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essment on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by considering desertification index
1
作者 AN Min MENG Fan +4 位作者 HE Weijun XUE Fang SONG Mengfei XIE Ping WANG Be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10期3275-3292,共18页
Desertification ha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YRB)in China.However,previous studies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EEQ)in the YRB have pa... Desertification ha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YRB)in China.However,previous studies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EEQ)in the YRB have paid limited attention to the indicator of desertification.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corporate the desertification index into the spatiotemporal assessment of the EEQ in the YRB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region.In this study,based on multi-source remote sensing data from 91 cities in the YRB,this article proposes a desertification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DRSEI)model,which builds upon the traditional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model,to analyze the spatiotemporal changes in the EEQ in the YRB from 2001 to 2021.Furthermore,using the geographic detector(GD),and geographically and tempor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TWR)model,the study assesses the impact of human and natural factors on the EEQ in the YRB.The research findings indicate that:(1)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RSEI,the improved DRSEI shows a decreasing trend i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the EEQ.Among the 24 cities,the change in DRSEI exceeds 0.05 compared to RSEI,accounting for 26.37%of the YRB.The remaining 67 cities have changes within a range of less than 0.05,accounting for 73.63%of the YRB.(2)The results of the GD for individual and interactive effects reveal that rainfall and elevation have significant individual and interactive effects on the EEQ.Furthermore,after the interaction with natural factors,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human factors gradually increases over time.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results of GTWR demonstrate that rainfall has a strong direc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EEQ,accounting for 98.90%of the influence,while temperature exhibits a more pronounced direct inhibitory effect,accounting for 76.92%of the influence.Human activities have a strong negative impact on the EEQ and a weak positive imp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Desertification index Desertification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Driving factors yellow river Basin
下载PDF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of macrobenthos in the Huanghe(Yellow River) Estuary during water and sediment discharge regulation 被引量:2
2
作者 REN Zhonghua LI Fan +4 位作者 WEI Jiali LI Shaowen LV Zhenbo GAO Yanjie CONG Xuri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8期74-81,共8页
The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of macrobenthos in the Huanghe(Yellow River) Estuary is influenced by a combination of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factors. Here, we investigated short-term changes(1-month) in macroben... The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of macrobenthos in the Huanghe(Yellow River) Estuary is influenced by a combination of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factors. Here, we investigated short-term changes(1-month) in macrobenthic community structure in response to water and sediment discharge regulation(WSDR) in 2011.Specifically, we sampled the macrobenthos at 18 sampling stations situated at four distances(5, 10, 20, and 40 km)from the mouth of the Huanghe Estuary before(mid-June), during(early-July), and after(mid-July) WSD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total of 73, 72, and 85 species were collected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WSDR, respectively.Then, 13, 1, and 16 dominant species were detected at this three periods. Four phyla were primarily detected at all three periods(Annelida, Mollusca, Arthropoda, and Echinodermata). However, while Mollusca and Annelida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phyla in our study, Echinodermata and Annelida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phyla in 1982,demonstrating major changes to community structure over a 3-decadal period. All stations were of high quality BOPA index before WSDR, whereas two and three stations were of reduced quality BOPA index during and after WSDR,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ABC curves showed that had incurred disturbed conditions after human activities WSDR. Most important of all, multivariate analyses and RDA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 macrobenthic community was closely linked to environment factors, including that organic content factor caused the distribution of macrobenthic community mostly during WSDR, while water depth after WSDR affected the macro benthos community structure seriously, and during WSDR, the environment factor influencing it was not single, including organic content, sulfide content, Hg and As. These differences may have been due to changes in water transparency negatively impacting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macrobenthos, due to specific lifehistory requirements.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anthropogenic activity is having both long-term(3 decadal)and short term(1-month) impacts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macrobenthic community of the Huanghe Estuary. In conclusion, human activities WSDR influence the habitat environment of macro benthos, including the water temperature, nutrients, bioturbation, and so on. Therefore, we suggest the necessity to strengthen regulations of land-derived organic pollutant input to maintain the ecological balance of the Huanghe Estu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robenthos Huanghe(yellow river Estuary ecology community structure environment factors
下载PDF
黄河流域发展质量综合评估及其主要障碍因子识别
3
作者 吴旭晓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32,共8页
为了给高质量建设现代化黄河流域提供数据佐证和学理支撑,设置包括2个子系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共7个维度(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黄河流域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反熵值法计... 为了给高质量建设现代化黄河流域提供数据佐证和学理支撑,设置包括2个子系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共7个维度(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黄河流域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反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及各子系统综合指数,采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评估2011—2020年黄河流域发展质量,采用修正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分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状况,采用障碍度模型识别黄河流域发展质量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2011—2020年黄河流域发展质量整体上稳步上升,但研究时段末仍相对较低,还有较大提升空间;2)从黄河流域发展质量各维度生态位适宜度看,环境治理、资源利用达到中等适宜,协调发展和环境质量为低度适宜,共享发展属于低度不适宜,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属于中等不适宜;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等级已由勉强协调上升到初级协调,二者一直处于生态保护领先的失衡或严重失衡状态;4)在发展质量的7个维度中,共享发展处于核心地位,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是高质量发展子系统的短板,资源利用、环境质量是生态保护子系统的弱项。在评价指标中,技术市场成交额占GDP比重、人均进出口值、外资开放度、自然保护区面积占总面积比例、农业产业劳动生产率、城市土地节约利用水平、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是黄河流域发展质量的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质量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反熵值法 生态位适宜度 耦合协调度 障碍因子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及障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佳璐 潘景茹 +2 位作者 冯峰 徐鹏 刘翠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6,共10页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扩张和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亟待探究其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PWEE)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针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构建了PW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扩张和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亟待探究其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PWEE)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针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构建了PW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2008—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PWEE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状态和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九省(区)PWEE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从2008年的0.56上升至2020年的0.69,由勉强协调进入初级协调阶段,水资源子系统一直是影响九省(区)PWEE系统协调发展的限制因素,其平均障碍度从2008年的49.05%增加至2020年的55.48%,人均水资源量为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 耦合协调度 障碍因素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力
5
作者 韩淑军 韩锴 薛彩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9-190,共12页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地带,其生态环境质量不仅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且关系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现。文章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通过构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及采用时空...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地带,其生态环境质量不仅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且关系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现。文章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通过构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及采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对2010-2020年黄河流域市域尺度下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及其驱动力进行时空演变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从54.41增长至55.48,中游地区EI高于上游和下游地区,位于中部的甘肃和宁夏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等级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质量指数呈现空间集聚性,其北部、西部以低-低集聚为主,南部以高-高集聚为主。(3)经济、人口、产业、政策共同影响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密度、第一产业占比和第二产业占比为其主导驱动力,但其驱动力度呈现城镇化压力和环境治理政策逐渐增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压力逐渐减弱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环境质量 时空格局 时空地理加权 驱动力
下载PDF
黄冈白莲河水库水质状况评估
6
作者 周庆 张玉洁 +1 位作者 祝剑锋 冉敬文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3-37,共5页
本文基于黄冈市白莲河水库的水质跟踪调查,深入分析了气候变化、污染及不可持续土地使用方式等因素对水库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2016年至2023年间,水库中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等关键污染物浓度逐年下降,三项污染物指标均低于... 本文基于黄冈市白莲河水库的水质跟踪调查,深入分析了气候变化、污染及不可持续土地使用方式等因素对水库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2016年至2023年间,水库中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等关键污染物浓度逐年下降,三项污染物指标均低于国家地表水二类标准,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接近一类水质标准。这一系列积极变化不仅验证了综合治理措施的有效性,也预示着白莲河水库水质明显好转,为黄冈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莲河水库 生态环境 水质评估 污染因子 综合评价
下载PDF
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
7
作者 张芷若 肖喜萌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7期172-178,共7页
为探究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寻找影响两者协调关系的因素,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黄河流域9省区2008—2021年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变化,并结合障碍度模型... 为探究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寻找影响两者协调关系的因素,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黄河流域9省区2008—2021年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变化,并结合障碍度模型进一步探讨耦合协调度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在时间上呈上升趋势,但增长幅度不大,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空间分布不均且省区耦合协调度差异明显的特点;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成为影响全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主要障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障碍因素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中游沁河流域环境敏感性分析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史佩东 刘义 +5 位作者 孙娅琴 陈彭 许凯然 姜禹戈 刘淼 臧明东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5,共13页
【研究目的】沁河流域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一级支流,也是黄河流域的重要水土保持功能区,当前面临着水环境遭受破坏以及土壤侵蚀这两个敏感环境问题,环境敏感性评价是用于表征外界干扰对自然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结果的重要指标,对区域建立生... 【研究目的】沁河流域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一级支流,也是黄河流域的重要水土保持功能区,当前面临着水环境遭受破坏以及土壤侵蚀这两个敏感环境问题,环境敏感性评价是用于表征外界干扰对自然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结果的重要指标,对区域建立生态涵养区的环境政策以及有效进行区域生态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方法】根据研究区面临的不同环境地质问题选取了层次分析法(AHP)与RUSLE模型的评价方法以及相关因子,并结合GIS空间数据技术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将图形处理与空间数据运算结合,生成敏感性评价图,评价结果直观,为环境敏感性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持。【研究结果】针对沁河流域的环境敏感性进行评价,并划分为轻度、中度、高度、极度4类敏感区域,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流域内以中、高度敏感区域占比最大,分别占总面积的33.43%、48.56%,同时以各支流流域为依托,针对各类敏感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对其环境现状产生的原因及改善方法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方案。【结论】依据各区域环境现状及敏感性程度提出了沁河全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思路,构建一个山地生态系统和平原生态系统有机结合的生态网络格局,致力于改善沁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 沁河流域 生态环境 敏感性评价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长江干流轮虫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9
作者 钟可儿 陈敏建 +2 位作者 田盼盼 马吉顺 周琼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8-138,共11页
为阐明长江干流轮虫群落结构与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水体物理化学参数将长江干流自源头至下游共27个江段的生境空间划分为4个区域:高山区、峡谷区、平原区、河口区,探究各区域轮虫群落结构特征与分布规律,并基于生物学... 为阐明长江干流轮虫群落结构与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水体物理化学参数将长江干流自源头至下游共27个江段的生境空间划分为4个区域:高山区、峡谷区、平原区、河口区,探究各区域轮虫群落结构特征与分布规律,并基于生物学方法评价了长江干流各区域水质现状。结果显示:研究期间在长江干流共鉴定出轮虫37属85种,其中包括指示种63种,以寡污型种类为主。4个研究区域共有优势种12种,其中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ualga)、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在多个水域均占优势。长江干流轮虫平均密度为19.66 ind./L,平均生物量为0.11 mg/L。轮虫密度与生物量分布规律均表现为峡谷区>平原区>高山区>河口区。干流平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值为2.62,Pielou均匀度指数值为0.78。其中,各区域之间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而各区域Pielou指数分布相对均匀。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结果显示,峡谷区与平原区轮虫群落相似性较其他区域高。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温度、藻密度、溶氧、总磷等是影响长江干流轮虫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以上研究表明,长江干流不同区域间轮虫群落结构呈现较高的空间异质性,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共同影响了轮虫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干流 轮虫 群落结构 环境因素 生物多样性 空间异质性 十年禁渔 水生态环境评价
下载PDF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破坏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损失--以黄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福霞 杨早宁 董战峰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87-193,200,共8页
以兼具粮食主产区与自然资源开发密集区双重特征的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将工业企业数据库中约6500家从事矿产资源开发的企业数据匹配到县域层面,定量评估2003—2013年该流域矿产资源密集开发对当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ATFP)的影响,并从生... 以兼具粮食主产区与自然资源开发密集区双重特征的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将工业企业数据库中约6500家从事矿产资源开发的企业数据匹配到县域层面,定量评估2003—2013年该流域矿产资源密集开发对当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ATFP)的影响,并从生态环境破坏视角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基础设施条件、城镇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劳动力转移量等因素后,样本期内黄河流域矿产资源密集开发使得当地ATFP平均损失约为10.06%,该效应在流域的不同地段呈现出一定的异质性,中下游的损失更为严重,损失度达13.31%。从作用机制来看,上述损失中近1/4源自当地矿产资源开发所产生的生态环境破坏。因此,重视工业污染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对农业发展方式转型乃至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开发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生态环境破坏 中介效应 黄河流域
下载PDF
甘南黄河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强强 赵荣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87-396,407,共11页
[目的]甘南黄河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厘清其“人—地”关系及影响因子,对黄河流域生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运用加权法测评2005—2019年甘南黄河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人类活动强度、资源环境承载力及两... [目的]甘南黄河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厘清其“人—地”关系及影响因子,对黄河流域生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运用加权法测评2005—2019年甘南黄河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人类活动强度、资源环境承载力及两者关系,采用响应度模型、地理探测器分析人地关系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2005—2019年,人类活动强度不断增强,资源环境承载力历经了“良好—下降—有限恢复”。人地关系综合状态体现出“中高度宽松—中轻度紧张—中高度紧张”的演变特征,且区域分异明显,牧区、半农半牧区人地关系较农区趋紧。人类活动强度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作用效应体现出显著的时空演变特征。时间演变方面,体现为“胁迫效应”减弱—“促进效应”递减—“胁迫效应”增强。空间演变方面,合作市体现出“胁迫效应”减弱向“促进效应”增强变化;临夏、和政和积石山3县由2015年前的“促进效应”变为“促进效应”减弱;康乐、临潭、卓尼、玛曲、碌曲和夏河6个县表现出“促进效应”减弱向“胁迫效应”增强。畜牧业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成为影响人地关系时空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且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呈现出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关系。[结论]甘南黄河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且空间分异特征明显,未来应重点从区域畜牧业绿色转型与农牧民生计能力提升方面探索实现人地协调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时空演变 驱动因素 地理探测器 甘南黄河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
下载PDF
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28
12
作者 王瑞燕 赵庚星 +3 位作者 周伟 朱西存 王介勇 秦元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15-220,共6页
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脆弱性具有重要影响,该文选择黄河三角洲垦利县典型生态环境脆弱区,从土地利用类型的角度,分析评价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影响。研究构建了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格局、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适宜性和土地利用类... 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脆弱性具有重要影响,该文选择黄河三角洲垦利县典型生态环境脆弱区,从土地利用类型的角度,分析评价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影响。研究构建了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格局、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适宜性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稳定性3方面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以遥感手段获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专家打分法进行评价指标量化分级,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权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格局指数模型、土地利用类型的稳定性指数模型以及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指数模型,并据此构建了垦利县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脆弱性效应综合指数模型。通过评价,得到了垦利县县域整体和乡镇两个尺度上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效应值,系统分析了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影响及其空间分异,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了垦利县土地利用的调整分区,提出了各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环境脆弱性 影响评价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长江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初探 被引量:39
13
作者 杨建平 丁永建 陈仁升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12-1017,共6页
基于综合性原则、主导因子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确定了长江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评价指标。依据县一级行政单位将长江黄河源区分为八大地区,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基本可把源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度分为五级:... 基于综合性原则、主导因子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确定了长江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评价指标。依据县一级行政单位将长江黄河源区分为八大地区,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基本可把源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度分为五级:极脆弱型、强脆弱型、中脆弱型、轻脆弱型和微脆弱型。黄河源区的达日和玛沁县脆弱程度最高,为极脆弱地区;称多县为强脆弱地区;玛多和杂多县脆弱程度中等,为中脆弱地区;治多和曲麻莱县属于轻脆弱地区,长江源区西南部的唐古拉山乡脆弱度最小,属于微脆弱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黄河源区 生态环境 脆弱性 评价
下载PDF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人为影响因素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得祥 任广鑫 +1 位作者 杨改河 冯永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9,共5页
 在对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导致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退化的人为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指出区域的气候变化固然是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然而人类的生产、生活、经济和政治活动对生态环境所施加的不合理...  在对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导致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退化的人为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指出区域的气候变化固然是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然而人类的生产、生活、经济和政治活动对生态环境所施加的不合理干预则是近几十年来环境急剧恶化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了严格行政执法、围栏禁牧、合理的载畜量和生态移民等生态环境的修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源区 生态环境质量 人类生产活动 人类生活活动 人类经济活动 人类政治活动 生态环境修复 行政执法 围栏禁牧 生态移民 载畜量
下载PDF
黄河上游及源头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卢中正 邱少鹏 高会军 《地球信息科学》 CSCD 2003年第1期11-15,共5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黄河上游及源头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 ,评价因子的获取及其分值和权值的确定 ,评价模型的建立及评价等级的划分。评价结果表明 ,该区环境质量具有垂直分带规律 ,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本文简要介绍了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黄河上游及源头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 ,评价因子的获取及其分值和权值的确定 ,评价模型的建立及评价等级的划分。评价结果表明 ,该区环境质量具有垂直分带规律 ,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影响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生态环境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评价模型 经济活动
下载PDF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的过程及主导因素确定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良温 冯永忠 +1 位作者 杨改河 任广鑫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3-259,264,共8页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受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共同作用,在自然和人文因素中究竟那些因素是该区生态环境演变的主导因素,对研究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机理和演变强度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系统分析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的过程,确立了影响江河...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受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共同作用,在自然和人文因素中究竟那些因素是该区生态环境演变的主导因素,对研究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机理和演变强度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系统分析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的过程,确立了影响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的因素体系,建立了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主导因素确定指标体系;全国范围内选择了40位在生态环境演变研究方面具有一定造诣的科学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权重打分,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温度、降水为主的自然因素和畜牧业为主的人文因素为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的主导因素,并确定了各因素之间的排列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源区 生态环境 演变 主导因素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黄河源头生态环境变化的遥感监测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凤霞 伏洋 +1 位作者 李林 肖建设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297-2303,共7页
利用1990年、2000年和2004年的TM卫星影像数据研究表明,近10a来,黄河源头玛多县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剧烈,主要表现为沼泽、滩涂、河流、湖泊等湿地萎缩干涸,所占比例持续减少,表明水源涵养力减弱。同时,沙地、盐碱地和不宜林草荒地等劣质... 利用1990年、2000年和2004年的TM卫星影像数据研究表明,近10a来,黄河源头玛多县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剧烈,主要表现为沼泽、滩涂、河流、湖泊等湿地萎缩干涸,所占比例持续减少,表明水源涵养力减弱。同时,沙地、盐碱地和不宜林草荒地等劣质土地的增加使天然草地破碎化程度加大;而天然草地、林地和宜林草荒地比例持续增加,说明在21世纪初以来的暖湿化气候背景下,黄河源头—玛多县生态环境呈良性发展态势。分析认为气温、降水、蒸发、冻土等自然因素,以及超裁过牧、滥采乱挖和草地鼠害等人类活动是导致黄河源头生态环境变化的共同驱动因素,其中又以气候因子为主导,与冻土环境及水文条件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头 生态环境 遥感监测 驱动因素
下载PDF
定权灰色聚类评估在黄河(兰州段)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实证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宾 陈兴鹏 吴士锋 《工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2-44,共3页
构造标准权矩阵,确定灰色聚类指标的权重,对评价对象进行灰色聚类,得到评估对象的评价等级。通过黄河(兰州段)水环境质量评价实证,可看出定权灰色聚类在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充分考虑了指标间差异性,较为充分地考虑了水环境综合功能和... 构造标准权矩阵,确定灰色聚类指标的权重,对评价对象进行灰色聚类,得到评估对象的评价等级。通过黄河(兰州段)水环境质量评价实证,可看出定权灰色聚类在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充分考虑了指标间差异性,较为充分地考虑了水环境综合功能和主要指标的环境容量情况,更为客观地评价水环境整体质量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权灰色聚类 黄河 兰州 水环境质量评价
下载PDF
水电梯级开发对生态承载力影响评估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19
作者 童飞 杨志峰 +1 位作者 姚长青 隋欣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9-32,共4页
依据生态承载力评价相关模型原理进行了系统设计,并以VisualBasic.NET为平台建立了水电梯级开发对生态承载力影响评估支持系统。系统实现了从基础指标构建、生态承载力评价到生态承载力净影响评价的完整计算过程,完成了评估过程的自动... 依据生态承载力评价相关模型原理进行了系统设计,并以VisualBasic.NET为平台建立了水电梯级开发对生态承载力影响评估支持系统。系统实现了从基础指标构建、生态承载力评价到生态承载力净影响评价的完整计算过程,完成了评估过程的自动化。结合黄河流域青海片的实例,对系统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信息系统 水电梯级开发 生态承载力 评估支持系统 量化模型 黄河流域 青海片
下载PDF
黄河上游玛曲湿地生态敏感性评估 被引量:4
20
作者 伏怡萱 赵军 李巍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5-66,70,共3页
应用生态因子评分方法和GIS空间分析功能,对黄河上游玛曲湿地的生态系统进行敏感性研究,在对水域、草地、林地、地形地貌、城市建设、交通6个因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生成玛曲湿地生态敏感性区划图,根据其生态敏感性划分出极度敏感区、高... 应用生态因子评分方法和GIS空间分析功能,对黄河上游玛曲湿地的生态系统进行敏感性研究,在对水域、草地、林地、地形地貌、城市建设、交通6个因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生成玛曲湿地生态敏感性区划图,根据其生态敏感性划分出极度敏感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4个等级。研究表明,黄河上游玛曲湿地极度敏感区和高度敏感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1%,生态敏感性强,环境脆弱,易受到人类活动的破坏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在今后的发展中应严格控制开发利用,着重进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 评估 生态因子评分方法 玛曲湿地 黄河上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