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Drum Dance of the Yi People
1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7年第1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The Drum dance of the yi People
下载PDF
彝族“都火舞”的身体表述与文化内涵
2
作者 李晓鸥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2-67,共6页
“都火舞”是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一种节庆性舞蹈,它始发于原始社会时期,体现了彝族人民“尚火”的观念。“都火舞”以“逆时行走”为主要动作特征,展现了彝族女性庄重、矜持的气质。这一动作特征和气质是彝族发展史中女性形象、地位转... “都火舞”是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一种节庆性舞蹈,它始发于原始社会时期,体现了彝族人民“尚火”的观念。“都火舞”以“逆时行走”为主要动作特征,展现了彝族女性庄重、矜持的气质。这一动作特征和气质是彝族发展史中女性形象、地位转变的文化内涵在身体表述中的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都火舞” 身体实践 文化内涵
下载PDF
氍毹的传播路径及唐代氍毹图像的流行
3
作者 董睿 《当代美术家》 2024年第1期15-29,共15页
氍毹是中亚及其西部地区游牧民族铺垫在地面的一种毛毯,用羊毛编织而成,并有精美的图案。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之后,中国始从大秦了解到氍毹这种物品。魏晋时期,粟特人将氍毹作为珍贵的贡品进献给中国,但氍毹图像尚未流行。南北朝至隋代,来... 氍毹是中亚及其西部地区游牧民族铺垫在地面的一种毛毯,用羊毛编织而成,并有精美的图案。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之后,中国始从大秦了解到氍毹这种物品。魏晋时期,粟特人将氍毹作为珍贵的贡品进献给中国,但氍毹图像尚未流行。南北朝至隋代,来自中亚的粟特人来华经商并定居长安、洛阳、邺城等地,氍毹作为重要商品输入长安和中原地区,来华粟特人及其后裔的石葬具上的图像中出现了氍毹。唐玄宗时期,氍毹图像在西安地区的贵族墓室壁画中较为流行,主要原因是唐玄宗个人喜爱异域文化,同时借助胡化的手段笼络异族人心,促进了胡旋舞在宫廷的盛行并以图像的形式被引入墓室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氍毹 唐玄宗 胡旋舞 粟特 尉迟乙僧
下载PDF
“阿细跳月”的名称溯源及其认可
4
作者 马贞维 《红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9,33,共6页
“跳月”一词至迟是明万历以来汉族文人对南方少数民族(特别是苗族)跳舞以求偶的风俗之专称,并非梁伦、闻一多所起。1940年前后,一批知识分子深入到阿细人聚居区,他们用“跳月”一词来称呼阿细人跳舞求偶的三弦舞。1945年梁伦深入路南... “跳月”一词至迟是明万历以来汉族文人对南方少数民族(特别是苗族)跳舞以求偶的风俗之专称,并非梁伦、闻一多所起。1940年前后,一批知识分子深入到阿细人聚居区,他们用“跳月”一词来称呼阿细人跳舞求偶的三弦舞。1945年梁伦深入路南圭山采风,看到了久闻其名的“跳月”,1946年他在当地挑选阿细人演员,创编了一个名为“阿细跳月”的三弦舞节目。后来“阿细跳月”这个节目名称知名度扩大,最终含义泛化为对阿细人三弦乐舞的专称,并被社会各界和阿细人所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月 阿细跳月 梁伦 闻一多
下载PDF
基于楚怡精神的高职舞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5
作者 伍敏 《成才之路》 2024年第17期113-116,共4页
楚怡精神是一种植根于中国土壤的教育理念和精神追求,集中体现了爱国、求知、创业、兴工的价值观念。目前,高职舞蹈专业教学团队存在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团队合作及发展意识不强、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基于此,高职院校... 楚怡精神是一种植根于中国土壤的教育理念和精神追求,集中体现了爱国、求知、创业、兴工的价值观念。目前,高职舞蹈专业教学团队存在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团队合作及发展意识不强、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基于此,高职院校可将楚怡精神引入舞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中,充分发挥教学团队作用,积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理想、有追求的舞蹈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怡精神 舞蹈专业 教学团队 理念 模式 合作 资源
下载PDF
滇南彝族乐作舞类型与要素及其文化意蕴与风格动律
6
作者 龙倮贵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6-33,共8页
乐作舞是滇南彝族地区流传较广、表演形式多样而又最为普及的一种自娱性的民间传统舞蹈,并在长期发展中融入到民间信仰奉祀和丧葬礼仪及青年男女恋爱婚姻生活中。滇南彝族乐作舞虽有红河元阳、石屏峨山、弥勒泸西等三大类型,但围圆跳舞... 乐作舞是滇南彝族地区流传较广、表演形式多样而又最为普及的一种自娱性的民间传统舞蹈,并在长期发展中融入到民间信仰奉祀和丧葬礼仪及青年男女恋爱婚姻生活中。滇南彝族乐作舞虽有红河元阳、石屏峨山、弥勒泸西等三大类型,但围圆跳舞、拍掌定调、三步动律、循循善诱等是乐作舞的基本要素,具有表征原始农耕、狩猎渔集、民间信仰、青年男女恋爱婚姻及日常生活等文化意蕴,并在具体的表演中凸显古朴浑厚、凝重沉稳、外柔内刚的整体特征,也表现了下稳上活、稳而不僵、活而不浮的基本动律特点。但不论跳何调的乐作舞,皆边舞边唱,并围成圆圈,以此反映彝族以熊熊燃烧的篝火为向心的民族凝聚力,象征吉祥如意,团结和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南彝族 乐作舞 类型 要素 意蕴 风格
下载PDF
“娱人”与“娱神”:汉代西南夷乐舞中的“羽舞”探究
7
作者 张洁宁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9-175,I0005,共8页
在汉代文献中出现的“四夷乐”之一的西南夷“羽舞”,以头戴羽冠、身着鸟尾长裙,作徒手或手持羽器等道具的人物形象被刻画在我国西南地区出土的汉代青铜器上,有着对狩猎活动进行舞蹈化再现的特征,并且逐步衍生出以“娱人”为目的的戏剧... 在汉代文献中出现的“四夷乐”之一的西南夷“羽舞”,以头戴羽冠、身着鸟尾长裙,作徒手或手持羽器等道具的人物形象被刻画在我国西南地区出土的汉代青铜器上,有着对狩猎活动进行舞蹈化再现的特征,并且逐步衍生出以“娱人”为目的的戏剧化新模式。而广泛装饰于汉代西南地区铜鼓上的“羽人舞蹈纹”常伴随太阳纹、鸟纹组合出现,结合当地与舞蹈相关的神话样本发现“羽舞”作为一种祭祀手段,目的还在于达成当时人们沟通天地以“娱神”的信仰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西南夷 羽舞 狩猎 祭祀
下载PDF
述宋代著名音乐家刘诜——兼论明清以来佾舞的传承与发展
8
作者 李宗霖 戴显群 《福建史志》 2023年第3期7-11,71,共6页
福清人刘诜是北宋著名音乐家、大晟燕乐的奠基人,为宋朝大晟燕乐建设以及乐书编修工作做出重大贡献。同时,刘诜也是佾舞音乐的主要编撰者。北宋大晟燕乐与佾舞交相辉映,历经金、元、明、清、民国而日久弥新,沿用至今。
关键词 宋代 音乐家 刘诜 佾舞 传承
下载PDF
仪式歌舞作为行动——田村彝族阿苏者跳歌之研究
9
作者 普成山 《红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6-9,13,共5页
莫里斯·布洛赫提出仪式的言语行为(包括仪式歌舞)的意义可分为命题力和施事力,言语行为越是形式化其命题力越弱,反之施事力越强。布洛赫提出了仪式研究领域的一条进路,认为仪式中的言语行为不是通过描述、表达或传达思想来进行交流... 莫里斯·布洛赫提出仪式的言语行为(包括仪式歌舞)的意义可分为命题力和施事力,言语行为越是形式化其命题力越弱,反之施事力越强。布洛赫提出了仪式研究领域的一条进路,认为仪式中的言语行为不是通过描述、表达或传达思想来进行交流,而是实际上做了某个行动。但学界对仪式具体“做了”什么以及言语内容的重要性却有不同的看法。以滇中南华县田村彝族“阿苏者跳歌”为例,从阿苏者跳歌在仪式展演和非仪式展演之间的对比入手,发现“阿苏者跳歌”的展演语境、展演内容及其形式之间是互构的,共同决定了其“所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歌舞 行动 彝族 阿苏者跳歌
下载PDF
红河县彝族乐作舞生态学研究
10
作者 周庆 罗银伟 《红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8-20,25,共4页
红河县彝族乐作舞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自娱性舞蹈艺术,它集中体现了彝族生态背景、生产体验、生活场景。文章从“源”“圆”“元”“原”四个维度对红河县彝族乐作舞反映的生态系统进行分析,探其历史文化意蕴,求其创新发展之路... 红河县彝族乐作舞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自娱性舞蹈艺术,它集中体现了彝族生态背景、生产体验、生活场景。文章从“源”“圆”“元”“原”四个维度对红河县彝族乐作舞反映的生态系统进行分析,探其历史文化意蕴,求其创新发展之路。文化不可脱离生境而发展,因而对红河县彝族乐作舞所处生境的保护也是对其文化传承与保护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文章通过“入境”研究和“造境”传播两种途径切入,对促进红河县彝族乐作舞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县 彝族乐作舞 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玉树地区伊舞与卓舞的异同辨析
11
作者 刘秋彤 邱雅慧 《中国舞蹈学》 2023年第2期179-195,349,350,共19页
玉树,由藏语音译而来,其含义为遗址。玉树藏族自治州是连接青海与西藏的要津,此外,东与果洛藏族自治州互通,南与西藏昌都和那曲交界,东南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比邻,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歌舞多达四百余种记录在册,由“伊”“卓”... 玉树,由藏语音译而来,其含义为遗址。玉树藏族自治州是连接青海与西藏的要津,此外,东与果洛藏族自治州互通,南与西藏昌都和那曲交界,东南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比邻,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歌舞多达四百余种记录在册,由“伊”“卓”“热巴”“热伊”“弦子舞”“锅哇”等庞大舞蹈体系组成。其中“伊舞”和“卓舞”由于无鼓、剑等特殊道具的使用,二者舞蹈时都以水袖呈现,对于许多非藏区的舞蹈者而言易混淆,伊舞和卓舞有相似却不相同,对于二者具体的异同有待于详细辨析。本文将从个性到共性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形成两者的异同辨析一览表,以便后续学者们对玉树地区的藏族舞蹈做进一步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 伊舞 卓舞 藏族舞蹈
下载PDF
玉树“依”的舞蹈形态学分析
12
作者 李雯茜 《藏舞蹈学》 2023年第1期292-304,367,368,共15页
“依”是藏族舞蹈中一种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形态,也是玉树独具魅力的自娱性民间歌舞。本文以玉树地区“依”为研究对象,从舞蹈形态学角度出发,来审视“依”的舞蹈形态及相关内容,重点分析其材料构成、历史生成和形态转换,以此对舞蹈进行... “依”是藏族舞蹈中一种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形态,也是玉树独具魅力的自娱性民间歌舞。本文以玉树地区“依”为研究对象,从舞蹈形态学角度出发,来审视“依”的舞蹈形态及相关内容,重点分析其材料构成、历史生成和形态转换,以此对舞蹈进行文化解读和审美阐释,有助于“依”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为分析其他传统民间舞蹈形态提供了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形态 玉树“依” 民间舞蹈
下载PDF
身体视域下的青海玉树依舞探究——以民间舞蹈“巾迪出禄雅嗦”为例
13
作者 徐敏杰 《藏舞蹈学》 2023年第1期265-275,364,365,共13页
本文从身体视域出发,对青海玉树“依舞”进行多维度的探究,以民间舞蹈“巾迪出禄雅嗦”为例,探究了青海玉树“依舞”下的“文化”身体并从中分解出地域文化的身体、服饰的身体和劳作的身体。在“美”的身体层面提炼出身体的节奏律动之... 本文从身体视域出发,对青海玉树“依舞”进行多维度的探究,以民间舞蹈“巾迪出禄雅嗦”为例,探究了青海玉树“依舞”下的“文化”身体并从中分解出地域文化的身体、服饰的身体和劳作的身体。在“美”的身体层面提炼出身体的节奏律动之美、身体动作的重复之美和联袂踏歌下男女的身体互动之美。然后,从“技术”的身体升华中提炼出“歌舞乐”三位一体的“技术”身体和“巾迪出禄雅嗦”舞蹈高潮部分时的“技艺”身体。最后从“合一”的身体层面出发,在青海玉树“依舞”所呈现的“具身”身体和“歌舞一体”身体出发,进而上升到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的“身心合一”“人物合一”和“天人合一”的身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青海玉树 依舞 藏族舞蹈
下载PDF
彝族羊皮鼓舞的主要特征与文化诠释
14
作者 汤诗韵 《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 2023年第2期68-71,共4页
本文以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遍沙拉村的彝族羊皮鼓舞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彝族羊皮鼓舞的主要特征与文化诠释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介绍了彝族羊皮鼓舞的服装道具和表演形式;继而从程式性与功能性、神秘性与象征性、模仿性与表演性这六... 本文以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遍沙拉村的彝族羊皮鼓舞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彝族羊皮鼓舞的主要特征与文化诠释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介绍了彝族羊皮鼓舞的服装道具和表演形式;继而从程式性与功能性、神秘性与象征性、模仿性与表演性这六个方面论述了彝族羊皮鼓舞的主要特征;最后从祖先崇拜、农耕信仰和地域文化特色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彝族羊皮鼓舞的文化内涵。本文研究在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彝族羊皮鼓舞这一小众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促进其能在未来有更好地发展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羊皮鼓舞 主要特征 文化诠释
下载PDF
族群记忆与文化认同:花腰彝“女子舞龙”文化生态变迁的人类学考察——基于滇南石屏县慕善村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15
15
作者 汪雄 聂锐新 +3 位作者 李延超 赵国炳 丁先琼 万宇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7-54,92,共9页
应用体育人类学方法论,借助田野调查、历史过程比较、文献资料等方法,以"族群记忆——文化认同——民族文化品牌"为历史文化脉络,以文化生态变迁为研究视角,以慕善村花腰彝"女子舞龙"活动为调查研究个案,采用质的... 应用体育人类学方法论,借助田野调查、历史过程比较、文献资料等方法,以"族群记忆——文化认同——民族文化品牌"为历史文化脉络,以文化生态变迁为研究视角,以慕善村花腰彝"女子舞龙"活动为调查研究个案,采用质的研究范式,分析了慕善村花腰彝"女子舞龙"活动的文化生态环境与结构、文化生态变迁历程等,并进一步探讨其凸显的价值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慕善村花腰彝"女子舞龙"活动与"祭龙仪式"的宗教礼仪息息相关,相互依存;慕善村花腰彝"女子舞龙"的文化生态变迁历程,实质上是花腰彝人民从起初的"族群记忆"到"文化认同",再到"民族文化品牌"过程中的必然选择;经历了"萌芽时期(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中断期(文革冲击)、恢复期(1977年-1994年)、发展期(1994年-2008年)、繁荣期(2008以后)"等变迁历程;具有尚"舞"精神的传递和文化认同的载体、民族生计与经济利益的诉求、全民健身的有效途径、构建和谐社会的"安全阀"、学校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互动与补充等凸显的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人类学 民族传统体育 文化生态变迁 女子舞龙 花腰彝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花腰彝女子舞龙”的嬗变与传承发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汪雄 陈玉林 吕金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321-324,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走访与田野调查等方法,对花腰彝女子舞龙活动的历史渊源、社会变迁、保护与发展传承等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内涵特征与体育社会价值意义.研究表明:花腰彝女子舞龙活动起源于神话祭祀活动和英雄祖先崇拜,具有浓烈的宗...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走访与田野调查等方法,对花腰彝女子舞龙活动的历史渊源、社会变迁、保护与发展传承等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内涵特征与体育社会价值意义.研究表明:花腰彝女子舞龙活动起源于神话祭祀活动和英雄祖先崇拜,具有浓烈的宗教气息;嬗变至今,经历了萌芽状态、习俗养成、飞速发展并蜚声海内外、文化品牌确立等4个阶段,值得深入挖掘和开发利用研究.需注重彰显其文化内涵,提炼其价值意义,建构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与传承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族传统体育 女子舞龙 花腰彝
下载PDF
彝族烟盒舞的功能与传承发展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孟文 张健 +1 位作者 李海燕 王厚雷 《四川体育科学》 2015年第6期104-107,111,共5页
彝族烟盒舞是楚雄地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色彩的传统文化舞蹈,是国家保护的非物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通过采用田野调查、运用文献资料、个体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南华五顶山乡彝族烟盒舞的艺术文化本体和发展现状进行了... 彝族烟盒舞是楚雄地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色彩的传统文化舞蹈,是国家保护的非物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通过采用田野调查、运用文献资料、个体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南华五顶山乡彝族烟盒舞的艺术文化本体和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彝族烟盒舞保护与发展对策进行了初步探析,旨在发扬和传承少数民族彝族烟盒舞文化,发挥彝族烟盒舞的特点和价值,弘扬这一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烟盒舞 功能 传承与发展
下载PDF
从《舞赋》看汉代人的乐舞观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健红 杨方刚 刘远林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0年第4期87-90,共4页
汉代乐舞是百戏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汉傅毅和张衡的《舞赋》均描绘了当时舞蹈的演出盛况,从中可见汉代人开放、包容的乐舞观,其中也不乏儒家乐舞观的影响;汉代乐舞还具有新颖的形式和高超的艺术水准,并具有十分先进的舞蹈编排理念。
关键词 傅毅 张衡 《舞赋》 乐舞观
下载PDF
试论彝族烟盒舞的文化传承及其特殊功能 被引量:12
19
作者 普丽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4-107,共4页
烟盒舞作为彝族的一种文化艺术,能在滇南建水、石屏一带彝族中产生、发展,流传至今,成为一种舞套繁多、内容丰富多彩、艺术成就较高、流传面很广的一种民族民间舞蹈,这并非是一种偶然的现象。从民族社会学的观点看,其产生既有深刻的社... 烟盒舞作为彝族的一种文化艺术,能在滇南建水、石屏一带彝族中产生、发展,流传至今,成为一种舞套繁多、内容丰富多彩、艺术成就较高、流传面很广的一种民族民间舞蹈,这并非是一种偶然的现象。从民族社会学的观点看,其产生既有深刻的社会原因,也有历史必然性。它和彝族的社会历史密切相关,具有特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烟盒舞 文化传承 功能
下载PDF
南涧彝族“跳菜”礼仪的象征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秦莹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9-86,共8页
"跳菜"是彝族在宴请宾客时跳着舞上菜的最高待客礼仪,它是舞蹈和饮食合二为一的典型。本文在明确跳菜礼仪及其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跳菜舞蹈象征符号和饮食象征符号的意义解析,揭示了彝族传统的认知体系和乐观豁达的民族心理,... "跳菜"是彝族在宴请宾客时跳着舞上菜的最高待客礼仪,它是舞蹈和饮食合二为一的典型。本文在明确跳菜礼仪及其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跳菜舞蹈象征符号和饮食象征符号的意义解析,揭示了彝族传统的认知体系和乐观豁达的民族心理,以及跳菜对彝族族群认同、民族和睦相处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跳菜 礼仪 象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