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u Yi and His Asia-Pacific Group
1
《China Today》 1997年第5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Lu yi and His Asia-Pacific group In
下载PDF
The Yi Ethnic Group in Yunnan Province
2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7年第1期49-52,共4页
关键词 The yi Ethnic group in Yunnan Province
下载PDF
唤醒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记忆与认同实践
3
作者 巫达 徐天雨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0,121,共8页
彝族他留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和华坪县,是历史文献中“白蛮”的后裔。在族源传说故事中,他留人认为他们与周边的藏族、纳西族、白族、汉族和彝族诺苏人是从兄弟姊妹一家人中分衍而来。宗支节是他留人祭祖的节日,早期仅用于... 彝族他留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和华坪县,是历史文献中“白蛮”的后裔。在族源传说故事中,他留人认为他们与周边的藏族、纳西族、白族、汉族和彝族诺苏人是从兄弟姊妹一家人中分衍而来。宗支节是他留人祭祖的节日,早期仅用于各姓祭祀各自的先祖,外人不得参与。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他留人开始利用宗支节祭祀“三百六十户伍”汉人祖先,这一唤醒对“汉人祖先”的记忆过程体现了早期迁徙到云南的汉族人和彝族他留人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心性与历史事实。他留人从“多族共祖”到“彝汉共祖”的历史记忆与认同实践,是一种对自身起源问题的“再创造”。这使族群的边界得以从历史记忆的维度被消解,而代之以中华民族共同体层面的血脉联结和家园共享,体现出他留人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呈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这个过程是唤醒他留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彝族他留人的个案,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教学和宣传提供了宝贵素材和民族志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他留人 记忆建构 文化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认同
下载PDF
彝寨地权习惯法的演进及其现实意义探析——基于滇中北部地区武定县S村的考察
4
作者 徐建平 杜心怡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2期89-97,共9页
武定S村为古老的彝族村落,对家庭承包的集体土地和村公共用地的使用权习惯规则,是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土地权利习惯规则,既有彝族传统习惯法的影响,又具鲜明的区域特点,对周边地区其他民族的土地利用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在... 武定S村为古老的彝族村落,对家庭承包的集体土地和村公共用地的使用权习惯规则,是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土地权利习惯规则,既有彝族传统习惯法的影响,又具鲜明的区域特点,对周边地区其他民族的土地利用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多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碰撞、借鉴与融合中,其传统的土地权利习惯规则历经发展与变迁,仍然保留了一些较有特色的习惯。通过总结这些土地使用的习惯内涵与特点,探讨其对国家法律的补充功能,对促进当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使用权 习惯法 民族文化 彝族
下载PDF
广西壮族与云南彝族粗陶平地堆烧技艺比较研究
5
作者 白雅力克 黄丹虹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4年第4期84-86,共3页
广西百色靖西壮族夹砂粗陶平地堆烧技艺与云南玉溪元江县土锅寨彝族粗陶平地堆烧技艺都属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原始烧陶传统技艺,其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并有较强的完整性与传承性,已成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采取了田野调查法和比较... 广西百色靖西壮族夹砂粗陶平地堆烧技艺与云南玉溪元江县土锅寨彝族粗陶平地堆烧技艺都属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原始烧陶传统技艺,其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并有较强的完整性与传承性,已成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采取了田野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对两地堆烧工艺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得出了多处异同之处。文章研究成果不仅对现代陶艺平地堆烧工艺发展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而且对少数民族传统造物文化理论研究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壮族 云南彝族 粗陶 平地堆烧 技艺
下载PDF
基于索绪尔符号学视域下的彝族羊角纹样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郑崇辛 王群山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8-124,共7页
彝族羊角纹样是彝族纹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强烈的“纹样符号”属性。本文在索绪尔符号学视域下,采取相关文献与实物互证的方法,通过考证彝族羊角纹样形状的历史演变、归纳其组织结构特征、总结色彩运用规律,进而探究彝族羊角纹样发... 彝族羊角纹样是彝族纹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强烈的“纹样符号”属性。本文在索绪尔符号学视域下,采取相关文献与实物互证的方法,通过考证彝族羊角纹样形状的历史演变、归纳其组织结构特征、总结色彩运用规律,进而探究彝族羊角纹样发展成因及文化脉络。研究发现:彝族羊角纹样具有形状上均衡协调、结构适势而为和色彩对立统一的外在能指特征;其所指层面则表明彝族羊角纹样是彝族财富和吉祥的象征,不仅承载彝族羊图腾崇拜的民风民俗,还蕴含了深层次的万物雌雄观哲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羊角纹样 索绪尔符号学 形状 结构 色彩 文化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基因-511C/T多态性与云南省彝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相关
7
作者 杨彤 徐源 +6 位作者 濮兴云 马毅婷 杨静 舒芯 彭红瑜 吴艳瑞 龙莉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2期1651-1655,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基因-511C/T多态性与云南省彝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用PCR-RFLP技术对云南省晋宁县双河乡85例彝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组)和106例彝族健康人(对照组)的白细胞介素1β基因-511C/T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通...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基因-511C/T多态性与云南省彝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用PCR-RFLP技术对云南省晋宁县双河乡85例彝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组)和106例彝族健康人(对照组)的白细胞介素1β基因-511C/T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通过SPSS 27.0软件分析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并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EH组中白细胞介素1β基因的突变位点511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布分别为18.82%、44.71%、36.47%,对照组中分别为5.66%、26.42%、67.92%。2组的基因型频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H组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1.18%、58.82%,对照组C、T等位基因频率为18.87%、81.13%。等位基因在2组间的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计算男性和女性的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2者都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白细胞介素1β基因-511C/T多态性分布与云南省彝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存在相关性,是云南彝族原发性高血压的遗传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 原发性高血压 彝族
下载PDF
云南彝族黑彝支系女性服饰色彩与纹样研究
8
作者 高瑞 王羿 《色彩》 2024年第4期88-91,共4页
云南黑彝支系作为彝族众多支系之一,具有其独特的服饰文化内涵。针对云南黑彝支系女性服饰色彩与纹样研究欠缺等问题,采用田野考察、文献调研以及基于K-Means聚类算法对黑彝女性服饰的色彩和纹样加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南黑彝支系女... 云南黑彝支系作为彝族众多支系之一,具有其独特的服饰文化内涵。针对云南黑彝支系女性服饰色彩与纹样研究欠缺等问题,采用田野考察、文献调研以及基于K-Means聚类算法对黑彝女性服饰的色彩和纹样加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南黑彝支系女性服饰色彩主要以黑色和靛蓝色为主色,装饰色彩丰富,且色彩强烈。服饰纹样有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等,组合形式多样,且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寓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服饰 云南彝族 黑彝支系 黑彝女性服饰
下载PDF
凉山彝族服饰非遗文创设计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洵 《西部皮革》 2024年第8期144-147,共4页
文章以凉山彝族服饰非遗文创设计作为研究对象,从“给予”的角度,分析了凉山彝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包含的再设计元素;其次从重视调研、产品的同质化与差异化、设计理念的提升、设计师的重要作用四个方面进行了设计提升论述;最后总... 文章以凉山彝族服饰非遗文创设计作为研究对象,从“给予”的角度,分析了凉山彝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包含的再设计元素;其次从重视调研、产品的同质化与差异化、设计理念的提升、设计师的重要作用四个方面进行了设计提升论述;最后总结出在凉山彝族服饰非遗文创设计过程中应与时俱进,将传统优秀文化结合现代的审美、现代技术探索更符合现代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的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非遗 文创 设计
下载PDF
移动的“地界”(mu ddix):小凉山彝族家支的分化与整合
10
作者 杨铭君 李建明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152,156,共13页
家支制度被认为是凉山彝族社会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向内凝聚了血缘共同体的团结,向外抵御了共同体潜在的风险。因此,一般认为家支仅仅是以血缘世系为纽带进行整合的。通过对近代以来云南小凉山的考察发现,在有“等级团结”关系的... 家支制度被认为是凉山彝族社会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向内凝聚了血缘共同体的团结,向外抵御了共同体潜在的风险。因此,一般认为家支仅仅是以血缘世系为纽带进行整合的。通过对近代以来云南小凉山的考察发现,在有“等级团结”关系的彝族社会中,家支具有延展性,它既指一个具有血缘世系纽带的群体,也指具有等级涵盖关系的家支联合体。在本土概念中将其归纳为“地界”(mu ddix)。“地界”是指在小凉山彝族社会内部以诺伙家支为名号,诺伙、曲诺、阿加和呷西这三层身份关系为基础,以家支地界利益为最高原则来组成和维系共同体运转的法权机制,以此来讨论小凉山彝族社会中的家支构成关系、运转逻辑与分化原则。只有理解了“地界”中家支分化与整合的关系才能真正厘清小凉山彝族社会运行的基本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界 家支 小凉山 彝族 社会整合
下载PDF
账与礼:礼的义务性与表达性的转换与过渡——基于滇南HW村葬礼礼簿的研究
11
作者 吴鹏 刘荣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116,共11页
礼物交换被认为是人类普遍的互惠形式,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通过礼物流动来缔结和维系。在对滇南HW村葬礼的多次田野调查中发现,一场葬礼中明确命名并登记在册的礼簿包括“柴账”“自带口粮账”“老账”“新账”“祭账”五种。这五种... 礼物交换被认为是人类普遍的互惠形式,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通过礼物流动来缔结和维系。在对滇南HW村葬礼的多次田野调查中发现,一场葬礼中明确命名并登记在册的礼簿包括“柴账”“自带口粮账”“老账”“新账”“祭账”五种。这五种礼簿对应着与邻里、村落、宗亲、姻亲及祖先的互惠关系。对礼簿的细分是当地集体互助治丧习俗的产物,集体互助治丧习俗建构的权利与义务体系,使特定互惠圈中礼的流动超越了表达性而呈现出明确的义务性特征。随着集体互助治丧逐渐被家庭治丧所取代,礼的义务性逐渐向表达性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阿细人葬礼 礼簿 义务性 表达性
下载PDF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妇女乡村振兴主体性作用发挥的主要制约因素透视——基于四川省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妇女乡村振兴主体性作用调研
12
作者 毛平 张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226-228,232,共4页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妇女作为凉山彝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还存在着以下问题:社会流动滞缓,发展意识滞后于乡村振兴的主体性发展要求;社会教育...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妇女作为凉山彝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还存在着以下问题:社会流动滞缓,发展意识滞后于乡村振兴的主体性发展要求;社会教育促进弱,产业发展能力与乡村产业发展主体性要求不相适应;社会参与不足,政治参与不能满足乡村治理的主体性要求;社会地位制约,家庭及社会建设主体性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必须高度重视,坚持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有机统一;积极应对,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组织,重视法治及社会支持,保证彝族地区农村妇女乡村振兴主体性作用的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妇女 乡村振兴 彝族 凉山
下载PDF
楚雄彝族青年体质发育研究
13
作者 石振金 姬志林 +1 位作者 吴润雯 韩朝智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27期195-198,共4页
体质特征是人体对不同族源、地理环境、文化和生活环境的反映,在营养学、医学和人类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实用价值。该研究以地区彝族青年为研究对象,分析地区彝族青年体质发育现状。楚雄彝族与其他民族在交融过程中,虽保有一定的... 体质特征是人体对不同族源、地理环境、文化和生活环境的反映,在营养学、医学和人类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实用价值。该研究以地区彝族青年为研究对象,分析地区彝族青年体质发育现状。楚雄彝族与其他民族在交融过程中,虽保有一定的体质特征,但总体上已无明显差异,楚雄彝族集中于农村乡镇地区,生活水平相对较低,乡村的劳作和活动方式使得人体上肢的发展相对较好,且男性的身体要更壮实,但同时超重、肥胖的风险更高,且在身高和下肢发育上还有待提高。农村乡镇、学校、家庭缺少对体质发育的重视,这可能是制约体质发育的重要因素,在乡村振兴建设中,青年生活习惯、营养状况、体育锻炼的改善仍需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青年 体质健康 体质培养
下载PDF
基于设计符号学的云南彝族“火”图案语义重构路径研究
14
作者 张桎滢 李皓然 向杰 《保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9-108,共10页
当下以云南彝族“火”图案为代表的民族性图案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社会发展因素与图案主体之间相互作用影响,但同时它的发展也面临着问题。基于此引入设计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分析“火”图案符号化的形成、语义维度、语义重构和对现代传... 当下以云南彝族“火”图案为代表的民族性图案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社会发展因素与图案主体之间相互作用影响,但同时它的发展也面临着问题。基于此引入设计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分析“火”图案符号化的形成、语义维度、语义重构和对现代传统手工艺的启示,以“视觉呈现—维度表达—打散重构—启示创新”为关键点,从语义维度对“火”图案进行重构,将民族传统文化符号转变为易感知、可接受的载体形式,从浅层、中层和深层提出重构方案,构建新发展模式。重塑“火”图案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用传承和再造的方式,实现“火”图案的传承和发展,最终用符号化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为当代传统手工艺的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符号学 彝族“火”图案 语义维度 重构路径
下载PDF
凉山彝族传统披衣与现代时装的融合研究
15
作者 叶晨欣 邓洪涛 +1 位作者 高文艳 陶晓宇 《西部皮革》 2024年第20期98-100,共3页
通过文献综述与案例分析的方法,文章深入探讨了凉山彝族传统披衣的分类体系与结构特征、服饰元素与当代设计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两者融合的潜在可能性与实现途径。研究发现,凉山彝族传统披衣与现代时装在审美特质、形式法则方面具有诸多... 通过文献综述与案例分析的方法,文章深入探讨了凉山彝族传统披衣的分类体系与结构特征、服饰元素与当代设计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两者融合的潜在可能性与实现途径。研究发现,凉山彝族传统披衣与现代时装在审美特质、形式法则方面具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通过创新性的融合实践,可以将凉山彝族传统披衣的设计理念、色彩、图案、装饰手法及细节元素等融入现代时装设计之中。研究结论表明,凉山彝族传统披衣与现代时装的融合创新是一种具有实践价值的设计策略,不仅有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而且为现代时装设计领域提供了新的创意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 传统披衫 现代时装 融合
下载PDF
浅论彝族尼苏服饰图案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
16
作者 沈子洲 《西部皮革》 2024年第16期107-109,共3页
文章旨在探讨彝族尼苏支系服饰图案的创新设计及其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文章分析了尼苏支系服饰图案的种类、色彩和布局与构成,并以创新设计打破传统构成,结合现代色彩搭配方法,用新型工艺将图案立体化,将尼苏支系服饰图案和廓形应... 文章旨在探讨彝族尼苏支系服饰图案的创新设计及其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文章分析了尼苏支系服饰图案的种类、色彩和布局与构成,并以创新设计打破传统构成,结合现代色彩搭配方法,用新型工艺将图案立体化,将尼苏支系服饰图案和廓形应用于现代设计中,以吸引年轻一代的兴趣,促使他们更加珍视和传承自己的文化,同时也使得传统文化更具包容性和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尼苏支系 服饰图案 服装设计
下载PDF
云南保和乡彝族仆拉泼服饰的艺术与审美
17
作者 白卫萍 《西部皮革》 2024年第20期147-149,共3页
当前,关于仆拉泼服饰的详细资料在地方志中有所记载,然而在学术领域,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保和乡彝族仆拉泼服饰的系统性文字资料尚显不足。仆拉泼服饰文化不仅是彝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元素。研究... 当前,关于仆拉泼服饰的详细资料在地方志中有所记载,然而在学术领域,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保和乡彝族仆拉泼服饰的系统性文字资料尚显不足。仆拉泼服饰文化不仅是彝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元素。研究致力于深入探讨彝族仆拉泼支系的服饰文化,旨在填补学术研究在此领域的空白。通过实地考察与调研,搜集并整理了大量服饰文化相关的图像与实物资料,进而对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保和乡仆拉泼支系服饰的特征、刺绣工艺美学、图案纹样美学以及色彩美学进行了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和乡 彝族 仆拉泼 服饰艺术与审美
下载PDF
当代小凉山彝族族际通婚与民族互嵌的实践路径
18
作者 杨铭君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7-23,共7页
在传统时代,小凉山彝族的婚姻制度为等级内婚、家支外婚。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推进,凉山彝族的通婚圈逐渐扩大,表现为地域性扩大和各民族间族际通婚。虽然等级内婚仍会被小凉山彝族作为首选,但跨地域、跨民族的通婚从不被允许到被接纳... 在传统时代,小凉山彝族的婚姻制度为等级内婚、家支外婚。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推进,凉山彝族的通婚圈逐渐扩大,表现为地域性扩大和各民族间族际通婚。虽然等级内婚仍会被小凉山彝族作为首选,但跨地域、跨民族的通婚从不被允许到被接纳,成为小凉山彝族婚姻选择的一种可能。本文基于小凉山彝族婚姻制度变迁,探讨族际通婚在空间、心理、文化等因素对为小凉山多民族互嵌融合的影响。各民族在生活中互帮互助,实现社会互嵌、情感互助、血脉互融,进一步促进了小凉山社会多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凉山彝族 民族互嵌 族际通婚
下载PDF
四川省凉山州某县彝族村民偶遇性行为调查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杨义 吴春霖 +5 位作者 刘鹏 周颖 陈文 罗清国 徐强 栾荣生 《医学与社会》 2011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了解彝族村民偶遇性行为现状。方法:对108名15-35岁彝族村民进行了性态度和行为问卷调查,完成了12名村民的个别深入访谈和4名重要知情人士访谈。结果:认为周围人对婚前性行为、对落夫家前、后婚外性行为持"可以"态度的... 目的:了解彝族村民偶遇性行为现状。方法:对108名15-35岁彝族村民进行了性态度和行为问卷调查,完成了12名村民的个别深入访谈和4名重要知情人士访谈。结果:认为周围人对婚前性行为、对落夫家前、后婚外性行为持"可以"态度的调查对象分别占50.0%、39.8%和31.5%。累积和最近1年有多性伴者分别占66.7%和22.2%。82.4%的调查对象发生过偶遇性行为。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初次性行为年龄小、"周围的人对(落夫家前)婚外性行为"持开放态度者更容易发生偶遇性行为。赶场和参加婚礼最容易发生偶遇性行为。47.7%的调查对象听说过安全套,其中54.9%从未使用过,无人每次都使用。结论:偶遇性行为普遍存在,安全套推广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遇性行为 安全套 艾滋病 彝族
下载PDF
彝族文化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孙逊 段晓梅 樊国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888-4890,共3页
该研究选取彝族文化中民族传说、色彩崇拜、图腾崇拜、彝文字、民族植物5个元素为彝族文化在园林中应用的具体研究对象,探讨了将这5个民族文化元素应用于现代园林设计中的方法,期望为在今后设计中融入民族性、地域性、现代性的园林景观... 该研究选取彝族文化中民族传说、色彩崇拜、图腾崇拜、彝文字、民族植物5个元素为彝族文化在园林中应用的具体研究对象,探讨了将这5个民族文化元素应用于现代园林设计中的方法,期望为在今后设计中融入民族性、地域性、现代性的园林景观特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设计 民族文化 彝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