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格调说”的调适演绎——以赵宧光著述为中心
1
作者 王雷超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2,共9页
“格调说”是明代诗学的理论内核之一,它的形成、发展贯穿了明代诗学进程的始终。晚明苏州文人赵宧光在其著述中,主张以声调释格调,开辟出一条恢复诗歌音乐美的“格调说”阐释路径。他将“格调说”运用到书法品评当中,采取以诗喻书的方... “格调说”是明代诗学的理论内核之一,它的形成、发展贯穿了明代诗学进程的始终。晚明苏州文人赵宧光在其著述中,主张以声调释格调,开辟出一条恢复诗歌音乐美的“格调说”阐释路径。他将“格调说”运用到书法品评当中,采取以诗喻书的方法,第一次系统论述了书学“格调说”的内涵。通过援书法拟格成调之思反哺复古诗学,赵宧光重新平衡了“格调说”内部的意义结构,使得日趋临摹泥古的“格调说”在晚明重新焕发出生机。赵宧光融通诗学与书学的新“格调说”,既与他兼具诗学批评家、音韵学家、书法家等多重身份密不可分,又根基于晚明至清代文艺思潮由复古走向通变的迁转,从而使其对“格调说”的调适演绎独树一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调说 调适演绎 赵宧光 复古 通变
下载PDF
赵宧光“草篆”名实辩 被引量:1
2
作者 崔祖菁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24,171,共5页
赵宧光的篆书,风格独特,在历史上被称作为"草篆"。近期,关于赵宧光及其书法的研究,有纵深发展的趋势,但是,对赵宧光"草篆"的认识尚有较大争议。在篆书不兴的相当长历史时期之后,赵宧光的"草篆"现象的本... 赵宧光的篆书,风格独特,在历史上被称作为"草篆"。近期,关于赵宧光及其书法的研究,有纵深发展的趋势,但是,对赵宧光"草篆"的认识尚有较大争议。在篆书不兴的相当长历史时期之后,赵宧光的"草篆"现象的本身就是书法史上一个有趣话题,因此,赵宧光"草篆"的名实问题应该得到厘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宧光 草篆 名实
下载PDF
《寒山帚谈》对“时书”的批评及其意义
3
作者 崔祖菁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6-70,I0002,共6页
吴门书法因文徵明的贡献进入鼎盛期,而在文徵明去世后不久逐渐衰微。赵宧光的艺术活动时期正当其时,其书法论著《寒山帚谈》包含着丰富的书学思想,置于当时书坛的背景下,批评意义尤为凸显,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认识吴门书法的发展问题... 吴门书法因文徵明的贡献进入鼎盛期,而在文徵明去世后不久逐渐衰微。赵宧光的艺术活动时期正当其时,其书法论著《寒山帚谈》包含着丰富的书学思想,置于当时书坛的背景下,批评意义尤为凸显,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认识吴门书法的发展问题,对今天书坛的价值取向也具有重要的反思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宧光 《寒山帚谈》 吴门书派 批评 书史意义
下载PDF
《想起草原》:邓一光的“生命传奇”
4
作者 曾军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年第1期48-54,共7页
简单地题材归类不足以对邓一光的作品进行准确的解读,"生命传奇"是邓一光作品的共有特色。邓一光的"生命观"具有超社会性、超时空性和本体性;其生命人物、生命故事和生命叙事都具有"生命传奇"的特点。邓... 简单地题材归类不足以对邓一光的作品进行准确的解读,"生命传奇"是邓一光作品的共有特色。邓一光的"生命观"具有超社会性、超时空性和本体性;其生命人物、生命故事和生命叙事都具有"生命传奇"的特点。邓一光的"生命传奇"也有其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起草原》 邓一光 生命观 中国 小说
下载PDF
大路美术家王沂光作品中的升腾意象创构及灵动感的表现探析
5
作者 丁月华 邹必新 《艺术生活》 2020年第1期53-60,共8页
本文对大路美术创作群体中的油画家王沂光的视觉意象创构及表现进行分析,借以探讨青藏铁路建设主题性创作可能的表现,以期对美术工作者的主题性创作有所启发。
关键词 王沂光 视觉意象创构 升腾感 灵动感 绘画视觉性
下载PDF
《诗品上·序》疑难问题辨说
6
作者 陈元胜 《许昌师专学报》 2001年第6期28-35,共8页
钟嵘《诗品》序文集中表述其诗歌理论 ,是钟嵘诗论精华所在。《诗品》序文和诗评 ,历来存在的疑难问题不少 ,乃钟嵘《诗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序文形式与内容两方面试加辨说 。
关键词 钟嵘 诗论 《诗品上·序》 序文形式 序文内容
下载PDF
邓一光的双重忧郁
7
作者 王文初 《孝感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22-25,共4页
邓一光的英雄神话背后,是一种深深的忧郁,在感叹英雄落寞的同时,又发现历史深处某种残酷的一面。这种忧郁既是英雄后代的忧郁,也是当代作家人文情怀的忧郁。
关键词 邓一光 双重忧郁 人文情怀 英雄
下载PDF
战争、人性与文学——关于《人,或所有的士兵》的访谈 被引量:4
8
作者 邓一光 曹露丹 《长江学术》 CSSCI 2020年第1期5-15,共11页
长篇小说《人,或所有的士兵》以香港保卫战为背景,以历史事件与虚构情节相互穿插的叙事方式,聚焦战争中被囚禁的人,以及人性在战争这个特殊时期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当我们去触碰历史,真实地面对人性之恶时,文学的非凡之址在于,它能进入... 长篇小说《人,或所有的士兵》以香港保卫战为背景,以历史事件与虚构情节相互穿插的叙事方式,聚焦战争中被囚禁的人,以及人性在战争这个特殊时期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当我们去触碰历史,真实地面对人性之恶时,文学的非凡之址在于,它能进入个体生命的经验深处,引发人们对大量未曾关注或未曾表达的生命的理解、认知和批判。这才是文学审美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一光 战争小说 战争题材 战争叙事 战争心理学
下载PDF
新见吴越国宗室钱义光墓志考释 被引量:1
9
作者 钱汝平 《台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84-88,共5页
五代吴越国宗室钱义光墓志的发现为研究吴越国宗室的内部关系以及吴越钱氏在吴越国境内的分布情况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墓志详细列举了钱义光兄弟姊妹以及子侄的婚宦情况,是考察吴越国宗室婚姻关系的极好资粮。同时,... 五代吴越国宗室钱义光墓志的发现为研究吴越国宗室的内部关系以及吴越钱氏在吴越国境内的分布情况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墓志详细列举了钱义光兄弟姊妹以及子侄的婚宦情况,是考察吴越国宗室婚姻关系的极好资粮。同时,墓志中出现的一连串官职也可为研究吴越国的职官制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越国 宗室 钱义光 墓志
下载PDF
林义光生平及其作品考述 被引量:3
10
作者 葛恒新 安忠义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20-25,共6页
作为清末民初重要古文字学家、经学家,林义光据古音、古字与三代器物解说《诗》,开于省吾《诗经新证》之先河,其《文源》是首部系统地利用钟鼎铭文考释文字构形规律、订正《说文解字》的著作。然而林义光的生卒年月及生平履历,一直隐没... 作为清末民初重要古文字学家、经学家,林义光据古音、古字与三代器物解说《诗》,开于省吾《诗经新证》之先河,其《文源》是首部系统地利用钟鼎铭文考释文字构形规律、订正《说文解字》的著作。然而林义光的生卒年月及生平履历,一直隐没学术界,尚未有明确而肯定之定论。依据《中国文化界人物总鉴》及《积微居友朋书札》等文献资料中多处相关林义光的叙述,可以对其生平履历、治学思想与交往经历予以考证说明,并梳理其两部主要著作《文源》《诗经通解》及其它一些著述的内容以及主要贡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义光 生平 作品 考述
下载PDF
战争中毁灭的人生——邓一光小说《远离稼穑》人物分析
11
作者 洛渭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4期10-11,共2页
在战争中个人要承受生命中怎样无法言说的沉重,作家邓一光通过他的中篇小说《远离稼穑》进行有益的探索,刻画"我的四爷"这样一个有过三次特殊被俘经历的人物形象,表现作家以勇气和胆识对战争文学题材的开掘与对角度的拓展所... 在战争中个人要承受生命中怎样无法言说的沉重,作家邓一光通过他的中篇小说《远离稼穑》进行有益的探索,刻画"我的四爷"这样一个有过三次特殊被俘经历的人物形象,表现作家以勇气和胆识对战争文学题材的开掘与对角度的拓展所做出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文学 人物形象 邓一光 《远离稼穑》
下载PDF
《黄帝内经》“移光定位”天序诞生太极图 被引量:5
12
作者 田合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381-7382,共2页
古人在研究日月运动规律中,发明了立杆测日影技术,文章通过立杆测日影科学实践活动,获得了中华传统元典文化太极图的科学来源,并经得起科学的重复,是对易学和中医学做出的重大贡献,是阴阳学说的模型图,也是哲学的说理图。
关键词 移光定位 立杆测日影 太极图
原文传递
“臾”字考釋的反思兼說某些甲骨金文形體釋臾的錯誤
13
作者 董蓮池 《历史语言学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149-152,共4页
本文列舉相關古文字形体,論證了小篆'臾'字不从申,但也絕不从人,否定了林義光的臾字从人之說。由此出發,纠正以往據'臾'字从'人'之說將某些古文字形體釋臾的錯誤。
关键词 林義光 甲骨 金文
原文传递
《説文長箋》所反映的趙宦光等韻學思想
14
作者 趙清泉 熊桂芬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21年第2期65-78,共14页
《説文長箋》是明末學者趙宦光文字學研究的代表作,學界較少從音韻學作探討,而從等韻方面作研究的極少。今以《説文長箋》爲材料,並參之《悉曇經傳》,從聲、韻、調三點對其等韻學思想展開挖掘。"聲"即"宮商角徵羽"... 《説文長箋》是明末學者趙宦光文字學研究的代表作,學界較少從音韻學作探討,而從等韻方面作研究的極少。今以《説文長箋》爲材料,並參之《悉曇經傳》,從聲、韻、調三點對其等韻學思想展開挖掘。"聲"即"宮商角徵羽"五音,"韻"即"三聲(中聲、内聲、外聲)"及"十四攝二十八排","調"即"五聲"(尤其是"展聲")。在解釋一些術語時,還結合了一定的方言史文獻及現代方言材料。趙氏等韻學思想如實反映了明末吳語部分語音特徵,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將有助於增進學界對明末等韻學和方言史的認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説文長箋》 《悉曇經傳》 明末 趙宦光 等韻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