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宜城方言“子”颤音的实验语音学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胡伟 刘新红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03-110,117,共9页
利用实验语音学方法,分析了湖北宜城方言"子"颤音的声学特征,并在社会语言学背景下讨论了"子"颤音的变异情况和发展方向。语音实验表明,"子"颤音不是独立音节,只是前音节的黏附成分。"子"颤音... 利用实验语音学方法,分析了湖北宜城方言"子"颤音的声学特征,并在社会语言学背景下讨论了"子"颤音的变异情况和发展方向。语音实验表明,"子"颤音不是独立音节,只是前音节的黏附成分。"子"颤音不具备独立性,不能自成音节;前音节与"子"颤音之间没有塞音或塞擦音成分。"子"颤音的颤动频率低于俄语颤音р的颤动频率,舌位略高于且略后于俄语颤音р的舌位。"子"颤音的音强、音高、时长值整体上小于前音节的音强、音高、时长值。声调会对"子"颤音产生影响,当前音节声调为阴平时,"子"颤音会被加强。听感实验表明,"子"颤音不承载重音;韵律音系学分析也表明,"子"颤音只占有一个莫拉。宜城方言的"子"颤音研究呈现了该方言"子"颤音的物理声学表现,为后缀所表现出来的语音的轻声性提供了更多更详实的证据,同时也丰富了变韵的类型和方式。受社会语言环境的影响,宜城方言的"子"颤音目前正经历深刻的变化。在青少年发音人的日常交流用语中,"子"颤音正逐渐由颤音转化为闪音或边音,甚至脱落消失。研究预测"子"颤音的演变方向为:r>/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城方言 “子”颤音 频率 音强 时长 音高 实验语音学 韵律音系学
下载PDF
湖北宜城方言变韵探究
2
作者 胡伟 刘新红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03-110,共8页
湖北宜城方言存在大量的变韵现象。宜城方言的D变韵是因“家”字的合音而成;其Z变韵表现为一个颤音r,无U化的倾向;其Z变韵处于该类变韵的早期阶段,早于襄阳方言、河南中北部和山西南部的Z变韵;儿化韵表现为一个舌尖卷舌的无擦通音,“儿... 湖北宜城方言存在大量的变韵现象。宜城方言的D变韵是因“家”字的合音而成;其Z变韵表现为一个颤音r,无U化的倾向;其Z变韵处于该类变韵的早期阶段,早于襄阳方言、河南中北部和山西南部的Z变韵;儿化韵表现为一个舌尖卷舌的无擦通音,“儿”字已经融入前字的韵母,属于融合型。宜城方言的儿化韵有指小的功能,在多数情况下,有表亲切的感情色彩义和表口语的语体色彩义。宜城方言的动词变韵大多表示动作的完成或进行,或状态的持续;动词重叠变韵表示完成且带有一种责难、批评和埋怨的语气;不及物动词变韵大都由语气助词引起,表达祈使、命令、征询等语气色彩;动词变韵的“D”主要表达句子的体特征,是句子层面的构形成分,不是后缀,应称为体黏附语素。人称代词方面,宜城方言的人称代词变韵具有表复数意义的功能;指示代词变韵方面,“D”的功能相当于量词“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城方言 D变韵 Z变韵 儿化韵 变韵格局
下载PDF
山西翼城方言的指示代词 被引量:1
3
作者 吕美红 《晋中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10-12,共3页
翼城方言的指示代词分为近指和远指。它不仅有不同的语音形式,而且在人、物、事、时间、处所、方式、程度等指示对象上分布也不均衡。
关键词 方言 翼城 指示代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