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深还不同年限对黑土腐殖质组成和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2
1
作者 董珊珊 窦森 +4 位作者 邵满娇 靳亚双 李立波 谭岑 林琛茗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0-159,共10页
秸秆深还(Corn stover deep incorporation,CSDI)指将作物秸秆深埋于土壤亚表层20~40 cm深处,用以解决秸秆焚烧和土壤肥力退化的可持续利用模式。本文以吉林农业大学玉米连作耕地试验田未施用秸秆和秸秆深还不同年限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设... 秸秆深还(Corn stover deep incorporation,CSDI)指将作物秸秆深埋于土壤亚表层20~40 cm深处,用以解决秸秆焚烧和土壤肥力退化的可持续利用模式。本文以吉林农业大学玉米连作耕地试验田未施用秸秆和秸秆深还不同年限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CK、CSDI(2014)、CSDI(2013)和CSDI(2012)共4种处理,分别代表未施入秸秆、2014年秸秆深还(深还第1年)、2013年秸秆深还(深还第2年)、2012年秸秆深还(深还第3年),研究秸秆深还不同年限对黑土腐殖质组成和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通过腐殖质组成修改法提取富里酸(Fulvic acid,FA)、胡敏酸(Humic acid,HA)和胡敏素(Humin,HM),国际腐殖质协会(International Humic Substances Society,IHSS)推荐的方法提取HA样品,通过元素组成、红外光谱和差热分析测定HA结构。结果表明:与CK相比,秸秆深还1年后显著提高了土壤和腐殖质各组分有机碳含量,亚表层累积效果更明显,其土壤有机碳(SOC)、HA、FA和HM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了23.7%、30.5%、27.3%和46.1%,但PQ值(HA在可提取腐殖物质的比例)没有显著变化;HA氧化度和缩合度降低明显,表层和亚表层(O+S)/C比值分别降低14.31%和14.68%,H/C比值分别增加27.74%和28.86%,脂族链烃和芳香碳含量增加,热稳定性降低,HA结构趋于简单化。随着年限增加,深还3年后SOC、FA和HM有机碳含量呈下降趋势,HA有机碳含量呈上升趋势,PQ值变化显著,HA缩合度、氧化度呈上升趋势,脂族性减弱,芳香性增强,HA结构趋于复杂化。说明随着年限增加,秸秆不断矿化分解,秸秆深还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和结构特征的影响效果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深还年限 土壤腐殖质组成 胡敏酸 结构特征
下载PDF
秸秆深还及配施化肥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和胡敏酸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7
2
作者 张艳鸿 窦森 +3 位作者 董珊珊 谭岑 李立波 林琛茗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94-702,共9页
中国每年农作物秸秆总量巨大,大部分农民选择焚烧,焚烧秸秆会减少表层土壤有机质,损害土壤墒情,引起环境污染,进而危害人类健康。将玉米秸秆施入土壤亚表层(20~40 cm之间),即"秸秆深还"(Corn stover deep incorporation,CSDI),... 中国每年农作物秸秆总量巨大,大部分农民选择焚烧,焚烧秸秆会减少表层土壤有机质,损害土壤墒情,引起环境污染,进而危害人类健康。将玉米秸秆施入土壤亚表层(20~40 cm之间),即"秸秆深还"(Corn stover deep incorporation,CSDI),可以有效解决秸秆利用问题,以及由于焚烧秸秆造成的诸多问题,继而达到固碳、蓄水、培肥、稳产的目的。以吉林农业大学试验站玉米连作耕地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为研究对象,设CK(未施用秸秆)、CS(秸秆深还)、NPK(单施化肥)、CS+NPK(秸秆深还配施化肥)4种处理,主要研究秸秆深还及配施化肥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和胡敏酸(HA)结构的影响。腐殖质组成采用腐殖质组成修改法测定,胡敏酸样品采用IHSS方法提取纯化,其结构经元素组成、红外光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秸秆深还及秸秆配施化肥对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以及腐殖质各组分含碳量均有显著积累作用,PQ值(胡敏酸在腐殖酸中所占的比例)无显著变化。秸秆深还及秸秆配施化肥均能使HA分子的芳香结构比例增加,但CS处理还能同时增加脂族链烃的比例;而CS+NPK处理则使HA的缩合度提高,氧化度下降。说明CS和CS+NPK使HA变稳定的机制有所不同,除了分子结构芳香性提高的作用以外,前者还体现在疏水性的提高上;而后者则体现在分子结构变复杂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深还 土壤腐殖质 胡敏酸 元素组成 红外光谱
下载PDF
秸秆深还对土壤团聚体中胡敏素结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8
3
作者 朱姝 窦森 +1 位作者 关松 郭聘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7-136,共10页
秸秆还田主要是覆盖和表层浅施,存在着影响种子发芽生长、土壤升温慢和病虫害增加等问题。秸秆深还(corn stover deep incorporation,CSDI)是指将玉米秸秆施入土壤亚表层(20~40 cm),不仅能解决秸秆焚烧的问题,还能达到保碳、蓄水、... 秸秆还田主要是覆盖和表层浅施,存在着影响种子发芽生长、土壤升温慢和病虫害增加等问题。秸秆深还(corn stover deep incorporation,CSDI)是指将玉米秸秆施入土壤亚表层(20~40 cm),不仅能解决秸秆焚烧的问题,还能达到保碳、蓄水、培肥、稳产的目的,使秸秆还田得到改善。虽对秸秆深还后胡敏素(Hu)的结构性质有一些研究,但是对秸秆深还后土壤团聚体中Hu的变化还未见报道。探究秸秆深还对土壤腐殖质的影响,可以为如何提高土地肥力、如何利用秸秆深还创建合理耕层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集于吉林农业大学试验站玉米连作耕地试验田,采用湿筛法将其分为〉2 mm、2~0.25 mm、0.25~0.053 mm和〈0.053 mm 4个粒级并提取Hu,通过元素组成、红外光谱和差热分析研究秸秆深还对团聚体中Hu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此方法制备的黑土Hu的平均含碳量为721 g kg-1;H/C的平均值为0.776;Hu的缩合度高于相应的HA;秸秆深还促使土壤表层和亚表层团聚体中Hu的氧化度降低,脂族链烃减少,活性结构增多,稳定性降低,Hu的结构趋于简单化、年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深还 土壤团聚体 胡敏素 元素组成 红外光谱 差热分析
下载PDF
连年与隔年秸秆深还对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4
作者 鲁强 窦森 +4 位作者 孙建华 李双翼 白月 段宏美 郑爽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2-720,共9页
秸秆深还是一种新出现的玉米秸秆还田方式,以往对秸秆深还后持续不同年限的土壤培肥效果研究较多,而对连年与隔年2种秸秆深还方式对比的研究较少。在还田年限(3年)和总还田量相同的情况下,为研究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 秸秆深还是一种新出现的玉米秸秆还田方式,以往对秸秆深还后持续不同年限的土壤培肥效果研究较多,而对连年与隔年2种秸秆深还方式对比的研究较少。在还田年限(3年)和总还田量相同的情况下,为研究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的变化,设计4个处理,分别为未施用玉米秸秆(ck)、连续3年1倍量秸秆深还(CS-3A)、连续3年2倍量秸秆深还(2CS-3A)、间隔3年3倍量秸秆深还(3CS-G3A),对比连续3年分3次与间隔3年集中1次2种秸秆深还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有机质、速效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连年与隔年秸秆深还各处理对土壤容重和紧实度的降低效果,随着还田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各处理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与ck相比,CS-3A处理表层与亚表层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增加了12.90%~14.54%,27.53%~34.80%,10.45%~13.99%和28.24%~29.57%,26.28%~34.42%,21.71%~26.22%;3CS-G3A处理表层与亚表层分别增加了3.21%~6.43%,5.33%~21.72%,0.80%~3.71%和11.02%~23.34%,4.35%~24.35%,4.24%~15.82%;且CS-3A处理增加SOC幅度最大,表层与亚表层分别比ck增加了16.9%~18.9%和19.2%~20.6%。综上,3年内CS-3A处理对土壤肥力的提升效果优于3CS-G3A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深还 土壤 物理性质 有机质 速效养分
原文传递
秸秆焚烧的原因与秸秆深还技术模式 被引量:30
5
作者 窦森 陈光 +4 位作者 关松 靳亚双 任晓冬 王忠强 崔俊涛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7-133,共7页
秸秆焚烧的原因是产量过大,利用量不足,留在田里覆盖影响翌年种地,浅层翻压和旋耕不仅增加成本,还会引起漏风跑墒。目前解决焚烧的最佳办法是将秸秆深埋于土壤亚表层中,即"秸秆深还"。秸秆深还包括"富集深还"和&qu... 秸秆焚烧的原因是产量过大,利用量不足,留在田里覆盖影响翌年种地,浅层翻压和旋耕不仅增加成本,还会引起漏风跑墒。目前解决焚烧的最佳办法是将秸秆深埋于土壤亚表层中,即"秸秆深还"。秸秆深还包括"富集深还"和"翻压深还"2种模式,前者为年年都能深层归还的可持续模式,后者应与免耕覆盖配合使用或作为应急模式使用。富集深还模式将站立或卧倒的整株秸杆粉碎还入开好的深沟内,也可以将玉米收获机械抛撒在地表的秸秆拣拾起来进一步粉碎还入开好的深沟内。开沟深还的优点是土层顺序不变,并可富集秸秆2~3倍,达到连年条带轮耕深还的目的。翻压深还是用大型翻地机具将玉米收获机械抛撒在地表的秸秆,按"开沟倍量隔垄"和"全量垄对垄"方式翻入土壤来培肥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焚烧原因 秸秆深还 技术模式 土壤培肥
原文传递
秸秆深还对黑土耕层根区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谭岑 窦森 +2 位作者 靳亚双 刘吉宇 田宇欣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03-609,共7页
针对秸秆深还对黑土养分空间变异影响机理不清的问题,在吉林省榆树市恩育乡黑土耕地进行了秸秆深还试验,设对照(ck)、秸秆深还(CS) 2种处理。建立根区土壤立体模型和坐标系,采用三维立体取样的方法研究了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黑土耕... 针对秸秆深还对黑土养分空间变异影响机理不清的问题,在吉林省榆树市恩育乡黑土耕地进行了秸秆深还试验,设对照(ck)、秸秆深还(CS) 2种处理。建立根区土壤立体模型和坐标系,采用三维立体取样的方法研究了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黑土耕层根区速效N、P、K养分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垂直方向上,秸秆深还对表层土壤速效N、P、K的含量影响不大,对深层土壤(10~25 cm)具有明显的增加作用,且增加幅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水平方向上,距离玉米主根越近,秸秆深还对养分的增加作用越明显。这说明用三维立体取样来研究根区土壤养分的分布是可行的,研究结果可为秸秆深还养分运移机理和空间分布及秸秆深还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深还 黑土 耕层 根区 养分 空间分布
原文传递
黑土地保护与秸秆富集深还 被引量:26
7
作者 窦森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1-516,共6页
介绍了吉林省黑土地保护的范围、存在的问题和保护措施,特别介绍了秸秆富集深还技术模式及其优点、适用条件和实施效果。我国黑土是世界上四大黑土区之一,吉林省的黑土区(软土)为8.63万km^2,其中发生学分类的黑土为1.1万km^2,分别占全国... 介绍了吉林省黑土地保护的范围、存在的问题和保护措施,特别介绍了秸秆富集深还技术模式及其优点、适用条件和实施效果。我国黑土是世界上四大黑土区之一,吉林省的黑土区(软土)为8.63万km^2,其中发生学分类的黑土为1.1万km^2,分别占全国的32%和15%。黑土退化的主要表现是黑土"变少了""变薄了""变瘦了",其主要原因是建设占用和不当耕作。黑土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通过合理耕作和秸秆深还来形成深厚、肥沃、健康的耕作层和亚表层;对于不可避免的建设占用耕地实施表土剥离与再利用,同时尽快完成城市边界、永久基本农田边界、生态边界的"三界"划定,保护黑土资源。就秸秆深还而言,提倡机械化秸秆富集深还,即将玉米秸秆粉碎并富集到一个条带后,以风力注入的方式埋入土壤亚表层20~40 cm的技术模式。其优点是土层顺序不变,并可2~4倍量富集秸秆,达到连年条带轮耕深还秸秆的目的,彻底解决秸秆焚烧和土壤培肥之急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黑土地保护 表土剥离 秸秆深还 秸秆富集深还
原文传递
不同深还秸秆用量对黑土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黄莹 窦森 +1 位作者 高洪军 董炜华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5-551,共7页
针对秸秆利用和土壤亚表层培肥等问题,研究秸秆深还不同用量对黑土腐殖质组成的影响。以吉林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玉米试验田的草甸黑土为研究对象,设置5种处理:未施用秸秆(ck),施用半量玉米秸秆(4.5 t/hm^2,1/2CS),全量玉米秸秆(9.0 t/... 针对秸秆利用和土壤亚表层培肥等问题,研究秸秆深还不同用量对黑土腐殖质组成的影响。以吉林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玉米试验田的草甸黑土为研究对象,设置5种处理:未施用秸秆(ck),施用半量玉米秸秆(4.5 t/hm^2,1/2CS),全量玉米秸秆(9.0 t/hm^2,CS),2倍量玉米秸秆(18.0 t/hm^2,2CS)和3倍量玉米秸秆(27.0 t/hm^2,3CS)还田,通过腐殖质组成修改法提取水溶性物质、胡敏酸、富里酸和胡敏素。结果表明:秸秆深还能够有效增加土壤肥力,改善腐殖质组成,胡敏酸和富里酸分子结构向简单化方向发展,其中全量秸秆深还(CS)效果最为明显。与ck相比,全量秸秆深还(CS)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N、P、K)含量,其中碱解氮含量表层和亚表层增幅分别为11.94%和29.52%,有效磷含量表层和亚表层增幅分别为27.14%和54.04%,速效钾含量表层和亚表层增幅分别为32.76%和46.25%;与ck相比,全量秸秆深还(CS)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SOC)和腐殖质各组分有机碳含量,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有机碳、水溶性物质、胡敏酸、富里酸和胡敏素有机碳含量增幅分别为30.08%和32.15%,137.50%和157.14%,63.57%和63.86%,4.39%和6.34%,24.75%和25.40%;全量秸秆深还(CS)处理,土壤腐殖化程度最高,表层和亚表层PQ值分别为66.35%和65.18%;与ck相比,全量秸秆深还(CS)处理显著提高了胡敏酸和富里酸色调系数ΔlgK的值,表层和亚表层胡敏酸的ΔlgK分别提高了7.19%和12.48%,富里酸的ΔlgK分别提高了4.19%和10.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深还 还田量 腐殖质 黑土
原文传递
不同年限秸秆深还对土壤团聚体中胡敏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吉宇 窦森 +1 位作者 谢帅 隋雨含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53-661,共9页
为了探究秸秆深还不同年限对土壤团聚体胡敏酸(HA)含量的影响,以吉林农业大学玉米连作试验田的黑土为研究对象,设置ck代表未施入秸秆、CSDI(2012)代表2012年秸秆深还(深还第3年)、CSDI(2013)代表2013年秸秆深还(深还第2年)、CSDI(2014)... 为了探究秸秆深还不同年限对土壤团聚体胡敏酸(HA)含量的影响,以吉林农业大学玉米连作试验田的黑土为研究对象,设置ck代表未施入秸秆、CSDI(2012)代表2012年秸秆深还(深还第3年)、CSDI(2013)代表2013年秸秆深还(深还第2年)、CSDI(2014)代表2014年秸秆深还(深还第1年)4个处理,并采用湿筛法将土壤团聚体分为>2 mm、2~0.25 mm、0.25~0.053 mm和<0.053 mm 4个粒级。结果表明:黑土团聚体的2~0.25 mm粒级为优势粒级,秸秆深还1年后,CSDI(2014)处理的优势粒级含量显著增加,表层占51.97%,亚表层占49.76%,但随着秸秆深还年限的增加,优势粒级含量逐渐减少,表层和亚表层2~0.25 mm含量均表现为CSDI(2014)>CSDI(2013)>CSDI(2012)>ck;对于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而言,深还1年后,表层有机碳含量由11.72~13.18 g/kg(ck)增加到13.11~16.21 g/kg,亚表层有机碳含量由11.58~12.86 g/kg(ck)增加到12.21~14.77 g/kg。其中>2 mm粒级尤为显著,而深还2~3年后效果逐渐减弱;对于深还处理的团聚体各粒级胡敏酸含量而言,深还1年变化不显著,深还3年后,表层团聚体胡敏酸含量由3.18~3.45 g/kg增加到3.95~4.36 g/kg,亚表层团聚体胡敏酸含量由3.31~3.73 g/kg增加到3.69~4.19 g/kg。其中>2 mm和2~0.25 mm粒级最为明显。说明秸秆深还1年后土壤团聚体优势粒级含量和有机碳含量增加趋势最显著,并且随深还年限增加,含量逐渐降低;而胡敏酸含量与之相反,深还3年后胡敏酸含量增加最显著,其中表层比亚表层显著,大粒级比小粒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深还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 胡敏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