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te Triassic bivalves associated with a hydrothermal vent system in the Yidun Island Arc (SW China) of the eastern Tethys 被引量:2
1
作者 LIN Li ZHU LiDong +4 位作者 PANG YanChun SHA JinGeng Franz T. FURSICH FU XiuGen WANG XinL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12期1864-1870,共7页
The Yidun Island Arc in the Three Rivers (Jinsha River, Lancang River, Nujiang River) region of southwestern Chin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Kuroko-type volcanogenic massive sulfide deposits (VMS) in China. Intra-a... The Yidun Island Arc in the Three Rivers (Jinsha River, Lancang River, Nujiang River) region of southwestern Chin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Kuroko-type volcanogenic massive sulfide deposits (VMS) in China. Intra-arc rifting of Yidun Island occurred during the Late Carnian-Norian when VMS deposits such as the Gacun Pb-Zn-Cu deposit were formed. A bivalve fauna was found in fine-grained tuffaceous slate and in mineralized tuffaceous siltstone containing very high contents of Pb (45.01-103.37 ppm) and Zn (135.78-300.03 ppm) of the upper Tumugou Formation in the Changtai-Gacun volcanic-sedimentary rift basin. Stratigraphically, the bivalve-bearing beds are equivalents of the Gacun Pb-Zn-Cu deposits. The diversity of this bivalve fauna is very low. It consists mainly of the thin-shelled, epibyssate suspension-feeding bivalves Pergamidia eumenea and Parapergamidia changtaiensis, the burrowing large, elongated, suspension-feeding Trigonodus keuperinus and Unionites? sp., and occasional specimens of the endobyssate suspension-feeding Trigonodus? sp. and the deep burrowing suspension-feeding Pleuromya markiamensis. Individuals of the first four taxa are so abundant that the specimens are sometimes concentrated in shell beds, probably indicating a gregarious habit. This bivalve fauna is associated with internal moulds of cylindrical, slightly conical tubes most likely produced by a worm-shaped organism. Composition, morphology, diversity, and high abundance of this fauna, chemical features of the surrounding sediment, and the tectonic setting all suggest that this bivalve fauna lived in a deep-water environment in or around a hydrothermal vent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 Triassic hydrothermal vents bivalves yidun island arc of the eastern Tethys
原文传递
川西义敦岛弧燕山期岩体带多种稀有金属矿(化)脉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彭宇 郝雪峰 +4 位作者 唐屹 梁斌 潘蒙 杨荣 范俊波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59-2363,共5页
稀有金属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性矿产资源,无论是在高端装备制造业还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重要性越来越突显,其中锂、铍、钽是当前稀有金属中关注度最高的3个矿种(王登红等,2017)。川西义敦地区位于松潘—甘... 稀有金属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性矿产资源,无论是在高端装备制造业还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重要性越来越突显,其中锂、铍、钽是当前稀有金属中关注度最高的3个矿种(王登红等,2017)。川西义敦地区位于松潘—甘孜义敦岛弧带内(图1),属松潘—甘致稀有金属成矿带西侧的石渠—义敦—贡山—巍山稀有金属成矿亚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金属 义敦岛弧 川西地区
下载PDF
川西连龙含锡花岗岩的时代与形成构造环境 被引量:25
3
作者 曲晓明 侯增谦 +1 位作者 周书贵 唐绍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3-228,共6页
通过岩石地球化学和Rb Sr同位素研究 ,发现川西连龙花岗岩是富含Sn、Ag多种成矿元素的高K钙碱性岩体 ,地球化学上显示出A型花岗岩特点。 4个全岩样品给出的Rb Sr等时线年龄为 87± 1Ma,相关系数R =0 .9988,Isr=0 .70 95。结合构造... 通过岩石地球化学和Rb Sr同位素研究 ,发现川西连龙花岗岩是富含Sn、Ag多种成矿元素的高K钙碱性岩体 ,地球化学上显示出A型花岗岩特点。 4个全岩样品给出的Rb Sr等时线年龄为 87± 1Ma,相关系数R =0 .9988,Isr=0 .70 95。结合构造环境分析 ,查明该岩体是燕山运动晚期 ,在弧陆碰撞造山之后陆内伸展阶段 ,主要由地壳富泥质岩石部分熔融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形成构造环境 义敦岛弧 锡银矿化 造山后 A型花岗岩
下载PDF
义敦岛弧带夏塞早白垩世A型花岗岩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艳军 魏俊浩 +3 位作者 陈华勇 李欢 陈冲 侯本俊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39-953,共15页
义敦岛弧带晚中生代侵入岩体目前仍缺乏高精度的年代学数据制约,其成因也存在争论。作者首次在岛弧带中段夏塞银铅锌多金属矿区发现与成矿关系密切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本文对其开展了年代学、地球化学和 Hf 同位素分析,探讨成因及构造... 义敦岛弧带晚中生代侵入岩体目前仍缺乏高精度的年代学数据制约,其成因也存在争论。作者首次在岛弧带中段夏塞银铅锌多金属矿区发现与成矿关系密切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本文对其开展了年代学、地球化学和 Hf 同位素分析,探讨成因及构造背景。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03±1 Ma(MSWD=0.5),为早白垩世晚期岩浆活动产物。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岩系,具有高硅、富碱和铁、贫钙和镁特征, SiO2含量为72.94%~74.98%, K2O+Na2O=7.56%~8.08%,铝饱和指数 A/CNK=1.06~1.10,属弱过铝质岩石。岩石富集 Zr、Hf 等高场强元素和 U、Th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亏损Ba和Sr。REE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13~0.25),总体呈较陡右倾的LREE富集和HREE相对亏损特征。岩相学和地球化学显示其为铝质A型花岗岩。Hf同位素组成εHf(t)=–2.7~0.6,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925~1095 Ma。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揭示夏塞岩体为软流圈地幔与壳源长英质岩浆混合成因,并经历了斜长石、正长石和褐帘石等矿物的分离结晶。夏塞花岗岩体具有后碰撞花岗岩特征,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弧-陆碰撞造山后伸展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质A型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岩石成因 造山后伸展 义敦岛弧带
下载PDF
义敦岛弧的形成演化及其对“三江”地区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5
5
作者 侯增谦 莫宣学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53-164,共12页
在“三江”地区,“黑矿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和矿点均分布于义敦岛弧带上。该岛弧具典型的沟—弧—盆体系,在垂直岛弧方向上自东而西可分为4个带:甘孜—理塘缝合带(古海沟);雀儿山—稻城弧前区(弧—沟间断);赠科—乡城火山弧区;勉戈—热... 在“三江”地区,“黑矿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和矿点均分布于义敦岛弧带上。该岛弧具典型的沟—弧—盆体系,在垂直岛弧方向上自东而西可分为4个带:甘孜—理塘缝合带(古海沟);雀儿山—稻城弧前区(弧—沟间断);赠科—乡城火山弧区;勉戈—热达弧后区。研究表明,义敦岛弧是一个建筑于从扬子准地台边缘分裂出来的大陆裂谷堑垒体系的基础上,经历了压张交替、升降更迭的复杂历史的张性火山岛弧,是由于甘孜—理塘微板块在晚三叠世诺利克期向西陡深俯冲形成的。在其发展历史中出现岛弧裂谷阶段和相伴的“双峰式”火山活动是该岛弧最重要的特点,为“黑矿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成矿造就了有利的构造—火山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弧 形成 演化 硫化物 矿床
下载PDF
义敦岛弧带弧后区板内岩浆作用的时代及意义 被引量:15
6
作者 曲晓明 侯增谦 唐绍华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1-137,共7页
通过对义敦岛弧夏囊沟一带酸性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和Rb -Sr同位素研究 ,首次在该岛弧弧后区确立了一条板内火山岩带。这些火山岩属钾玄岩系列 ,以高K2 O ,低CaO ,富Nb、Ta、Zr、Hf,贫Sr、Eu为特点 ,具标准的“V”型稀土元素配分型式 ... 通过对义敦岛弧夏囊沟一带酸性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和Rb -Sr同位素研究 ,首次在该岛弧弧后区确立了一条板内火山岩带。这些火山岩属钾玄岩系列 ,以高K2 O ,低CaO ,富Nb、Ta、Zr、Hf,贫Sr、Eu为特点 ,具标准的“V”型稀土元素配分型式 ,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其形成于板内裂陷环境。由 4个全岩样品给出的Rb -Sr等时线年龄t=189.2± 5 .0Ma ,相关系数R =0 .99982 4 ,ISr=0 .714 5 78。认为火山岩的成分分异受斜长石在岩浆源区熔融残留和岩浆形成后黑云母的结晶分离双重控制。位于该带东侧弧后扩张盆地中的晚三叠世勉戈组双峰火山岩的形成年龄为 2 13.1Ma,说明该岛弧仅仅在 2 4Ma左右时限内就完成了从俯冲造弧到板内裂陷的重大转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敦岛弧 板内岩浆作用 Rb—Sr等时线 碰撞造山 演化时序
下载PDF
四川乡城-稻城地区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探讨 被引量:11
7
作者 费光春 李佑国 温春齐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8-95,共8页
四川乡城-稻城地区发育4套花岗岩体:包括石英闪长玢岩、花岗细晶岩、二长花岗(细晶)岩和花岗闪长岩,形成时代为印支期到燕山晚期。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w(SiO2)=57.82%~81.66%,σ=0.06~2.45,w(K2O+Na2O)=1.3... 四川乡城-稻城地区发育4套花岗岩体:包括石英闪长玢岩、花岗细晶岩、二长花岗(细晶)岩和花岗闪长岩,形成时代为印支期到燕山晚期。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w(SiO2)=57.82%~81.66%,σ=0.06~2.45,w(K2O+Na2O)=1.38%~7.76%,AR=1.26~2.93,属于亚碱性岩体;EREE含量较低,轻稀土相对富集,δEu=0.09~1.28,(La/Yb)N=1.88~11.96,总体表现为右倾型。各套花岗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差异明显,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贫化高场强元素,Rb/Sr=0.04~6.18。根据花岗岩的R1-R2,Rb—Yb+Ta,Ta—Yb构造判别图解和区域构造演化史研究,认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板内构造环境,花岗细晶岩、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岩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其形成与义敦岛弧带碰撞造山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背景 义敦岛弧
下载PDF
川西地区竹鸡顶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旭 李佑国 +1 位作者 许模 任光明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45,共4页
竹鸡顶铜矿位于著名的多金属成矿带西南三江成矿带北带,义敦岛弧有色、贵金属矿产地集中区南部。成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Rb、Th和U富集,而Ba、Nb、Sr、P、Ti明显亏损,岩体为轻稀土富集型,呈现中等Eu异常。根据矿床的化学成分特征,... 竹鸡顶铜矿位于著名的多金属成矿带西南三江成矿带北带,义敦岛弧有色、贵金属矿产地集中区南部。成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Rb、Th和U富集,而Ba、Nb、Sr、P、Ti明显亏损,岩体为轻稀土富集型,呈现中等Eu异常。根据矿床的化学成分特征,成矿构造环境的研究,认为竹鸡顶为滞后火山弧的环境下受到碰撞造山伸展降温过程中的岩浆-构造活动影响形成的铜矿,扬子西缘的俯冲作用为富铜的幔源流体进入中下地壳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义敦岛弧 矿床成因
下载PDF
松潘-甘孜造山带义敦岛弧中段三叠纪火山-沉积盆地的演化 被引量:9
9
作者 戴宗明 孙传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99-813,共15页
通过对三叠纪义敦岛弧中段83条剖面和沉积等厚线的综合分析研究,将其划分为义敦弧后前陆盆地、义敦火山弧、昌台-禾尼弧间盆地群、沙鲁里火山岩浆弧、雄龙西-金厂沟弧前盆地群5个次级的构造古地理单元。其中弧后盆地主要有上麻绒和义敦... 通过对三叠纪义敦岛弧中段83条剖面和沉积等厚线的综合分析研究,将其划分为义敦弧后前陆盆地、义敦火山弧、昌台-禾尼弧间盆地群、沙鲁里火山岩浆弧、雄龙西-金厂沟弧前盆地群5个次级的构造古地理单元。其中弧后盆地主要有上麻绒和义敦2个沉积中心,义敦火山弧可进一步细分出果德、根隆、郎格、哈逮4个次级火山穹隆,弧间盆地群有拿它盆地、曲登盆地、夏塞盆地、哈日盆地,沙鲁里火山岩浆弧可进一步细分为木合沟和口娘公玛2个次级火山穹隆,弧前盆地有雄龙西盆地、莫坝盆地、金厂沟盆地等8个次级火山-沉积盆地。认为义敦岛弧的演化主要受理塘缝合带演化的控制,也受金沙江缝合带演化的影响,总体上在三叠纪经历了夭折裂陷槽→不成熟岛弧→成熟岛弧→残余盆地的演化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西部 义敦岛弧 三叠纪 岩相古地理
下载PDF
红卓斑岩型铜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旭 李佑国 +1 位作者 任光明 张玫玫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84-189,共6页
红卓铜矿具有很好的斑岩铜矿找矿前景,研究区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铜矿床为岛弧型斑岩铜矿,成矿岩体具有壳幔混合岩的特点;通过对斑岩体、蚀变分带及找矿标志研究,建立了红卓斑岩型铜矿找矿模型。
关键词 红卓斑岩铜矿 义敦岛弧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找矿模型 四川省
下载PDF
三江地区义敦岛弧安山岩成因 被引量:12
11
作者 侯增谦 罗再文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1期1-14,共14页
义敦岛弧是一个发育于张性薄陆壳基底上的三叠纪岛弧,以发育岛弧裂谷和成对的火山弧为特征。弧火山岩主要为钙碱性火山岩系,以安山岩为主,其岩石组合为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岩相学、地球化学、相平衡及定量模型计算均证实,分离结晶... 义敦岛弧是一个发育于张性薄陆壳基底上的三叠纪岛弧,以发育岛弧裂谷和成对的火山弧为特征。弧火山岩主要为钙碱性火山岩系,以安山岩为主,其岩石组合为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岩相学、地球化学、相平衡及定量模型计算均证实,分离结晶作用是产生钙碱性火山岩系的主导作用,安山岩是钙碱性玄武岩浆在不同压力条件下发生多阶段分离结晶的产物。岩浆演化具有相对封闭系统特征。玄武岩浆在较大压力条件下发生Ol+Cpx+Pl±Mt±Ap结晶(F=0.46)后,派生岩浆发生Hb+Cpx+Pl+Mt结晶分离(F=0.25),产生安山岩浆。该岩浆可能在较低压力下再次发生结晶分异,从而派生出英安岩。角闪石在相对较高的压力条件下的大量结晶是安山岩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弧 安山岩 成因 分离 结晶
下载PDF
三江地区义敦岛弧造山带演化和成矿系统 被引量:238
12
作者 侯增谦 杨岳清 +5 位作者 曲晓明 黄典豪 吕庆田 王海平 余金杰 唐绍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9-120,共12页
义敦岛弧是喜马拉雅巨型造山带中的一个复合造山带,它经历了印支期洋壳俯冲造山、燕山湖弧-陆碰撞和喜马拉雅期陆内走滑作用诸演化历史。可能由于洋壳板片俯冲角度不同,义敦晚三叠世古岛弧带(206~237 Ma)南北两段具有不同的发育历史,... 义敦岛弧是喜马拉雅巨型造山带中的一个复合造山带,它经历了印支期洋壳俯冲造山、燕山湖弧-陆碰撞和喜马拉雅期陆内走滑作用诸演化历史。可能由于洋壳板片俯冲角度不同,义敦晚三叠世古岛弧带(206~237 Ma)南北两段具有不同的发育历史,北段昌台弧以发育孤间裂谷为特色,具张性弧特征,发育扩张环境流体聚敛成矿系统,形成VMS型Zn-Pb-Cu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型Ag-Au-Hg矿床;南段中甸弧不发育弧后盆地,但广泛发育钙碱性弧火山岩-玢岩-斑岩杂岩系和挤压环境岩浆-流体成矿系统,形成斑岩型-夕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在三叠纪-侏罗纪之交的弧-陆碰撞作用中,早期大陆板片俯冲形成同碰撞花岗岩带(约200 Ma),晚期造山后伸展作用,形成A型花岗岩带(75~138 Ma),伴随扬子大陆板片俯冲而发生的强烈剪切和推覆,在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带发育挤压剪切环境流体聚敛成矿系统,形成剪切带型金矿。伴随造山后伸展和A型花岗岩侵位,发育伸张环境岩浆-流体聚敛成矿系统,主要形成夕卡岩型锡矿和构造破碎带热浪脉型银多金属矿床。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在义敦造山带主要表现为陆内走滑作用,并控制碱性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的发育(50~30 Ma),伴随斑岩型金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弧 造山带 成矿系统 岩浆活动 义敦 三江地区
下载PDF
川西雀儿山印支晚期岩浆事件: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强 杜坤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3-29,共7页
雀儿山花岗岩体位于川西义敦岛弧北端,由似斑状花岗岩、伟晶质和细晶质花岗岩脉以及岩体边部的花岗闪长岩组成。这些花岗闪长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的花岗岩石系列,其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向右缓倾型,轻稀土元素富集明显,Eu负异常明显,表明... 雀儿山花岗岩体位于川西义敦岛弧北端,由似斑状花岗岩、伟晶质和细晶质花岗岩脉以及岩体边部的花岗闪长岩组成。这些花岗闪长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的花岗岩石系列,其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向右缓倾型,轻稀土元素富集明显,Eu负异常明显,表明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部分斜长石结晶分离过程。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值为217.2~223.6 Ma,表明其成岩年龄为晚三叠世。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川西雀儿山花岗闪长岩形成于与甘孜—理塘结合带向西俯冲有关的火山弧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雀儿山花岗闪长岩 岩石成因 构造背景 义敦岛弧北端
下载PDF
义敦岛弧带多旋回演化的基本轮廓 被引量:2
14
作者 姚华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851-857,共7页
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义敦岛弧带,晚二叠世以来经历了伸展与挤压相交替的多旋回式构造演化。根据伸展、挤压交替的阶段性变化,其演化历程可划分为10期(阶段):①二叠纪—前二叠纪:泛扬子板块阶段;②二叠纪末—中三叠世早期:大陆边缘裂... 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义敦岛弧带,晚二叠世以来经历了伸展与挤压相交替的多旋回式构造演化。根据伸展、挤压交替的阶段性变化,其演化历程可划分为10期(阶段):①二叠纪—前二叠纪:泛扬子板块阶段;②二叠纪末—中三叠世早期:大陆边缘裂谷→海洋;③中三叠世晚期:不成熟岛弧;④早卡尼期:裂谷与海洋;⑤晚卡尼期—早诺尼期:成熟岛弧;⑥中—晚诺尼期:岛弧基底上的裂谷作用;⑦诺尼期末—瑞替期:弧陆碰撞和残留海;⑧侏罗纪—早白垩世:挤压褶皱造山;⑨晚白垩世—第三纪:山原裂谷作用和山间盆地;⑩第四纪—现代:快速隆起造山。二叠纪末—三叠纪初为本区构造格局的转折点,即本区脱离扬子板块主体部分向西漂移并导致产生新的洋壳,出现新的构造格局。三叠纪的构造伸展—挤压转换最为频繁,火山—沉积作用也最为活跃,以钙—碱性中酸性火山岩为代表的义敦火山弧形成于这一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敦岛弧带 多旋回演化 基本轮廓
下载PDF
松潘-甘孜造山带西部碰撞结合带中生代多岛弧盆收缩史 被引量:6
15
作者 戴宗明 孙传敏 《四川地质学报》 2009年第S2期8-13,共6页
经过对近年的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总结,认为松潘-甘孜造山带西部碰撞结合带在古生代以后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即晚三叠世的岛弧盆收缩期,侏罗纪至白垩纪的碰撞造山期,新生代的陆内走滑、推覆改造和高原隆升期。晚三叠世俯冲碰撞作用强... 经过对近年的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总结,认为松潘-甘孜造山带西部碰撞结合带在古生代以后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即晚三叠世的岛弧盆收缩期,侏罗纪至白垩纪的碰撞造山期,新生代的陆内走滑、推覆改造和高原隆升期。晚三叠世俯冲碰撞作用强烈,形成了一系列火山弧和火山岩浆弧;侏罗纪至白垩纪发生的俯冲碰撞造山,形成了以弧-陆碰撞造山为主,并有弧-弧碰撞造山、弧后挤压造山等多种形式的、复杂的复合造山带;在古近纪、新近纪经历强烈的走滑、推覆改造活动;在第四纪由于高原隆升形成了现今的新生代山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潘-甘孜 中生代 义敦岛弧 造山带
下载PDF
川西义敦岛弧带晚三叠世植物化石
16
作者 姚华舟 盛贤才 +1 位作者 王大可 冯少南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2000年第4期440-444,共5页
通过 1∶2 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三叠系专项研究 ,在义敦岛弧带的四川省新龙县雄龙西、白玉县热加获得一批植物化石 ,计 15属 2 0种 ,其中包括两个新种 ,一个属种为国内首次发现。这些化石不仅丰富了本区植物化石组合内容 ,而且对地层时代... 通过 1∶2 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三叠系专项研究 ,在义敦岛弧带的四川省新龙县雄龙西、白玉县热加获得一批植物化石 ,计 15属 2 0种 ,其中包括两个新种 ,一个属种为国内首次发现。这些化石不仅丰富了本区植物化石组合内容 ,而且对地层时代的确定及与邻区的对比和沉积环境的恢复提供了重要的古生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三叠世 植物化石 四川西部 地层时代 沉积环境
下载PDF
四川竹鸡顶铜矿花岗细晶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潜力分析
17
作者 费光春 李佑国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4-208,共5页
竹鸡顶铜矿位于乡城大断裂上盘四道桥-竹鸡顶破背斜与三道桥-青达破背斜复合部位,是义敦岛弧带中部新发现的铜矿床,成因上与花岗细晶岩体密切相关.对竹鸡顶Ⅰ号花岗岩体的研究结果表明,w(SiO2)=64.05%~81.66%,σ=0.06~1.63,w(K2O+Na2O... 竹鸡顶铜矿位于乡城大断裂上盘四道桥-竹鸡顶破背斜与三道桥-青达破背斜复合部位,是义敦岛弧带中部新发现的铜矿床,成因上与花岗细晶岩体密切相关.对竹鸡顶Ⅰ号花岗岩体的研究结果表明,w(SiO2)=64.05%~81.66%,σ=0.06~1.63,w(K2O+Na2O)=1.48~3.57%,A.R=1.26~2.93,属亚碱性岩体.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Rb,Th,Hf和U富集,Ba,Nb,Sr,P,Ti明显亏损.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较大,轻稀土相对富集,中等负Eu异常(δEu=0.4~0.7).岩体金属成矿元素含量较高,结合岩体氧逸度、挥发组分含量、围岩蚀变强度综合分析认为,竹鸡顶岩体具较强的铜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鸡顶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潜力 义敦岛弧
下载PDF
川西雀儿山燕山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曾强 张腾 《四川地质学报》 2018年第1期39-45,51,共8页
雀儿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位于川西义敦岛弧北端,具有过铝质碱性系列A型花岗岩,其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向右缓倾,轻稀土元素富集明显,Eu负异常明显,表明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部分斜长石结晶分离过程。黑云母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 雀儿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位于川西义敦岛弧北端,具有过铝质碱性系列A型花岗岩,其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向右缓倾,轻稀土元素富集明显,Eu负异常明显,表明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部分斜长石结晶分离过程。黑云母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值为101.2~102.18Ma,表明其成岩年龄为早白垩世(K1)。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川西雀儿山燕山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于碰撞造山后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雀儿山
下载PDF
义敦岛弧带晚白垩世海子山二长花岗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方毅 赖绍聪 秦江锋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0-352,共13页
义敦岛弧是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义敦岛弧海子山花岗岩体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因与构造意义。海子山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93.7±1.1 Ma(MSWD=2.1, 2... 义敦岛弧是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义敦岛弧海子山花岗岩体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因与构造意义。海子山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93.7±1.1 Ma(MSWD=2.1, 2σ),为晚白垩世早期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具高硅、富碱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1.04~1.12,属于弱过铝质岩石。稀土配分曲线呈燕式分布,Eu/Eu~*=0.05~0.32,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富集Rb、Th、U、Ta、Pb等元素,明显亏损Ba和Sr,表现出A型花岗岩的特征。岩石的ε_(Nd)(t)=–4.8~-3.4,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0.91~1.00 Ga,结合岩石的Pb同位素特征及低的CaO/Na_2O比值与高的Al_2O_3/TiO_2比值,说明其应起源于泥质岩石的部分熔融并有少量地幔组分加入。综合地球化学、同位素特征及义敦岛弧地区构造资料,表明海子山花岗岩是造山后伸展背景下形成的A型花岗岩,为地壳拉张、减薄,软流圈地幔上涌引起中上地壳泥质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具有壳幔物质混合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 造山后伸展 义敦岛弧带
下载PDF
定量估算造山带地壳厚度的岩石地球化学方法:综述与实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官文慧 汪洋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214-224,共11页
应用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定量、半定量估算岩浆弧地壳厚度的方法包括:钙碱性岩套K_2O含量、w(Sr)/w(Y)值、w(La)_N/w(Yb)_N值,玄武质岩石Na_2O含量、CaO含量、w(Ce)/w(Y)值等。目前提出的定量公式对厚度在20~45km范围内的俯冲造山带地壳厚... 应用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定量、半定量估算岩浆弧地壳厚度的方法包括:钙碱性岩套K_2O含量、w(Sr)/w(Y)值、w(La)_N/w(Yb)_N值,玄武质岩石Na_2O含量、CaO含量、w(Ce)/w(Y)值等。目前提出的定量公式对厚度在20~45km范围内的俯冲造山带地壳厚度反演结果可靠性较高。中酸性岩w(Dy)/w(Yb)值可以指示造山带是否存在加厚的地壳。应用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定量、半定量反演造山带地壳厚度的公式要求:明确其适用条件与应用范围;有足够数量的样本;进行数据筛选并且剔除离群值。藏南冈底斯弧的实例研究表明,w(La)_N/w(Yb)_N值能够估算碰撞造山带古地壳厚度,印度板块与亚洲大陆碰撞引起的地壳显著增厚导致冈底斯地体中酸性岩浆岩w(Sr)/w(Y)值、w(La)_N/w(Yb)_N值在40 Ma以来明显跃升。三江地区三叠纪义敦岛弧地壳厚度为60km;福建长乐—南澳构造带早白垩世时期岩浆弧的地壳厚度为42km;辽西地区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火山岩地壳厚度为50~65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厚度 地球化学 岩浆弧 造山带 冈底斯弧 义敦岛弧 福建 辽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