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infection with 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 in European brown hare(Lepus europaeus,Pallas)
1
作者 Filippo Fratini Ranieri Verin +5 位作者 Valentina V.Ebani Cecilia Ambrogi Fabrizio Bertelloni Barbara Turchi Alessandro Poli Domenico Cerri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7年第3期269-274,共6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clinicopathological,bacter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aspects of an experimental infection with 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Y.pseudotuberculosis)in hares in order to verify the efficacy of sero...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clinicopathological,bacter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aspects of an experimental infection with 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Y.pseudotuberculosis)in hares in order to verify the efficacy of serology for the in vivo diagnosis.Moreover,the pathogenicity of two Y.pseudotuberculosis strains was investigated in order to detect potential differences.Methods:Twelve European brown hares(Lepus europaeus,Pallas)were experimentally infected per os and via conjunctival mucosae with Y.pseudotuberculosis:six subjects were infected with a strain isolated from a naturally infected hare(YpH)and six subjects with a strain isolated from a naturally infected rabbit(YpR).Two hares were used as negative controls.All animals were subjected to clinical,bacteriological and serological examinations during 9 weeks following the infection and,at the end of the control period,subjects still alive were euthanized and submitted to a complete post mortem examination.Results:All faecal samples collected during the control period were positive for bacteriological examinations and to a PCR for the inv gene of Y.pseudotuberculosis,while only one Yp H-infected hare showed a positive haemocultures.From the 2nd to the 9th week post infection(pi),serological analysis revealed specific antibodies with titers ranging from 1:10 to 1:160 in all YpH-infected and two YpR-infected subjects.All the Yp H-infected and two Yp R-infected hares scored positive for Y.pseudotuberculosis by means of bacteriological investigations.Grossly,suppurative multifocal lesions were detected in liver,spleen,kidney and sub-mandibular lymph nodes in both YpH-and YpR-infected hares and confirmed with histopathology.Pulmonary lesions were observed only in Yp H-infected subjects.Immunohistochemistry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bacterial antigen in all infected animals.Conclusion:Results of 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YpH strain is more pathogenic for hares than the YpR strain;moreover the serological test performed in this study could be used for the diagnosis of pseudotuberculosis in hares,whereas post mortem diagnosis should be confirmed by means of bacteriological examination,PCR,histopathology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 HARE BACTERIOLOGY SEROLOGY HISTOPATHOLOGY Immuno histochemistry
下载PDF
The flhDC gene affects motility and biofilm formation in 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 被引量:4
2
作者 WANG Yao1, DING LiSha1,2, HU YangBo1,2, ZHANG Yong1,2, YANG BaoYu1 & CHEN ShiYun1 1 Wuhan Institute of Vir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uhan 430071, China 2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7年第6期814-821,共8页
The flagella master regulatory gene flhDC of 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 serotype III (YPIII) was mutated by deleting the middle region; replaced by a tetracycline resistant gene,; the subsequent mutant strain named Y... The flagella master regulatory gene flhDC of 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 serotype III (YPIII) was mutated by deleting the middle region; replaced by a tetracycline resistant gene,; the subsequent mutant strain named YPIIIΔflhDC was obtained. Swimming assay showed that the swimming motility of the mutant strain was completely abolished. The promoter region of the flagella second-class regulatory gene fliA was fused with the lux box,; was conjugated with the mutant; the parent strains respectively for the first cross. LUCY assay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 flhDC 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fliA in YPIII as reported in E. coli. Biofilm formation of the mutant strain on abiotic; biotic surfaces was observed; quantif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utation of flhDC decreased biofilm formation on both abiotic; biotic surfaces,; abated the infection on Caenorhabdtis elegan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mutation of the flagella master regulatory gene flhDC not only abolished the swimming motility, but also affected biofilm formation of YPIII on different surfaces. The new function of flhDC identified in this study provides a novel viewpoint for the control of bacterial biofilm 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 flhDC motility BIOFILM
原文传递
对1株疑似鼠疫耶尔森氏菌的系统鉴定 被引量:4
3
作者 何建 李艳君 +8 位作者 祁芝珍 崔玉军 任玲玲 代瑞霞 王效义 崔百忠 张青雯 杨瑞馥 宋亚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5-358,共4页
目的对1株可疑菌株进行系列验证实验,以确定其是否为鼠疫耶尔森氏菌(以下简称鼠疫菌)。方法用鼠疫细菌学常规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确定其生物学表型特征、特异性基因及基因组特征。结果该菌株具备鼠疫菌的典型形态特征;能被鼠疫噬菌体... 目的对1株可疑菌株进行系列验证实验,以确定其是否为鼠疫耶尔森氏菌(以下简称鼠疫菌)。方法用鼠疫细菌学常规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确定其生物学表型特征、特异性基因及基因组特征。结果该菌株具备鼠疫菌的典型形态特征;能被鼠疫噬菌体完全裂解;主要生化特性为阿胶糖(+)、鼠李糖(-)、麦芽糖(+)、蜜二糖(-)、甘油(+)、脱氮(+),与典型鼠疫菌一致。毒力因子检查结果为均为阴性;对实验动物小白鼠完全无致死能力。全基因组芯片杂交实验和PCR扩增表明55023菌株没有鼠疫菌的三个质粒;也不具鼠疫标识基因;pgm位点代表性基因YPO1954扩增阳性,YPO1908扩增阴性,表明其pgm位点不完整;差异片段(DFR)分型结果表明该菌株缺失了14个DFR,不符合鼠疫菌的特征;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鼠疫存在16个碱基的差异,而与血清Ⅲ型假结核耶尔森氏菌仅相差两个碱基。结论尽管55023菌株具备鼠疫菌的一些表型特征,但基因组特征表明其不是鼠疫菌,而可能是血清III型的假结核耶尔森氏菌;噬菌体裂解结果等表型不能作为鼠疫菌鉴定的最终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耶尔森氏菌 假结核耶尔森氏菌 表型鉴定 基因型鉴定
下载PDF
松鼠猴感染假结核耶尔森菌的诊治 被引量:3
4
作者 周紫峣 周潇潇 +9 位作者 彭广能 唐天亮 彭西 钟志军 刘长松 刘俊卿 吴江兰 孙鸿雁 邓乔 周治金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1-187,共7页
2013年2月18-20日,四川省雅安市碧峰峡野生动物园内6只松鼠猴突然接连死亡,同时约有100只松鼠猴也出现了不同症状,给动物园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为寻找传染病因和治疗防控措施,首先采用尸体剖解和病理切片对其进行了组织学检查,然后采用... 2013年2月18-20日,四川省雅安市碧峰峡野生动物园内6只松鼠猴突然接连死亡,同时约有100只松鼠猴也出现了不同症状,给动物园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为寻找传染病因和治疗防控措施,首先采用尸体剖解和病理切片对其进行了组织学检查,然后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确定了病原菌,通过动物回归试验和耐药性试验发现其致病性和流行性特征,并采取紧急治疗和防疫措施及时控制了疫情。结果表明,死猴尸体内多处器官发生淤血坏死,组织病变严重并可见大量细菌。经鉴定,分离到的病原细菌为假结核耶尔森菌,该菌与鼠疫耶尔森菌同源性极高,且具有强烈的致病性、传染性和一定的耐药性,对丁胺卡拉霉素较为敏感。这是我国首次发现并报道的松鼠猴感染假结核耶尔森菌病例,本文对其诊断与治疗、流行病学研究和病理模型建立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鼠猴 假结核耶尔森菌 分离鉴定
下载PDF
中华鳖台湾群体耶尔森氏菌病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蔡完其 孙佩芳 宫兴文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74-180,共7页
从中华鳖台湾群体病鳖的肝脏分离到菌株 97 7 2C、97 9 2A’ ,用这两种菌株人工感染 10~ 15g稚鳖 ,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 10 0 %。经菌体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测定 ,鉴定 97 7 2C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Yersiniaenterocoli... 从中华鳖台湾群体病鳖的肝脏分离到菌株 97 7 2C、97 9 2A’ ,用这两种菌株人工感染 10~ 15g稚鳖 ,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 10 0 %。经菌体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测定 ,鉴定 97 7 2C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Yersiniaenterocolitica) ,97 9 2A’为假结核耶尔森氏菌 (Y .pseudotuberculosis) ,这两种菌都会引起鳖败血症。肝、肾及肠等脏器的病变明显 ,肠的病变最为严重。2 0种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对庆大霉素和甲氧苄氨嘧啶敏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台湾群体 结肠炎 耶尔森氏菌 败血症
下载PDF
鼠疫菌6MD质粒在假结核菌中的表达及其对假结核菌毒力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俞东征 刘志奇 +2 位作者 王芳 董兴齐 徐建国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3期150-153,共4页
使用电穿孔转化技术,将鼠疫耶尔森氏菌所携带的6MD 质粒转移到假结核耶尔森氏菌中,获得了杂交菌株。该杂交菌株能够表达鼠疫菌素Ⅰ及凝固酶,但其毒力却仍与作为受体的假结核菌株类似,而没有向鼠疫菌的毒力水平接近。本文对这种现象的可... 使用电穿孔转化技术,将鼠疫耶尔森氏菌所携带的6MD 质粒转移到假结核耶尔森氏菌中,获得了杂交菌株。该杂交菌株能够表达鼠疫菌素Ⅰ及凝固酶,但其毒力却仍与作为受体的假结核菌株类似,而没有向鼠疫菌的毒力水平接近。本文对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菌 6MD质粒 假结核菌 毒力
下载PDF
某林麝场林麝感染假结核耶尔森菌的诊治 被引量:2
7
作者 解冰冰 彭家兰 +10 位作者 钟志军 彭广能 彭西 杨利平 周潇潇 李刚诗 刘学涵 石锦江 陈英 杨平 李兵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9-424,433,共7页
为寻求四川宝兴某家养林麝死亡的原因及控制措施,采集一例病死林麝各组织器官进行病理切片观察和细菌分离,对分离到的病菌进行形态学观察、16S rDNA序列分析、小鼠致死试验、生化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切片中各组织含有大量细菌团;... 为寻求四川宝兴某家养林麝死亡的原因及控制措施,采集一例病死林麝各组织器官进行病理切片观察和细菌分离,对分离到的病菌进行形态学观察、16S rDNA序列分析、小鼠致死试验、生化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切片中各组织含有大量细菌团;从肠系膜淋巴结、肝、脾、肾和肺中只分离到1株病菌;16S rDNA测序分析发现该菌与耶尔森菌16S基因的相似性高达100%,生化及鉴别试验最终判定为假结核耶尔森菌。该菌对头孢噻肟、头孢西丁、丁胺卡那霉素等药物敏感。结果证实,此次林麝死亡的原因为假结核耶尔森菌引起的败血症,并及时应用敏感抗生素控制了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结核耶尔森菌 林麝 16S RDNA 分离鉴定
下载PDF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假结核耶尔森氏菌、志贺氏菌和空肠弯曲菌多重PCR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8
作者 冯育芳 邢进 +1 位作者 岳秉飞 贺争鸣 《实验动物科学》 2016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为实验动物微生物检测提供一种简便、灵敏、快速,并且特异性强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假结核耶尔森氏菌、志贺氏菌和空肠弯曲菌多重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fox基因、假结核耶尔森氏菌inv基因、志贺氏菌ipa H... 目的为实验动物微生物检测提供一种简便、灵敏、快速,并且特异性强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假结核耶尔森氏菌、志贺氏菌和空肠弯曲菌多重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fox基因、假结核耶尔森氏菌inv基因、志贺氏菌ipa H基因及空肠弯曲菌gyr A基因设计并筛选出特异性引物;优化退火温度等条件,分析多重PCR的特异性、敏感性,使用该多重PCR方法检测小鼠和豚鼠样品。结果多重PCR扩增出了预计的PCR产物,即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511 bp)、假结核耶尔森氏菌(779 bp)、志贺氏菌(290 bp)和空肠弯曲菌(156 bp)。该方法的灵敏度为1×10-3ng/μL(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假结核耶尔森氏菌、志贺氏菌)和1×10-2ng/μL(空肠弯曲菌)。特异性检测未从其他菌中检测出阳性条带。使用该方法从样品中检测出不等的阳性样品数。结论该多重PCR方法对实验动物微生物检测具有很好的应用和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假结核耶尔森氏菌 志贺菌 空肠弯曲菌 多重PCR
下载PDF
假结核耶尔森菌侵染素蛋白作为DNA疫苗佐剂的免疫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江伟 杨春静 +3 位作者 芦清霞 克力比努尔.热合曼 夏雪琴 刘红春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63-567,共5页
目的探讨假结核耶尔森菌侵染素(invasin)羧基端397个氨基酸(Inv397)对抗原免疫原性的影响,以评价其作为DNA疫苗佐剂的效果。方法利用PCR扩增Inv397编码基因(inv397),分别构建编码猪丹毒丝菌表面抗原氨基端蛋白(spaA-N)和Inv397蛋白的重... 目的探讨假结核耶尔森菌侵染素(invasin)羧基端397个氨基酸(Inv397)对抗原免疫原性的影响,以评价其作为DNA疫苗佐剂的效果。方法利用PCR扩增Inv397编码基因(inv397),分别构建编码猪丹毒丝菌表面抗原氨基端蛋白(spaA-N)和Inv397蛋白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spaA-N,pcDNA3.1-spaA-N-inv397。同时构建重组载体pET-30a-inv397,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经过Ni Sepharose 6 Fast Flow亲和层析纯化重组Inv397蛋白。将纯化后重组Inv397蛋白与包含spaA-N的重组真核质粒滴鼻免疫ICR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细胞增殖实验分析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 Inv397蛋白与spaA-N重组质粒滴鼻免疫组的血清spaA-N特异性IgG水平明显高于spaA-N其它对照组(P<0.01),且T细胞增殖水平也高于其他各组,但无显著差异。结论 Inv397蛋白具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增强作用,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DNA疫苗佐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结核耶尔森菌 侵染素 DNA疫苗 佐剂 质粒蛋白共免疫
下载PDF
假结核耶尔森菌侵袭素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春静 芦清霞 +3 位作者 克力比努尔·热合曼 刘红春 夏雪琴 李江伟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克隆假结核耶尔森菌侵袭素蛋白基因并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方法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假结核耶尔森菌侵袭素蛋白核酸序列设计引物,用PCR方法扩增假结核耶尔森菌侵袭素蛋白基因,并将其插入克隆载体pMD18-T中,测序鉴定正确后再将其克... 目的克隆假结核耶尔森菌侵袭素蛋白基因并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方法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假结核耶尔森菌侵袭素蛋白核酸序列设计引物,用PCR方法扩增假结核耶尔森菌侵袭素蛋白基因,并将其插入克隆载体pMD18-T中,测序鉴定正确后再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上,得到重组质粒pGEX-4T-1-inv.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假结核耶尔森菌提取的基因组,经PCR扩增,得到一段591 bp的片段,与预期结果一致;SDS-PAGE电泳分析,所得重组蛋白的分子量约46 kDa,与预期结果相同;重组菌体超声裂解后,经12%的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为包涵体蛋白.结论克隆的侵袭素基因核心片段可以在原核细胞中高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结核耶尔森菌 侵袭素蛋白 克隆 原核表达
下载PDF
PCR-核酸试纸条法检测食品中假结核耶尔森菌 被引量:1
11
作者 莎日娜 赵良娟 +1 位作者 庞璐 张宏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8年第23期6107-6111,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PCR-核酸试纸条技术快速检测食品中假结核耶尔森菌的方法。方法将10株假结核耶尔森菌株和9株其他耶尔森氏菌及18株来源菌株作为实验菌株进行特异性实验;通过纯菌液计数、干扰菌实验检测进行灵敏度验证。结果 DNA检测可...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PCR-核酸试纸条技术快速检测食品中假结核耶尔森菌的方法。方法将10株假结核耶尔森菌株和9株其他耶尔森氏菌及18株来源菌株作为实验菌株进行特异性实验;通过纯菌液计数、干扰菌实验检测进行灵敏度验证。结果 DNA检测可达到10^(-3)μg/mL,25g样品加菌实验灵敏度可达100 CFU/25 g,添加10倍干扰菌不会降低检测灵敏度。利用建立方法对市场购买的食品进行筛查并与国标方法进行比较,建立方法的灵敏度优于国标方法。结论该方法检测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检测食品中假结核耶尔森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结核耶尔森菌属 PCR-核酸试纸条 快速检测
下载PDF
基因芯片用于鼠疫快速诊断的初步研究
12
作者 黄海 马文丽 +3 位作者 董兴齐 张宝 吴清华 郑文岭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将基因芯片技术用于鼠疫的快速诊断。方法分别采用RD标记技术对鼠疫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的DNA样品进行标记,与芯片上的探针进行杂交。结果芯片能将鼠疫耶尔森菌与同属的2种致病性细菌鉴别开。结论基因芯... 目的将基因芯片技术用于鼠疫的快速诊断。方法分别采用RD标记技术对鼠疫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的DNA样品进行标记,与芯片上的探针进行杂交。结果芯片能将鼠疫耶尔森菌与同属的2种致病性细菌鉴别开。结论基因芯片是一种有效的诊断工具,可用于鼠疫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鼠疫 快速诊断 致病性细菌 耶尔森菌
下载PDF
假结核耶尔森氏菌rpoS基因的抗胁迫功能 被引量:3
13
作者 关景元 宋云洪 +1 位作者 李长富 王瑶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1-297,共7页
为探讨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假结核耶尔森氏菌的抗逆机制,采用同源重组原理进行双交换以获得rpoS基因突变株。分别在5mmol/L H_2O_2和pH 3.5两种胁迫下测定野生型菌株、rpoS基因突变株和互补菌株的存活率,并以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 为探讨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假结核耶尔森氏菌的抗逆机制,采用同源重组原理进行双交换以获得rpoS基因突变株。分别在5mmol/L H_2O_2和pH 3.5两种胁迫下测定野生型菌株、rpoS基因突变株和互补菌株的存活率,并以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为荧光探针,测定两种胁迫下细菌胞内活性氧水平。结果显示,在5mmol/L H_2O_2和pH3.5胁迫下,假结核耶尔森氏菌rpoS基因突变株存活率明显降低,这种降低能够在互补菌株中得到恢复;突变株中胞内活性氧自由基水平明显高于野生型菌株和互补菌株。说明:rpoS基因具有帮助假结核耶尔森氏菌抗氧化胁迫和酸胁迫的功能,且这一功能的发挥是通过调节胞内活性氧水平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结核耶尔森氏菌 rpoS基因 抗胁迫 活性氧水平
下载PDF
国内首次从猪中检出假结核耶氏菌的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淑敏 于恩庶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1-13,共3页
本文报告检验福建省市售28种食品标本764份,其中猪肉标本占177份。结果从猪肠中分离出一株假结核耶氏菌。该株根据形态学、血清学及生化的特征,鉴定为血清Ⅲ型,具有毒力,含有VW抗原,且能使小白鼠致死。这证明猪可自然携带假结核耶氏菌,... 本文报告检验福建省市售28种食品标本764份,其中猪肉标本占177份。结果从猪肠中分离出一株假结核耶氏菌。该株根据形态学、血清学及生化的特征,鉴定为血清Ⅲ型,具有毒力,含有VW抗原,且能使小白鼠致死。这证明猪可自然携带假结核耶氏菌,是该病的传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结核耶氏菌 分离
下载PDF
03型伪结核杆菌毒力基因的研究
15
作者 包毅 林颖芬 +3 位作者 郑玲 林应锵 程锦珍 包幼迪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25-227,共3页
用质粒消除技术,从03型伪结核杆菌毒力株中筛选出同宗的质粒治愈株,后者在缺失了一个分子量约为66kb(43.3MD)的大质粒的同时,丧失了对动物的侵袭性,细菌毒力消失。证实03型伪结核杆菌的毒力基因是位于染色体外的环状质粒DNA上,该质粒还... 用质粒消除技术,从03型伪结核杆菌毒力株中筛选出同宗的质粒治愈株,后者在缺失了一个分子量约为66kb(43.3MD)的大质粒的同时,丧失了对动物的侵袭性,细菌毒力消失。证实03型伪结核杆菌的毒力基因是位于染色体外的环状质粒DNA上,该质粒还编码了细菌的两个表型,1.外膜蛋白的产生;2.依赖钙离子生长。本文提示:要判定从临床上分离的03型伪结核杆菌是否具有毒力,应以检测其是否具有66kb的毒力质粒为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3型 伪结核杆菌 毒力基因 质粒
下载PDF
猪源假结核耶尔森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16
作者 石於友 陈汝琎 +6 位作者 曾顺玉 刘宁 宋聪 李美荃 李华春 赵德宏 姚俊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6-40,共5页
2014年8月26日云南省富宁县某生猪散养户饲养的中大猪群发生疑似猪丹毒疫情,送检病死猪组织样品经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II型的Real-time 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同时进行病原体的分离培养,从淋巴... 2014年8月26日云南省富宁县某生猪散养户饲养的中大猪群发生疑似猪丹毒疫情,送检病死猪组织样品经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II型的Real-time 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同时进行病原体的分离培养,从淋巴结中分离获得1株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呈两极浓染,经昆明小白鼠致病性实验、本动物回归实验、细菌生化实验鉴定,该病原体为假结核耶尔森氏菌。药敏实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氧氟沙星、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头孢噻肟高度敏感,对呋喃唑酮、头孢曲松钠、四环素中度敏感,对氨苄青霉素低度敏感,对青霉素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结核耶尔森氏菌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一株松鼠猴假结核耶尔森菌的分离与鉴定
17
作者 刘珍 闻亮 +7 位作者 糜森州 鞠勇 吴亚光 杨君 黄凯 张信军 陈素娟 彭大新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8-442,共5页
2014年12月22日,扬州动物园内的1只松鼠猴突然发生死亡。解剖该松鼠猴可见其肺脏、肾脏、脾脏及肠道上呈现白色圆形、干酪样、大小不等的坏死病灶。无菌采集肝脏和脾脏后,在麦康凯琼脂板、血清琼脂板和鲜血琼脂板上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 2014年12月22日,扬州动物园内的1只松鼠猴突然发生死亡。解剖该松鼠猴可见其肺脏、肾脏、脾脏及肠道上呈现白色圆形、干酪样、大小不等的坏死病灶。无菌采集肝脏和脾脏后,在麦康凯琼脂板、血清琼脂板和鲜血琼脂板上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纯培养后,鲜血琼脂板上可见干燥的灰黄色的菌落。经生化试验和16S rDNA试验鉴定为假结核耶尔森菌:致病性试验的结果也表明该菌为该松鼠猴的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羧苄青霉素和头孢噻肟比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鼠猴 假结核耶尔森菌 分离鉴定
下载PDF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的调查研究
18
作者 牛艳芬 周松 +14 位作者 刘广 刘晓伟 张懿晖 王海峰 段然 王鑫 杨晓燕 杜越聪 王汐 赵升 金春霞 杜国义 史献明 崔耀仁 闫萍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 调查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分布情况,为鼠传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宿主动物舌根部和回盲肠部标本,分别用培养、PCR方法检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 目的 调查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分布情况,为鼠传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宿主动物舌根部和回盲肠部标本,分别用培养、PCR方法检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共采集样本1 048份,其中舌根部543份,回盲肠部505份。致病性耶尔森菌细菌培养全部阴性。假结核耶尔森菌PCR初筛全部阴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PCR初筛铁草胺菌素受体蛋白基因(foxA)阳性2份,年阳性率为0.41%(2/490),舌根部和回盲肠部标本fox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29,P=0.112)。结论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部分地区主要宿主携带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鼠疫监测同时需要加强其他致病性耶尔森菌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假结核耶尔森菌 调查
原文传递
鼠疫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基因鉴别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石国祥 张政 +10 位作者 梅玲玲 陈劲华 梅盛华 金大智 张志凯 王宇萌 张孝和 罗芸 孙继民 俞东征 夏连续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6-500,共5页
目的建立鼠疫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基因鉴别方法。方法依据鼠疫菌、假结核菌特有的基因组序列[“疫岛(PeI)”和“假岛(Psi)”],与已公布的12株鼠疫菌和4株假结核菌全基因序列进行比对,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对鼠疫菌、假结核菌... 目的建立鼠疫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基因鉴别方法。方法依据鼠疫菌、假结核菌特有的基因组序列[“疫岛(PeI)”和“假岛(Psi)”],与已公布的12株鼠疫菌和4株假结核菌全基因序列进行比对,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对鼠疫菌、假结核菌和其他肠道细菌进行鉴定。结果用52株鼠疫菌、57株假结核菌和其他肠道菌株进行验证,结果显示,5对鼠疫菌的鉴定引物中,2对(PeI2和PeI11)仅在52株鼠疫菌中扩出目的条带,另3对引物(PeIl、PeI3和PeI12)除鼠疫菌外在部分假结核菌株中也扩出目的条带;5对假结核菌鉴定引物中,1对引物(Psi1)在52株鼠疫菌和57株假结核菌株中扩出目的条带,4对引物(Psi7、Psi16、Psi18和Psi19)仅在57株假结核菌株中均扩出目的条带,在鼠疫菌中未扩出目的条带。结论用鼠疫菌和假结核菌共有的Psil序列、鼠疫菌特有的PeI2和PeIll序列及假结核菌特有的Psi7、Psi16、Psi18和Psi19序列组成的基因鉴别方法,可以用于鼠疫菌和假结核菌的基因快速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耶尔森菌 假结核耶尔森菌 基因 鉴别
原文传递
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研究鼠疫菌与假结核菌基因组之间的差异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效义 秦珑 +9 位作者 戴二黑 童宗中 韩延平 张建国 郭兆彪 宋亚军 周冬生 王津 王俊 杨瑞馥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20,24,共4页
 目的:研究古典型鼠疫菌与假结核菌ATCC29833基因组间的差异,为进一步认识鼠疫菌的起源与进化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比较两种细菌基因组间的差异。结果:与已测序的 3株鼠疫菌基因组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了 259个假结核菌...  目的:研究古典型鼠疫菌与假结核菌ATCC29833基因组间的差异,为进一步认识鼠疫菌的起源与进化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比较两种细菌基因组间的差异。结果:与已测序的 3株鼠疫菌基因组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了 259个假结核菌基因组中存在的特异序列,与基因库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了 10个假结核菌ATCC29833基因组中存在的新序列。结论: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比较近源微生物基因组之间差异的方法,鼠疫菌在进化过程中失去了大量的基因,假结核菌基因组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耶尔森氏菌 假结核耶尔森氏菌 基因组 抑制消减杂交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