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eption of Translated Class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Spanish-speaking World:A Survey of Seven Spanish Versions of Huangdi Neijing(The Yellow Emperor’s Inner Classic)
1
作者 Wen-Wen Hu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2022年第3期169-175,共7页
Previous studies on translations of Huangdi Neijing(The Yellow Emperor’s Inner Classic)have focused on English versions;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non-English translations.The present study is the first inves... Previous studies on translations of Huangdi Neijing(The Yellow Emperor’s Inner Classic)have focused on English versions;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non-English translations.The present study is the first investigation of the reception of the seven Spanish versions of Huangdi Neijing in terms of three parameters:collection records in libraries worldwide;book reviews and citation counts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s;and customer reviews on Amazon.The results revealed four features of Spanish translations and communication of Huangdi Neijing in terms of reception of academia,reception of general readers,the center of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on,and the role of Chinese scholars.These factors demonstrate the marginal status of Spanish transla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classics.The implications are summarized in hopes of promoting the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TCM classics in the Spanish-speaking world and to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communication of TCM culture in the non-English-speaking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s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uangdi Neijing(The yellow emperor’s inner Classic) RECEPTION spanish translation
下载PDF
Series of Interpretation on Yellow Emperor’s Inner Classic: Two Correspondence between Human and the Heaven: Views from Huang Di Nei Jing (《黄帝内经》 Yellow Emperor’s Inner Classic)
2
作者 Qingqi Wang 段英帅(译)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2018年第1期1-4,共4页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human and the natur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TCM is a science dedicated to studies on laws of human life activities.
关键词 Huang Di Nei Jing(《黄帝内经》yellow emperor’s inner Classic) Ling shu(《灵枢》spirited Pivot) human and the Heaven
下载PDF
Differential Insertion Depths of Filiform Needle, Concept and Application
3
作者 Lei Li Clara W. C. Chan Kwai Ching Lo 《Chinese Medicine》 2015年第4期196-203,共8页
In this paper, the background, evolution, basic meaning,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the detail operating procedures of the differential insertion depth in filiform needle acupuncture we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classica... In this paper, the background, evolution, basic meaning,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the detail operating procedures of the differential insertion depth in filiform needle acupuncture we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classical expositions of the Yellow Emperor’s Canon of Medicine.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differential insertion depth reflects the basic idea of expelling the evil Qi from the body in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Since the site of evil invasion has different shades, the position of evil Qi and correct differentiation has become the operation key points of needle insertion. Apart from this, the Yellow Emperor’s Canon of Medicine has further associate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filiform needle insertion depth with the seasonal change of Yin and Yang, the body built of the patients, the nature of the diseases, the heat or cold pathogenic factors of the illness, the excess and deficiency of the patient, and the reinforcing and reducing function of acupuncture. These elaborations have greatly enriched the basic content of acupuncture and laid a systematic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filiform needle operation. The differential insertion depth in acupuncture has its specific meaning, the emphasis of insertion depth of filiform needle with its differentiated clinical implication exemplifies the perceptual thinking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and typical reveals the uniquenes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ellow emperor’s CANON of Medicine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DIFFERENTIAL INsERTION Depths of FILIFORM NEEDLE
下载PDF
黄帝内针治疗眼部顽疾经验
4
作者 骆肖群 龚岚 +1 位作者 方金 刘力红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6期17-22,共6页
黄帝内针源自《黄帝内经》,在杨真海先生的努力下,始普及传播。黄帝内针的特点是简易、安全、实用、高效,操作手法相对简单,不需人为补泻,不用提插捻转,不讲得气与否,易学习、易掌握。介绍黄帝内针的中医学术思想及其治疗眼部顽疾的临... 黄帝内针源自《黄帝内经》,在杨真海先生的努力下,始普及传播。黄帝内针的特点是简易、安全、实用、高效,操作手法相对简单,不需人为补泻,不用提插捻转,不讲得气与否,易学习、易掌握。介绍黄帝内针的中医学术思想及其治疗眼部顽疾的临床经验,认为黄帝内针可改善各类过敏性和免疫性相关疾病所致眼部损害,适合现今社会广为推广。并举验案4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疾病 黄帝内针 针灸 非药物疗法 中医药疗法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黄帝内经》“按时针刺”思想探析
5
作者 田甜 李瑞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9期1-5,共5页
按时针刺的思想来源于《黄帝内经》,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针刺之时须先审度天地之气,顺天之时。本研究从昼夜、月相与四时变化的节律归纳了按时针刺的思想内涵,以及按时针刺与人体经脉气血之间的关系,即人体经脉的气血流注随时间的不... 按时针刺的思想来源于《黄帝内经》,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针刺之时须先审度天地之气,顺天之时。本研究从昼夜、月相与四时变化的节律归纳了按时针刺的思想内涵,以及按时针刺与人体经脉气血之间的关系,即人体经脉的气血流注随时间的不同有盛衰开阖的规律,最后探讨时间因素对针刺临床的影响,包括按照季节变化进行针刺、针刺部位的深浅、针刺补泻、针刺的禁忌以及衍变出的子午流注针法等,进一步丰富了《黄帝内经》按时针刺的思想内涵,为针刺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按时针刺 天人合一 时间医学 临床运用
下载PDF
《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篇》中医学术思想刍议 被引量:9
6
作者 彭亮 刘密 +3 位作者 杨舟 张国山 章海凤 常小荣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2010-2012,共3页
《八正神明论篇》是为《黄帝内经·素问》的重要篇章。本文从"法天则地、合以天光"、"泻必用方,补必用员"、"上工救其萌芽、不治已病治未病"、"神乎神、慧然独悟、昭然独明谓之神"几个代... 《八正神明论篇》是为《黄帝内经·素问》的重要篇章。本文从"法天则地、合以天光"、"泻必用方,补必用员"、"上工救其萌芽、不治已病治未病"、"神乎神、慧然独悟、昭然独明谓之神"几个代表性语汇入手,就其中医针灸的学术思想特点进行讨论。认为《八正神明论篇》对中医针灸学理论的构成的作用显著,充分陈述了四时八正的各种自然变化对人体经脉气血盛衰的影响以及与针灸治疗的关系,以及针刺补泻、形神关系和治未病的理论,这些都为后世中医针灸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素问 八正神明篇 中医针灸
下载PDF
从《伤寒论》形成渊源探究伤寒其貌 被引量:5
7
作者 郑玉娇 赵林华 +2 位作者 李青伟 逄冰 仝小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69-71,共3页
张仲景继先人之绝学而创《伤寒论》,集汉以前医学之大成,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后世医家对书中原文的发挥及经方的应用范围扩大,伤寒病之原貌已不得而知。《黄帝内经》、《难经》以及《阴阳大论》作为张仲景撰书的理论基石... 张仲景继先人之绝学而创《伤寒论》,集汉以前医学之大成,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后世医家对书中原文的发挥及经方的应用范围扩大,伤寒病之原貌已不得而知。《黄帝内经》、《难经》以及《阴阳大论》作为张仲景撰书的理论基石,其中多处渗透了《伤寒论》学术思想,并奠定了伤寒传变理论及六经分类方法的创立。研究三本经典古籍中有关伤寒的内容,探寻《伤寒论》形成之渊源,对于探究伤寒其貌具有重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黄帝内经 难经 阴阳大论
下载PDF
《灵枢官能第七十三》学术思想刍议 被引量:5
8
作者 黄洁 张国山 +2 位作者 娄必丹 刘密 常小荣 《中医药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47-148,F0003,共3页
《灵枢官能第七十三》是为《黄帝内经·灵枢》的重要篇章。本文从"徐而安静,手巧而心审谛者,可使行针艾"、"必知天忌,乃言针意"、"用针之要,无忘其神"、"上工救其萌芽、不治已病治未病"、&... 《灵枢官能第七十三》是为《黄帝内经·灵枢》的重要篇章。本文从"徐而安静,手巧而心审谛者,可使行针艾"、"必知天忌,乃言针意"、"用针之要,无忘其神"、"上工救其萌芽、不治已病治未病"、"明于五输,徐疾所在,屈伸出入,皆有条理"、"用针之理,必知形气之所在"、"泻必用方,补必用员"、"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几个代表性语汇入手,就其中医针灸的学术思想特点进行讨论。《灵枢官能篇》论述了针灸医师必须具备性格平和沉稳、知识渊博、医德高尚的人品;必须具备正确辨证施治的医师基本功;还论及了针刺手法补泻、针和灸的不同适应症和治未病的理论;这些都为后世中医理论,特别是针灸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灵枢 官能第七十三篇 中医针灸
下载PDF
浅述清代治学《黄帝内经》的特点 被引量:4
9
作者 玄振玉 胡惠平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4-17,共4页
对《内经》清代研究性著作进行类归 ,并研讨其治学特点。清代《内经》研究著作可分为医经普及类、医家注解类、经学家注解类与专题研究类四种。清朝前期 ,宋明理学遗风使医家注解类著作占据主要地位 ,医者多基于各自临床所得对《内经》... 对《内经》清代研究性著作进行类归 ,并研讨其治学特点。清代《内经》研究著作可分为医经普及类、医家注解类、经学家注解类与专题研究类四种。清朝前期 ,宋明理学遗风使医家注解类著作占据主要地位 ,医者多基于各自临床所得对《内经》进行医理诠释 ;乾嘉时期 ,汉学日渐兴盛 ,以音韵、考据研究为方法的经学家注解类著作成为此期《内经》研究的特点 ;清末道光以后 ,文字的古音、古义已较为明朗 ,因而诞生了几部较有影响的《内经》校勘著作。清代乾嘉时期兴起的音韵、考据研究开辟了治学《内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文献研究 清代 治学特点 中医学
下载PDF
从针灸学角度试论《伤寒杂病论》与《黄帝内经》的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桂荣 姚文轩 蔡群 《河南中医》 2017年第4期563-565,共3页
遍览《伤寒论》《金匮要略》,仲师用针灸时描述都非常简单,如刺某穴,灸某穴,这与其严谨的文风格格不入。《灵枢经》关于腧穴的揣定、针具的选择、体位的选择、进针法、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行针手法、得气、候气、催气、守气、行气... 遍览《伤寒论》《金匮要略》,仲师用针灸时描述都非常简单,如刺某穴,灸某穴,这与其严谨的文风格格不入。《灵枢经》关于腧穴的揣定、针具的选择、体位的选择、进针法、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行针手法、得气、候气、催气、守气、行气、治神与守神、针刺补泻等都有较完备的论述。可以肯定的是,《神农本草经》《汤液经法》这两部著作都不会有针灸的内容。《黄帝内经》《难经》《黄帝明堂经》等著作在仲师之前,仲师采撷其精华为己所用是完全可能的,正是这些著作为仲师的针灸治疗提供了理论指导,若割裂《伤寒杂病论》与《黄帝内经》等古籍的关系,则仲师的针灸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强调《伤寒杂病论》源自《神农本草经》《汤液经法》,而否认与《黄帝内经》等相关,就犯了非此即彼的错误。笔者主张借用《黄帝内经》等古籍的理论去理解《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条文,但也反对牵强附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黄帝内经》 针灸学 张仲景
下载PDF
《灵枢》寿夭刚柔篇针灸学术思想探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选 刘密 +2 位作者 张佳丽 刘昭 常小荣 《山东中医杂志》 2013年第11期779-780,共2页
寿夭刚柔篇是《黄帝内经·灵枢》的重要篇章。从"立形定气而视寿夭"、"审知阴阳,刺之有方"、"治疗应把握时间和空间上的整体性"、"治疗的共性与特性"几个方面入手,对针灸与人之寿夭的学术... 寿夭刚柔篇是《黄帝内经·灵枢》的重要篇章。从"立形定气而视寿夭"、"审知阴阳,刺之有方"、"治疗应把握时间和空间上的整体性"、"治疗的共性与特性"几个方面入手,对针灸与人之寿夭的学术思想特点进行讨论。认为寿夭刚柔篇对中医针灸学理论的构成作用显著,充分陈述了人之寿夭与疾病、疾病阴阳表里与针灸治疗的关系,以及治疗与时相应和因人而异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灵枢 寿夭刚柔篇 针灸 学术思想
下载PDF
杨上善《太素》“门—关阖枢”理论初探 被引量:10
12
作者 戴铭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9-21,共3页
从三阴三阳之合与门、三阴三阳之离与关阖枢二方面,分析探讨杨上善三阴三阳门———关阖枢理论的来源及主要内容。认为该理论具有系统论思想,是《内经》三阴三阳理论的重要发展,与后世“开阖(合)枢”理论相比,不但更切合经文原意... 从三阴三阳之合与门、三阴三阳之离与关阖枢二方面,分析探讨杨上善三阴三阳门———关阖枢理论的来源及主要内容。认为该理论具有系统论思想,是《内经》三阴三阳理论的重要发展,与后世“开阖(合)枢”理论相比,不但更切合经文原意,而且对阐明三阴三阳生理功能、作用实质等问题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上善 关阖枢 黄帝内经太素
下载PDF
论中医文化的守正与创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帝内针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正爱 《现代仪器与医疗》 CAS 2022年第1期92-96,共5页
中医文化是中医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有关身体、生命、自然和宇宙的一套认知体系和行为体系,其中行为体系包括治疗方式和传承方式.中医文化凝聚了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的精髓,深刻反映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价值观、生命观和健康... 中医文化是中医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有关身体、生命、自然和宇宙的一套认知体系和行为体系,其中行为体系包括治疗方式和传承方式.中医文化凝聚了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的精髓,深刻反映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价值观、生命观和健康观.当下环境为中医提供了一个提升自身价值和地位的良好机遇,同时也给中医文化的守正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命题.文中通过黄帝内针作为一项传统的中医针灸创造性地参与现代社会生活,提升自身传承活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实践过程,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与创新提供代表性案例和理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针 中医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守正与创新
下载PDF
论《内经》中的“守神”“守机”“守气” 被引量:10
14
作者 林洁涛 罗燕君 《亚太传统医药》 2008年第3期25-27,共3页
在针刺过程中,医者不能只拘守手部形式,针刺关键在于"治神"。治神是医者手法的核心,贯穿于整个施治过程中。以神"侯气"、"调气",进而"调神"、"调形体"。其理论在《内经》中已有叙述... 在针刺过程中,医者不能只拘守手部形式,针刺关键在于"治神"。治神是医者手法的核心,贯穿于整个施治过程中。以神"侯气"、"调气",进而"调神"、"调形体"。其理论在《内经》中已有叙述,具体包括:守神、守机和守气。这三者是对针灸医生针刺手法的要求,也是衡量针灸医生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然而针道易陈而难入,针灸医生须认真钻研针刺手法和心法。针刺治神在于医者必须"心领神会",方能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守神 守机 守气
下载PDF
从心身同治角度针灸对乳腺癌关节痛患者生命质量改善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卢静 刘晓蒙 +3 位作者 陈莹 徐海萍 薛明新 唐金海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249-254,共6页
目的:评价基于《黄帝内经》心身疾病病因的整体选穴与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AI)关节痛局部配穴相结合的针灸方法,对乳腺癌康复期AI关节痛患者生命质量及局部关节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 目的:评价基于《黄帝内经》心身疾病病因的整体选穴与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AI)关节痛局部配穴相结合的针灸方法,对乳腺癌康复期AI关节痛患者生命质量及局部关节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筛选使用唑来膦酸的乳腺癌AI患者23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针灸意愿分为对照组(n=19)和观察组(n=16),对照组采用唑来膦酸常规镇痛,观察组在唑来膦酸的基础上采用整体及局部取穴相结合的方法针灸治疗,共治疗4周,分别评价治疗前、治疗2周、4周、8周时的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量表(FACT-B)生命质量评分以及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SF)关节痛评分,同时评估针灸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治疗4周以及8周时观察组FACT-B生命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治疗4周时观察组BPI-SF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整体配穴调和心身与局部选穴缓急止痛相结合的针灸方法对乳腺癌康复期AI患者的生命质量以及局部关节症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乳腺癌 生命质量 关节痛 心身同治 黄帝内经 背俞穴
下载PDF
《黄帝内经》毫针刺法基本体系探讨 被引量:12
16
作者 颜纯淳 张永臣 +1 位作者 毛逸斐 贾红玲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0,共6页
《黄帝内经》记载了多种治病方法,其中对毫针刺法阐述颇为详细,概括了毫针刺法的先决条件,归纳了毫针刺法的基本术式,总结了毫针刺法的终极目标,论述了毫针刺法的补泻机制,提出了毫针刺法的禁忌事宜,还涵盖了其他有关毫针刺法的内容。... 《黄帝内经》记载了多种治病方法,其中对毫针刺法阐述颇为详细,概括了毫针刺法的先决条件,归纳了毫针刺法的基本术式,总结了毫针刺法的终极目标,论述了毫针刺法的补泻机制,提出了毫针刺法的禁忌事宜,还涵盖了其他有关毫针刺法的内容。《黄帝内经》关于毫针刺法的论述形成了针灸学科毫针刺法的基本体系,成为后世论述针刺操作之圭臬,在中国古代针灸学科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毫针 刺法 基本体系
下载PDF
《内经》毛刺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对照观察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子腾 刘佳 +4 位作者 温玉洁 齐惜春 刘露露 王飞雪 郑君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第4期33-36,共4页
目的:观察《内经》毛刺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受试者随机分为《内经》毛刺法组(30例)与常规针刺组(30例)。《内经》毛刺法组浅刺颈项部,提捏针柄向外做小幅度的提拉,使皮肤随针尖提起,"如拔毛状";常... 目的:观察《内经》毛刺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受试者随机分为《内经》毛刺法组(30例)与常规针刺组(30例)。《内经》毛刺法组浅刺颈项部,提捏针柄向外做小幅度的提拉,使皮肤随针尖提起,"如拔毛状";常规针刺组取颈夹脊、天柱等穴,得气后行泻法;两组每日治疗1次,一疗程5次,共2疗程。采用VAS、DNI进行评分,观察首次治疗后即时止痛效果及疗程结束后临床疗效。结果:首次治疗、治疗结束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 <0. 01),但《内经》毛刺法组首次治疗后VAS评分降低更显著,且治疗后两组VAS改善相当;两组治疗前DNI评分无显著差异(P>0. 05),治疗后DN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均P <0. 01),两组治疗后DN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内经》毛刺法组总有效率96. 6%,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90. 0%,《内经》毛刺法与常规针刺对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相当(P> 0. 05)。结论:《内经》毛刺法与常规针刺对颈型颈椎病均有较好疗效,但《内经》毛刺法对颈型颈椎病的即时止痛效果优于常规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刺法 针刺疗法 黄帝内经 颈型颈椎病
下载PDF
从《黄帝内经》痹证理论探讨硬皮病的病机与治疗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瑞洁 姜文琦 +2 位作者 张润田 段行武 陈曦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224-228,共5页
硬皮病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黄帝内经》中对痹证定义、分类、病因病机、治疗及预后的阐述,为痹证类疾病的诊治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论证硬皮病所属的痹证范畴可囊括《黄帝内经》中各类五体痹、五脏痹等,以《黄帝内经》痹证理论为指... 硬皮病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黄帝内经》中对痹证定义、分类、病因病机、治疗及预后的阐述,为痹证类疾病的诊治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论证硬皮病所属的痹证范畴可囊括《黄帝内经》中各类五体痹、五脏痹等,以《黄帝内经》痹证理论为指导,结合硬皮病的临床表现和现代病理机制,从邪、虚、瘀和疾病传变等角度,探讨硬皮病的中医病机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硬皮病 痹证 皮痹 五体痹 五脏痹 中医药 治未病
下载PDF
论卫气的趋病性及其与针刺的关系 被引量:12
19
作者 夏菲菲 周东浩 +3 位作者 李春香 于彦彩 刘光 周明爱 《山东中医杂志》 2020年第1期23-25,33,共4页
总结《内经》对卫气的论述,可以发现主管防御的卫气具有明显的趋病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感应邪气入侵、向邪气侵入处聚集、与邪气相争三个阶段。卫气是针刺治疗的主要依据,针刺时激发的调控之气,正是具有“慓疾滑利”特性的卫气,临证诊疗... 总结《内经》对卫气的论述,可以发现主管防御的卫气具有明显的趋病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感应邪气入侵、向邪气侵入处聚集、与邪气相争三个阶段。卫气是针刺治疗的主要依据,针刺时激发的调控之气,正是具有“慓疾滑利”特性的卫气,临证诊疗时可根据卫气趋病性的特点,通过把握卫气的运行状态变化,有针对性地调整针灸的时机、部位、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气 趋病性 针刺 免疫 《内经》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论人迎寸口脉诊法的针灸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0
作者 蔡娲 沈卫东 马文 《中医药导报》 2018年第14期41-43,共3页
《黄帝内经》人迎寸口脉诊法是古代脉诊法之一,现已成为针灸临床经络辨证的首要方法,本文将从针灸临床的角度出发从理论前言、辨证方法和治疗手段三个方面来探讨《内经》人迎寸口脉诊法的针灸临床意义。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人迎寸口脉诊法 针灸 临床 经络辨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