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7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名中医杨毅从“以平为期”理论探讨中医治疗肺癌思路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云鹏 杨毅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期108-110,共3页
总结杨毅教授治疗肺癌的临床思路,临证时注重外感祛邪宣肺为要,因势利导。内伤调理脏腑为主,以平为安,辨证施治,匠心独运,验效颇丰。现择取杨师验案进行分析,为治疗肺癌拓宽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名家经验 杨毅 医案 肺癌 以平为期 咳嗽
下载PDF
对言的元语表达式“一……一” 被引量:2
2
作者 沈家煊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2,共12页
基于对话的“对言语法”以对言格式为语言组织结构的主干。对言语法和对言格式消解主语和谓语的异质对立,视二者为对等项。对言格式是“平行对”和“链接对”的纵横交织,以“二元倚变”和“二元共享”为逻辑要素。本文有两个相关联的重... 基于对话的“对言语法”以对言格式为语言组织结构的主干。对言语法和对言格式消解主语和谓语的异质对立,视二者为对等项。对言格式是“平行对”和“链接对”的纵横交织,以“二元倚变”和“二元共享”为逻辑要素。本文有两个相关联的重点:一是建议把“一……一”式以及延伸的“一……一……一”式当作对言的“元语”表达式,理由是它不仅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而且象征二项呼应互文的对等性,便于对言格式的符号化、数字化;二是通过“一……一”式和英语“one……the other”式的比较,说明“一种语言一种思维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言格式 “一……一”式 元语表达式 思维习惯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论要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增岽 修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8-16,共9页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这为我们思考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包括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逻辑提供了重要启迪。中国式现...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这为我们思考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包括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逻辑提供了重要启迪。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目标既与传统文化中“天下大治”的最高政治理念相契合,又与传统社会中数千年积淀的社会理想相统一。中国式现代化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追寻到极为丰富且厚重的思想渊源,因而,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角度研究中国走上独特现代化道路问题,首要的应阐释其最主要或是从思想源起上最为久远的内容。具体来看,中华传统哲学中内含的“保合太和”和“容民富众”国家治理观内生出“大道之行也”的社会图景,伴随几千年的文化下移过程在传统农耕社会中形成了期待“太平盛世”的民心常情。士人阶层的政治抱负与普通百姓的朴素生活理想“上下相通”,为中国人在追求民族发展的道路上提供了基本规范,亦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最深厚的中华文化根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文化思想 《周易》 社会理想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传统手工艺彝族刺绣艺术设计融合创新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罗婷 郑冬琴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23,共7页
当代的传统手工艺创作不仅要保留传统技艺和造型的精髓,亟需探索新技术带来的创新可能性。作为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彝族刺绣展现了深厚的文化、高超的技艺,更富独特的纹样和内涵,但在传承与创新方面面临挑战。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与迅速... 当代的传统手工艺创作不仅要保留传统技艺和造型的精髓,亟需探索新技术带来的创新可能性。作为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彝族刺绣展现了深厚的文化、高超的技艺,更富独特的纹样和内涵,但在传承与创新方面面临挑战。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与迅速发展,为传统工艺注入了新的材料与创作方式,为丰富和更新彝族刺绣的制作流程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结合实际案例,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与彝族刺绣的再生成设计,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对刺绣创作方式和图案生成的影响,探索其与传统刺绣技艺之间的平衡与契合点的同时思考如何将技术介入并促进彝绣艺术观念的延展,为数字时代彝族刺绣的再生成设计与创作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刺绣 人工智能 传承 创新设计 传统手工艺
下载PDF
史前考古学文化的演变与嬗变——以青海宗日遗址为中心 被引量:1
5
作者 汤惠生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58,共21页
青海省海南州宗日遗址包含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宗日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青铜时代的齐家文化、卡约文化。这几种考古学文化在宗日遗址上展示出演变、进化和嬗变三种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模式,为我们了解考古学文化的进程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第... 青海省海南州宗日遗址包含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宗日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青铜时代的齐家文化、卡约文化。这几种考古学文化在宗日遗址上展示出演变、进化和嬗变三种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模式,为我们了解考古学文化的进程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第一手资料。宗日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之间的关系由于都是以农业为主导的定居文化,所以呈现出碰撞、融汇和适应的包容关系;而卡约文化替续齐家文化时,由于完全不同的经济模式、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形态,故显示出暴力的对抗和革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史前考古学文化 宗日文化 马家窑文化 齐家文化 卡约文化 演变与嬗变 藏彝走廊
下载PDF
芪参益气滴丸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及预后的影响
6
作者 邵独婧 付乃宽 +2 位作者 刘玉洁 刘晓罡 张颖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9-773,共5页
目的 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合并ACS患者330例,根据是否在标准西医治疗基础... 目的 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合并ACS患者330例,根据是否在标准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随机分为芪参益气滴丸组164例和对照组166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治疗后1年血清IL-18、血压、血脂、血糖水平及随访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合并ACS患者再发MACE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IL-18对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芪参益气滴丸组1年后血清IL-18、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及随访1年内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芪参益气滴丸是老年高血压合并ACS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保护因素(OR=0.259,95%CI:0.087~0.772,P=0.010),高水平的基线血清IL-18是再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75,95%CI:1.046~1.106,P=0.000)。血清IL-18预测老年高血压合并ACS患者再发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6(95%CI:0.696~0.877,P<0.01),敏感性为65.00%,特异性为90.00%。结论 血清IL-18对老年高血压合并ACS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芪参益气滴丸可以降低血清IL-18、血压及血脂水平,减少炎性反应,进而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白细胞介素18 预后 芪参益气滴丸
下载PDF
四川省彝族地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型的分析
7
作者 黄静 曹庭菊 +6 位作者 余小平 王芳霞 张霞 陈旭 张海 刘士广 周宁希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S02期76-81,共6页
目的初步了解四川省彝族地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地贫)基因缺失突变类型及民族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21年4月-2022年11月研究单位门诊部及住院部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分析结果,满足MCV<80 fL;MCH<27 pg;MCV<80 fL和MCH<... 目的初步了解四川省彝族地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地贫)基因缺失突变类型及民族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21年4月-2022年11月研究单位门诊部及住院部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分析结果,满足MCV<80 fL;MCH<27 pg;MCV<80 fL和MCH<27 pg标准的标本采用PCR+导流杂交法进行α、β地贫基因检测。结果1128例检出地贫基因携带者546例,阳性率48.40%。检出a-地贫256例(46.89%);β-地贫275例(50.37%);aβ-复合地贫15例(2.75%)。包含8种民族,以汉、彝族为主。其中汉族人群携带率60.76%(429/706);彝族人群携带率24.15%(85/352)。汉族人群携带地贫基因主要为:--SEA/αα、Codon 17(A>T)、CD41-42(-TTCT)、IVS-II-654(C>T)、-α3.7/αα;彝族人群携带率24.15%(85/352),彝族人群携带地贫基因主要为:--SEA/αα、-α3.7/αα、Codon 17(A>T)、CD41-42(-TTCT)、CD26(G>T)、IVS-II-654(C>T)。男性地贫基因携带率49.47%(233/471),女性47.64%(313/657)。结论研究初步发现四川省彝族地区a地贫基因缺失突变型别与其他地方研究情况一致,β-地贫突变型与国内其他区域的缺失突变类型有异同,不同性别研究对象的地贫基因突变情况相同。为四川省彝族地区地贫预防提供了初步依据,也为四川省彝族地区制定地贫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彝族地区 地中海贫血 基因型别分析
下载PDF
DB51/T 2589.2-2019《四川彝绣第2部分绣法技艺》标准解读
8
作者 王丹 舒桂芳 王康建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21期187-190,共4页
本文对DB51/T 2589.2—2019《四川彝绣第2部分绣法技艺》的制定背景、主要内容进行了解读,重点阐述了标准的适用范围、材料、工艺过程的关键点,以期帮助四川彝绣规范生产,提高四川彝绣的绣品质量,助力四川彝绣产业发扬光大。
关键词 彝绣 绣法技艺 解读
下载PDF
新时代“楚怡”精神的价值意蕴及其传承意义
9
作者 谭小雄 邓喜英 罗演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3期60-62,共3页
“楚怡”精神是历经40余年的办学沉淀与百余年的传承发展,形成了由“楚怡”职教精神、乐育精神、创新精神等构成的综合体。新时代发展又使其蕴含了心怀“国之大者”,服务“强国建设”,“学工研用结合”,“敢为人先、坚韧坚守”等价值特... “楚怡”精神是历经40余年的办学沉淀与百余年的传承发展,形成了由“楚怡”职教精神、乐育精神、创新精神等构成的综合体。新时代发展又使其蕴含了心怀“国之大者”,服务“强国建设”,“学工研用结合”,“敢为人先、坚韧坚守”等价值特质。新时代“职教人”继承弘扬“楚怡”精神,深化职教综合改革,推进职教高质量发展,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然之举,更是全面推动湖南职教改革发展高地建设的内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楚怡”精神 价值意蕴 传承意义
下载PDF
中国楚辞研究范式的开创与定型——从贾谊到王逸
10
作者 汤洪 李丹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69-76,共8页
汉代是千年楚辞学的开创期,为后世楚辞学提供了基本研究范式。这一时期的楚辞研究主要有三条路径:一是从贾谊到贾逵,评价屈原或抑或扬的论争,影响后世两千余年的评屈格局;二是从刘安到王逸,他们奠定了《楚辞》注疏之学的主流道路;三是... 汉代是千年楚辞学的开创期,为后世楚辞学提供了基本研究范式。这一时期的楚辞研究主要有三条路径:一是从贾谊到贾逵,评价屈原或抑或扬的论争,影响后世两千余年的评屈格局;二是从刘安到王逸,他们奠定了《楚辞》注疏之学的主流道路;三是从司马迁到刘向,他们开启《楚辞》文献分类整理之路。梳理汉代楚辞学的开创与定型之路,是进一步探究楚辞学发展与演变脉络的第一步,亦是楚辞学史研究的重要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楚辞 刘安 王逸
下载PDF
藏羌彝走廊人口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11
作者 卢继宏 陶斯文 +1 位作者 郭秉炎 谯惠文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86,138,共11页
藏羌彝走廊多样化的自然环境与各区域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造就了人口分布的空间差异。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藏羌彝走廊人口区域集聚的研究显得尤为复杂。本文以第五、第六、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对藏羌彝走廊核心区人口空间分... 藏羌彝走廊多样化的自然环境与各区域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造就了人口分布的空间差异。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藏羌彝走廊人口区域集聚的研究显得尤为复杂。本文以第五、第六、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对藏羌彝走廊核心区人口空间分布进行分析,采用县域、市域双轨研究视角,从常住人口变动、人口密度变化、人口分布结构指数、空间自相关性入手,探究区域内人口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发现,藏羌彝走廊人口总体呈现出不均衡发展态势,主要表现为:常住人口增速放缓,部分地区出现人口收缩现象;人口集聚空间差异明显,人口密度连片递减;人口分布不均衡明显,不利于地区可持续发展;人口集聚具有空间相关性;区域内区(县)人口密度大多呈现“低—低”集聚态势,容易陷入人口流失的恶性循环。因此,要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并加大对暂落后地区的政策倾斜和部分产业转移,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吸引劳动力回流,促进藏羌彝走廊整体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羌彝走廊 人口集聚 空间分析 人口空间分异
下载PDF
明代《古今医鉴》版本、订补及学术贡献
12
作者 朱克 傅海燕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90-194,共5页
《古今医鉴》八卷,明代龚信编辑,其子龚廷贤续编,成书于明万历四年(1576),刊刻于万历五年(1577),由周曰校的万卷楼刊刻。此后周庭槐再版刻印,八卷,改书名为《新刊古今医鉴》。周四达又请王肯堂对《古今医鉴》进行校正,以初刻本为底本重... 《古今医鉴》八卷,明代龚信编辑,其子龚廷贤续编,成书于明万历四年(1576),刊刻于万历五年(1577),由周曰校的万卷楼刊刻。此后周庭槐再版刻印,八卷,改书名为《新刊古今医鉴》。周四达又请王肯堂对《古今医鉴》进行校正,以初刻本为底本重新刊刻,名《重刻古今医鉴》,仍为八卷,此本显示出由王肯堂校注修改的痕迹,其成书时间当在初刻本与周庭槐本之后王肯堂十六卷本之前。王肯堂之后又对《古今医鉴》重新进行了全面修订整理,勘误补漏,阐释医理,调整方药,加工润色,并改成十六卷本重新刊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明万历十七年(1589)由叶华生刊印完成《王宇泰先生订补古今医鉴》。尚见“姑苏文台沈公本”,是以初刻本为底本刻印的活字本,刻印时间为日本元和年间(1615—1624)。本书对临床各科百余种病证进行阐述,荟萃古今诸家之论,完整保存了确有效验的官府、民间验方及父子二人所创方剂,在诸多方面具有创新,做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医鉴》 版本 学术贡献 龚信 龚廷贤
下载PDF
DB51/T 2589.1-2019《四川彝绣第1部分针法技艺》标准解读
13
作者 王丹 李莘 王康建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19期216-220,共5页
本文阐述了DB51/T 2589.1—2019《四川彝绣第1部分针法技艺》标准的制定背景,对四川彝绣七大常用针法的名称、针法技艺进行了解读。该标准统一了四川彝绣针法名称及针法技艺,达到了保存和保护四川彝绣针法资料的目的,为更好地传承和传... 本文阐述了DB51/T 2589.1—2019《四川彝绣第1部分针法技艺》标准的制定背景,对四川彝绣七大常用针法的名称、针法技艺进行了解读。该标准统一了四川彝绣针法名称及针法技艺,达到了保存和保护四川彝绣针法资料的目的,为更好地传承和传播四川彝绣技艺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绣 针法技艺 标准解读
下载PDF
一本与一统:试论丧服中尊统的生成
14
作者 周飞舟 许方毅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6-160,216,共16页
通过丧服体系理解中国人伦关系的尝试,超越了差序格局式的平面化认识,但对尊尊之外推的特性仍缺乏恰当理解。亲亲尊尊都由一本而生,体现为丧服体系以父子关系为内核,父之于子既是至亲又是至尊,至尊生于至亲,至亲又成于至尊。君子能由尊... 通过丧服体系理解中国人伦关系的尝试,超越了差序格局式的平面化认识,但对尊尊之外推的特性仍缺乏恰当理解。亲亲尊尊都由一本而生,体现为丧服体系以父子关系为内核,父之于子既是至亲又是至尊,至尊生于至亲,至亲又成于至尊。君子能由尊父而推尊父之父、父之先祖,更能体父之志承继大宗尊统。亲亲故尊祖,亲亲之道亦得尊祖之道乃全。宗法体系下正尊之一统,是以至亲至尊之父为一本的推展和延伸,尊统蕴含在一本的生命体验中。正如亲亲自然体现为亲以及亲的递杀,尊尊则自然体现为尊其所尊、永不衰竭的一统。尊尊之统与亲亲之杀共同构成丧服体系外推的根本动力,亲亲之杀以尊尊之统为纲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服 尊统 一本 一统 为人后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宜探区深部煤层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
15
作者 章新文 王勇 +3 位作者 金芸芸 常大宇 刘鹏 王优先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77-81,共5页
在充分调研国内深部煤层气勘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宜探区钻井、地震和煤心实验分析资料,分析深部石炭系太原组煤层分布、煤岩煤质、储层条件、保存条件及含气性等关键成藏要素,系统评价了旬-宜探区太原组煤层气... 在充分调研国内深部煤层气勘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宜探区钻井、地震和煤心实验分析资料,分析深部石炭系太原组煤层分布、煤岩煤质、储层条件、保存条件及含气性等关键成藏要素,系统评价了旬-宜探区太原组煤层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结果表明,旬-宜探区太原组煤层厚度大、横向分布稳定、煤阶高、灰分中等、含气性较好,具备良好的煤层气成藏条件;太原组煤层气资源量1754×10^(8) m^(3),具备良好的勘探潜力;旬-宜探区中东部煤层发育、含气量高、断裂不发育、煤层埋深相对较浅,为煤层气勘探有利区带;在有利区优选基础上,开展了煤层气老井复查,优选了PZ2井实施太原组煤层压裂试气,压后取得了较好效果,对该区下一步煤层气勘探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旬-宜探区 深部煤层气 勘探潜力 有利区带
下载PDF
《仪礼》饮食相关类动词
16
作者 武振玉 张馨月 《大连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61-65,共5页
《仪礼》中表示吃喝及与之关系密切的动词包括吃、喝、烹饪、盛放、舀取、置放、切割、除去等类,共有61个动词,其中超过100次的有4词,50—100次之间的有2词,30—50次之间的有8词,20—30次之间的有5词,10—20次之间的有6词,10次以下的有3... 《仪礼》中表示吃喝及与之关系密切的动词包括吃、喝、烹饪、盛放、舀取、置放、切割、除去等类,共有61个动词,其中超过100次的有4词,50—100次之间的有2词,30—50次之间的有8词,20—30次之间的有5词,10—20次之间的有6词,10次以下的有36词,虽然个别词出现频次很高,但总体出现频次并不高。词义方面,各类大都既有用于一般意义的通用词,又有特定含义的特殊词,前者代表了《仪礼》与其他文献的一致性,后者体现了《仪礼》该类动词的特殊性。与上古汉语其他文献相比,《仪礼》该类动词一方面表现出与其他文献的一致性,主要是各义场核心词高度相同。一方面也展现出一定的独特性,一是一些动词在其他文献中不见或很少见;二是一些同义聚合成员少于其他文献,显示了其用词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礼》 饮食类动词 同义聚合 出现频次
下载PDF
《周易》与北宋治国理政思想——以《宋朝诸臣奏议》为中心的考察
17
作者 李贺亮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9,共9页
北宋士大夫为复兴三代之治,重建王道政治秩序,主张以经术治天下,重视经学的经世功能。在探索王道的过程中,士大夫以《周易》为经世之大法而推崇备至,并注重运用《周易》义理指导现实的政治实践。他们通过在奏议中引用《周易》经义议论时... 北宋士大夫为复兴三代之治,重建王道政治秩序,主张以经术治天下,重视经学的经世功能。在探索王道的过程中,士大夫以《周易》为经世之大法而推崇备至,并注重运用《周易》义理指导现实的政治实践。他们通过在奏议中引用《周易》经义议论时政,为朝廷提出合乎圣人之道的治国之策以实现儒家通经致用的理想。在北宋奏议中,士大夫不仅以《周易》经义培育皇帝的政治道德,而且还从《周易》中厘定出内政治理原则施用于今,从修己、治人两方面充分展现了易学的经世指向。他们以《周易》经义作为评判现实政治得失的标准,批评并制止不合经义的政治行为,规正政治发展方向,从而使《周易》对北宋治国理政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治国理政 《宋朝诸臣奏议》 士大夫
下载PDF
中国西南彝族男性体型分类及胸腰覆盖率研究
18
作者 赵静 朱弘弟 +1 位作者 韩旭柔 张兴华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80,共6页
为研究并细分中国特定地区男性体型及服装标准体型覆盖率,选择中国四川、云南、贵州3个地区年龄在18~80岁的930名彝族男性作为人体测量样本。采用服装人体测量的质量控制规定进行手工测量,利用SPSS软件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将数据与GB/T ... 为研究并细分中国特定地区男性体型及服装标准体型覆盖率,选择中国四川、云南、贵州3个地区年龄在18~80岁的930名彝族男性作为人体测量样本。采用服装人体测量的质量控制规定进行手工测量,利用SPSS软件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将数据与GB/T 1335.1—2008《服装号型男子》中体型分类范围进行比较,对该地区彝族男性的体型特征重新分类,并计算出3个地区彝族男性不同体型胸腰覆盖率。研究结果丰富了中国西南地区的服装人体数据,对中国男性服装标准号型数据库进行了补充和细化,为服装企业和产品研发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地区 彝族男性 体型分类 服装号型 覆盖率
下载PDF
明末清初侨日僧的中国叙事——以日本“唐绘祖”江南禅僧逸然为例
19
作者 王韧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I0002,共8页
日本“唐绘开祖”逸然明末东渡,任兴福寺住持期间精研佛法并暗中支持明末志士。退隐后,他潜心习画,兼收并蓄中日画风,200余幅藏品以中后期佛画人物居多,有效弘扬中华佛教美学精神。其门下谱系一派繁荣,聚多社会角色跨界艺术家,生发出“... 日本“唐绘开祖”逸然明末东渡,任兴福寺住持期间精研佛法并暗中支持明末志士。退隐后,他潜心习画,兼收并蓄中日画风,200余幅藏品以中后期佛画人物居多,有效弘扬中华佛教美学精神。其门下谱系一派繁荣,聚多社会角色跨界艺术家,生发出“若芝派”“渡边派”两分支,画风承传二百余年,绘写和传播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绘 江南禅僧 逸然 逸然画派 中国叙事
下载PDF
从“华夷之辨”到“五族共和”——清末民初政治变局中各方势力民族国家建构思想之转变
20
作者 张丹丹 郝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0,共9页
在清末的政治变局中,清政府、立宪派、革命党和边疆民族上层等不同势力拥有着不同的“华夷”观念。立宪派对“五族共和”进行了理论构建,并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革命派出于现实的民族疆域问题的考量,放弃了反满的革命主张,转向“... 在清末的政治变局中,清政府、立宪派、革命党和边疆民族上层等不同势力拥有着不同的“华夷”观念。立宪派对“五族共和”进行了理论构建,并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革命派出于现实的民族疆域问题的考量,放弃了反满的革命主张,转向“五族共和”。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延续自雍正以来的“华夷一家”理念,放弃分裂国家的割据可能,通过和平逊位的方式对“五族共和”进行了明确表达。而作为拥有政治话语权的蒙、藏、回各族上层,接受了清帝逊位的现实,积极拥护中华民国的统治,参与“五族共和”国家的建构。最终,各方势力殊途同归于“五族共和”,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未来奠定了思想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夷之辨” “五族共和” “华夷一家” 立宪派 革命派 杨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