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3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mpact of Nitrogen-Fixing Bacteria, Iron, and Zinc Foliar Application on Dry Land Yellow Mustard (Brassica juncea) Grain and Oil Production
1
作者 Saeid Zehtab Salmasi Haleh Nasiri +2 位作者 Rezvan Heshmati Mohammad Reza Sarikhani Yagoub Ra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4年第7期719-728,共10页
The study, conducted at the Research Farm of the College of Agriculture, University of Tabriz in 2021, focused on the effects of various nitrogen-fixing bacterial isolates, biofertilizers containing nitrogen and phosp... The study, conducted at the Research Farm of the College of Agriculture, University of Tabriz in 2021, focused on the effects of various nitrogen-fixing bacterial isolates, biofertilizers containing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s well as iron and zinc foliar applications on mustard growth under rainfed condi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iofertilizers, whether used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chemical fertilizers, produced comparable grain and oil outputs compared to chemical fertilizers alone. Additionally, the application of iron and zinc through foliar spraying significantly enhanced both grain and oil production.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integrating nitrogen-fixing bacteria and biofertilizers could reduce reliance on chemical nitrogenous fertilizers, leading to decreased production expenses, improved product quality, and minimized environmental impact.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potential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practices in dry land farming as a viable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chemical-intensive methods. Substituting chemical nitrogenous fertilizers with nitrogen-fixing bacteria or biofertilizers could result in cost savings in mustard grain and oil production while promoting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ogen Fixing Bacteria yellow Mustard Dry land Farming IRON ZINC Foliar Application
下载PDF
Turn the Yellow Land Green
2
作者 ZHOU XIAOYAN 《Beijing Review》 2011年第17期40-41,共2页
2011 International Horticultural Exposition to be held in Xi’an from April 28 2011 International Horticultural Exposition(IHE)is coming to Xi’an,capital city of northwest China’s Shaanxi Province.The IHE was last h... 2011 International Horticultural Exposition to be held in Xi’an from April 28 2011 International Horticultural Exposition(IHE)is coming to Xi’an,capital city of northwest China’s Shaanxi Province.The IHE was last held in Shenyang,northeast China’s Liaoning Province,in 2006.The expo will showcase new achievements and new products in the areas of landscaping, horticultur plants and flow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HE Turn the yellow land Green
原文传递
基于ERA5-Land产品的黄河流域蒸散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扬 王丽娟 +2 位作者 黄小燕 齐月 谢蕊 《干旱气象》 2023年第3期390-402,共13页
近年来,黄河流域气候发生明显变化,对流域地表水文、生态等过程产生显著影响。研究黄河流域蒸散时空变化特征,对加深陆-气相互作用认识及区域水资源管理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在黄河源区、河套地区以及黄河下游地区选取一个代表性站点[... 近年来,黄河流域气候发生明显变化,对流域地表水文、生态等过程产生显著影响。研究黄河流域蒸散时空变化特征,对加深陆-气相互作用认识及区域水资源管理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在黄河源区、河套地区以及黄河下游地区选取一个代表性站点[海北、SACOL(Semi-Arid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Observatory of Lanzhou University)和禹城站]的观测资料,检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Land产品中蒸散资料在黄河流域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利用ERA5-Land资料中1980—2021年逐月潜热通量资料,结合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功率谱和回归分析研究近42 a黄河流域蒸散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ERA5-Land资料能够反映海北、SACOL和禹城站蒸散变化特征,与观测资料的相关性较好,偏差和均方根误差较小,适用于黄河流域蒸散时空变化特征分析。黄河流域不同区域蒸散存在多时间尺度变化,显著振荡周期主要为5、15 a,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黄河流域不同区域年蒸散EOF分解第1模态表现出同位相变化,在2004年前后由增大转为减少趋势;第2模态为偶极子分布,空间分布表现反向变化特征。近42 a黄河流域年蒸散为明显减少趋势,不同区域减幅不同,下游减少速率最快,为-3.74 mm·a^(-1),河套地区为-2.82 mm·a^(-1),黄河源区减少速率相对平缓。夏季蒸散变率最大,河套和下游减少速率较大;冬季蒸散变率较小,黄河源区减少速率最大,为-0.48 mm·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不同区域 蒸散时空变化 ERA5-land资料
下载PDF
Saline-alkali land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amelioration zonation based on GIS 被引量:2
4
作者 GUAN Yuan-xiu, LIU Gao-huan, WANG Jin-fe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1年第3期313-320,共8页
Soil salinization is one of the major land degradation types and has greatly influenced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Zonation of saline-alkali land is the precondition for effective amelioration. The present ... Soil salinization is one of the major land degradation types and has greatly influenced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Zonation of saline-alkali land is the precondition for effective ameliorat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aline-alkali land is monitored by remote sensing image processing. Causes for land salinization are analyzed, especially the two key factors, ground water depth and its mineralization degree, are analyzed by using long-term observation data. Previously, zonation of saline-alkali soil was made descriptively and artificially.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aline-alkali land, ground water depth and ground water mineralization degree, the zonation of saline-alkali land for ameliora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was completed quantitatively. Four different types of saline-alkali land amelioration zones are delineated, namely, easy ameliorated zone, relatively difficult ameliorated zone, difficult ameliorated zone and unfavorable ameliorated zone. Countermeasures for ameliorating saline-alkali soils a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ecological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saline-alkali land z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the yellow River Delta saline-alkali land ZONATION
下载PDF
Study on Land Use Change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from 1980 to 2010
5
作者 WANG Linlin ZHANG Tianni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5年第3期31-33,共3页
Taking the Yellow River Delta for example, this paper applied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o explore land use changes in the local area from 1980 to 201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rable land, and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 Taking the Yellow River Delta for example, this paper applied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o explore land use changes in the local area from 1980 to 201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rable land, and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were major land use type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unused land also took a large ratio; land use changes occurred mainly in coastal regions, in terms of change matrix, 25.46% of the grassland was reclaimed as arable land, unused land also witnessed great changes, specifi cally, 11.14% turned to arable land, 23.25% to construction land. This study provided references for the land us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yellow River Delta land use change Change matrix Coastal region
下载PDF
Soil and plant responses to degradation of alpine grassland in source region of the Yellow River
6
作者 Fei Peng Tao Wang +1 位作者 Xian Xue Fang Zhang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2010年第4期364-370,共7页
Land degradation has been rapidly taking place in source region of the Yellow River in China.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during 2008 in Maduo County to investigate soil and plant changes in relation to land degradation.... Land degradation has been rapidly taking place in source region of the Yellow River in China.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during 2008 in Maduo County to investigate soil and plant changes in relation to land degradation. Several results were derived from this work. First,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and total nitrogen (T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on the extremely degraded land comparing with the natural grassland. Second, soil bulk density increased as land degradation worsened. Soil bulk density of the extremely degraded land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grassland. Third, pH showed no obvious variation pattern. Finally, aboveground biomass decreased from grassland to the moderately degraded land. But aboveground biomass increased on the extremely degraded land and very extremely degraded land with most aboveground biomass inedible for livest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degradation yellow River soil organic carbon total nitrogen bulk density
下载PDF
ERA5-Land降水产品在黄河流域干旱监测中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丽 吕潇雨 +2 位作者 郭浩 孟翔晨 田芸菲 《干旱气象》 2023年第5期677-687,共11页
ERA5-Land再分析产品作为全球重要的地表要素数据,其在干旱监测中的误差评估对进一步提升干旱预警能力和降低灾害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1—2020年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逐日降水格网数据,结合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 ERA5-Land再分析产品作为全球重要的地表要素数据,其在干旱监测中的误差评估对进一步提升干旱预警能力和降低灾害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1—2020年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逐日降水格网数据,结合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定量评价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的第五代再分析陆地产品(Land component of the Fifth Generation of European Reanalysis,ERA5-Land)降水资料在黄河流域及其子流域干旱监测中的误差特征,探讨ERA5-Land降水产品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尺度下对降水的高(低)估以及对干旱特征的描述能力。结果表明:ERA5-Land降水产品在黄河流域对降水量存在明显高估现象,上游地区降水量高估误差最大,中游次之,而下游相对较低。在不同时间尺度下,ERA5-Land降水产品对干湿状况的反映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并随时间尺度的增加,差异也增加。针对黄河流域干旱事件,ERA5-Land降水产品存在明显的干旱频次高估和干旱历时低估。上游地区主要以干旱烈度和严重度高估为主,中下游则存在明显的干旱烈度和严重度低估现象。虽然ERA5-Land降水产品能够有效捕获典型干旱事件的空间分布,但对不同等级干旱面积的描述并不准确。因此,使用ERA5-Land降水产品数据进行干旱监测时,需特别注意其高估或低估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A5-land 降水产品 黄河流域 干旱监测 应用评价
下载PDF
黄河流域(山东段)工业用地错配时空格局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倪剑波 郭鑫 +2 位作者 高瑞 林伟鹏 刘兆德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4,共8页
以黄河流域(山东段)9个设区市所辖77个区县为研究单元,利用2011—2020年山东省供地信息库中的工业用地供应数据,以及同期工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黄河流域(山东段)工业用地供应与工业利润总额时空变化特征,通过空间错配指数分析工业用地... 以黄河流域(山东段)9个设区市所辖77个区县为研究单元,利用2011—2020年山东省供地信息库中的工业用地供应数据,以及同期工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黄河流域(山东段)工业用地供应与工业利润总额时空变化特征,通过空间错配指数分析工业用地错配时空格局,并从科学配置、存量挖潜、提质增效和层级协同4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研究对于实现黄河流域(山东段)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与聚集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山东段 工业用地 空间错配 土地配置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9
作者 陈瑞瑞 孙颢月 +3 位作者 朱紫若 蒋雪中 陈沈良 陈静 《海岸工程》 2024年第1期1-23,共23页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成陆时间最短的大型河口三角洲,由于其发育背景特殊、地质环境系统不稳定以及人类活动影响,地面沉降较为显著,引发了诸多环境问题,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威胁。从监测技术和成因机理角度出发,系统综述了...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成陆时间最短的大型河口三角洲,由于其发育背景特殊、地质环境系统不稳定以及人类活动影响,地面沉降较为显著,引发了诸多环境问题,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威胁。从监测技术和成因机理角度出发,系统综述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地面沉降现状:(1)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受新生地层自然压实、人为建筑重力压实、河流陆源输入减少、地下水与卤水开采、石油天然气开采以及海洋动力作用相对增强等多重因素影响,需要更详细、更系统地研究,特别是定量分离人为与自然因素在地面沉降的贡献方面,需要与其他学科如地质、岩土、力学、数学等交叉进行综合定量分析;(2)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的长时空尺度的持续监测与分析、历史周期分析与未来判断分析需加强,尤其要重视海陆相互作用对地面沉降的长期和短期影响的研究;(3)地面沉降勘查、监测和精度研究及沉降评估和环境影响监测研究,尤其是海岸带退蚀与地面沉降之间的耦合关系等问题仍待深入。在今后研究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理论模型的深入探究和新技术方法的实践,机理研究应扩展至多种模型研究;预测灾害时,应扩展到与地面沉降问题较为紧密的地面开裂、断层以及地裂缝等研究上。此外,还应对地面沉降的社会经济影响和环境影响等方面做出更多探索和实际应用。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现象,可为有效地实施三角洲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地面沉降 人类活动 海陆相互作用
下载PDF
黄河流域盐碱地资源与保护利用
10
作者 刘兆辉 孙泽强 +2 位作者 刘盛林 马长健 刘利宁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黄河流域盐碱地分布广泛、盐分含量高,黄河上游盐渍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套平原、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中游主要分布在银川平原及内蒙古自治区的后套和中滩三个冲积平原,下游主要分布在河南和山东沿黄灌区以及黄河三角洲的渤海滨海盐渍土... 黄河流域盐碱地分布广泛、盐分含量高,黄河上游盐渍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套平原、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中游主要分布在银川平原及内蒙古自治区的后套和中滩三个冲积平原,下游主要分布在河南和山东沿黄灌区以及黄河三角洲的渤海滨海盐渍土,面积约为206.44×10^(4)hm^(2),造成了严重的土地退化和农业生产问题。本文旨在探讨黄河流域盐碱地资源的现状与保护利用策略,概述了黄河流域盐碱地资源的特点,包括面积分布、土壤盐分性质和形成原因;深入分析了流域上中下游及三角洲地区盐碱地的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一套针对不同盐碱地类型的保护利用策略,为黄河流域盐碱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盐碱地 保护利用 土壤改良 策略
下载PDF
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土地利用效率与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研究
11
作者 薛建春 曹凌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3-372,共10页
通过分析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土地利用效率与土地生态安全的时空演变特征,探索黄河流域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协同发展路径。利用Super-SBM模型、投影寻踪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以2002-2021年黄河“几字弯”都市圈15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分... 通过分析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土地利用效率与土地生态安全的时空演变特征,探索黄河流域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协同发展路径。利用Super-SBM模型、投影寻踪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以2002-2021年黄河“几字弯”都市圈15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评估其土地利用效率、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和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土地利用效率良好,平均值0.991,整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空间上以鄂尔多斯为高水平集聚中心;土地生态安全整体水平稳定,平均值为2.012,空间上以鄂尔多斯、榆林为高水平集聚中心;二者耦合协调均值为0.616,整体处于低度协调水平,大部分城市处于濒临失调状态,呈现“中心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土地利用效率与土地生态安全存在较为明显的矛盾,因此,“几字弯”都市圈内各城市间应优化土地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城市之间的经验共享与联动发展,共建差异化产业格局,协同推进黄河“几字弯”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几字弯” 耦合协调 土地利用效率 土地生态安全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承载力及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基于异速生长模型的研究
12
作者 张永芳 周斌 +1 位作者 李蛟 张跃胜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26,共15页
厘清黄河流域人口与土地异速生长关系的空间分异特征与时空变化趋势对协调黄河流域人地关系,提高黄河流域生态承载力有重要借鉴意义。文章引入生物学异速生长模型对黄河流域生态承载力的人地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黄河流域... 厘清黄河流域人口与土地异速生长关系的空间分异特征与时空变化趋势对协调黄河流域人地关系,提高黄河流域生态承载力有重要借鉴意义。文章引入生物学异速生长模型对黄河流域生态承载力的人地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黄河流域城市主要以正异速二级,土地明显扩张类型为主,其在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占比分别为44.45%、52.94%和84.61%。第二,以2015年为分界点,黄河流域异速生长系数有显著的阶段性转换特征。2015年前黄河流域异速生长系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15年后则小幅提升。从2013年开始,黄河上游异速生长类型由正异速转为负异速,黄河中下游一直为正异速生长。第三,黄河上中下游异速生长系数的全局莫兰指数均为负数,异速生长系数呈现高低集聚分布态势。第四,从影响土地和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上看,工业化水平、金融发展对土地扩张和人口增长均有正向促进作用,政府干预可促进人口增长,但教育资源不足成为抑制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从而得到以下政策启示:在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的基础上,上中下游城市群均应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对城市建设用地进行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积极推进土地的二次开发和利用,优化城市土地的利用结构,积极发挥城市集聚效应,合理规划城市增长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承载力 人地协调 异速生长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黄河流域近40年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廖美玉 方秀琴 +4 位作者 蒋心远 朱求安 金佳鑫 任立良 颜亦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5-177,189,共14页
[目的]研究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特征对于黄河流域土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基于黄河流域1980-2021逐年土地利用/覆被数据,采用Mann-Kendall和滑动t检验、地... [目的]研究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特征对于黄河流域土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基于黄河流域1980-2021逐年土地利用/覆被数据,采用Mann-Kendall和滑动t检验、地学信息图谱、标准差椭圆和重心迁移模型等方法,探究近40年黄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结果](1)1980-2021年林地、灌丛、水域、建设用地显著增加,耕地、草地、湿地显著减少。(2)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时段可划分为1980-1992年,1993-2001年,2002-2012年,2013-2021年,数量结构逐渐呈现快速变化特点,建设用地、湿地和水域变化敏感。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逐渐增强,呈现的阶段性变化与实施的重大战略措施关联性高,并与划分的阶段较符合。(3)流域中上游以2012-2021年和间歇变化型、耕地和草地的相互转换为主,下游以2001-2012年和2012-2021年变化型、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和草地为主。流域内宁夏北部、内蒙古东部及部分沿黄河水系分布的地区变化频繁。(4)湿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的重心向西迁移,分别呈现向西南集中分布、向东分散、向西北集中分布态势。[结论]土地利用结构在政策导向下总体趋势变好,未来应重点关注湿地以及土地利用变化频繁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土地利用 MANN-KENDALL检验 滑动t检验 地学信息图谱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碳储量及其对未来多情景的响应 被引量:4
14
作者 唐志雄 宁荣荣 +5 位作者 王德 田信鹏 毕晓丽 周自翔 罗富彬 宁吉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80-3292,共13页
黄河三角洲作为我国暖温带最年轻、保存最完整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在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区域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加剧使得地区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基于1991—2020年8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使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 黄河三角洲作为我国暖温带最年轻、保存最完整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在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区域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加剧使得地区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基于1991—2020年8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使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VEST)碳储量模块系统评估黄河三角洲过去30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和碳储量时空变化特征,并进一步耦合海水淹没模型和斑块生成土地利用变化模拟软件(PLUS)预测生态保护、自然发展和经济发展三种情景下黄河三角洲2035和2050年土地利用/覆被和碳储量格局。结果表明:1991—2020年间,碳储量累计减少107.94万t,降幅为8.12%,自然湿地和非湿地碳储量分别减少386.66和18.56万t,人工湿地碳储量增加297.27万t。2035和2050年,黄河三角洲分别约有4.47%—11.58%和6.20%—17.42%的陆地会被海水淹没,导致未来黄河三角洲多情景模拟中碳储量均减少,到2035年生态保护、自然发展和经济发展情景下碳储量分别减少了42.38万t、76.68万t和119.50万t,到2050年三种情景碳储量分别减少了59.30万t、119.02万t和187.01万t,同时期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储量减少速率最小。黄河三角洲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高碳储量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生态保护,通过回填开采区等方式减少地面沉降速率,并在可能被淹没的区域建设沿海堤坝以预防海水淹没,从而减少黄河三角洲的碳储量损失。研究指出了海水淹没会导致巨大的碳储量损失,可为黄河三角洲未来提高固碳增汇作用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海水淹没 土地利用/覆被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黄河上游四川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被引量:6
15
作者 许诺瑾 丁兵兵 +3 位作者 余新晓 贾国栋 冯岩开 林佳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9,共12页
[目的]通过定量研究20年间黄河上游四川段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系,评估该流域段生态综合治理效果,为健全民族区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提供依据,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方法]利用黄河上游四川段2000年、2010年... [目的]通过定量研究20年间黄河上游四川段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系,评估该流域段生态综合治理效果,为健全民族区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提供依据,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方法]利用黄河上游四川段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基于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矩阵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并参考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对黄河上游四川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的经济价值进行修正,定量研究黄河上游四川段2000-202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1)2000-2020年黄河上游四川段林地、荒漠、湿地和水系土地利用面积呈上升趋势,耕地、灌木、草地和冰川积雪呈下降趋势,201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比2000-2010年更显著;(2)黄河上游四川段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1.27×1010,2.51×1010,3.92×1010元,呈上升趋势,敏感性分析表明分析结果可靠。各土地利用类型中,对生态系统总价值贡献最为显著的地类是草地,2000-2010年和2010-2020年草地生态服务贡献率分别为93.90%和72.90%,其次为湿地和林地;(3)研究区在20年间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呈增加趋势,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分项价值大小均为调节服务>支持服务>供给服务>文化服务,11个单项功能中起显著服务价值的为气候调节、水文调节、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4项之和占总价值比例超过69.50%。黄河上游四川段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其中草地影响最显著,其次为湿地和林地。[结论]研究结果表明20年间生态治理成果逐渐增强,生态环境不断变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黄河上游四川段 土地利用 价值当量
下载PDF
黄河上游高寒沙地生态经济型治沙植物筛选评价
16
作者 陈德朝 贺丽 +7 位作者 鄢武先 邓东周 吴世磊 李红霖 吴科君 黄雪梅 贾泽旭 张利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2期1-4,共4页
为助推黄河上游高寒区乡村振兴工作,在调查黄河上游沙生植物种质资源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从适应能力、扩繁能力、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4个方面确定地带性乡土植物、自然分布海拔、自然分布坡向等21个评价指标,构建黄河上游高寒沙地... 为助推黄河上游高寒区乡村振兴工作,在调查黄河上游沙生植物种质资源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从适应能力、扩繁能力、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4个方面确定地带性乡土植物、自然分布海拔、自然分布坡向等21个评价指标,构建黄河上游高寒沙地生态经济型治沙植物筛选层次结构模型,从22种具有经济价值的乡土治沙植物中筛选出沙棘、金露梅、银露梅、变叶海棠、垂穗披碱草、高山羊茅、高山绣线菊和窄叶鲜卑花等8种优良生态经济型治沙植物,为黄河上游高寒沙地植被恢复治沙植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高寒沙地 治沙植物 层次分析法 筛选
下载PDF
黄河水源涵养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分异特征及未来格局
17
作者 梁康 公丽 +2 位作者 宋小青 张永勇 刘昌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5-337,共13页
解析黄河水源涵养区历史和未来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对于保护黄河流域水土资源和维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区及其三大子区(Ⅰ黄河上游水源区、Ⅱ渭河南山区、Ⅲ伊洛河区),基于1990—2020年的土地覆盖产品数据,... 解析黄河水源涵养区历史和未来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对于保护黄河流域水土资源和维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区及其三大子区(Ⅰ黄河上游水源区、Ⅱ渭河南山区、Ⅲ伊洛河区),基于1990—2020年的土地覆盖产品数据,采用转移矩阵、地理探测器、CA-Markov模型等方法,分析LUCC特征、探测驱动因素和预测未来期(2025年)空间格局。结果表明:自2000s以来,研究区及分区地类呈现退耕还林还草和建设用地快速增长的2条主线变化趋势,其中,全区LUCC主要受到粮食产量、高程和人口密度驱动,Ⅰ区、Ⅱ区和Ⅲ区LUCC的主导驱动因素分别是高程、人口密度和粮食产量。未来生态保护情景相对于自然发展情景,耕地和建设用地扩张将受到约束,能更好地保障生态用地面积以支撑水源涵养等生态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地理探测器 CA-Markov模型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九省区水-土-能-碳关联系统网络特征
18
作者 王菲 陈敏 +1 位作者 曹永强 杨亚锋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37,共7页
基于区域环境扩展型投入产出模型,对黄河流域水-土-能-碳资源消耗及足迹流动、区域资源及碳排放流通状况、水-土-能-碳网络特征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2017年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消耗总量为1 073.69亿m^(3),占用土地面积为266.69万k... 基于区域环境扩展型投入产出模型,对黄河流域水-土-能-碳资源消耗及足迹流动、区域资源及碳排放流通状况、水-土-能-碳网络特征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2017年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消耗总量为1 073.69亿m^(3),占用土地面积为266.69万km^(2),能源消耗为6.95亿t(标准煤),碳排放量为31.57亿t。在流域内部足迹流动中,河南水、土、能、碳足迹均最大,综合循环利用率最高;宁夏是最大的虚拟水资源供应地;山西能、碳足迹调出量最大;山东土地足迹循环利用率最高;青海是主要的水、土、能资源供应地,四川承接了黄河流域19.3亿t碳足迹。黄河流域水-土-能-碳关联系统的生态关系主要以竞争关系为主,控制、掠夺关系占比较小,无互利共生关系;水-土-能-碳关联系统的生态关系处于高冗余、低效率状态,能源网络的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水-土-能-碳 关联系统 网络特征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遥感数据的植被碳水利用效率时空变化和归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子琦 温仲明 +4 位作者 刘洋洋 姚宏斌 周荣磊 任涵玉 袁浏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7-391,共15页
植被碳水利用效率是表征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的重要指标。采用MODIS数据,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计算植被碳利用效率(Carbon Use Efficiency, CUE)与水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 WUE)。采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R/S分析及偏相... 植被碳水利用效率是表征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的重要指标。采用MODIS数据,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计算植被碳利用效率(Carbon Use Efficiency, CUE)与水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 WUE)。采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R/S分析及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对2000—2020年黄河流域植被CUE与WUE的时空动态进行分析,并探究水热条件对碳水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黄河流域植被碳水利用效率年均值分别为0.61和0.68 gC m^(-2)mm^(-1);研究时限内,植被CUE呈波动下降趋势,而WUE呈波动上升趋势。(2)空间上,植被CUE呈西高东低分布,WUE相反。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CUE表现为草地>农田>灌丛>森林;WUE表现为:农田>森林>草地>灌丛。(3)总体上,黄河流域植被CUE与温度呈负相关,与降水呈正相关;黄河流域北部植被WUE与温度和降水均呈正相关关系,黄河流域西南部植被WUE与降水负相关;(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草地、森林、农田CUE与温度主要呈负相关响应,灌丛CUE主要呈正相关响应;黄土高原西北部地区草地CUE与降水呈正相关关系,而在黄河源区草地CUE与降水呈负相关关系,农田CUE对降水呈现正向反馈。(5)植被WUE与温度和降水的关系存在较强的空间异质性。降水是影响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草地WUE的主导因素,而高海拔地区草地WUE与温度、降水均呈负相关关系;灌丛WUE与温度成负相关关系,与降水呈正相关关系;受人类活动影响,农田WUE与温度有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理解黄河流域植被恢复与气候变化双重背景下区域的植被碳水耦合机理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利用效率 水利用效率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类型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上游煤矿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及其对固碳服务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泽民 刘博 关潇 《环境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0-201,共12页
明晰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区域碳储量的影响,是“双碳”目标背景下推进矿区低碳减排和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多源数据集,使用InVEST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缓冲区分析和灰色关联度等方法,识别了1990-2020年黄河流... 明晰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区域碳储量的影响,是“双碳”目标背景下推进矿区低碳减排和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多源数据集,使用InVEST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缓冲区分析和灰色关联度等方法,识别了1990-2020年黄河流域上游13个大中型煤矿区的土地利用类型时空变化,评估了不同矿区及其周边不同距离缓冲区的固碳服务能力,并对二者的关联度进行分析,旨在厘清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固碳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0-2020年煤矿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草地、未利用地、林地和耕地向城乡工矿居民用地转移为主,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以288.8 hm^(2)/a的速度持续扩张.(2)1990-2020年不同时段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单一动态度均为正值,草地和未利用地则均为负值,其中2010-2015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综合动态度均较高,2015-2020年则均相对较低,并且露天开采方式矿区土地利用强度远高于井工开采方式.(3)1990-2020年各矿区内单位面积年固碳量在0.7~4.1 Mg/hm^(2)之间,在时间上呈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并且在距离矿区50 km范围内,距离越远,平均单位面积年固碳量越高,影响程度逐渐下降.(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单位面积年固碳量的平均关联度从高到低表现为未利用地>耕地>草地>林地>水体.研究显示,黄河流域上游煤矿区开发过程中未利用地和耕地面积的变化是矿区生态系统固碳服务变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上游 煤矿区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 固碳服务 缓冲区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