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上古汉语名词作状语辨析二例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张萍
-
机构
上海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96-100,共5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语义范畴的汉语句法演变研究”(17YJC740118)。
-
文摘
名词作状语是上古汉语较为常见的一种语法现象,但有时易与名词用如动词现象相混淆。以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教材中“衣冠而见之”“巾笥而藏之”两句为例进行辨析,揭示两句均为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时施事或受事的某种特定形态或状态,而非词类活用。识别名词状语的句法结构,对准确解读语义、揭示汉语句法演变规律均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名词状语
名词用如动词
“衣冠而见之”
“巾笥而藏之”
《古代汉语》教材
-
Keywords
noun adverbials
noun flexibly used as a verb
“yi Guan er jianzhi”
“Jin Si er Cangzhi”
the text book of Ancient Chinese
-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夷坚志》的价值策略:传录的客观性强调
- 2
-
-
作者
袁文春
-
机构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通识教育中心
-
出处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11-15,共5页
-
文摘
中国古代小说以经史价值为度量标准,导致小说的艺术追求与价值追求不一致。而小说的虚构本性与经史所要求的真实性相背离,则造成了小说家的虚构困境,这种困境在洪迈的小说思想中得到了明显体现。洪迈历六十年才编成《夷坚志》,故对其价值问题特别关注。为了使《夷坚志》具有补史性质,洪迈有意识地强调素材传录的客观性,为《夷坚志》谋取存在的价值空间。
-
关键词
中国古代小说
志怪小说
洪迈
《夷坚志》
传录
唐传奇
鲁迅
小说价值观
-
Keywords
Key words: ancient Chinese novel
fictions of mystery and the super natural
Hong Mai
yi jianzhi
true record
legends of Tang Dynasty
Lu Xun
the values of novels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夷坚志》科举仕途梦兆主题口传故事初探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孙世家
-
机构
陕西理工学院
-
出处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68-71,共4页
-
基金
陕西理工学院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夷坚志>史源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SLGYCX1504)
-
文摘
梦兆作为一种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是人在睡梦中产生想象的影像、声音、思考和感觉。而洪迈在创作《夷坚志》的过程中就把梦兆作为一种重要的叙事方式。《夷坚志》口传故事中共有189位口传者提供的387则梦兆类故事素材,其中涉及宋人科举仕途的口传故事就有108则,具体包括士子科举和官员仕途两大主题。科举和仕途是宋人当下所迫切关注和担忧的两大主题,从中也体现了一种命定论的思想。
-
关键词
《夷坚志》
口传故事
科举仕途
梦兆
命定论思想
-
Keywords
yi jianzhi
oral story
imperial examination and official career
dreams
fatalism
-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夷坚志》孝道节义报应主题口传故事初探
- 4
-
-
作者
孙世家
-
机构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
-
出处
《怀化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95-97,共3页
-
基金
陕西理工学院研究生创新基金"<夷坚志>史源研究"(SLGYCX1504)
-
文摘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善恶报应观念早已有之。其中"忠孝节义"是中国社会基础性的道德价值观,在善恶报应中占据主导地位。《夷坚志》中有37位口传者提供的52则孝道节义报应主题口传故事材料,通过分析儿女孝道果报和男女忘恩负义报两大主题,以宣扬"惩恶扬善"的思想,让后世引以为戒。
-
关键词
《夷坚志》
口传故事
孝道
忘恩负义
报应
-
Keywords
yi jianzhi
oral story
loyalty - piety- chastity- righteousness
retribution
-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