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锡纯附子用药解析
1
作者 湛韬 李杰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318-1322,共5页
张锡纯是清末民初的代表性医家,研究其使用附子的习惯与规律对于指导临证有现实意义。在张锡纯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含附子方剂共计30首,其中29首为复方汤剂,21首方剂指明使用经过炮制的附子(原文称“乌附子”),无使用生附子的实... 张锡纯是清末民初的代表性医家,研究其使用附子的习惯与规律对于指导临证有现实意义。在张锡纯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含附子方剂共计30首,其中29首为复方汤剂,21首方剂指明使用经过炮制的附子(原文称“乌附子”),无使用生附子的实际案例,均未对煎煮法作特殊要求,其用量为0.6~24 g,总体使用剂量较小。人参、甘草、干姜、山药、白术是常与附子配伍的药味,旨在发挥益火扶阳(温里寒)、温阳通痹、回阳固脱、引火归元等功效。张锡纯使用附子的用法较为谨慎保守,其用药经验可以为现代中医临床提供思路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 附子 火神派 中西汇通学派
下载PDF
易学与朱熹的历史变易思想 被引量:1
2
作者 汪高鑫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9-180,共12页
朱熹是宋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易学家,在史学和易学两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朱熹从《周易》的变通思想出发,提出了系统的历史变易思想,认为“阴阳流变”是《易》之本质属性,阴阳互变经历从“渐化”到“顿变”的过程。从这一易学思想出... 朱熹是宋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易学家,在史学和易学两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朱熹从《周易》的变通思想出发,提出了系统的历史变易思想,认为“阴阳流变”是《易》之本质属性,阴阳互变经历从“渐化”到“顿变”的过程。从这一易学思想出发,他提出了系统的历史变易论:肯定人类历史的起源是理与气“妙合”的结果;历史发展呈现出质文互变规律和“渐化”到“顿变”的过程;只有圣人才能“通其变,使民不倦”。朱熹从“阴阳无始”易学思想出发,肯定《易》之“阴阳流变”具有循环特性。以此解说历史,认为上古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即呈现出一治一乱的循环规律,并接受邵雍“宇宙年谱说”,提出历史大循环论,以“一元”为一历史盛衰周期,“一元”结束便是新历史周期的开始。宋代以前的中国历史即为“一元”周期,其中上古三代为天理流行的盛世,汉唐为人欲横流的衰世,而宋代则是历史新纪元的开端。朱熹从“阴阳对待”易学思想出发,肯定阴阳之位永不变易。以此解说历史,肯定三纲五常万古不易,认为人具三纲五常,如同天有阴阳、地有刚柔;历史变易只是变易文物制度之“小体”,而纲常伦理之“大体”是不变的;文物制度的变易也需要以扶持纲常为目的;纲常不变特性决定了历史的可知性。朱熹历史变易思想肯定历史的必变性,努力揭示历史变易规律,有其合理性一面。他强调圣人“通其变”和纲常不易,是一种浓厚的圣贤史观与道德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 朱熹 阴阳流行 阴阳无始 阴阳对待 历史变易思想
下载PDF
“夷”“洋”“西”“外”及其相关概念——论19世纪汉语涉外词汇和概念的演变 被引量:13
3
作者 方维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70,共14页
19世纪中国人眼里的全新世界图像,以及逐渐改变的文化观念,如何使其另眼看待"中国"之外的世界?从往昔之"蛮夷"到近代之"外国人",这一语言用法的现代转型,足以见出深层的观念转变。"夷"、"... 19世纪中国人眼里的全新世界图像,以及逐渐改变的文化观念,如何使其另眼看待"中国"之外的世界?从往昔之"蛮夷"到近代之"外国人",这一语言用法的现代转型,足以见出深层的观念转变。"夷"、"洋"、"西"、"外"之新旧递嬗,对那个时代具有典型意义。它不只是词语和概念的演变问题,更是彼时中国人变化了的精神状态和价值判断之体现。它也不只是四个词的运用问题,整个发展首先涉及它们在特定概念体系中的位置,从而折射出概念体系本身的演进。没有这一转换,"外交"、"世界"、"国际"等一系列现代汉语新概念的生成是不可想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 世界图像 文化观念 概念演变 相关新概念
下载PDF
中和与儒、道及阴阳思想发展关系考论 被引量:5
4
作者 葛志毅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6-67,共12页
阴、阳、和三气说应源于阴阳家,并在《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表述中得到经典性肯定。《春秋繁露·循天之道》所述"两和二中",乃对阴阳家中和思想的代表性阐述。中和之道及相关的元气诸说,在儒、... 阴、阳、和三气说应源于阴阳家,并在《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表述中得到经典性肯定。《春秋繁露·循天之道》所述"两和二中",乃对阴阳家中和思想的代表性阐述。中和之道及相关的元气诸说,在儒、道两家的阐释中得到推引发扬;儒、道两家亦在此过程中通过相互影响,实现彼此融通,道家引《易》补益自重,尤应予以关注。中和理念极为值得关注,其相关研究有助于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家 两和二中 儒家 道家 中和之道 道家与《易》 元气诸说
下载PDF
朱熹与陆九渊易学论争的理学文化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勇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57,共5页
易学是宋代思想家展开思想交流的公共话语。南宋朱熹与陆九渊的易学论争是理学阵营内的思想讨论。朱陆的易学论争,既表现了二人修养功夫进路,也就是功夫与本体关系的分歧,又体现了程朱理学与陆氏心学对儒学本真精神——道统的体认分野... 易学是宋代思想家展开思想交流的公共话语。南宋朱熹与陆九渊的易学论争是理学阵营内的思想讨论。朱陆的易学论争,既表现了二人修养功夫进路,也就是功夫与本体关系的分歧,又体现了程朱理学与陆氏心学对儒学本真精神——道统的体认分野。朱陆二人的易学分歧最终指向的是程朱学派与心学学派不同的政治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易学 修养功夫 儒学道统
下载PDF
黄绾与席书——浙中王学与黔中王学互动的一个案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宏敏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32-37,共6页
本文把正德四年王阳明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之时,与之关系密切的贵州提学副使席书,归于"黔中王门"之中。同时,称王阳明为浙中王门学者黄绾与黔中王门学者席书在嘉靖三年结识的介绍人,进而考论黄绾与席书在嘉靖一朝"大礼议&... 本文把正德四年王阳明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之时,与之关系密切的贵州提学副使席书,归于"黔中王门"之中。同时,称王阳明为浙中王门学者黄绾与黔中王门学者席书在嘉靖三年结识的介绍人,进而考论黄绾与席书在嘉靖一朝"大礼议"前后的诸多交涉,藉此作为浙中王学与黔中王学互动的一个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席书 黄绾 大礼议
下载PDF
宋明理学是“江西之学”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建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5-140,共6页
江西是宋明理学的发源地 ,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在大余授学二程 ,并创立理学学说 ;江西也是理学集大成之地 ,婺源人朱熹在江西做官 ,并在白鹿洞书院等地传授理学 ,丰富并完善他的理学理论 ;明代 ,王阳明在江西把理学推向新阶段 ,他的主要著... 江西是宋明理学的发源地 ,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在大余授学二程 ,并创立理学学说 ;江西也是理学集大成之地 ,婺源人朱熹在江西做官 ,并在白鹿洞书院等地传授理学 ,丰富并完善他的理学理论 ;明代 ,王阳明在江西把理学推向新阶段 ,他的主要著作是在赣州刊刻出来的 ,主要观点“致良知”是在赣州完善的。有宋以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理学 “江西之学” 周敦颐 朱熹 王阳明
下载PDF
己易心性:杨慈湖易哲学的心学建构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月清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5-51,共7页
杨慈湖是宋明时期心学派易学承上启下的主要代表人物,上接明道与象山,下启阳明与龙溪,认为易之理即人之心,并惟以人心为主,以个人的自我意识为易道本源,象数事物皆在所略,以不起意为宗,籍此诠释易之卦爻辞以及《彖》、《象》、《文言》... 杨慈湖是宋明时期心学派易学承上启下的主要代表人物,上接明道与象山,下启阳明与龙溪,认为易之理即人之心,并惟以人心为主,以个人的自我意识为易道本源,象数事物皆在所略,以不起意为宗,籍此诠释易之卦爻辞以及《彖》、《象》、《文言》三传,又通论易理,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以己易心性为总体特征的心学派易哲学体系,是此一学派中最为突出的代表,其易学特点和解《易》风格直接影响到明季以后心学派的解《易》路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简 易学 心性 己心 道心 己易 不起意 未尝不一
下载PDF
《周易》东传与古代朝鲜半岛阴阳说
9
作者 金禹彤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7-83,共7页
中国古代儒家经籍《周易》于汉代时已东传至朝鲜半岛,并在其"三国"时被确立为国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学习内容。在儒学教育体制和科举"科经取士"制度的促动下,古代朝鲜半岛不仅全面、系统地吸纳了《周易》思想,李氏... 中国古代儒家经籍《周易》于汉代时已东传至朝鲜半岛,并在其"三国"时被确立为国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学习内容。在儒学教育体制和科举"科经取士"制度的促动下,古代朝鲜半岛不仅全面、系统地吸纳了《周易》思想,李氏朝鲜时还形成了活跃的易学研究局面,建构了自身的易学体系,成为域外易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周易》思想及易学研究在朝鲜半岛的不断深化,其阴阳说也逐步渗透至天文地理、政治思想与社会文化等领域中,最终对朝鲜半岛哲学思想的发展及民族思维的建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东传 古代朝鲜半岛 程朱易学 阴阳说
下载PDF
孟、京“卦气”说初探
10
作者 黎馨平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6-72,共7页
本文认为 ,孟、京“卦气”说渊源颇久 ,先秦《易》中已数见之。西汉孟、焦、京承古法“卦气”说并使之体系化。至东汉 ,郑、荀、虞《易》中 ,“卦气”说得以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 孟喜 京房 “卦气”说 消息卦
下载PDF
萧顗的生平与思想探析
11
作者 黄太勇 《福建史志》 2018年第5期51-55,64,共6页
萧顗是"闽学鼻祖"杨时的弟子,又是"闽学"创立者朱熹之父朱松的老师,考察其生平思想有助于了解早期闽学的发展状况。由于史料稀缺、分散,诸家所记有关萧顗资料非常简略,内容大同小异,且有诘误之处。今笔者多方查检... 萧顗是"闽学鼻祖"杨时的弟子,又是"闽学"创立者朱熹之父朱松的老师,考察其生平思想有助于了解早期闽学的发展状况。由于史料稀缺、分散,诸家所记有关萧顗资料非常简略,内容大同小异,且有诘误之处。今笔者多方查检史书、文集、方志等材料,将散落其中的关于萧顗的记载搜集整理,辨析去伪、爬梳成文,分别就萧顗受业于杨时之门,与朱松、朱熹父子的关系及其思想进行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顗 杨时 朱松 朱熹 闽学
下载PDF
二程异端观研究
12
作者 胡长海 《宜宾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41-46,69,共7页
二程为弘扬圣人之道,以儒家人伦本体化的天理之道为标准,强调异端害道,将杨墨、佛老等界定为异端,并对其展开批判。二程认为"若尽为佛,则无伦类";老氏"绝灭礼学,则无取";杨墨学仁义而有偏;霸者不可入尧舜之道。这... 二程为弘扬圣人之道,以儒家人伦本体化的天理之道为标准,强调异端害道,将杨墨、佛老等界定为异端,并对其展开批判。二程认为"若尽为佛,则无伦类";老氏"绝灭礼学,则无取";杨墨学仁义而有偏;霸者不可入尧舜之道。这体现道学异端观的价值评判标准和理学异端观的时代特征,亦反映理学天理论建构的理论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程 异端 佛老 杨墨 霸道
下载PDF
作为词臣的杨亿及其四六文创作
13
作者 施懿超 《柳州师专学报》 2012年第1期12-17,3,共7页
杨亿和西昆体是宋代文学史上有分量的文学人物和有地位的文学流派,本文主要围绕杨亿的词臣经历来清理杨亿四六文的创作情况。杨亿的一生以词臣自任,也以词臣显名。杨亿及其所代表的昆体四六对当时文坛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还对北宋... 杨亿和西昆体是宋代文学史上有分量的文学人物和有地位的文学流派,本文主要围绕杨亿的词臣经历来清理杨亿四六文的创作情况。杨亿的一生以词臣自任,也以词臣显名。杨亿及其所代表的昆体四六对当时文坛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还对北宋中后期乃至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臣 杨亿 四六文
下载PDF
试论《在昔篇》在古文字书法学研究中的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靳永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6-160,共5页
清代学者杨沂孙的《在昔篇》是古文字书法学上的重要文献,是古文字书法学独立成科的重要标志。杨氏手书拓本对这篇流传极少的文章进行了录文,从而为书法学特别是古文字书法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为杨沂孙的古文字书法学理论探讨... 清代学者杨沂孙的《在昔篇》是古文字书法学上的重要文献,是古文字书法学独立成科的重要标志。杨氏手书拓本对这篇流传极少的文章进行了录文,从而为书法学特别是古文字书法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为杨沂孙的古文字书法学理论探讨奠定了基础。他初步总结了古文字书法创作和研究的历史,明确提出古文字书法的创作要与古文字的研究相结合;古文字书法学的研究要与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研究相结合;古文字书法的研究和创作要取用新材料,用不断发现的古文字材料来丰富古文字书法的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沂孙 《在昔篇》 古文字书法 小篆 金文 传统语言文字学
下载PDF
论《西昆酬唱集》诗人与西昆体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小丽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5期26-31,共6页
西昆体在宋初与白体、晚唐体鼎足而立,但是三者之中,对前者的研究最为不足。本文通过对西昆体代表诗人杨亿、刘筠、钱惟演和《西昆酬唱集》中其他十四位诗人的具体分析得出:杨亿最早宗李商隐,但是首先进行西昆体风格创作的却是钱刘二人... 西昆体在宋初与白体、晚唐体鼎足而立,但是三者之中,对前者的研究最为不足。本文通过对西昆体代表诗人杨亿、刘筠、钱惟演和《西昆酬唱集》中其他十四位诗人的具体分析得出:杨亿最早宗李商隐,但是首先进行西昆体风格创作的却是钱刘二人,并且三人对西昆体的形成与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其余十四位诗人在西昆体的形成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样,但都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酬唱集 西昆体 杨亿 刘筠 钱惟演
下载PDF
从“未发无不中”到“未发或有不中”——论理学对“未发之中”的讨论 被引量:6
16
作者 田智忠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7-166,共10页
"中和问题"是我们审视理学发展脉络的绝佳视角。程颐、吕大临、朱子、王阳明论"未发之中",或基于直觉的立场,或基于理性主义的立场,但都注意把区分儒释之别放在优先地位,强调通过修养功夫实现学以成圣。通过对诸贤... "中和问题"是我们审视理学发展脉络的绝佳视角。程颐、吕大临、朱子、王阳明论"未发之中",或基于直觉的立场,或基于理性主义的立场,但都注意把区分儒释之别放在优先地位,强调通过修养功夫实现学以成圣。通过对诸贤论"未发之中"问题的梳理,可以揭示出理学在论"未发之中"上问题意识上的变化及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发之中 理学 程颐 吕大临 朱熹 王阳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