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Detection and GIS in Analysis of Vegetation Pattem Dynamic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1
作者 Song Chuangye Liu Gaohuan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2-69,共8页
Regional vegetation pattern dynamics has a great impact on ecosystem and climate change.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alysis were widely used in the detection of vegetation pattern... Regional vegetation pattern dynamics has a great impact on ecosystem and climate change.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alysis were widely used in the detection of vegetation pattern dynamics. In this study, the Yellow River Delta was selected as the study area. By using 1986, 1993, 1996, 1999 and 2005 remote sensing data as basic information resource, with the support of GIS, a wetland vegetation spatial information dataset was built up. Through selecting the landscape metrics such as class area (CA), class percent of landscape (PL), number of patch (NP), largest patch index (LPI) and mean patch size (MPS) etc., the dynamics of vcgetation pattern was analyz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change of vegetation pattern is significant from 1986 to 2005. From 1986-1999, the area of the vegetation, the percent of vegetation, LPI and MPS decreased, the NP increased, the vegetation pattern tends to be fragmental. The decrease in vegetation area may well be explained by the fact of the nature environment evolution (Climate change and decrease in Yellow River runoff) and the increase in the popula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However, from 1999 2005, the area of the vegetation, the percent of vegetation, LPI and MPS increased, while the NP decreased. This trend of restoration may be du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regulation for the Yellow River Delta since 1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ote sensing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landscape metrics yellow river delta vegetation pattern
下载PDF
Garden Groundcover of Yellow River Delta
2
作者 王永华 秦宝荣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1年第1期64-66,共3页
Based on site condition of Yellow River Delta,the significance,designing,planting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of garden groundcover were analyzed in a systematic way,which provided reference for urban greening in the r... Based on site condition of Yellow River Delta,the significance,designing,planting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of garden groundcover were analyzed in a systematic way,which provided reference for urban greening in the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ellow river delta GARDEN GROUNDCOVER SIGNIFICANCE Designing PLANTING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下载PDF
Geospatial-temporal analysis of land-use change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during the last 40 years 被引量:26
3
作者 YE Qinghua LIU Gaohuan +6 位作者 TIAN Guoliang CHEN Shenliang HUANG Chong CHEN Shupeng LIU Qingshen CHANG Jun SHI Yana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4年第11期1008-1024,共17页
Comprehensive study on land-use change of spatial pattern and temporal process is the key component in 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s (LUCC) study nowadays. According to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Geo-information Tupu (... Comprehensive study on land-use change of spatial pattern and temporal process is the key component in 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s (LUCC) study nowadays. According to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Geo-information Tupu (Carto-methodology in Geo-information, CMGI) for geospatial and temporal analysis and integration models of spatial pattern and temporal processes in G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upu methodology of land-use change and names the basic synthetic unit of spatial-temporal information Tupu unit. Tupu unit is the synthetic unit for geospatial-temporal analysis, which is synthesized by “space·attribute·process”features and composed of relatively homogeneous geographic unit and temporal unit. Based on the spatial features of 4 stages of land-use change in 1956, 1984, 1991, and 1996, a series of Tupu on land-use change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YRD) are created and studied in the paper, which includes 3 temporal units of spatial-temporal Tupu, process Tupu of land-use changes during the last 40 years, and reconstructions of a series of “arisen”Tupu, “arisen”process Tupu and pattern Tupu on land-use changes in the last 40 years by remapping tables of a reclassifying system. There are 3 methods of Tupu analysis on land-use change that are used to disclose change processes of land-use spatial conversion in YRD, such as spatial query and statistics, order of Tupu units by area and land-use conversion matrixes. In order to reveal the spatial pattern of land-use change processes, we analyze spatial-temporal changes of each Tupu above in various temporal units and spatial difference of pattern Tupu in the last 40 years by dynamic Tupu units. Tupu analysis on regional land-use is a promising trial on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f “spatial pattern of dynamic process”and “temporal process of spatial pattern”in LUCC research. The geo-information Tupu methodology would be a powerful and efficient tool on integrated studies of spatial pattern and temporal process in geosci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information Tupu spatial-temporal analysis the yellow river delta land-use changes Tupu Unit
原文传递
TH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SMALL TOWN (TOWNMIS)——A CASE STUDY AT XIAOLAN TOWN, SOUTH CHINA 被引量:5
4
作者 Chen Shunqing State Key Lab. of Resources &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nstitute of Geography, CAS, Beijing 100101, P. R. ChinaHuang Ling Ge Wenlan Urban Planning Automation Center Guangzhou Urban Planning Bureau, Guangzhou 510030, P. R.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1997年第1期11-20,共10页
Now, GISs are popular at most major cities along the coast in China. The lack of available digital geographic data is a serious bottleneck problem. This article first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 Now, GISs are popular at most major cities along the coast in China. The lack of available digital geographic data is a serious bottleneck problem. This article first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n China, and proposes a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small town. By using GIS as core and integrating with microcomputer network, office automation (OA), computer aided design (CAD), 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a micro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 (TownMIS) is implemented after 3 year design and development. It may be a first comprehensive system for th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small towns. Since the January of 1996, TownMIS has been actually used in Xiaolan Town, a coastal rich town in South China. This has provided perfect technical, managerial, operational and institutional references for resolving the contradiction of the fast growing installation of GIS sites and fewer actually running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ll tow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Pearl river delta.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柽柳人工林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5
作者 王霞 杜振宇 +5 位作者 董爱新 马丙尧 魏海霞 曹琪琪 张军 李永涛 《山东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32-39,共8页
为探讨滨海盐碱区柽柳人工林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以黄河三角洲不同林龄(3 a、8 a、12 a)柽柳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互代法,以毗邻的无林地(CK)为对照,研究了林龄变化对土壤有机碳(SOC)、活性有机碳(DOC、MBC、EOC... 为探讨滨海盐碱区柽柳人工林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以黄河三角洲不同林龄(3 a、8 a、12 a)柽柳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互代法,以毗邻的无林地(CK)为对照,研究了林龄变化对土壤有机碳(SOC)、活性有机碳(DOC、MBC、EOC)、惰性有机碳(ROC)及碳库管理指数(CPMI)的影响。结果表明:林龄能够影响不同土层SOC及其组分含量,并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林龄对SOC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一致,均表现为12 a>8 a>3 a>CK,其中3种林龄SOC平均含量(0-60 cm)较CK分别增加23.95%、46.38%和111.03%,DOC、MBC和EOC平均含量则以12 a增加最多,分别增加了127.06%、68.99%和78.49%,明显高于其它林龄,而ROC分别为CK的1.22倍、1.59倍和1.87倍,增加显著;不同林龄0-20 cm表层SOC及其组分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土层(P<0.05),呈现明显的表聚现象,除3 a、12 a土层20-40 cm与40-60 cm土壤MBC含量无显著差异外,其它土层间均差异显著(P<0.05);林龄的增加提高了各层土壤的CPMI,其中以12 a最高、8 a次之,且8 a与12 a提高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SOC及各组分间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土壤EOC、DOC、MBC及ROC碳组分分别解释了SOC变化的93.50%、83.00%、53.82%和91.89%。综上,在滨海盐碱地区,林龄的延长有利于林地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含量的积累和CPMI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生态需水量计算及补水方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军元 梅仲河 +2 位作者 盖海英 张宇昕 梅瑞萱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22-227,共6页
黄河三角洲河-海-陆交互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但其水资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土地盐渍化形势严峻,盐碱地分布广且数量多,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选取黄河三角洲四个生态区域:黄河现行流路(自然保护区)生态区域、刁口河流路生态区域... 黄河三角洲河-海-陆交互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但其水资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土地盐渍化形势严峻,盐碱地分布广且数量多,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选取黄河三角洲四个生态区域:黄河现行流路(自然保护区)生态区域、刁口河流路生态区域、黄河以北(除刁口河流路区域)生态区域和黄河以南生态区域,根据《河湖生态需水评估导则》及水量平衡方法计算得出四个区域的生态需水量。根据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原则,部署了具有针对性的区域生态补水方案,并提出后期监测评估工作和补水保障措施,可为改善黄河三角洲地区水资源、水环境,缓解湿地退化,避免生态系统破坏等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为其他类似区域依靠水网工程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水资源 生态补水 监测管理
下载PDF
基于DRAINMOD-S和-NⅡ模型的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玉米施氮策略
7
作者 罗颖琪 许艳奇 +4 位作者 陈书涵 牛牧 左强 石建初 吴训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93-104,共12页
玉米是黄河三角洲(简称黄三角)滨海盐碱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氮肥合理施用对于促进该地区玉米产量提升、养分资源高效利用以及生态环境改善至关重要。为了明确该地区玉米的适宜施氮量和施氮制度,该研究基于2 a(2019—2020年)玉米栽培田... 玉米是黄河三角洲(简称黄三角)滨海盐碱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氮肥合理施用对于促进该地区玉米产量提升、养分资源高效利用以及生态环境改善至关重要。为了明确该地区玉米的适宜施氮量和施氮制度,该研究基于2 a(2019—2020年)玉米栽培田间滴灌施肥试验,校验和评估DRAINMOD-S和DRAINMOD-NⅡ模型在该地区的适用性和可靠性,从而确定田间排水沟/管间距和建立玉米适宜施氮量估算模型与施氮制度。结果表明:1)DRAINMOD-S和-NⅡ模型可较准确地模拟黄三角滨海盐碱农田地下水埋深、土壤含盐量和硝态氮含量分布的动态变化,其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0.80,标准化均方根误差(normalized root mean squared error,NRMSE)均低于25%;2)通过分析排水间距与土壤渍水和盐分胁迫减产效应间的关系,推荐该地区排水间距可设为17 m;3)在兼顾作物氮素需求(即吸氮量满足玉米自身需求)、土壤持续供氮能力(收获后土壤无机氮储量与播种时大抵相近)及养分淋失风险可控(氮淋失量尽量小)等目标的前提下,基于数值模拟确定了不同气候和初始土壤无机氮含量条件下的玉米适宜施氮量,并建立了其与主要环境变量如降雨量、降雨强度和初始土壤无机氮含量之间的定量关系(R^(2)=0.70,P<0.01);4)评估了典型枯水年、平水年、丰水年施肥1~3次下不同施肥时期组合的影响,表明不同水文年里都可选择在玉米拔节期-抽雄期(或拔节期-抽雄期-灌浆期)追施氮肥2(3)次。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农田玉米氮素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排水 DRAINMOD-S模型 DRAINMOD-NⅡ模型 氮素管理 数值模拟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跨区域协同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长三角项目监测管理系统为例
8
作者 刘君妍 沈永飞 曹斌 《城市勘测》 2024年第3期21-24,共4页
近年来,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代表的区域发展战略加速推进,推动了大批跨区域的国家重大战略项目的建设和实施。为提高跨区域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效率,亟须一套项目数字化管理方案,实现跨区域项目的... 近年来,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代表的区域发展战略加速推进,推动了大批跨区域的国家重大战略项目的建设和实施。为提高跨区域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效率,亟须一套项目数字化管理方案,实现跨区域项目的统一、高效管理。本文针对跨区域项目业务条线复杂、管理主体多元、数据来源广等特点,提出了一套跨区域协同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具体应用到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项目管理工作中。实践证明,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案能够有效满足跨区域协同项目管理的需求,对推进跨区域项目的数字化建设和协同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 项目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应用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information Tupu of the Yellow River swings and its subdeltas during 1855―2000 被引量:8
9
作者 YE QingHua1,3?, CHEN ShenLiang2, HUANG Chong4, XUE YunChuan5, TIAN GuoLiang3, CHEN ShuPeng3,4, SHI YaNan4, LIU QingSheng4 & LIU GaoHuan4 1 Institute of Tibetan Plateau Research (ITPR),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Beijing 100085,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stuarine and Coastal Research,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2 位作者 3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Remote Sensing Science, 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IRSA),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4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5 Qingdao Meteorological Bureau, Qingdao 266003,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7年第10期1566-1577,共12页
Based on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cartography on spatial pattern and temporal evolution in Geo-information Tupu (Carto-methodology in Geo-information, CMGI) and the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s of pattern and process ... Based on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cartography on spatial pattern and temporal evolution in Geo-information Tupu (Carto-methodology in Geo-information, CMGI) and the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s of pattern and process in landscape ecology, the methodology of landscape information Tupu in studying the swing process of the Yellow River (YR) over the Yellow River Delta (YRD) during 1855― 2000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e main content includes: (1) methodology of landscape information Tupu; (2) evolution process Tupu of YR rump channels; (3) evolution process Tupu of the 7 pieces of subdeltas in YRD during 1855―2000; (4) landscape information Tupu of the modern YRD and the current YRD; (5) landscape information Tupu of YR rump channels on the 7 pieces of subdeltas during 1855―2000; and (6) corridor-matrix landscape information Tupu by YR swings. The methodology of landscape information Tupu here is still primary but we hope that it could provide a new tool for exploring an integrated research on spatiotemporal approaches for landscape "pattern and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information Tupu LANDSCAPE information Tupu SPATIOTEMPORAL analysis the yellow river (YR) the yellow river delta (YRD) corridor-matrix LANDSCAPE
原文传递
Sentinel-1与Sentinel-2影像联合的黄河三角洲湿地信息提取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畅 王岩 +3 位作者 王朝 盛辉 许明明 刘善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4,共13页
针对目前湿地信息提取中存在的“同物异谱”、“同谱异物”问题,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为实验区,采用在信息提取方面具有优势的典型相关森林算法,将Sentinel-1A雷达影像和Sentinel-2A多光谱影像作为基础数据,考察分别应用多光谱影像、... 针对目前湿地信息提取中存在的“同物异谱”、“同谱异物”问题,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为实验区,采用在信息提取方面具有优势的典型相关森林算法,将Sentinel-1A雷达影像和Sentinel-2A多光谱影像作为基础数据,考察分别应用多光谱影像、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Aperture Radar,SAR)和多光谱二者综合、SAR纹理特征以及植被指数对湿地信息提取的效果和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Sentinel-2A多光谱影像,在分类方法上,典型相关森林(canonical correlation forest,CCF)的总体精度最高,达到94.32%,与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分类算法相比分别提高了6.55%和5.47%;(2)基于Sentinel-2A多光谱影像和Sentinel-1A后向散射系数的CCF总体精度达到了94.89%,与只利用多光谱影像相比,3种算法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均得到了提升;(3)在SAR和光学联合的基础上加入SAR纹理特征后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均略有下降,分别为94.72%和0.9353;(4)在SAR和光学联合的基础上加入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差值植被指数(DVI)、归一化差分红外指数(NDII)和差分红外指数(DII)5种植被指数后,总体精度达到了最高为95.35%,7种地物的生产者精度有所提高,有效提高了对黄河三角洲湿地信息的提取能力。实验结果可为黄河三角洲湿地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提供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提取 SAR Sentinel-2 典型相关森林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可持续利用的水土资源约束与均衡配置策略 被引量:9
11
作者 左强 吴训 +7 位作者 石建初 王全九 刘兆辉 朱安宁 尹冬勤 冯权泷 纪文君 康绍忠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9-179,共11页
基于现有耕地优势并开发利用好各类后备耕地资源,对确保国家粮食与生态安全意义重大。黄河三角洲(黄三角)盐碱地后备耕地资源丰富,农业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但因水资源短缺、水土资源配置不平衡而制约了高效可持续利用。本文梳理了黄三角... 基于现有耕地优势并开发利用好各类后备耕地资源,对确保国家粮食与生态安全意义重大。黄河三角洲(黄三角)盐碱地后备耕地资源丰富,农业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但因水资源短缺、水土资源配置不平衡而制约了高效可持续利用。本文梳理了黄三角滨海盐碱地治理利用与种植业发展现状,详细分析了地区水土资源条件,从水资源供应、地下水位调控、治理利用体系、科技创新及运行管理等方面明晰了发展挑战。提出的水土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与均衡配置策略为:适度增加引黄配额并实施滨海入海河道水系联通工程以优化调配区域水资源,启动高标准灌排体系完善与配套建设工程以促进耕地提质增效,加快盐碱地治理利用关键技术集成示范推广以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相关成果可为我国滨海盐碱地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研究提供启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滨海盐碱地 治理与利用 水土资源配置 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形成及其保护 被引量:38
12
作者 穆从如 杨林生 +2 位作者 王景华 胡远满 林恒章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23-126,共4页
通过对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的野外调查,利用TM陆地卫星影像图的判读,结合黄河尾闾变动的历史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是多泥沙的黄河淤积和海岸蚀退所形成.受区域气候、地貌、地质沉积、土壤、植被的相互作用和互相影响,形... 通过对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的野外调查,利用TM陆地卫星影像图的判读,结合黄河尾闾变动的历史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是多泥沙的黄河淤积和海岸蚀退所形成.受区域气候、地貌、地质沉积、土壤、植被的相互作用和互相影响,形成4.5×105hm2的湿地,其中有6.84×104hm2的人工湿地.湿地生态类型随着黄河尾闾摆动和海退陆进程度而变化,自海洋向陆地依次为潮下带水生生态系统潮间带湿地生态系统潮上带盐生生态系统芦苇獐茅湿地生态系统草甸湿地生态系统陆上农田生态系统.该系统资源丰富,共有野生动物1524种,鸟类300种,鱼类1040种.石油开发和近年来黄河断流对湿地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湿地生态系统 管理 保护
下载PDF
基于GIS的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改良分区 被引量:77
13
作者 关元秀 刘高焕 王劲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8-205,共8页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面积超过总面积的 70 % ,而盐碱地改良分区是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盐碱地的前提。通过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各种空间数据分析功能 ,将黄河三角洲土地盐碱化现状分为 :非盐碱地、轻度盐碱地、中度盐碱地、重度盐碱地、滩...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面积超过总面积的 70 % ,而盐碱地改良分区是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盐碱地的前提。通过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各种空间数据分析功能 ,将黄河三角洲土地盐碱化现状分为 :非盐碱地、轻度盐碱地、中度盐碱地、重度盐碱地、滩涂 5个区 ,并结合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 ,进行成因分析 ,建立了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改良分区模型。立足土地盐碱化的现状 ,充分考虑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 ,把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按改良难易程度分为 :易改良区、较难改良区、难改良区、近期不宜作改良区 ,并针对不同的盐碱地改良区提出了相应的土壤改良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地理信息系统 盐碱地 改良分区模型 地下水埋深 矿化度
下载PDF
基于管理目标的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需水量 被引量:39
14
作者 崔保山 李英华 杨志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06-614,共9页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 ,使黄河三角洲湿地自然保护区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然而近些年来由于黄河上、中游开发不断 ,砍伐、引水工程等引发了下游特别是河口三角洲一系列的生态问题。表现在水资源紧缺、水体污染以及生...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 ,使黄河三角洲湿地自然保护区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然而近些年来由于黄河上、中游开发不断 ,砍伐、引水工程等引发了下游特别是河口三角洲一系列的生态问题。表现在水资源紧缺、水体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根据黄河三角洲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现实问题以及 Ram sar公约要求 ,确定了黄河三角洲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目标即保护新生湿地和鸟类资源 ,栖息地恢复与保护 ,生态系统功能与过程的维持等 3个层次的目标。通过分析湿地生物和水量的相关性 ,计算了不同层次管理目标的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需水量 ,即在不考虑输沙用水的情况下 ,黄河三角洲湿地最小生态需水量、适宜需水量和理想需水量分别为 4 0 .95× 10 8m3、5 2 .4 5× 10 8m3和 6 7.93× 10 8m3;在考虑输沙用水的情况下 ,湿地最小生态需水量、适宜需水量和理想需水量分别为 190 .95× 10 8m3、2 0 2 .4 5× 10 8m3和 2 17.93× 10 8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湿地 自然保护区 生态需水量 管理目标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特征变化及可持续性管理对策 被引量:103
15
作者 崔保山 刘兴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0-256,共7页
近年来 ,由于农业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发展 ,工业与城市化的崛起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特征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在湿地类型和面积的改变 ,湿地水状况及水质的变化 ,湿地产品的不可持续利用等。通过对湿地生态变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原因进行... 近年来 ,由于农业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发展 ,工业与城市化的崛起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特征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在湿地类型和面积的改变 ,湿地水状况及水质的变化 ,湿地产品的不可持续利用等。通过对湿地生态变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原因进行分析 ,提出了黄河三角洲湿地可持续性管理的方案 ,并从生态、社会、经济指标出发 ,探讨了湿地可持续性管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湿地 生态特征 可持续性管理 自然因素 人为原因 水质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的资源开发模式——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 被引量:23
16
作者 韦仕川 吴次芳 杨杨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5-60,共6页
研究目的:探讨黄河三角洲地区未利用地资源的开发模式,为区域土地利用优化和土地整治提供依据。研究方法:GIS技术,加权指数和法和极限条件法。研究结果:(1)未利用地面积2676.25 k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33.94%;从未利用地的构成来看,盐碱... 研究目的:探讨黄河三角洲地区未利用地资源的开发模式,为区域土地利用优化和土地整治提供依据。研究方法:GIS技术,加权指数和法和极限条件法。研究结果:(1)未利用地面积2676.25 k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33.94%;从未利用地的构成来看,盐碱地、沼泽地、滩涂所占比例接近90%,决定了该区域未利用地开发难度大,极易造成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2)未利用地适宜性等级与离海洋远近和地势高低呈现正相关。研究结论:提出了生态农业开发利用、农林牧综合开发利用、林牧草综合开发利用、林牧生态用地保护、牧草生态用地保护、入海口生态保护和滨海水产养殖开发利用7种未利用地开发模式,以提高区域土地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适宜性评价 开发模式 黄河三角洲 GIS
下载PDF
利用CBERS-1卫星数据进行盐碱地专题信息提取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霍东民 张景雄 孙家抦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1年第2期48-52,共5页
以黄河三角洲为例 ,利用CBERS - 1卫星图像数据 ,在深入分析盐碱地光谱信息和空间信息的基础上 ,借助于人脑在分析图像时所加入的各方面知识 。
关键词 CBERS-1 盐碱地 专题信息提取 黄河三角洲 卫星图像 光谱特征 遥感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土地利用变化图谱 被引量:48
18
作者 叶庆华 刘高焕 +1 位作者 姚一鸣 Marco RUSSI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1-148,共8页
在陈述彭先生提出的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和方法基础上,构建了土地利用图谱模型,在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四期土地利用数据提取的基础上,合成了土地利用系列图谱,分别是1956~1984年,1984~1991年,1991~1996年三个时序。本文从黄河三角洲新生... 在陈述彭先生提出的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和方法基础上,构建了土地利用图谱模型,在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四期土地利用数据提取的基础上,合成了土地利用系列图谱,分别是1956~1984年,1984~1991年,1991~1996年三个时序。本文从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土地利用强度变化、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三个方面进行了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分析,为地学信息图谱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典型案例和实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信息图谱 土地利用图谱 黄河三角洲 新生湿地 图谱分折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分异规律研究——以垦利县为例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宁 李新举 +2 位作者 赵庚星 田素锋 于开芹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6年第2期70-73,共4页
以信息熵原理分析了垦利县土地利用的分异规律。结果显示:垦利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在1986-2003年期间有几次波动:1986-1990年基本保持不变,但保持较高水平(0.6961),1990年之后逐渐收敛,1993年达到最小值(0.6862),之后逐步升高,至2002... 以信息熵原理分析了垦利县土地利用的分异规律。结果显示:垦利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在1986-2003年期间有几次波动:1986-1990年基本保持不变,但保持较高水平(0.6961),1990年之后逐渐收敛,1993年达到最小值(0.6862),之后逐步升高,至2002年达到最大(0.6965),之后略有下降并趋稳定。信息熵在空间的分布以东部沿海的红光办事处和市畜禽场的信息熵最小,而垦利县城及以西地区,包括垦利镇、高盖乡和胜坨乡的信息熵较大。根据同期的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了影响信息熵变化因素,并建立信息熵变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信息熵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水深环境梯度下柽柳种群分布格局的分形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贺强 崔保山 +2 位作者 胡乔木 杨舒茜 赵欣胜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73,共4页
利用计盒维数和信息维数两种分形方法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湿地柽柳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随水深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水深梯度下柽柳种群分布格局的计盒维数均较大,随着水深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但变化幅度较小,反映了不同水深梯度下柽... 利用计盒维数和信息维数两种分形方法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湿地柽柳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随水深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水深梯度下柽柳种群分布格局的计盒维数均较大,随着水深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但变化幅度较小,反映了不同水深梯度下柽柳种群对水平空间的占据程度较大;信息维数总体上随水深的增大而减小,在水深低于-1.55 m范围内,信息维数较大,柽柳种群的微观结构较为复杂,格局强度较高,水深高于-1.55 m时,信息维数较小,柽柳种群的微观结构较为简单,格局强度较弱。水深-1.55 m可能是黄河三角洲湿地柽柳种群分布格局的一个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 分布格局 计盒维数 信息维数 湿地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