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的空间转向与遗址的古今会通 被引量:3
1
作者 钦白兰 吴宗杰 《文化艺术研究》 2013年第3期54-63,共10页
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利用长期局限于西方权威遗产话语中,时间与空间往往分割为两个不同方面,遗址保护试图通过物质原真性概念将其凝固在过去。近年来,人文社科研究的"空间转向"为打破这一话语提供了契机。由此,我们以空间视角探... 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利用长期局限于西方权威遗产话语中,时间与空间往往分割为两个不同方面,遗址保护试图通过物质原真性概念将其凝固在过去。近年来,人文社科研究的"空间转向"为打破这一话语提供了契机。由此,我们以空间视角探析曲阜泮水遗址的时空关系,着力从古人留下来的空间标识——碑刻,来挖掘中国本土对遗址的空间认识。我们提出重新探讨遗址的"历史空间"及其保护理念。中国传统对遗址利用的理解在于"思古抚今",遗址的发掘就是让处在当下的空间注入"尊古"与"崇德"的空间意义。石碑承载着将过去与现在、时间与空间相互转换、相互提升的意义。这份文化遗产的利用方式必须加以重新认识,以重构当下文化空间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空间 深度绘描 遗址 泮水 过去 经义
下载PDF
汉魏两晋诔文述论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厚均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1-93,共13页
诔文的产生与古代的谥法有关。诔与谥,原本是给国卿与卿大夫的礼遇,后播及于士,诔文也就随之而发展。"选言录行,传体而颂文,荣始而哀终",是诔文的基本体制。西汉诔文仅扬雄《元后诔》传世,东汉以张衡为诔文大家,三国则以曹植... 诔文的产生与古代的谥法有关。诔与谥,原本是给国卿与卿大夫的礼遇,后播及于士,诔文也就随之而发展。"选言录行,传体而颂文,荣始而哀终",是诔文的基本体制。西汉诔文仅扬雄《元后诔》传世,东汉以张衡为诔文大家,三国则以曹植为其翘楚。曹植诔文不仅数量较多,且不再专注于"铭德",而更偏好于"述哀",有变体之功。两晋诔文以潘岳为第一,其文多笔端含情,摇曳多姿。二陆、张华等也堪称名家。经过诸人的努力,诔文成为抒情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诔文 谥法 变体 曹植 潘岳
下载PDF
《周晋鎣》铭文补释——附论《仪礼·士丧礼》中的“夷盘”礼制问题
3
作者 晁福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6-93,共8页
新刊布的《周晋盘》、《周晋鎣》是名周晋者为其父丧所铸的两件配套之器,两器铭文相同。关于铭文的释读,尚有可以补释的余地。铭文所云“丧厥胡考,不敢视厥身”,其意比较费解,分析相关材料,可以推测其意思是名周晋者不敢视其逝世的父考... 新刊布的《周晋盘》、《周晋鎣》是名周晋者为其父丧所铸的两件配套之器,两器铭文相同。关于铭文的释读,尚有可以补释的余地。铭文所云“丧厥胡考,不敢视厥身”,其意比较费解,分析相关材料,可以推测其意思是名周晋者不敢视其逝世的父考之身。联系《仪礼·士丧礼》的记载,可以推测《周晋盘》即礼书所提到的丧礼中承接浴尸之水和置冰寒尸的“夷盘”。这对于认识《士丧礼》中的夷盘礼制问题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晋盘》 《周晋鎣》 夷盘 士丧礼
下载PDF
张鷟白居易判文差异比较研究
4
作者 陈勤娜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2-116,共5页
张鷟和白居易的判文创作享有同样的盛誉,但差异亦十分明显。张判倾向于中央各官署部门的公务奏状及所属官员职司相关之纠纷;白判则以中下层官吏和百姓生活为主。张判来源于社会现实之事务,有讥评时政之嫌;白判参酌经史律令,自出心裁。... 张鷟和白居易的判文创作享有同样的盛誉,但差异亦十分明显。张判倾向于中央各官署部门的公务奏状及所属官员职司相关之纠纷;白判则以中下层官吏和百姓生活为主。张判来源于社会现实之事务,有讥评时政之嫌;白判参酌经史律令,自出心裁。张判对各种职务犯罪依律令格式断决,刚正无私,言之凿凿,借以表达对时政之己见;白判常对仁义礼法之矛盾问题做细致入微的分析,凸显人情,就事论事。在语言形式方面,张判用典繁多,琳琅满目;白判用典较少,化之无痕,用典为说理服务。张判重背景描述,词藻华丽,铺排叙述,雕章琢句,文采飞扬,文学色彩浓厚;白判词理畅达,着重对内容的分析推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鷟 龙筋凤髓判 白居易 百道判 差异
下载PDF
贵州盘县彝族古歌的音乐形态探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欧阳平方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4年第1期101-106,共6页
盘县彝族文化古老而深厚,盘县彝族古歌朴实而丰富,有着浓郁的地域民族特色。通过实地调查,我们充分认识到当地的民俗风情置于盘县彝族古歌的亲缘关系和语境意义,在此基础上,对盘县彝族古歌的音调结构、旋律形态、节奏节拍、歌词形态、... 盘县彝族文化古老而深厚,盘县彝族古歌朴实而丰富,有着浓郁的地域民族特色。通过实地调查,我们充分认识到当地的民俗风情置于盘县彝族古歌的亲缘关系和语境意义,在此基础上,对盘县彝族古歌的音调结构、旋律形态、节奏节拍、歌词形态、演绎方式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期以阐释盘县彝族古歌的音乐形态特征及其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盘县 彝族古歌 音乐形态
下载PDF
李德懋诗歌与中国文学关系探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徐东日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1-139,共9页
朝鲜李朝文人李德懋对中国文学采取了一种全方位、多元接受的态度,即,他接受中国诗人诗作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大量收集与评价清代诗人的诗作,而且还体现在创作出具有相同或相似思想倾向、诗体特征、诗语、诗题的诗作。在此基础上,他积极... 朝鲜李朝文人李德懋对中国文学采取了一种全方位、多元接受的态度,即,他接受中国诗人诗作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大量收集与评价清代诗人的诗作,而且还体现在创作出具有相同或相似思想倾向、诗体特征、诗语、诗题的诗作。在此基础上,他积极创作了真实反映朝鲜农村岁时风俗、农村情景、民谣与方言的诗篇。李德懋的诗作传播到中国后,李调元、潘庭筠给予其诗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很高的评价,同时,全面归结出了李德懋诗作的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德懋 诗歌 中国文学 朝鲜 文学研究
下载PDF
“诗之本教在于美天下之风俗”——潘德舆的诗学观
7
作者 胡健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376-379,共4页
潘德舆通过对"诗言志"与"思无邪"所作的新解释,把"美天下之风俗"视作他的诗教观,并把诗歌由"质实"带来的"厚"境视作他诗学的本体论,而重视"胸襟"与"诗"的关系... 潘德舆通过对"诗言志"与"思无邪"所作的新解释,把"美天下之风俗"视作他的诗教观,并把诗歌由"质实"带来的"厚"境视作他诗学的本体论,而重视"胸襟"与"诗"的关系则形成了他诗学的主体论。潘德舆的诗学观是儒家诗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理应在清代诗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德舆 《养一斋诗话》 诗学观
下载PDF
《医灯续焰》内容特点与作者考证
8
作者 江凌圳 裘石亮 +1 位作者 安欢 李健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297-299,共3页
[目的]对脉学著作《医灯续焰》进行整理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学方法考证《医灯续焰》的作者和时代背景,研究《医灯续焰》的内容特点。[结果]《医灯续焰》乃清代医家潘楫所著,原书取材于宋南康紫虚隐君崔嘉彥希范所撰的《四言脉诀》,经... [目的]对脉学著作《医灯续焰》进行整理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学方法考证《医灯续焰》的作者和时代背景,研究《医灯续焰》的内容特点。[结果]《医灯续焰》乃清代医家潘楫所著,原书取材于宋南康紫虚隐君崔嘉彥希范所撰的《四言脉诀》,经明靳州月池子李言闻子郁删补之,更名为《四言举要》。经清代医家潘楫结合其师王绍隆的临床脉学经验和学术思想进行整理点评,更名为《医灯续焰》。其主要内容特点:(1)脉法为主,四诊合参;(2)引征广博,注释详明;(3)各科病证,内容详备。[结论]潘楫和王绍隆为清代钱塘医家,受明末清初钱塘医家讲学研经的影响,其《医灯续焰》的编撰体例和内容也充分体现时代特色,内容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灯续焰 四言举要 潘楫 王绍隆 中医文献
下载PDF
基于GIS的层次分析法在潘一矿突水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丁刚 胡文奎 魏汝明 《城市勘测》 2017年第6期47-49,共3页
矿井突水预测预报是目前煤矿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本文以安徽潘一矿煤层底板突水为研究对象,基于GIS的层次分析法(AHP型)脆弱性指数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建立影响煤层底板突水的主控指标体系,并应用GIS进行数据采集和归一化处理,... 矿井突水预测预报是目前煤矿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本文以安徽潘一矿煤层底板突水为研究对象,基于GIS的层次分析法(AHP型)脆弱性指数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建立影响煤层底板突水的主控指标体系,并应用GIS进行数据采集和归一化处理,建立煤层底板突水主控因素的子专题图层,然后应用AHP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比例,基于此叠加子专题图层,对潘一矿矿井突水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危险区和较危险区多位于潘一矿东南部和中东部,且突水易发生区域位置分布较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一矿 煤层底板突水 安全性评价 GIS AHP
下载PDF
再论“失蜡工艺不是中国青铜时代的选择” 被引量:18
10
作者 周卫荣 董亚巍 +1 位作者 万全文 王昌燧 《南方文物》 2007年第2期41-48,132,共9页
本文从技术史的理论角度论述了“没有需求就没有发明(No need,no invention)”、“没有需求就没有发展”等技术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中国古代(青铜时代)在发达而成体系的青铜范铸技术环境里是不可能孕育发展出“熔模铸造体系”的,... 本文从技术史的理论角度论述了“没有需求就没有发明(No need,no invention)”、“没有需求就没有发展”等技术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中国古代(青铜时代)在发达而成体系的青铜范铸技术环境里是不可能孕育发展出“熔模铸造体系”的,并以曾侯乙尊盘的铸造工艺及相关的模拟实验结果作进一步的论证;同时,对中国古代“失蜡工艺”起源于商周青铜器“焚失法”的观点提出质疑,并指出,“失蜡工艺”是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为铸造“西洋风格”的佛像传入我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史理论 青铜时代 失蜡工艺 曾侯乙尊盘 焚失法
下载PDF
中国青铜时代不存在失蜡法铸造工艺 被引量:30
11
作者 周卫荣 董亚巍 +1 位作者 万全文 王昌燧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0-85,61,F0002,F0003,共9页
长期以来,学术界公认曾侯乙尊盘和淅川下寺铜禁是采用失蜡法工艺铸造。近年来,我们对相关实物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发现在被认为是失蜡法工艺铸造的部件上都有明确的范缝和其它范铸工艺的特征。因此,无论是曾侯乙尊盘还是淅川下寺铜禁都不... 长期以来,学术界公认曾侯乙尊盘和淅川下寺铜禁是采用失蜡法工艺铸造。近年来,我们对相关实物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发现在被认为是失蜡法工艺铸造的部件上都有明确的范缝和其它范铸工艺的特征。因此,无论是曾侯乙尊盘还是淅川下寺铜禁都不可能是用失蜡法工艺铸造的。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青铜时代,我国广大地区普遍采用范铸工艺,商代中期之前,主要是整体铸造,商代中期至西周,主要还是整体铸造,但开始了分铸插接工艺;春秋以后则主要采用分铸和焊接工艺;既没有失蜡法铸造的器例,也没有失蜡法工艺产生的必要的技术基础和社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蜡法工艺 青铜范铸技术 曾侯乙尊盘 淅川下寺铜禁 文物考古
下载PDF
俞琰生卒年新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新满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87-90,共4页
俞琰是宋末元初著名的易学家和杰出的道教学者,以《周易集解》为代表的易之正传及以《易外别传》为代表的易之别传,共同建构了他独具特色的丹道易学,当下学界对俞琰及其易学的研究渐为广泛,但对俞琰生卒年细加推敲的文章并不多。本文在... 俞琰是宋末元初著名的易学家和杰出的道教学者,以《周易集解》为代表的易之正传及以《易外别传》为代表的易之别传,共同建构了他独具特色的丹道易学,当下学界对俞琰及其易学的研究渐为广泛,但对俞琰生卒年细加推敲的文章并不多。本文在前人考据资料的基础上,再从俞琰人生历程所留下的诸多杂记著录,彼此印证、仔细考察以确定俞琰的生卒之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琰 钦伟刚 潘雨廷 《四库提要订误》 《丙子学易编》
下载PDF
夷伯盘考释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锦前 《文物季刊》 2022年第1期114-120,共7页
本文对山西绛县横水墓地出土的夷伯盘铭文进行考释,指出其年代应为西周中期后段,与传世的桋伯鼎年代相若,铭文字体风格近似,“桋(夷)伯”或即一人。盘铭与甚孪君簋、乖伯簋等铭文文例及记事皆近似,夷伯与甚孪君及乖伯身份类似,系东夷国... 本文对山西绛县横水墓地出土的夷伯盘铭文进行考释,指出其年代应为西周中期后段,与传世的桋伯鼎年代相若,铭文字体风格近似,“桋(夷)伯”或即一人。盘铭与甚孪君簋、乖伯簋等铭文文例及记事皆近似,夷伯与甚孪君及乖伯身份类似,系东夷国族君长,夷(桋)的地望在今山东青岛即墨西。盘铭用字和措辞风格独特,与同时期周人及中原铜器铭文风格迥异,而与淮伯鼎等颇似,东夷本土风格特征明显,但与周人及中原文化多有关联,从侧面印证和折射了盘铭所反映的当时东夷与周王朝及中原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伯盘 桋伯鼎 桋(夷) 东夷 周王朝
下载PDF
远游无穷,近观生面:潘雨廷论船山思想历程
14
作者 尹江铖 朱舒欣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53-60,共8页
除范畴研究与方面研究以外,船山研究还应再现其心路历程,深入把握其思想的形成、发展与变化,才能领会船山思想之精蕴。潘雨廷作为著名的易学家和道教学家,从易学时空观、三才观、道教身体观的角度,紧密结合船山出入险阻、辨章三教的一... 除范畴研究与方面研究以外,船山研究还应再现其心路历程,深入把握其思想的形成、发展与变化,才能领会船山思想之精蕴。潘雨廷作为著名的易学家和道教学家,从易学时空观、三才观、道教身体观的角度,紧密结合船山出入险阻、辨章三教的一生经历,对船山思想的发展加以审视,深入完整地呈现了船山始终追求“行己有本末”,先历地道、天道、人道之“远游无穷”,后经“反身体认”,终归六经而“近观生面”的心路历程。该历程具体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是由地道而天道,救世而究理的阶段;第二是从社会学的人到生物学的人,“远游无穷”而体认“造化在我”的阶段;第三是诚合内外之道,回归六经而近观生面的阶段。开六经之生面是船山“行己有本末”,落实“诚合内外之道”的自我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山 潘雨廷 易学 道教 思想历程
下载PDF
论潘德舆对白居易的接受与批评
15
作者 戴炜烨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37-41,共5页
嘉道年间的诗论家潘德舆企图以文章挽回世运,变革当时的浮靡文风,有《养一斋诗话》传世。他的诗学思想继承了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学观,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重视《诗经》以及诗品和人品的关系,他非常推重白居易的乐府诗,认为白居易的诗歌... 嘉道年间的诗论家潘德舆企图以文章挽回世运,变革当时的浮靡文风,有《养一斋诗话》传世。他的诗学思想继承了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学观,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重视《诗经》以及诗品和人品的关系,他非常推重白居易的乐府诗,认为白居易的诗歌不止通俗浅率。但是由于所处时代和个人经历与白居易有所区别,他扬弃了白居易思想中佛禅思想的部分,批判了白居易《长恨歌》一类的诗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德舆 《养一斋诗话》 白居易 诗教
下载PDF
試説商周文獻中讀爲“肆”的“■(劓)”字
16
作者 管文韜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1年第2期61-67,共7页
日本奈良博物館藏寧女方鼎銘文有舊未釋出的"■""彝"兩個殘字,原銘末兩字"■彝"當讀爲"肆彝"。據之可知甲骨文中"■牛"一辭可讀爲"肆牛",即肆解牲牛;《尚書·盤庚中》... 日本奈良博物館藏寧女方鼎銘文有舊未釋出的"■""彝"兩個殘字,原銘末兩字"■彝"當讀爲"肆彝"。據之可知甲骨文中"■牛"一辭可讀爲"肆牛",即肆解牲牛;《尚書·盤庚中》"劓殄滅之"之"劓"亦應讀爲"肆",訓爲疾;《尚書·多方》之"劓割"或亦可讀爲"肆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劓) 《尚書·盤庚中》 《尚書·多方》
下载PDF
基于情境分析法的青铜器功能、组合研究——以西周青铜盘、盉、匜为例
17
作者 贾楠楠 路国权 《东方考古》 2023年第1期293-330,共38页
本文将纹饰、铭文、出土摆放位置作为情境分析的标准,发现青铜盘、盉、匜在西周时期存在功能、组合的时空变化,体现出内部形制变化和外部政治与文化双重因素的影响。盘、盉组合在西周早期初见端倪,中期逐渐形成规范形式,晚期明器化严重... 本文将纹饰、铭文、出土摆放位置作为情境分析的标准,发现青铜盘、盉、匜在西周时期存在功能、组合的时空变化,体现出内部形制变化和外部政治与文化双重因素的影响。盘、盉组合在西周早期初见端倪,中期逐渐形成规范形式,晚期明器化严重但在高等贵族墓葬中仍占据主体地位;盘、匜组合在西周中期产生,西周晚期迅速成为中小型贵族墓葬水器组合的主体;盘、盉、匜共出组合则反映出各地区水器组合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分析 功能演变 组合形式 青铜盘、盉、匜
原文传递
西周青铜盘盉匜水器组合变迁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冬冬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0-66,共7页
青铜水器的界定和组合关系是西周时期器用制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以西周时期墓葬出土的青铜盘盉匜为核心,通过分析其组合演变过程、时空分布、性别差异等问题,考察西周青铜水器器用制度的演变轨迹。
关键词 盘盉匜 青铜水器 器物组合 西周时期 礼制变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