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mpact of Nitrogen-Fixing Bacteria, Iron, and Zinc Foliar Application on Dry Land Yellow Mustard (Brassica juncea) Grain and Oil Production
1
作者 Saeid Zehtab Salmasi Haleh Nasiri +2 位作者 Rezvan Heshmati Mohammad Reza Sarikhani Yagoub Ra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4年第7期719-728,共10页
The study, conducted at the Research Farm of the College of Agriculture, University of Tabriz in 2021, focused on the effects of various nitrogen-fixing bacterial isolates, biofertilizers containing nitrogen and phosp... The study, conducted at the Research Farm of the College of Agriculture, University of Tabriz in 2021, focused on the effects of various nitrogen-fixing bacterial isolates, biofertilizers containing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s well as iron and zinc foliar applications on mustard growth under rainfed condi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iofertilizers, whether used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chemical fertilizers, produced comparable grain and oil outputs compared to chemical fertilizers alone. Additionally, the application of iron and zinc through foliar spraying significantly enhanced both grain and oil production.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integrating nitrogen-fixing bacteria and biofertilizers could reduce reliance on chemical nitrogenous fertilizers, leading to decreased production expenses, improved product quality, and minimized environmental impact.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potential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practices in dry land farming as a viable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chemical-intensive methods. Substituting chemical nitrogenous fertilizers with nitrogen-fixing bacteria or biofertilizers could result in cost savings in mustard grain and oil production while promoting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ogen Fixing Bacteria yellow mustard Dry Land Farming IRON ZINC Foliar Application
下载PDF
黄芥籽粕中多酚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抑菌活性 被引量:7
2
作者 赵强 吕伟 +2 位作者 赵二劳 赵三虎 范建凤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4-67,共4页
以多酚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结合正交实验的方法,优化了黄芥籽粕中多酚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并对所提多酚的抑菌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黄芥籽粕中多酚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体积分数60%的乙醇为提取剂,料液比1∶... 以多酚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结合正交实验的方法,优化了黄芥籽粕中多酚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并对所提多酚的抑菌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黄芥籽粕中多酚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体积分数60%的乙醇为提取剂,料液比1∶20,超声功率240 W,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50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多酚提取率为1.172%。黄芥籽粕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明黄芥籽粕多酚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芥籽粕 多酚 超声辅助提取 抑菌活性
下载PDF
陕北黄芥黄色种皮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徐爱遐 肖恩时 +2 位作者 田广文 马长珍 张改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5-478,共4页
采用黄芥(Brassica juncea L.)与两个不同来源的褐籽类型芥菜型油菜杂交,研究黄芥黄色种皮的遗传。结果表明:黄芥的粒色主要受母体基因型控制,褐色对黄色为显性;F2和BC1世代株间乃至株内颜色不尽一致,但黄色单株和褐色单株能够明显区分... 采用黄芥(Brassica juncea L.)与两个不同来源的褐籽类型芥菜型油菜杂交,研究黄芥黄色种皮的遗传。结果表明:黄芥的粒色主要受母体基因型控制,褐色对黄色为显性;F2和BC1世代株间乃至株内颜色不尽一致,但黄色单株和褐色单株能够明显区分,褐色和黄色的比例分别符合3∶1和1∶1的分离比例,证明黄芥的粒色主要受一对主效基因控制,同时受修饰基因和环境的影响。黄籽和褐籽杂交F2粒色与几个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证明除含油量与粒色密切相关外,其脂肪酸组分的平均值与种皮颜色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黄芥 黄籽 遗传
下载PDF
陕北黄芥芥酸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徐爱遐 黄镇 +3 位作者 李建宏 鲁瑞文 肖恩时 张修森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33-938,共6页
以吴旗黄芥×长安芥菜组合的6个世代P1、P2、F1、B1、B2和F2群体为材料,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模型的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研究了该组合芥酸含量的遗传特征.结果表明:吴旗黄芥×长安芥菜组合芥酸含量受2对加性-显性-上... 以吴旗黄芥×长安芥菜组合的6个世代P1、P2、F1、B1、B2和F2群体为材料,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模型的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研究了该组合芥酸含量的遗传特征.结果表明:吴旗黄芥×长安芥菜组合芥酸含量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E模型)控制.主基因效应中,加性效应大于显性效应,第一对主基因加性效应(da)和显性效应(ha)分别为-4.718 0和4.419 5;第二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db)和显性效应(hb)分别-4.005 8和2.023 7;2对主基因对芥酸含量的贡献差异较大,第二对主基因加性和显性效应之和占第一对主基因加性和显性效应之和的65.98%;2对主基因间存在一定的互作效应(绝对值在0.338 7~3.694 1),其中第一对主基因显性×第二对主基因加性效应(jba)较大,为3.694 1.B1、B2和F2群体芥酸含量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8.83%、44.76%和87.99%;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0.29%、41.21%和0,F2代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力,可在早期世代对芥酸含量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黄芥 主基因+多基因 芥酸 遗传
下载PDF
不同基源芥子三伏贴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皮肤刺激性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陆树萍 马天红 +1 位作者 傅跃青 丁红生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3期156-159,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基源芥子三伏贴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皮肤的刺激情况,优化三伏贴组方。方法选取2017年6月门诊支气管哮喘患者99例,随机分为白芥子组、黄芥子组、黄芥子:白芥子(5∶5)组,分别给予多穴位贴敷,观察皮肤红斑、水肿情况,并对皮肤反... 目的观察不同基源芥子三伏贴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皮肤的刺激情况,优化三伏贴组方。方法选取2017年6月门诊支气管哮喘患者99例,随机分为白芥子组、黄芥子组、黄芥子:白芥子(5∶5)组,分别给予多穴位贴敷,观察皮肤红斑、水肿情况,并对皮肤反应进行评分及综合评价。结果白芥子组三伏贴对皮肤刺激微弱,黄芥子组三伏贴对皮肤刺激强烈,黄芥子:白芥子(5∶5)组三伏贴对皮肤刺激适度,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黄白比例芥子后,既提高三伏贴质量稳定性,又减轻对患者的皮肤刺激,使患者依从性和临床疗效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芥子 白芥子 三伏贴 支气管哮喘 皮肤刺激
下载PDF
黄籽沙逊与黄籽埃塞俄比亚芥种间杂种的鉴定 被引量:1
6
作者 谭亚飞 张强 +8 位作者 赵艳艳 许茜 李扬 原玉香 姚秋菊 蒋武生 魏小春 王志勇 张晓伟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7-111,共5页
为了把黄籽沙逊的黄籽性状同埃塞俄比亚芥菜的优良特性相结合,在对黄籽沙逊和黄籽埃塞俄比亚芥菜种间远缘杂交的基础上,开展了对种间杂种的形态鉴定、染色体倍性检测、根尖染色体制片和分子标记鉴定研究。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黄籽沙逊... 为了把黄籽沙逊的黄籽性状同埃塞俄比亚芥菜的优良特性相结合,在对黄籽沙逊和黄籽埃塞俄比亚芥菜种间远缘杂交的基础上,开展了对种间杂种的形态鉴定、染色体倍性检测、根尖染色体制片和分子标记鉴定研究。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黄籽沙逊和埃塞俄比亚芥菜真杂种外观明显不同于其父母本,处于中间类型,更多偏向于父本黄籽埃塞俄比亚芥。总共对11株黄籽沙逊与黄籽埃塞俄比亚芥菜种间杂种后代的倍性进行了检测,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阳性植株DNA相对含量(主峰位置125)明显小于对照黄籽埃塞俄比亚芥DNA相对含量(主峰位置200),大于亲本黄籽沙逊DNA相对含量(主峰位置75)。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真杂种植株染色体为27条,为黄籽沙逊(AA,2n=20)和黄籽埃塞俄比亚芥菜(BBCC,2n=34)的单倍体染色体相加之和。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真杂种既有父本也有母本的特异性条带。以上均证实了所获得种间杂种的真实性,其包含了双亲中的遗传信息。所获得的含有芸薹属A、B和C 3个亚基因组的种间杂种可作为育种的中间材料应用到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育种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籽沙逊 埃塞俄比亚芥菜 黄籽 种间杂种
下载PDF
黄板加性信息素对芥菜田黄曲条跳甲的诱集效果 被引量:5
7
作者 万利 王东岐 +1 位作者 向世标 左勤勇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4期87-89,共3页
田间试验表明,黄板加性信息素对芥菜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的诱捕效果显著高于对照黄板,同时对油菜蚤跳甲、小菜蛾等其他害虫有明显的诱集效应,对天敌昆虫诱集效果与对照黄板无差别。
关键词 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 性信息素 黄板 芥菜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