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eption of Translated Class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Spanish-speaking World:A Survey of Seven Spanish Versions of Huangdi Neijing(The Yellow Emperor’s Inner Classic)
1
作者 Wen-Wen Hu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2022年第3期169-175,共7页
Previous studies on translations of Huangdi Neijing(The Yellow Emperor’s Inner Classic)have focused on English versions;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non-English translations.The present study is the first inves... Previous studies on translations of Huangdi Neijing(The Yellow Emperor’s Inner Classic)have focused on English versions;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non-English translations.The present study is the first investigation of the reception of the seven Spanish versions of Huangdi Neijing in terms of three parameters:collection records in libraries worldwide;book reviews and citation counts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s;and customer reviews on Amazon.The results revealed four features of Spanish translations and communication of Huangdi Neijing in terms of reception of academia,reception of general readers,the center of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on,and the role of Chinese scholars.These factors demonstrate the marginal status of Spanish transla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classics.The implications are summarized in hopes of promoting the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TCM classics in the Spanish-speaking world and to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communication of TCM culture in the non-English-speaking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s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uangdi Neijing(The yellow emperors inner classic) RECEPTION spanish translation
下载PDF
Series of Interpretation on Yellow Emperor’s Inner Classic: Two Correspondence between Human and the Heaven: Views from Huang Di Nei Jing (《黄帝内经》 Yellow Emperor’s Inner Classic)
2
作者 Qingqi Wang 段英帅(译)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2018年第1期1-4,共4页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human and the natur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TCM is a science dedicated to studies on laws of human life activities.
关键词 Huang Di Nei Jing(《黄帝内经》yellow emperors inner classic) Ling shu(《灵枢》spirited Pivot) human and the Heaven
下载PDF
Series of Interpretation on Yellow Emperor’s Internal Classic (Ⅲ):Unity of Spirit and Body:Views from Huang Di Nei Jing (《黄帝内经》Yellow Emperor’s Internal Classic)
3
作者 Qingqi Wang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2018年第3期147-149,共3页
Human life activities are inevitably affected by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such as natur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It i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CM to set a series of medical practice activities.TCM believes that the... Human life activities are inevitably affected by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such as natur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It i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CM to set a series of medical practice activities.TCM believes that the social environment has an inestimable influence on the mind and body of human beings.This study introduces the unity of spirit and bod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dy Huang Di Nei Jing(《黄帝内经》yellow emperors Internal classic) social environment sPIRIT
下载PDF
中医经典海外传播研究——以《黄帝内经》海外课堂为例
4
作者 王丽慧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3期272-279,共8页
中医经典海外传播对中医药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中医经典海外传播存在课程覆盖面有限、语言障碍、师资明显不足等困境。通过考察法国汉学家伊丽莎白(Elisabeth Rochat de la Vallée,中文名罗姹)在美国科罗拉中医教学时的《黄帝... 中医经典海外传播对中医药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中医经典海外传播存在课程覆盖面有限、语言障碍、师资明显不足等困境。通过考察法国汉学家伊丽莎白(Elisabeth Rochat de la Vallée,中文名罗姹)在美国科罗拉中医教学时的《黄帝内经》课堂,发现其以“汉字立论”的跨国际授课方式对中医经典的海外传播与教授具有借鉴意义。未来,中医经典海外传播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保持积极的开放态度,并与更多海外汉学家建立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中医经典 《黄帝内经》 海外教学 跨文化传播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因时制宜”理论探析不孕症之诊治
5
作者 郑凌歆 谈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114,共6页
从天人相应的角度阐述“因时制宜”的理论内涵,从日节律、月节律、年节律、超年节律等层面探析女性不孕症机制,论证女性生育能力以及辅助生殖技术实施受时间节律影响。认为经水不调为不孕症发病的关键,治疗当以调经为主,通过择时调摄、... 从天人相应的角度阐述“因时制宜”的理论内涵,从日节律、月节律、年节律、超年节律等层面探析女性不孕症机制,论证女性生育能力以及辅助生殖技术实施受时间节律影响。认为经水不调为不孕症发病的关键,治疗当以调经为主,通过择时调摄、辨期调周、分季论治、因龄施治等方式进一步细化中医药治疗女性不孕症的诊疗方案,为临床诊治不孕症及完善其选方用药提供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时制宜 黄帝内经 女性不孕症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咸入肾”探讨中医防治慢性肾脏病
6
作者 董玉君 包骏轶 徐书杭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2期199-202,共4页
慢性肾脏病(CKD)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工作能力。通过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方法,探讨“咸入肾”与中医防治慢性肾脏病的内在联系,从而探索科学合理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发挥中医学治疗CKD的独特优势,延缓... 慢性肾脏病(CKD)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工作能力。通过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方法,探讨“咸入肾”与中医防治慢性肾脏病的内在联系,从而探索科学合理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发挥中医学治疗CKD的独特优势,延缓本病向终末期肾病发展的病程,对改善慢性肾脏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咸入肾 慢性肾脏病
下载PDF
《黄帝内经》之“肾治于里”理论探赜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慧蓉 刘金涛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2期58-62,共5页
“肾治于里”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常理解为“肾位置在里,主治于里”或“肾主水,其气内治于里”。然而,众医者对其含义认识仍有分歧,在指导临床实践时亦有困惑。从“肾治于里”的文义、理论意义及临床价值方面进行探赜,“肾治于里”... “肾治于里”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常理解为“肾位置在里,主治于里”或“肾主水,其气内治于里”。然而,众医者对其含义认识仍有分歧,在指导临床实践时亦有困惑。从“肾治于里”的文义、理论意义及临床价值方面进行探赜,“肾治于里”的文义可从肾的位置、肾的功能、肾与易学三方面解读,其理论意义及临床价值可从“肾为至阴,五行主水”“肾与冬应,藏精,主蛰守位”“肾内寓真阴真阳、为脏腑阴阳之本”“肾之经脉属少阴”四方面阐释。虽然众医者对“肾治于里”理论的诠释不同,呈现出各家学说的特点,但本质上均是对《黄帝内经》“肾治于里”理论的传承创新。因此,医者在临床应用时要灵活运用,为“肾治于里”的临床运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肾治于里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木曰敷和”理论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探微 被引量:6
8
作者 高慧 王帅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89-93,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中医学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本虚标实性疾病,是正气亏虚和病理产物共同作用于人体的结果。以藏象学说为基础,基于《黄帝内经》“木曰敷和”理论论治动脉粥样硬...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中医学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本虚标实性疾病,是正气亏虚和病理产物共同作用于人体的结果。以藏象学说为基础,基于《黄帝内经》“木曰敷和”理论论治动脉粥样硬化。以“肝主敷和”调节全身脏腑、气血、阴阳为依据,从肝的生理特点、与脏腑的关系、对气血的调节为出发点阐述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病机,探讨由肝失疏泄导致心神失守、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等本虚的形成,及痰瘀互结、津停湿聚、六淫毒邪、血脂紊乱等病理产物的堆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同时,以“疏肝理气,调气和血”为基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本着“标本兼治,治病求本”的原则辨证论治,总结临床治疗经验,强调对患者心理疏导的治疗效果,突出中医药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早期预防和延缓疾病进程的治疗优势,并为临床早期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的参考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黄帝内经》 藏象学说 肝主敷和
下载PDF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Origin of the Term“Xinche”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ts Translation
9
作者 Wang Erliang Chen Xiao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1年第5期147-155,共9页
Translating the termin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reafter referred to as TCM)is the core of translating TCM culture.By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of the word“Xinche”(心掣)in Huangdi Neijin... Translating the termin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reafter referred to as TCM)is the core of translating TCM culture.By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of the word“Xinche”(心掣)in Huangdi Neijing(Yellow Emperor’s Canon of Medicine),the earliest existing TCM classic,and by comparing different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the term“Xinche,”we hope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CM terminology and to share some ideas for the translation of TCM class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ellow emperors Canon of Medicine Termin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Xinche TCM classics translation of classics standardiz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下载PDF
从心身同治角度针灸对乳腺癌关节痛患者生命质量改善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卢静 刘晓蒙 +3 位作者 陈莹 徐海萍 薛明新 唐金海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249-254,共6页
目的:评价基于《黄帝内经》心身疾病病因的整体选穴与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AI)关节痛局部配穴相结合的针灸方法,对乳腺癌康复期AI关节痛患者生命质量及局部关节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 目的:评价基于《黄帝内经》心身疾病病因的整体选穴与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AI)关节痛局部配穴相结合的针灸方法,对乳腺癌康复期AI关节痛患者生命质量及局部关节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筛选使用唑来膦酸的乳腺癌AI患者23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针灸意愿分为对照组(n=19)和观察组(n=16),对照组采用唑来膦酸常规镇痛,观察组在唑来膦酸的基础上采用整体及局部取穴相结合的方法针灸治疗,共治疗4周,分别评价治疗前、治疗2周、4周、8周时的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量表(FACT-B)生命质量评分以及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SF)关节痛评分,同时评估针灸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治疗4周以及8周时观察组FACT-B生命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治疗4周时观察组BPI-SF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整体配穴调和心身与局部选穴缓急止痛相结合的针灸方法对乳腺癌康复期AI患者的生命质量以及局部关节症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乳腺癌 生命质量 关节痛 心身同治 黄帝内经 背俞穴
下载PDF
《黄帝内经》“两感于寒”与《伤寒论》“两感”辨析
11
作者 马俊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07-410,共4页
梳理《黄帝内经》“两感于寒”内涵的历史演变,提出《黄帝内经》“两感于寒”证实为少阴虚衰情况下太阳、少阴两经同时感受寒邪,属于一种危重证候,与《伤寒论》太阳、少阴两感证有明显的区别。《伤寒论》“两感”证有“狭义两感”与“... 梳理《黄帝内经》“两感于寒”内涵的历史演变,提出《黄帝内经》“两感于寒”证实为少阴虚衰情况下太阳、少阴两经同时感受寒邪,属于一种危重证候,与《伤寒论》太阳、少阴两感证有明显的区别。《伤寒论》“两感”证有“狭义两感”与“广义两感”之分。“狭义两感”即特指表里两经之感邪;而“广义两感”则认为,只要是两经感邪,不管疾病是如何发病及传变,皆为“两感”之范畴,不仅涉及互为表里两经的合病,而且亦包括其他两经合病及并病的相关内容,甚至同一经的经腑同病亦可被纳入“两感”。参照《伤寒论》对“两感”的治法,提出《黄帝内经》“两感于寒”可先用四逆汤或通脉四逆汤救里,根据病情决定是否再用桂枝汤等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两感于寒 伤寒论 两感证
下载PDF
基于五运六气气化理论辨析少阳病
12
作者 郑晓红 唐心浩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65-1173,共9页
基于《黄帝内经》与《伤寒论》,结合历代医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辨析少阳病。认为《黄帝内经》为《伤寒论》的主要学术渊源之一,《黄帝内经》少阳相火病与《伤寒论》少阳病有相似之处,但《黄帝内经》少阳相火病所涉及范围更为广泛,而... 基于《黄帝内经》与《伤寒论》,结合历代医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辨析少阳病。认为《黄帝内经》为《伤寒论》的主要学术渊源之一,《黄帝内经》少阳相火病与《伤寒论》少阳病有相似之处,但《黄帝内经》少阳相火病所涉及范围更为广泛,而《伤寒论》对其少阳病的论述更为精详。并且论述了基于五运六气气化理论对少阳病的辨证,提出少阳病分为经证、腑证、热化证、寒化证。天地少阳相火气化异常,可以影响人身少阳经气运行及其所络属脏腑的气化,从而引发少阳病,其病症特点随少阳相火与其余运气因素相临的不同情况而不同。人身少阳相火气化异常,多引动太阴、阳明、少阴等气化异常。少阳病病性多为火热、湿热、实证,亦可兼寒化等证,病位多在少阳经及其所络属之脏腑。少阳病往往经证与腑证并见,易气郁化火,与阳明燥金、太阴湿土、少阴君火相搏结,生痰、生饮、生水,亦有少阳寒化证及寒热错杂证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阳病 少阳相火 黄帝内经 伤寒论 五运六气 气化
下载PDF
《黄帝内经》对不同生命周期睡眠障碍、健忘、体质的认识
13
作者 徐波 夏婧 +2 位作者 谢光璟 刘渊 李非洲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第7期1506-1509,共4页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认为生命周期与健康息息相关,机体不同生命周期睡眠障碍、健忘、体质均不同:老人多不夜瞑、少壮之人多不昼瞑,老人脑髓空而善忘、小儿脑未满而善忘,婴儿肉脆而血少气弱、壮年人多血气充盈、老人肝心脾肺...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认为生命周期与健康息息相关,机体不同生命周期睡眠障碍、健忘、体质均不同:老人多不夜瞑、少壮之人多不昼瞑,老人脑髓空而善忘、小儿脑未满而善忘,婴儿肉脆而血少气弱、壮年人多血气充盈、老人肝心脾肺肾依次渐衰。研究《内经》对不同生命周期睡眠障碍、健忘、体质的认识,可为不同生命周期疾病的“因期”辨治与调养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生命周期 睡眠障碍 健忘 体质
下载PDF
从《黄帝内经》痹证理论探讨硬皮病的病机与治疗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瑞洁 姜文琦 +2 位作者 张润田 段行武 陈曦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224-228,共5页
硬皮病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黄帝内经》中对痹证定义、分类、病因病机、治疗及预后的阐述,为痹证类疾病的诊治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论证硬皮病所属的痹证范畴可囊括《黄帝内经》中各类五体痹、五脏痹等,以《黄帝内经》痹证理论为指... 硬皮病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黄帝内经》中对痹证定义、分类、病因病机、治疗及预后的阐述,为痹证类疾病的诊治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论证硬皮病所属的痹证范畴可囊括《黄帝内经》中各类五体痹、五脏痹等,以《黄帝内经》痹证理论为指导,结合硬皮病的临床表现和现代病理机制,从邪、虚、瘀和疾病传变等角度,探讨硬皮病的中医病机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硬皮病 痹证 皮痹 五体痹 五脏痹 中医药 治未病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探析中风后腰痛的病因病机及浮针治疗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婕 李淑蕾 +2 位作者 肖俊杰 李双飞 潘锐焕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11期226-230,共5页
中风后腰痛是中风后常见并发症,但学术界对中风后腰痛针对性研究较少。基于《黄帝内经》探讨中风后腰痛的中西医概况、中医学病因病机和针刺治疗方法;并探讨用浮针治疗中风后腰痛的可行性及疗效。认为浮针治疗中风后腰痛疗效良好,可以... 中风后腰痛是中风后常见并发症,但学术界对中风后腰痛针对性研究较少。基于《黄帝内经》探讨中风后腰痛的中西医概况、中医学病因病机和针刺治疗方法;并探讨用浮针治疗中风后腰痛的可行性及疗效。认为浮针治疗中风后腰痛疗效良好,可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腰痛 针刺 浮针 病因病机 《黄帝内经》
下载PDF
《黄帝内经》大肠病证阐要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译之 杨美霞 郑红斌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596-601,共6页
[目的]对《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五个大肠病证(大肠胀、大肠咳、大肠痹、肠痈、肠澼)进行理论挖掘和应用阐发。[方法]学习《内经》相关条文,并结合历代医家的相关论述,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临证治疗三个方面对五者理论进行... [目的]对《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五个大肠病证(大肠胀、大肠咳、大肠痹、肠痈、肠澼)进行理论挖掘和应用阐发。[方法]学习《内经》相关条文,并结合历代医家的相关论述,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临证治疗三个方面对五者理论进行挖掘与阐发。[结果]《内经》对五者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均有较为详细与明确的论述。大肠胀的病因为厥气在下、寒气逆上,症见腹痛肠鸣等;大肠咳由肺咳日久传化所致,症见咳而遗矢;大肠痹则因饮食伤及肠胃在先、风寒湿三气错杂相合内传肠腑在后而病,症见多饮而小便不出等;肠痈由饮食情志、寒温不时所产生的病理产物之积聚所致,症见腹痛、痈上皮热等;肠澼为飧泄日久所致,症见飧泄、甚者便血。《内经》虽对五者的治疗疏于记载,却提出了相应的治法与治则,后世医家宗之并进行补充,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治疗方案,主要分为针灸治疗与药物治疗两种治疗方法。[结论]挖掘整理《内经》大肠病证理论,可为中医教学与临床诊治大肠疾病提供坚实的理论指导。对于《内经》中所述较少的治疗部分,后世医家基于《内经》理论与临床实践,对五者治法进行了发挥与补充,迄今为止于临床仍具重要的参考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病 大肠胀 大肠咳 大肠痹 肠痈 肠澼 黄帝内经 理论研究
下载PDF
基于心为太阳论伏风发病的机制
17
作者 朱莉莉 陈贵海 +3 位作者 林岳岩 刘洋 杨仕权 姜梅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908-911,共4页
心为“阳中之太阳”是对心脏气化功能的高度概括,指心通过对机体的温煦、推动作用而主宰一身之生命活动。“春伤于风,夏生飧泄”的机制在于,风为阳邪,伏至夏季,化寒伤阳,故生飧泄之阴病。基于心主一身之阳气的理论,从阴阳转化的角度阐... 心为“阳中之太阳”是对心脏气化功能的高度概括,指心通过对机体的温煦、推动作用而主宰一身之生命活动。“春伤于风,夏生飧泄”的机制在于,风为阳邪,伏至夏季,化寒伤阳,故生飧泄之阴病。基于心主一身之阳气的理论,从阴阳转化的角度阐述伏风发病的机制更合经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由于心阳理论式微,使五行相胜学说成为主流,从而在理解上出现歧义和偏差。因此,在阅读古籍和理解传统理论时需要注意把握“心阳”理论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阳 伏风 春伤于风 夏生飧泄 病机 《黄帝内经》 腹泻
下载PDF
邹旭基于“年长则求之于府”治疗中老年冠心病经验
18
作者 麦喆钘 刘源 +2 位作者 尚宝令 孙海娇 姚耿圳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3158-3162,共5页
总结邹旭教授基于《黄帝内经》“年长则求之于府”的思想治疗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证经验。邹旭教授认为,中老年人因年龄增长而出现“脏虚”,“腑实”(“腑”包括六腑及气血之脉道)常伴随“脏虚”而出现,“腑实”的发生将导致气血津液... 总结邹旭教授基于《黄帝内经》“年长则求之于府”的思想治疗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证经验。邹旭教授认为,中老年人因年龄增长而出现“脏虚”,“腑实”(“腑”包括六腑及气血之脉道)常伴随“脏虚”而出现,“腑实”的发生将导致气血津液代谢障碍,气血津液代谢障碍是冠心病的重要原因。对此,邹旭教授提出通过“通腑”方法,使机体上下通畅,气血津液的生成及输布正常运行,从而达到治疗中老年冠心病的目的。临证实践中,可在通法的基础上合用归一饮(主要由制附子、干姜、炙甘草组成)促进元气生发,使六腑及气血之脉道通畅,促进气机升降,并通过益气温阳养阴,重视调节心之阴阳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长则求之于府 《黄帝内经》 冠心病 中老年 通腑 归一饮 益气温阳养阴 邹旭
下载PDF
从《内经》气味学说探“咸”味之功用
19
作者 章文浩 冯立 王颖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359-1362,共4页
[目的]基于《黄帝内经》中对咸味的相关论述,结合气味学说,探析咸味功用及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方法]依据《黄帝内经》中有关咸的条文,在查阅古籍的基础上对咸之内涵、功效、应用、配伍、禁忌等五方面进行阐述,并引用名家医案加以论... [目的]基于《黄帝内经》中对咸味的相关论述,结合气味学说,探析咸味功用及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方法]依据《黄帝内经》中有关咸的条文,在查阅古籍的基础上对咸之内涵、功效、应用、配伍、禁忌等五方面进行阐述,并引用名家医案加以论证。[结果]咸味属水,位北色黑。从功效而言,咸味具有涌上泄下、软坚散结、软心补心、利胃关行脾气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消积除滞、潜阳镇惊、平喘止呕及扶阳滋阴。当咸味药与其他气味药物配伍时,其临证应用更为广泛灵活,包括咸苦合用软坚泄下,咸辛合用散邪通络,咸甘合用降逆补虚,而咸苦甘寒更是温病热入营血证之用药大法。而过食咸味,则可引致泄津凝血、损肾凌心之害。[结论]现代临床应遵循《内经》气味学说,对咸味作用、配伍及禁忌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认识,方可有效指导临床并拓宽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味 气味理论 黄帝内经 文献研究 医案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基于文献探讨不同时代阳明病的概念演变
20
作者 余小乔 赖慈爱 +5 位作者 方枫琪 张琳琳 郑颖 张霞 陈芯莹 杜淑娟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349-1354,共6页
历代医家立足于《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对阳明病的理论来源及其治疗方法进行进一步的传承与演变。《黄帝内经》从阴阳气血盛衰、气机开阖、经脉主病、标本从化等方面论述阳明之生理、病理,认为其具有捍卫诸阳、维络阴阳、多气多血、主... 历代医家立足于《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对阳明病的理论来源及其治疗方法进行进一步的传承与演变。《黄帝内经》从阴阳气血盛衰、气机开阖、经脉主病、标本从化等方面论述阳明之生理、病理,认为其具有捍卫诸阳、维络阴阳、多气多血、主阖、本燥标阳从中化等特点。《难经》拓展对于阳明经脉的论述,提出“冲脉并行阳明经脉,阳明脉浮大而短,手阳明属下部,足阳明属中部”等观点。《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体现阳明与其他五个界面生理病理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联性,对同时立足于阳明合病去解释和治疗相应疾病进行了延伸,如太阳阳明合病宜透邪;正阳阳明多见火热燥实,久则津液不足;阳明少阳合病则少阳枢机不利,阳明失阖;太阴阳明合病,虚寒治之太阴,湿热治之阳明;少阴阳明合病,注意顾护元气;厥阴阳明合病,土虚木乘,注意顾护中土。温病学医家关于阳明病进一步拓展了“承气法”,并更注重固护阴津,明确卫气营血辨证,提出阳明温病热邪深入营血分的治法。后世医家还提出了“膈阳明分上热中寒,宜上下分消”“阳明之降乃人身最大降机”等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 文献探讨 学术思想 传承与演变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温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