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右王学的学术传承与地方宗族的乡村实践——以明代中后期安福邹守益家族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衷海燕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10年第4期35-41,共7页
明中叶以后,江右王门学者广建书院、频繁地举办讲会活动,不但推动了王阳明心学理论的发展,也使学术思想得到传承,并广泛流传于乡村社会。在学术思想草根化过程中,王门学者又将之与地方宗族紧密结合,在加快了宗族内部整合的同时,也使宗... 明中叶以后,江右王门学者广建书院、频繁地举办讲会活动,不但推动了王阳明心学理论的发展,也使学术思想得到传承,并广泛流传于乡村社会。在学术思想草根化过程中,王门学者又将之与地方宗族紧密结合,在加快了宗族内部整合的同时,也使宗族更主动地承担起乡里的责任,如主持地方公共事务、教化乡里,维护乡村社会秩序,甚至为乡村利益而与政府谈判。江右王门的代表人物邹守益及其家族以书院为依托,以讲会为形式,以乡村事务为己任,不仅将学术思想转化为"化乡"理念,付诸于乡村社会实践之中;而且整合并凝聚了王门学者团体,成为重要的地方"清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守 江右王学 宗族 安福
下载PDF
“颁(编)益(佾)韶”与殷商古乐——兼释“弦”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广明 《殷都学刊》 2010年第4期27-34,共8页
认证前贤说"■"以及"■、■"诸异体为古乐曲"韶"字初文,并申述构形本旨。陈邦怀先生说"从八从鱼"之"■(颁)"字,卜辞中大多数情形读如"编",编排演练义,而非颁赐之"班&... 认证前贤说"■"以及"■、■"诸异体为古乐曲"韶"字初文,并申述构形本旨。陈邦怀先生说"从八从鱼"之"■(颁)"字,卜辞中大多数情形读如"编",编排演练义,而非颁赐之"班"。甲骨文短语"■"读为"颁(编)益(佾)韶",义为每八人一列编排演奏韶乐。依据卜辞史实,证以传世典籍,对殷商时期王室演奏的六种古乐"韶"、"商"、"祈"、"唐"、"美"、"■"作了探讨。"■"为"弦"字初文,本义拉奏弓弦乐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颁(编) (佾) 韶、弦
下载PDF
王力《古代汉语》部分释义商兑 被引量:3
3
作者 尹戴忠 《韶关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18-120,共3页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中某些释义有待商榷,如:"少益耆食"中的"益"是"稍稍"之意而非"更加"之意,"大叔完聚"中的"聚"应为"聚粮食"而非"聚百姓","...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中某些释义有待商榷,如:"少益耆食"中的"益"是"稍稍"之意而非"更加"之意,"大叔完聚"中的"聚"应为"聚粮食"而非"聚百姓","矢贯余手及肘"之"及"应为"和"之意而非"到"之意,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力《古代汉语》
下载PDF
出土资料对解证传世文献疑难字词的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琳 《中国文字研究》 2019年第2期130-141,共12页
《里仁》"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中的"得"一直不可解。出土文献中"得"或作"直","直"通"置",义为弃去、去除。《滕文公上》"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 《里仁》"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中的"得"一直不可解。出土文献中"得"或作"直","直"通"置",义为弃去、去除。《滕文公上》"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中的"舍"长期争议不断。出土文献中"舍"常跟"余"字混同,"舍皆……"之"舍"应即"余"字,当解作语气词"与(欤)"。《秦策一》中的"地势形便"令注家困惑。出土文献中"形"字最早见于东汉,先秦及西汉其义一般作"刑"。《战国策》之"形"本当作"利",因"利""刑"形近,故讹作"刑"。后因形象义另造"形"字,故又改"刑"为"形"。《应帝王》"汝又何帛以治天下感予之心为"之"帠"不得其解。据出土资料,"帛"乃"为"之讹误。"益"之赐予义乃其所固有,出土资料表明"益""易"为一字之分化。《维天之命》"假以溢我"应读为"嘏以益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势形便 之本义 假以溢我
下载PDF
汉代砖文中的“[米皿]”字补说
5
作者 郑邦宏 《中国文字研究》 2022年第1期118-122,共5页
关于汉代砖文中的“[米皿]”字,诸说有异,未有统一。本文通过字形分析,结合砖文相关辞例与字词语义,认为“[米皿]”是受“番”或“益”影响而类化形成的讹体字。
关键词 汉砖 类化
下载PDF
《伤寒论》“弥更益”表“程度”义补正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根辉 孔谦 李几昊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6-109,共4页
成书于汉代的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流传至今版本众多,文字脱衍在所难免。对于《宋本伤寒论》第141条中的"弥更益烦",历来注家多有关注,但看法不一。语言文字学与文献学角度的考察,佐证了"‘弥更益’三字为程度副词连用... 成书于汉代的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流传至今版本众多,文字脱衍在所难免。对于《宋本伤寒论》第141条中的"弥更益烦",历来注家多有关注,但看法不一。语言文字学与文献学角度的考察,佐证了"‘弥更益’三字为程度副词连用,强调程度之深"的观点,且"弥更"二字也应是《伤寒论》在唐宋时期出现的衍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弥更 程度副词 衍文
原文传递
唐传奇《霍小玉传》新解 被引量:24
7
作者 关四平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8-99,共12页
本文在三个层面上对唐传奇名篇《霍小玉传》作了新的阐释:从男主人公的角度,认为李益是迫于客观压力的“负约”,而非主观感情上的“负心”。从女主人公的角度,指出霍小玉的八年“短愿”,是她“至情”追求的集中表现,是对真爱的弘扬与对... 本文在三个层面上对唐传奇名篇《霍小玉传》作了新的阐释:从男主人公的角度,认为李益是迫于客观压力的“负约”,而非主观感情上的“负心”。从女主人公的角度,指出霍小玉的八年“短愿”,是她“至情”追求的集中表现,是对真爱的弘扬与对婚姻的超越,是对不平社会另一种形式的抗争。从作品文化意蕴的角度,提出小说的深层蕴涵在于揭示唐代门第观念与婚姻制度扭曲青年男女美好感情的功利性与落后性,认为应该重点挖掘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后面的社会文化原因,而非着重批判个人道德方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小玉传》 唐传奇 新解 社会文化原因 女主人公 男主人公 三个层面 主观感情 文化意蕴 婚姻制度 门第观念 爱情悲剧 个人道德 落后性 功利性 至情 抗争 小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