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on hydrological processe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China 被引量:4
1
作者 XIN Zhong-bao YU Xin-xiao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09年第4期209-218,共10页
Sediment discharge from the Yellow River originates mainly from the drainage area between Hekouzhen and Longmen, i.e., the Helong area.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s of the vegetation cover in this area during the 1981-... Sediment discharge from the Yellow River originates mainly from the drainage area between Hekouzhen and Longmen, i.e., the Helong area.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s of the vegetation cover in this area during the 1981-2007 period have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GIMMS and SPOT VGT NDVI data. We have also analyzed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s in vegetation cover and changes in annual runoff and sediment discharge, the consequences from precipitation change and the Grain for Green Project (GGP). The results show that vegetation cover of the Helong area has increased during the 1981-2007 period. The northwestern part the Helong area, where the flat sandy lands are covered by grass, has experienced the largest increase. The region where the vegetation cover has declined is largely found in the southern and southeastern Helong area, which is a gullied hilly area or forested. Although precipitation was relatively low during the 1999-2007 period, the vegetation cover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Helong area, du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GP. During this period, the most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vegetation cover occurred mainly in the gullied hilly areas of the Loess Plateau, such as the drainage basins of the Kuyehe and Tuweihe rivers and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Wudinghe and Yanhe rivers. A comparison of the average annual maximum NDVI between the earlier (1998-2002) stage and the next five years (2003-2007) of the GGP indicates that the areas with increases of 10% and 20% in NDVI account for 72.5% and 36.4% of the total area, respectively.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annual runoff and sediment discharge shows a declining trend, especially since the 1980s, when the decrease became very obvious. Compared with the 1950-1969 period, the average runoff during the 1980-2007 period was reduced by 34.8 × 10^8 m3 and the sediment discharge by 6.4 ×10^8 t, accounting for 49.4% and 64.9% of that in the 1950-1969 period, respectively.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nnual maximum NDVI and annual runoff and sediment discharge. This correlation was reversed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GP in 1999 and vegetation cover in the He- long area has increased, associated with the decrease in runoff and sediment discharge. Less precipitation has been an important fac- tor driving the decrease in runoff and sediment discharge during 1999 2007. However, restor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vegetation cover may also hav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accelerating the decrease in annual runoff and sediment discharge by enhancing evapotranspiration and alleviating soil ero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Hekouzhen to Longmen area (Helong area) vegetation restoration Grain forGreen project (GGP) runoff and sediment
下载PDF
CRITICAL ENVIRONMENTAL SITUATIO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IN CHINA
2
作者 Yang Qinye Liu Xuehua Li Guodong(Institute of Geography, CAS, Beijing 100101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1996年第1期36-47,共12页
This paper researches and analyses the critical envirormental situatio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compiles the map of critical environmental situation of this area (1:2,000,000). Five types of envi... This paper researches and analyses the critical envirormental situatio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compiles the map of critical environmental situation of this area (1:2,000,000). Five types of environmental situation (ES) are divided, namely, conflict ES, critical ES, crisis ES, disastrous ES and accidental ES and 7 groups of main factors are used to identify and classify the critical environmental situation after considering the speciality of this region and the law of guiding factors. They are pollution, endemic disease, soil erosion, drought and water-shortage, forest degeration, wind-erosion and desertification, and soil salinization. Based on mapping and analysis, the paper also concludes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law of critical environmental situation of this region and divides it into 8 small districts through combining the critical envirormental situation, regional distribution law and guiding factors. This can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preserving and renovating the environments with different fragile types and fragile lev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critical environmental situation mapping district division of critical environment
下载PDF
水网布局下黄河流域应对极端枯水的关键科学问题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煜 彭少明 +1 位作者 郑小康 尚文绣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3,共13页
变化环境下极端气象水文事件频发,长江、黄河面临同枯风险。在国家水网建设背景下,为提高长江、黄河同枯的极端不利情景下黄河流域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本文分析了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水资源安全面临的现实问题,识别了变化环境下大型流域... 变化环境下极端气象水文事件频发,长江、黄河面临同枯风险。在国家水网建设背景下,为提高长江、黄河同枯的极端不利情景下黄河流域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本文分析了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水资源安全面临的现实问题,识别了变化环境下大型流域枯水遭遇—水危机形成—跨流域调水潜力—多线路成网互济—极端枯水下水资源安全保障中亟需破解的关键科学问题,构建了水网布局下黄河流域应对极端枯水的总体研究框架,提出该领域重点研究方向包括:变化环境下长江、黄河极端枯水遭遇规律与空间变异机制,水危机风险多链路传导与复合影响定量评估,极端枯水下跨流域调水挖潜增供,长江和黄河跨流域联合调配与多线路互济精细化调控、极端枯水下流域水资源韧性提升优化调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枯水 枯水遭遇 水危机 跨流域水资源调配 水资源系统韧性 南水北调 黄河 长江
下载PDF
黄河中下游过渡区河岸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4
作者 梁少民 吕宇豪 +1 位作者 李雅 吕金岭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8-976,共9页
[目的]河岸带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对维持河岸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十分重要,为揭示黄河中下游河岸带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一步为黄河中下游过渡区河岸生态恢复、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理论指导。[方法]采用样... [目的]河岸带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对维持河岸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十分重要,为揭示黄河中下游河岸带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一步为黄河中下游过渡区河岸生态恢复、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理论指导。[方法]采用样方调查法、试验分析法、CCA排序法等方法,以河南黄河中下游过渡区对植物分布和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1)黄河中下游过渡区河岸有机质、速效钾及有效磷均属于中等变异程度,土壤含水量、全氮变异系数为强变异性,土壤养分空间分布总体呈现中度不均匀的特征。(2)黄河中下游过渡区河岸植物优势度指数(D)与土壤全氮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土壤pH值、速效钾和有效磷对物种丰富度指数(S)的影响不明显;均匀度指数(E)、香农-威纳指数(H)与6个土壤因子之间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3)红蓼、头状穗莎草、长芒稗、糠稷、醴肠群落的分布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较大;青蒿、酸枣、毛白杨等的分布主要受全氮的影响较大,在全氮含量较高的区域分布较多;葎草和反枝苋受速效钾影响较大;而狗牙根、苍耳、芦苇、狗尾草、春蓼、绿豆等群落受土壤因子的影响较小。[结论]黄河中下游过渡区河岸带土壤含水量、速效钾及全氮是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子,不同植物对土壤条件的需求存在差异,能够直观反映出植被与土壤环境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下游过渡区 河岸带 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土壤因子
下载PDF
丹江口水库官山河流域生源要素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5
作者 吴颐杭 张乾柱 +2 位作者 罗袁 卢阳 金可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9-77,共9页
研究河流水体生源要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对流域水质管理至关重要。以丹江口水库官山河流域为例,分析枯水期水体生源要素的变化特征,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气象、地形、土地利用、人类活动等因素对生源要素的单一影响与交互影响。... 研究河流水体生源要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对流域水质管理至关重要。以丹江口水库官山河流域为例,分析枯水期水体生源要素的变化特征,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气象、地形、土地利用、人类活动等因素对生源要素的单一影响与交互影响。结果表明,官山河枯水期水体呈弱碱性,大多处于富氧状态,干流水体溶解氧(DO)、总溶解固体(TDS)浓度等参数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异性,但干流与支流水体基本理化参数总体差异不显著。水体溶解性碳以无机碳为主,C、N、P、Si浓度低于我国部分南方河流,且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水质状况总体良好。生源要素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降水、气温和高程等因素可以较好地解释溶解无机碳(DIC)和溶解硅(DSi)质量浓度变化,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土地利用与降水等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可以显著提升对生源要素浓度变化的解释力度。研究结果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源要素 地理探测器 影响因素 水质分析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官山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HHO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6
作者 宋致军 管玉朋 +2 位作者 马晓超 刁艳芳 曾圆梦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0-278,共9页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和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措施。山东省黄水东调工程、引黄济青工程和胶东调水工程是缓解胶东地区潍坊、青岛、烟台、威海四市水资源紧缺问题的重要跨流域调水工程。为充分发挥调水工程社...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和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措施。山东省黄水东调工程、引黄济青工程和胶东调水工程是缓解胶东地区潍坊、青岛、烟台、威海四市水资源紧缺问题的重要跨流域调水工程。为充分发挥调水工程社会和经济效益,在考虑受水区缺水量、工程输水能力及沿途分水口门设计流量等基础上,以受水区四市综合缺水率最小和调水工程经济效益最大为双目标,构建了胶东地区跨流域调水工程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采用哈里斯鹰优化算法(HHO)求得现状水平年和规划水平年在50%、75%和95%频率时3种不同目标协调机制(以综合缺水率最小为主导、以调水工程经济效益最大为主导及两目标均衡)16个分水口门的调水方案。结果表明:(1)通过调水工程调引黄河水和长江水,使四市缺水量大幅减少;(2)当经济效益目标所占比重越大时,计量水价越高的分水口门供水量越大;(3)从三个调水工程利用程度来看,黄水东调工程利用程度最高,其次为引黄济青工程和胶东调水工程。本文为山东省胶东地区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水资源配置提供了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水东调工程 引黄济青工程 胶东调水工程 水资源优化配置 哈里斯鹰优化算法
下载PDF
黄河中游不同地貌条件下植被干旱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7
作者 郭宇星 孙从建 +1 位作者 陈伟 张齐飞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76-1683,共8页
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地表温度和降水数据构建温度植被降水干旱指数(TVPDI)分析黄河中游2000—2021年植被干旱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论证了黄河中游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与区域植被干旱特征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黄河中游2000—2021年多... 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地表温度和降水数据构建温度植被降水干旱指数(TVPDI)分析黄河中游2000—2021年植被干旱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论证了黄河中游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与区域植被干旱特征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黄河中游2000—2021年多年平均TVPDI值呈不显著上升趋势,TVPDI多年均值为0.708,对应干旱等级为轻旱。②黄河中游2000—2021年TVPDI有较强的空间分异性,呈现“东北、西南部地区旱情较轻,西北、东南部地区旱情较重”的空间分布格局;从各地貌分区来看,黄土高塬沟壑区旱情较轻,风沙区与河谷平原区旱情较重。③黄河中游TVPDI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气温、蒸散发和降雨量,且与TVPDI存在显著线性关系。黄河中游2000—2021年植被覆盖度与蒸散发量均呈增加趋势,土壤水分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黄河中游 植被干旱 TVPDI
下载PDF
河南省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
8
作者 陈妍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57-160,164,共5页
河南省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从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的配套工程西霞院水库引水,自西向东新建1条输水总干渠,为温孟武滩区2.18万hm^(2[2])灌区提供水源,并向武嘉灌区、人民胜利渠灌区及大功灌区补水,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 河南省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从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的配套工程西霞院水库引水,自西向东新建1条输水总干渠,为温孟武滩区2.18万hm^(2[2])灌区提供水源,并向武嘉灌区、人民胜利渠灌区及大功灌区补水,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同时也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实施“四水同治”战略首批推进的1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从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工程总体布局、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工程地质、工程设计以及建成后的工程效益6个方面对河南省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引水灌溉 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 粮食增产 工程概述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供水区水域面积变化遥感分析
9
作者 吴康勇 孙卫华 毛峰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24年第5期1-9,78,共10页
为更好地研究调水对供水区域水域面积的影响,利用遥感技术研究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前后供水区及其下游四季的水域面积变化情况及其动因。研究表明:在调水工程实施之后,汉江中下游区域出现了水域面积大幅度下降的情况,汉江流域水域面... 为更好地研究调水对供水区域水域面积的影响,利用遥感技术研究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前后供水区及其下游四季的水域面积变化情况及其动因。研究表明:在调水工程实施之后,汉江中下游区域出现了水域面积大幅度下降的情况,汉江流域水域面积从2011年到2015年整体减少,尤其是春夏季水域面积减少最多,春季减少52.6km^(2),夏季减少65.8km^(2),减少比例达到17.3%,秋季和冬季水域面积减少幅度较小,秋季水域面积减少23.4km^(2),冬季水域面积减少最少,为4.2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供水区 HJ-1A/B卫星 水域面积变化 汉江中下游 丹江口水库
下载PDF
基于植入式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引黄涵闸混凝土温度监测方法及其应用
10
作者 渠继凯 綦跃强 渠帅 《山东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54-61,共8页
准确获取混凝土浇筑及固化过程中的温度特征参量变化对于了解及掌握黄河流域引黄涵闸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开裂产生原因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黄河流域引黄涵闸建设工程中主要采用热成像方式测量其表面温度,难以实时获取混凝土的整体温度特征... 准确获取混凝土浇筑及固化过程中的温度特征参量变化对于了解及掌握黄河流域引黄涵闸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开裂产生原因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黄河流域引黄涵闸建设工程中主要采用热成像方式测量其表面温度,难以实时获取混凝土的整体温度特征。采用植入式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对引黄涵闸工程山东段混凝土温度进行监测,在混凝土浇筑前,将传感光缆预先布设于结构钢筋两侧,从而实时有效地监测混凝土浇筑和固化过程中的内部温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植入式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混凝土各个点位的温度变化及固化过程中的温度异常点,同时,该方案可以有效分析混凝土固化过程中温度特征及整体变化情况。依托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实现引黄涵闸混凝土温度监测,对黄河流域同类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涵闸工程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混凝土 温度监测
下载PDF
不同水源特征水库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光学特性对比
11
作者 孙贤鹏 赵燕景 +2 位作者 杨永锐 史建超 刘旭阳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61-70,共10页
为考察A水库(“引黄工程”水源水库)与B水库(普通类型水库)的溶解性有机物(DOM)在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组成特征及来源方面的差异,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以及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针对A水库和B水库水体中DOM的吸收参数特... 为考察A水库(“引黄工程”水源水库)与B水库(普通类型水库)的溶解性有机物(DOM)在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组成特征及来源方面的差异,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以及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针对A水库和B水库水体中DOM的吸收参数特征和荧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A水库和B水库的DOM均有较强的自生源特征,但两水库的DOM在组成特征和来源上存在一定差异。B水库样本中存在长波类腐殖质C1(E_(x)=350 nm,E_(m)=454 nm)、类色氨酸物质C2(E_(x)=300 nm,E_(m)=361 nm)和类色氨酸C3(E_(x)=220 nm/250 nm,E_(m)=347 nm)3个荧光组分,而A水库样本中存在长波类腐殖质C1、类色氨酸物质C2两个荧光组分,说明A水库的组成特征相对更加简单。DOM吸收参数特征分析显示,A水库水质状况良好,其DOM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主要来自自生源;而B水库处于富营养状态,其DOM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富里酸成分和水体芳香性较高,水生环境中维管束植物输入较为丰富,主要来自入库河流和自生源。光谱指标差异性分析显示,A水库DOM外源输入比例小于B水库,同时A水库的水质污染源更多以陆源输入为主。研究揭示了水库中DOM的光学特性,可反映水库的环境污染程度和富营养化程度,为进一步探究DOM在不同水源特征水库的环境行为特征及水库水质保护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工程 水源水库 溶解性有机物(DOM) 三维荧光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技术 平行因子分析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交叉河流防洪“四预”应用
12
作者 郝一峰 李政鹏 陈晖 《水利信息化》 2024年第5期28-32,共5页
为满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典型交叉河流防洪管理需求,确保中线工程防洪安全,构建索河交叉河流数据底板,以及洪水预报、洪水演进、风险分析等模型,结合2022和2023年汛期典型降雨洪水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基于2021年郑州“7·20”暴雨对... 为满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典型交叉河流防洪管理需求,确保中线工程防洪安全,构建索河交叉河流数据底板,以及洪水预报、洪水演进、风险分析等模型,结合2022和2023年汛期典型降雨洪水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基于2021年郑州“7·20”暴雨对现状索河交叉河流进行预演分析,结果表明索河渡槽槽身存在阻水风险,中线工程安全风险较大。通过对防洪“四预”应用深入研究,实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交叉河流降水—产流—汇流—演进的全过程模拟,研究成果可进一步提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防灾减灾能力,为沿线交叉河流防洪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洪水预报 洪水演进 防洪“四预”应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交叉河流
下载PDF
山西省万家寨引黄一期工程渡槽伸缩缝渗漏水的维修
13
作者 王万斌 王虎生 《山西水利科技》 2024年第1期17-19,共3页
伸缩缝是大型混凝土建筑物为适应温度变化而设置的一种水平变形缝,在工程实践中对于水工混凝土建筑物而言,渗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工程病害,这种病害严重威胁到整个工程的长久安全稳定运行,应予及时进行维修。在国内工程实践中,针对渡槽... 伸缩缝是大型混凝土建筑物为适应温度变化而设置的一种水平变形缝,在工程实践中对于水工混凝土建筑物而言,渗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工程病害,这种病害严重威胁到整个工程的长久安全稳定运行,应予及时进行维修。在国内工程实践中,针对渡槽伸缩缝渗漏这种工程病害的治理和维修一直未有效解决。介绍了一种新施工工艺,在原伸缩缝位置开槽替换原来的嵌缝材料,之后粘贴U型GB复合橡胶止水带并用不锈钢压板固定,其上再用环氧砂浆补平,表面再涂刷环氧胶泥进行封闭。这种施工工艺施工十分简便,造价又相对较低。通过实际施工检验,工程效果较好,十分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家寨引黄工程 渡槽 伸缩缝 维修
下载PDF
RMO砂浆在引黄济青胶州段水闸维修中的应用
14
作者 王舜 谢忱 《山东水利》 2024年第8期37-38,41,共3页
以引黄济青工程胶州段水闸维修加固为例,详细阐述了RMO砂浆的材料特性、施工工艺及修复效果等,为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了实践参考。
关键词 引黄济青 RMO砂浆 碳化 冻融 耐久性
下载PDF
青岛市黄水东调长输管道工程水土流失防治研究
15
作者 李峪 赵子章 《山东水利》 2024年第7期73-75,共3页
长输管道工程跨度大,沿线经过不同的侵蚀类型区,受地形、地貌、气候等因素影响,形成的水土流失形式也各不相同,需要按照不同的分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本文以青岛市黄水东调承接工程为例,探讨了长输管道工程水土保持设计技术,对水... 长输管道工程跨度大,沿线经过不同的侵蚀类型区,受地形、地貌、气候等因素影响,形成的水土流失形式也各不相同,需要按照不同的分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本文以青岛市黄水东调承接工程为例,探讨了长输管道工程水土保持设计技术,对水土流失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确定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以期为编制类似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合理布设水土保持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输管道工程 水土流失 黄水东调
下载PDF
新形势下济南邢家渡引黄灌区生态建设探讨
16
作者 李国正 刘振 王勇 《山东水利》 2024年第5期16-18,33,共4页
济南邢家渡引黄灌区作为全省六大灌区之一,位于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核心位置,灌区生态建设在新旧动能转换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灌区的生态建设需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需要注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济南邢家渡引黄灌区作为全省六大灌区之一,位于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核心位置,灌区生态建设在新旧动能转换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灌区的生态建设需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需要注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协同性;需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需要完善政策体系和管理机制。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邢家渡引黄灌区生态建设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旧动能转换 邢家渡引黄灌区 生态建设
下载PDF
引黄济青青岛段渠道断面流速测量与分析
17
作者 宋晓冉 赵喜富 赵凌云 《山东水利》 2024年第8期69-71,74,共4页
论述了采用实时动态测量技术(RTK)和手持式流速仪进行渠道断面流速测量的方法,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成图,旨在通过对引黄济青青岛段渠道流速和流量的精确测量,更好地评估渠道水文动态,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 论述了采用实时动态测量技术(RTK)和手持式流速仪进行渠道断面流速测量的方法,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成图,旨在通过对引黄济青青岛段渠道流速和流量的精确测量,更好地评估渠道水文动态,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以及突发水质安全应急响应提供数据支持,为渠道的运行管理、水资源调配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济青工程 流速测量 渠道断面 水资源管理 GIS技术
下载PDF
“23·7”洪水后拒马河分流比变化探究
18
作者 夏雨晴 田顺发 杨光耀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2024年第4期5-10,共6页
2023年7月28日—8月2日,受5号台风“杜苏芮”的影响,京津冀地区出现强降雨过程,拒马河发生1963年以来最大洪水。洪水期间,南水北调中线穿拒马河各支交叉建筑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险情。洪水导致拒马河河道地形发生剧烈变化,两河三支分流... 2023年7月28日—8月2日,受5号台风“杜苏芮”的影响,京津冀地区出现强降雨过程,拒马河发生1963年以来最大洪水。洪水期间,南水北调中线穿拒马河各支交叉建筑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险情。洪水导致拒马河河道地形发生剧烈变化,两河三支分流比发生显著改变。为保障南水北调中线穿拒马河各交叉建筑物的防洪安全,重新研究确定拒马河各支分流占比,进而确定现状各河道不同重现期设计流量。为此,基于MIKE21模式,在“23·7”洪水后的实测地形基础上,对不同重现期拒马河各支分流比进行了研究,为南水北调穿拒马河各交叉建筑物防洪加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 拒马河 分流比 南水北调中线
下载PDF
不同干扰背景下景观指数与物种多样性的多尺度效应——以巩义市为例 被引量:35
19
作者 董翠芳 梁国付 +3 位作者 丁圣彦 卢训令 汤茜 李栋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444-3451,共8页
以黄河中下游山地丘陵区的巩义市为研究区,采用典型样地法对灌草丛、人工林和农田边缘3种不同干扰背景下的自然、半自然生境内的植物进行调查。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借助于Fragstatta3.3软件,以调查样地为中心... 以黄河中下游山地丘陵区的巩义市为研究区,采用典型样地法对灌草丛、人工林和农田边缘3种不同干扰背景下的自然、半自然生境内的植物进行调查。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借助于Fragstatta3.3软件,以调查样地为中心,计算了150、250、500、750、1000、1250、1500m不同半径缓冲区内表征景观形状(Edge and patch shape)、边缘对照(Edge contrast)、相似度和邻近度(Proximity and similarity)、景观多样性(Diversity)、基质(Texture)、斑块大小和密度(Patch size and patch density)共6类52个指数,运用冗余分析(RDA)筛选出不同尺度下对该区农业景观中植物多样性有显著影响的景观指数。结果表明:不同尺度,景观指数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变化显著。灌草丛生境,在500—750m范围内,SHAPE_AM指数和PARA_AM指数能够很好的解释物种多样性,解释量为33.6%;人工林生境,SHAPE_AM指数、AREA_CV指数、SIMI指数和PAFRAC指数在1000—1250m范围内对物种多样性的解释量达到48.1%;农田边缘生境,GYRATE_CV指数、ENN_CV指数、PARA_MN指数和FRAC_AM指数在750—1250m范围内对物种多样性影响显著,解释量为32%。其中,辛普森多样性指数(SIDI)与灌草丛物种多样性在750—1250m范围内作用显著,ENN_CV指数仅对农田边缘物种多样性影响较大。景观指数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具有尺度依赖性,未来应全面综合探讨这些指数的尺度效应及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指数 物种多样性 干扰背景 多尺度 黄河中下游
下载PDF
黄河中游湿地植物分类学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帅 张婕 +1 位作者 上官铁梁 郭东罡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5-783,共9页
在黄河中游湿地自禹门口至汾河入河口之间设置了13个样地进行植物调查,并将植物物种系统分类学中的分类学差异性指数应用到研究区域物种多样性的测度中。结果显示,样地内共记录植物75种,隶属于2门3纲18目23科61属;按所含物种数的多少统... 在黄河中游湿地自禹门口至汾河入河口之间设置了13个样地进行植物调查,并将植物物种系统分类学中的分类学差异性指数应用到研究区域物种多样性的测度中。结果显示,样地内共记录植物75种,隶属于2门3纲18目23科61属;按所含物种数的多少统计,在门水平上主要分布在被子植物门(73种),在纲水平上主要分布在双子叶植物纲(57种),在科水平上主要集中在豆科(Leguminosae,11种)、菊科(Compositae,14种)和禾本科(Gramineae,11种),在属水平上主要集中在藜属(Chenopodium,3种)、胡枝子属(Lespedeza,3种)、蒿属(Artemisia,3种)和香蒲属(Typha,3种);一年或两年生植物最多,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和地下芽植物次之的生活型谱特征总体上反映了黄河中游湿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旱的气候特征。用平均分类学差异指数(Δ^+)和分类学差异变异指数(Λ^+)对13个样地植物分类学多样性特征的分析表明,Δ^+和Λ^+的理论平均值分别为84.25和425.43;运用双变量分析法将Δ^+和Λ^+进行组合分析,发现汾河入河口样地(S12)的期望值较小,河津市汾河25号坝样地(S8)、闸西侧样地(S9)和万荣县西范控导工程西侧样地(S10)的期望值较大,说明样地S12的物种分类学多样性较大且物种分布较为均一,样地S8、S9、S10则与之相反。Pearson检验结果显示,平均分类学差异指数(Δ^+)、分类学差异变异指数(Λ^+)与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Simpson指数、Patrick指数间均无稳定的相关关系(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学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黄河中游 湿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