期冰盛期和全新世早期低温事件相对应,推测是南迦巴瓦峰西坡的则隆弄冰川活动形成冰川堰塞坝堵塞河道的结果。古堰塞湖Ⅰ分布范围较小,在大渡卡-米瑞发育湖相沉积,湖尾大致在米林县城附近,沉积厚度5~8m。古堰塞湖Ⅱ发育范围较广,湖相沉积在大渡卡-卧龙均有出露,湖尾大致在朗县附近,最大沉积厚度超过100m。古堰塞湖Ⅱ被后期河流冲刷,可形成1~3级次级阶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 阶地 光释光测年 古堰塞湖 冰川堵江
下载PDF
中国山地环境气象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4
作者 高登义 邹捍 +1 位作者 周立波 刘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67-590,共24页
中国山地环境气象学是研究中国山地与大气、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交叉学科。近数十年来,中国山地环境气象研究进展迅速。1960年以来,大气物理研究所多次参加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山地综合科学考察,多学科的相互交叉促进了中国山地环... 中国山地环境气象学是研究中国山地与大气、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交叉学科。近数十年来,中国山地环境气象研究进展迅速。1960年以来,大气物理研究所多次参加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山地综合科学考察,多学科的相互交叉促进了中国山地环境气象的研究,特别是在珠穆朗玛峰、天山托木尔峰和横断山脉山地环境气象、雅鲁藏布大峡谷环境气象研究等方面进展较快。为监测全球环境气象变化,中国气象局在青藏高原上设立了环境气象监测站。此外,在利用臭氧卫星资料研究青藏高原与臭氧分布、准两年振荡(QBO)信号、ENSO信号的关系方面也颇有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环境气象 大气 自然环境 山地 臭氧 雅鲁藏布大峡谷
下载PDF
“空中调水”设想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高登义 蹇咏啸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11-1318,共8页
"空中调水"设想是改变雅鲁藏布大峡谷及其以北地形来改善向北水汽输送。根据气候资料和新建立的南亚季风指数,选择历史上最强的季风年,通过简便可行的计算方案来讨论这个设想在气象学上的可行性。初步诊断分析表明,在制约印... "空中调水"设想是改变雅鲁藏布大峡谷及其以北地形来改善向北水汽输送。根据气候资料和新建立的南亚季风指数,选择历史上最强的季风年,通过简便可行的计算方案来讨论这个设想在气象学上的可行性。初步诊断分析表明,在制约印度洋暖湿水汽通过雅鲁藏布大峡谷通道继续向北输送的因素中,地形阻碍固然重要,但与青藏高原地形有关的大尺度环流的辐合作用更为重要;而要改变大尺度环流则比改变局地地形更为困难。从气象学条件来看,即使改变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及其以北地区的地形,也很难实现"空中调水"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调水 雅鲁藏布大峡谷 南亚季风指数
下载PDF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以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种晓晓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40-46,共7页
通过搜集旅游网站内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的网络评论,利用软件ROST CM6对其进行词频、情感和社会网络分析,发现游客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的形象感知基本满意。将负面评论筛选,对高频词进行编码,分析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形象感知的负面... 通过搜集旅游网站内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的网络评论,利用软件ROST CM6对其进行词频、情感和社会网络分析,发现游客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的形象感知基本满意。将负面评论筛选,对高频词进行编码,分析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形象感知的负面因素,对生态旅游目的地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的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大峡谷 形象感知 内容分析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流域地貌差异演化的岩屑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19
7
作者 孙东霞 季建清 +4 位作者 张志诚 龚俊峰 陈建军 庆建春 钟大赉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3738-3747,共10页
以西藏米林派为分界点,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显示了截然不同的河流特性,下游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作为世界第一大峡谷,围绕南迦巴瓦峰形成了马蹄形大拐弯,与中游的宽谷河道显著不同.分析了雅鲁藏布大峡谷上游米林河段和大峡谷下游地东河段的河... 以西藏米林派为分界点,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显示了截然不同的河流特性,下游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作为世界第一大峡谷,围绕南迦巴瓦峰形成了马蹄形大拐弯,与中游的宽谷河道显著不同.分析了雅鲁藏布大峡谷上游米林河段和大峡谷下游地东河段的河床砂岩屑磷灰石裂变径迹(AFT)数据结果.分析显示,米林河段AFT年龄集中在10.7和26.8Ma,地东河段AFT显示年龄集中在2.5,7.1和12.6Ma.由于河床砂岩屑是上游方向裂点向下到岩屑沉积点之间流域地质体经剥蚀和水流分选平均后的产物,据此可以推定,米林上游到加查河段流域的地质体和大峡谷下游地东以上到直白河段流域的地质体经历了不同的冷却历史.从统计的结果上看,米林以上到加查的中游河段地质体经历了两个不同阶段的冷却,分别为10.7和26.8Ma前后,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在流域地质体的冷却主要发生于2.5Ma前后,这一结果证实,以南迦巴瓦峰为核心的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在2.5Ma以来经历了快速和独特的构造地貌演化过程.雅鲁藏布大峡谷与雅鲁藏布江中游河段的流域属于相同的大地构造单元,即冈底斯岩带、雅鲁藏布缝合带和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但是,二者热史演化的迥然差异显示,雅鲁藏布大峡谷河段流域地质体在2.5Ma以来的冷却过程似乎不是区域构造作用的结果,显示其可能与气候因素引起的强烈剥蚀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砂岩屑 裂变径迹 稚鲁藏布大峡谷 流域地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