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倚声”论唐宋词体之形成与初步发展 被引量:4
1
作者 邓乔彬 周韬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2-121,共10页
词不同于诗,属"倚声"而作、合乐而歌的韵文体格。词所倚之声,最初是唐俗乐歌曲,其文体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深受曲体结构约束。唐五代文人制词注重"倚声"谐唱,然依创作惯性引近体诗律为句,为词体"律化"发轫... 词不同于诗,属"倚声"而作、合乐而歌的韵文体格。词所倚之声,最初是唐俗乐歌曲,其文体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深受曲体结构约束。唐五代文人制词注重"倚声"谐唱,然依创作惯性引近体诗律为句,为词体"律化"发轫。北宋以来,文人词创作在"倚声"与"依律"之间各有取舍。"倚声"家沿续唐五代制词谐唱之传统,又复增衍"慢"体与前代令曲并称;"依律"者"以诗为词",导致"词"与"俗乐"分离,重拾"正声"以配"雅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倚声 依律 俗乐 正声
下载PDF
以《太常续考》为个案的吉礼雅乐解读 被引量:13
2
作者 项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9-112,共14页
本文以明代《太常续考》为研究个案,结合多种文献对吉礼大中小祀用乐之不同进行辨析,重在对大祀所用雅乐从多层面进行解读,以把握雅乐本体的深层内涵。
关键词 《太常续考》 吉礼 祭祀 雅乐 解读
下载PDF
音教争执——以辛亥前后“音乐教育”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岩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50,共10页
文章以辛亥革命为临界点,论述了学堂乐歌初始及其发展过程中,由此种新式音乐教育施行所引发的争执;并深入剖析了该时段的音乐思想倾向。其中"激进"与"保守"两极的对垒、交锋,是争执的表象;而内在的起因,则多种多样... 文章以辛亥革命为临界点,论述了学堂乐歌初始及其发展过程中,由此种新式音乐教育施行所引发的争执;并深入剖析了该时段的音乐思想倾向。其中"激进"与"保守"两极的对垒、交锋,是争执的表象;而内在的起因,则多种多样。作者并不以评判它们的对错为已任,而更多是对以往所谓"保守"="落后"观念的省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 康有为 姚华 卫西琴 国粹 孔像 诗经 雅乐
下载PDF
中国雅乐在朝鲜半岛的传承与变迁 被引量:6
4
作者 迟凤芝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5-101,共7页
起源于西周礼乐制度的中国雅乐,经历了汉魏六朝,到了隋、唐时期开始向着东亚传播。宋朝时,大晟雅乐传播到了朝鲜半岛,并对其本民族的音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那么中国的雅乐在进入朝鲜半岛以后发生了怎样的传承与变迁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 起源于西周礼乐制度的中国雅乐,经历了汉魏六朝,到了隋、唐时期开始向着东亚传播。宋朝时,大晟雅乐传播到了朝鲜半岛,并对其本民族的音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那么中国的雅乐在进入朝鲜半岛以后发生了怎样的传承与变迁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同时这一方面的研究至今甚少,以至中朝古代间具有何种传承关系一直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和清晰的认识。本文拟以雅乐为具体事例,对中朝两国的雅乐在使用功能、乐队编制、历史变迁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从历史文献的调查与现时朝鲜李家王朝传承雅乐的综合、通盘性考察,试图对朝鲜雅乐的历史形成、传承变迁,以及朝鲜半岛对中国音乐文化接受的形式、姿态、能力等作全面的分析和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雅乐 朝鲜雅乐 传承 变迁
下载PDF
浅谈西周六艺教育 被引量:6
5
作者 赵娜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5-17,共3页
我国奴隶社会的官学,教学内容以"六艺"为主。"六艺"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在西周,六艺教育已臻完善,不论是国学或是乡学,不论是小学或是大学,都是以六艺为基本学科,而六艺... 我国奴隶社会的官学,教学内容以"六艺"为主。"六艺"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在西周,六艺教育已臻完善,不论是国学或是乡学,不论是小学或是大学,都是以六艺为基本学科,而六艺的内容又极其丰富,包含了多方面的教育因素,有着许多符合教育规律的历史经验。对六艺教育进行研究,望能对我国现阶段的基础教育改革产生影响与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艺
下载PDF
谈“一均七调”的新观念
6
作者 翁志文 周纯一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1-137,共7页
为使编钟的演奏合乎礼制、仪式,阶级,以及颗数最少的需要;周纯一由雅乐团音乐的长期实践中,悟出"一均七调"的观念,与林谦三"之、为调式"不同,可解读中国宫调理论的一些争论性问题。作者最初认为,这大概是一种赞成... 为使编钟的演奏合乎礼制、仪式,阶级,以及颗数最少的需要;周纯一由雅乐团音乐的长期实践中,悟出"一均七调"的观念,与林谦三"之、为调式"不同,可解读中国宫调理论的一些争论性问题。作者最初认为,这大概是一种赞成或反对黄翔鹏"同均三宫"的说法;但经研究后,发觉对于宫调理论的认识,能启重新思考之效,或者至少可以因而看懂某些文章。而且,此一观念有可能乃中国古代早已存在的一种音阶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调 编钟 雅乐音阶 《仁智要录》
下载PDF
朱熹的乐舞情怀与经学阐释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思宇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2020年第2期8-15,共8页
对情感宣泄以至丧志的顾虑导致朱熹一生虽爱写诗却常怀戒惧警醒,但对同为艺术创作、情感表达的乐舞却表现出愉悦酣畅的向往与严谨理性的深入格致,这显然不能在朱子心统性情的哲学框架下得到解释。文章第一部分对朱熹不为人知的乐舞情怀... 对情感宣泄以至丧志的顾虑导致朱熹一生虽爱写诗却常怀戒惧警醒,但对同为艺术创作、情感表达的乐舞却表现出愉悦酣畅的向往与严谨理性的深入格致,这显然不能在朱子心统性情的哲学框架下得到解释。文章第一部分对朱熹不为人知的乐舞情怀进行完整呈现和分析,第二部分则深入朱子经学,细读《仪礼经传通解》中涉及乐舞思想的六篇文章,从阐释思路、阐释特点和核心内容等方面全局勾勒朱子经学阐释中的乐舞思想及其重建《乐经》的宏大愿景。由此,文章也得以在发掘技术和思想价值之余,从乐舞的角度形成对朱子性情论和贯通天人的理学全貌的更好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乐舞 《仪礼经传通解》 经学阐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