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rest landscape patterns dynamics of Yihe-Luohe river basin 被引量:4
1
作者 DINGShengyan SHANGFude +2 位作者 QIANLexiang CAOXinxiang LIShua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3年第2期153-162,共10页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from forest resources distribution maps of Luoning County of 1983 and 1999, six indices were used to analyze spatial patterns and dynamics of forest landscapes of t...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from forest resources distribution maps of Luoning County of 1983 and 1999, six indices were used to analyze spatial patterns and dynamics of forest landscapes of the typical region in the middle of the Yihe-Luohe river basin. These indices include patch number, mean patch area, fragment index, patch extension index, et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re was a rapid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patch and total area from 1983 to 1999 in the study area. The fragment degree became very high. (2) The area of all the forest patch types had witnessed great changes. The fractal degree of each forest patch type became big from 1983 to 1999. The mean extension index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forest, non-forest, shrub forest, sparse forest, and Quercus species forest increased rapidly, but that of economic forest became zero. The fractal dimension each showed that forest coverage has been promoted. (3) The changes of landscape patterns we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geomorphic regions. From 1983 to 1999 the vegetation cover area, the gross number and the density of patch, diversity and evenness of landscape were all reduced greatly in gullies and ravines, but the maximum area and the mean area of patch types were increased. In hilly region, both the forest cover area and the number of patch increased from 1983 to 1999, but the mean area of patch was reduced greatly. In mountain region, even though the area under forest canopy reduced from 1983 to 1999, the patch number was increased greatly, the mean area of all patch types was reduced, the extension index, diversity index and evenness index of landscape were all increased. Furthermore, because of different types of land use, human activity and terrain, the vegetation changes on northern and southern mountain slopes were different. According to these analyses, the main driving forces, such as the policies of management, market economy, influence of human activities etc. are brought o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 landscape pattern DYNAMICS geomorphic zone yihe-Luohe river basin Luoning County CLC number:S718.5 Q948.2 P901
下载PDF
二连盆地伊和高勒地区赛汉组砂岩型铀成矿条件
2
作者 杨烨 许强 +1 位作者 李娟 姜雅怡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16-226,共11页
为揭示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伊和高勒地区下白垩统赛汉组砂岩型铀成矿条件,文章通过系统研究伊和高勒地区的构造特征、地层特征、岩性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地层含铀性、沉积相特征、水文地质和放射性水化学特征、氧化特征等,并与巴彦... 为揭示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伊和高勒地区下白垩统赛汉组砂岩型铀成矿条件,文章通过系统研究伊和高勒地区的构造特征、地层特征、岩性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地层含铀性、沉积相特征、水文地质和放射性水化学特征、氧化特征等,并与巴彦乌拉地区进行对比,分析了砂岩型铀成矿条件。研究区外部铀源条件好,赛汉组含铀性低;具有完善的“补-径-排”体系,放射性水化学异常明显。沙那凹陷具有缓倾的构造斜坡,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发育,主要为灰色砂岩与泥岩互层;阿北凹陷具有陡倾的构造斜坡,发育扇三角洲,砂体极为发育,岩性为灰色、杂色砾岩夹灰色泥岩;沙那凹陷铀成矿条件较阿北凹陷好,相比巴彦乌拉地区赛汉组铀成矿条件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盆地 伊和高勒 赛汉组 铀成矿条件
下载PDF
Assessing current and future soil erosion under changing land use based on InVEST and FLUS models in the Yihe River Basin,North China
3
作者 Xinru Qiao Zijun Li +3 位作者 Jinkuo Lin Haijun Wang Shuwei Zheng Shuyuan Yang 《Internation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search》 SCIE CSCD 2024年第2期298-312,共15页
The Yihe River Basin is a key area for water conservation and soil erosion control in northern China.The excessive development of land resources is a major factor causing soil erosion and ecological degradation.Howeve... The Yihe River Basin is a key area for water conservation and soil erosion control in northern China.The excessive development of land resources is a major factor causing soil erosion and ecological degradation.However,the impacts of land use change on soil erosion in the basin are not yet clearly.Understanding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use and soil eros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and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from cognition to decision-making.This study simulated the temporal-spatial changes of soil erosion in the basin from 1956 to 2020 using 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model,and evaluated the changes of soil erosion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scenarios from 2020 to 2050 using 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FLUS)model.From 1956 to 2020,the overall soil erosion intensity showed a slight decreasing trend,and the average annual soil erosion modulus was 38.21 t/ha/year.Soil erosion intensity was higher in the central and northern mountainous areas,while it was lower in the flat alluvial plains in the south.Arable land(4.07 t/ha/year)was the largest contributor to the amount of soil erosion,and land use changes caused the soil erosion intensity to fluctuate and decrease after 1995.From 2020 to 2050,soil erosion varied widely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scenarios,and the land use pattern targeting ecological priority development would effectively mitigate soil erosion.Therefore,optimizing land use patterns and structures are critical initiatives to prevent soil ero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erosion Land use change InVEST model FLUS model yihe River basin
原文传递
沂河流域临沂段水沙特性分析
4
作者 林长清 王新华 张洪 《山东水利》 2024年第9期4-7,21,共5页
基于沂河流域临沂水文站1951—2023年径流量和1954—2023年输沙量时间序列资料,采用M-K检验法、水文统计法、双累积曲线法等对临沂水文站水沙特性进行了年际、年代、年内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沂河径流量、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基于沂河流域临沂水文站1951—2023年径流量和1954—2023年输沙量时间序列资料,采用M-K检验法、水文统计法、双累积曲线法等对临沂水文站水沙特性进行了年际、年代、年内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沂河径流量、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输沙量减少更为显著;年代平均径流呈现“降—升—降—升”趋势,年代平均输沙呈现“降—升—降—升—降”趋势,年代输沙较年代径流波动有所滞后;径流量、输沙量主要集中在7月、8月,分别占全年总量的63%、90%;水沙关系演变有4个转折点,分别为1960年、1980年、1998年和2020年。气候因素、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及“两山”理念、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和修复工程等流域综合治理等措施,使水沙关系波动中趋于稳定。通过沂河水沙特性分析,对沂河防汛抗旱、水利工程建设、水量调度管理、水资源合理配置、水生态保护修复等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河流域 临沂站 水沙特性 径流量 输沙量
下载PDF
基于DEM栅格的水文模型在沂河流域的应用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莉莉 李致家 包红军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417-422,共6页
本文结合GIS技术和数字高程模型,运用基于DEM栅格流域信息提取技术,对传统的新安江模型及TOPMODEL进行改进,构建基于栅格的分布式新安江模型、基于栅格的TOPMODEL水文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沂河临沂以上流域。通过流域信息提取、模型参... 本文结合GIS技术和数字高程模型,运用基于DEM栅格流域信息提取技术,对传统的新安江模型及TOPMODEL进行改进,构建基于栅格的分布式新安江模型、基于栅格的TOPMODEL水文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沂河临沂以上流域。通过流域信息提取、模型参数率定和流域典型洪水模拟,以探讨GIS技术与数字高程技术的应用和水文模型的适应性。应用结果表明,4个水文模型在该流域上的水文过程模拟效果良好,其中,基于栅格的新安江模型与基于栅格的TOPMODEL的模拟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DEM) 新安江模型 TOPMODEL 沂河
下载PDF
伊洛河流域典型地区森林景观格局动态 被引量:50
6
作者 丁圣彦 钱乐祥 +2 位作者 曹新向 李爽 李昊民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54-362,共9页
以野外调查资料和1983~1999年森林资源分布图为主要信息源,用ARC/INFO作为空间信息处理工具,采用斑块数、平均斑块面积、破碎化指数、斑块伸长指数、分数维、稳定度等指标分析了近20年来伊洛河流域中部典型地区的森林景观格局动态.结... 以野外调查资料和1983~1999年森林资源分布图为主要信息源,用ARC/INFO作为空间信息处理工具,采用斑块数、平均斑块面积、破碎化指数、斑块伸长指数、分数维、稳定度等指标分析了近20年来伊洛河流域中部典型地区的森林景观格局动态.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森林总面积在增加,斑块数量迅速增大,由556块增至1494块.其中以刺槐林、经济林和杨树林斑块数量增加最多.景观破碎化程度明显加大.(2)森林景观要素中灌木林、刺槐林、经济林、杨树林、栎林等斑块的面积有所增加,而非林地、荒草地、疏林、油松林等斑块的面积有所减小;除杨树林外,各森林类型斑块的平均面积都在减小.(3)研究区内沟谷植被覆盖面积共减少了220 827.9 hm2;丘陵森林覆被面积由1983年的161 870.4 hm2增加到1999年的312 599.7 hm2,增加了93.1%;斑块数目由79块增加到758块,增加了860%.而丘陵地区斑块平均面积却大大减小;山地森林覆被面积有所减少,由1983年的375 348.6 hm2减小到1999年的338 733.9 hm2,而斑块数却大幅度增加,由1983年的432块增加到1999年的1 127块,增加了695块.(4)研究区南北山坡森林景观格局变化明显不同,这与南北坡土地类型不同、人类活动方式不同和地形地势的差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景观 地貌类型区 伊洛河 空间信息处理
下载PDF
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性的度量指标及其应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陆建宇 王秀庆 +1 位作者 王学斌 陆宝宏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4-28,54,共6页
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不均匀性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运行方式。为准确度量径流年内分配不均程度,尝试引入变率指数FI、分摊熵A_E、基尼系数Gini、集中指数CI、余期望系数SEI和赫氏指数HHl等六种度量指标,并以沂河临沂站天然月径流为例,分析... 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不均匀性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运行方式。为准确度量径流年内分配不均程度,尝试引入变率指数FI、分摊熵A_E、基尼系数Gini、集中指数CI、余期望系数SEI和赫氏指数HHl等六种度量指标,并以沂河临沂站天然月径流为例,分析各指标的适用性及存在的不足。结果表明,各指标年际变化相似度极高,峰、谷值出现时间基本一致,可以使用其中的任何一个指标度量径流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Gini考虑了径流年内时程分布及各月径流量大小的影响,能够定量地评价径流年内分配的不均匀程度,比其他指标有更高的分辨力,用Gini度量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程度最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川径流 年内分配 不均匀性 度量指标 沂河流域
下载PDF
沂河流域1961-2010年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子君 林锦阔 +1 位作者 姜爱霞 张晨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3期86-92,共7页
[目的]分析沂河流域近50a的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为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及土地利用合理规划等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沂河流域及周边12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日降雨数据,基于日降雨信息的月降雨侵蚀力模型计算流域多年平... [目的]分析沂河流域近50a的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为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及土地利用合理规划等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沂河流域及周边12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日降雨数据,基于日降雨信息的月降雨侵蚀力模型计算流域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及析取Kriging内插法分析流域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沂河流域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由西南向北逐级递减的变化趋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789.41mm,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为2 626.09(MJ·mm)/(hm^2·h·a),两者都在1965年产生突变;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年内分布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分别占全年比例的63.02%和71.22%,二者最大值都出现在7月,且秋季对流域多年降雨量的减少趋势贡献最多,夏季的降雨侵蚀力上升幅度最大。[结论]沂河流域的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趋势相似,不同月份的降雨量与降雨侵蚀力差异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河流域 降雨侵蚀力 日降雨量 时空分布
下载PDF
河南省伊洛河流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及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黄萍 叶永忠 +3 位作者 高红梅 王喜枝 蒋素华 殷卫抗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2-145,共4页
选取物种丰富度、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物种特有性、受威胁物种丰富度、外来物种入侵度5个评价指标,以县域为评价单元,对河南省伊洛河流域13个县区展开生物多样性调查并进行综合评价,旨在系统掌握伊洛河流域生物多样性现状,为管理部门... 选取物种丰富度、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物种特有性、受威胁物种丰富度、外来物种入侵度5个评价指标,以县域为评价单元,对河南省伊洛河流域13个县区展开生物多样性调查并进行综合评价,旨在系统掌握伊洛河流域生物多样性现状,为管理部门制定有效保护策略提供决策依据,并且进一步检验环保部已建立的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和方法.结果表明:流域内共有野生维管植物2882种;各类脊椎动物514种;自然分布的生态系统类型114种;中国特有物种1 107种;受威胁物种252种;外来入侵植物53种.上游卢氏、嵩县和栾川生物多样性评价结果为"高",中游的洛宁、宜阳、伊川为"中",而下游7个县区生物多样性均为"一般".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地域性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伊洛河流域 调查 综合评价结果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地表水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春霞 马军建 黄振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11,14,共3页
人类活动对地表水的影响可分为显性影响和隐性影响,以伊河流域为例分别分析了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对地表水的影响,并对显性影响因素进行了还原,使地表水恢复到天然径流状态;对于隐性影响因素则通过径流系数的变化来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 人类活动对地表水的影响可分为显性影响和隐性影响,以伊河流域为例分别分析了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对地表水的影响,并对显性影响因素进行了还原,使地表水恢复到天然径流状态;对于隐性影响因素则通过径流系数的变化来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①人类活动是导致天然年径流量减小的主要原因;②显性影响因素不但可以进行定量分析,而且可以还原;③隐性影响因素的分析比较复杂,原因主要在于不同地区的影响因素不同,因此目前只能对其进行定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影响 隐性影响 伊河流域 地表水 人类活动
下载PDF
沂河流域径流演变特征及动因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宋晓猛 孔凡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8563-8565,8572,共4页
以沂河临沂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对象,对1951-2002年的水文时间序列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流域径流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因子。结果表明,降雨量变化不明显,多年平均径流量变化很大,呈下降趋势,且径流演变规律表现为明显的阶段性,在不同阶段呈现出... 以沂河临沂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对象,对1951-2002年的水文时间序列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流域径流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因子。结果表明,降雨量变化不明显,多年平均径流量变化很大,呈下降趋势,且径流演变规律表现为明显的阶段性,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演变规律,具体可分为3个阶段(1951-1959年为自然因子影响阶段、1960-1975年为过渡阶段和1976-2002年为人类影响活跃阶段)。最后在定性分析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的基础上作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加剧,其对径流演变的影响贡献率呈增大趋势,于第2阶段开始显现,第3阶段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演变 驱动因子 降雨-径流关系 人类活动 沂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伊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风险时空演变 被引量:20
12
作者 孟庆香 张莉坤 +2 位作者 位贺杰 蔡恩香 董孝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033-2049,共17页
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矛盾造成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引发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制约和影响流域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福祉提升,加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以具有“山地—丘陵—平原”景观的河南省伊河流域为研究区,首先利用基于... 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矛盾造成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引发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制约和影响流域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福祉提升,加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以具有“山地—丘陵—平原”景观的河南省伊河流域为研究区,首先利用基于土地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矩阵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与需求进行制图,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时空变化;其次,结合供给动态趋势、需求动态趋势、供需比及供需比趋势比4个指标对伊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风险时空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1980—2018年伊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需求水平持续增加,供给水平持续降低,上游调节服务供给水平较强,中下游的供给服务提供水平较高,下游生态系统服务需求远大于上游。(2)栅格尺度下,1980—2018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高、低风险区占比分别为3.57%、96.43%,2000—2018年高风险等级面积较1980—2000年有所增加。(3)1980—2018年伊河流域7.69%的子流域高风险等级面积大于10%,7号和26号子流域风险等级相对本流域而言处于较高风险程度,2000—2018年的子流域这一比例达15.38%,且都分布于下游,整体上看,近20年各个子流域面临的生态系统服务风险略有上升。结合专家知识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评价矩阵可以快速的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供需风险状况,为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供需关系 供需风险 伊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GWR模型的伊河流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13
作者 丁亚鹏 张俊华 +4 位作者 刘玉寒 卢翠玲 王烁骞 秦静婷 丁圣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876-4885,共10页
土壤有机碳作为陆地碳库主体,其分布特征及与驱动因素的空间关系对土壤碳周转过程有重大影响。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基于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结合9个环境和土壤变量,建模分析伊河流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影响其分布... 土壤有机碳作为陆地碳库主体,其分布特征及与驱动因素的空间关系对土壤碳周转过程有重大影响。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基于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结合9个环境和土壤变量,建模分析伊河流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流域表层土壤有机碳在3.37—38.34 g/kg之间,上、中、下游有机碳分布存在空间差异,其中上游差异最大,下游差异最小。相关分析表明,有机碳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显著,与年平均气温以外的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显著。GWR模型较好地预测了伊河流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局部决定系数在0.49—0.64之间,自下游到上游,决定系数逐步升高,对上游的预测精度最高。分析发现,在海拔较高的中上游区域,土壤有机碳含量主要受立地环境、成土母质和地表覆盖的影响;在中上游低山丘陵区,人类活动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在中下游平原区农业活动和化肥投入是造成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的主要因素。研究揭示了各因素对有机碳影响的空间分异特征,可为伊河流域土壤生态系统的合理发展和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土壤有机碳 影响因素 空间分布 伊河流域
下载PDF
沂河流域临沂市农业面源污染定量估算及特征解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金宝 谭亚男 +1 位作者 袁建伟 常晓敏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90-500,共11页
为厘清沂河流域上游临沂市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时空特征及主要污染来源贡献,采用GIS与排污系数结合法定量估算研究区各类污染源中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的排放量和排放强度。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污染物TN和TP排放量呈“先增后... 为厘清沂河流域上游临沂市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时空特征及主要污染来源贡献,采用GIS与排污系数结合法定量估算研究区各类污染源中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的排放量和排放强度。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污染物TN和TP排放量呈“先增后减”,COD排放量呈“先增加后平稳”的变化趋势,其中畜禽养殖业源为主要污染源,对TN、TP、COD的排放贡献率均高于80%,COD为首要污染物,对污染物总排放量的贡献率为41.09%。从空间分布来看,沂南、临沭、沂水、费县为污染物排放重度污染县,可考虑作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优先控制区进行重点治理。建议研究区下一步重点加强畜禽养殖的排放治理,尤其是COD的减排,同时合理规划养殖规模,加强生态养殖和清洁养殖处理,对畜禽养殖污染进行有效控制。研究成果可为临沂市农业面源污染分区治理以及沂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河流域 临沂市 农业面源污染 排放负荷 时空特征 排放贡献
下载PDF
BUCKET模型在降雨径流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晓琴 刘国龙 +1 位作者 胡彩虹 吴泽宁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28,共4页
BUCKET模型结构简单,原理明确,参数较少,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介绍模型结构和原理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拓宽模型的应用,将其应用于具有遥测资料的伊河流域,对陆浑水库入库旬平均流量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 BUCKET模型结构简单,原理明确,参数较少,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介绍模型结构和原理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拓宽模型的应用,将其应用于具有遥测资料的伊河流域,对陆浑水库入库旬平均流量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型与实测拟合精度较高,能够较好地反映伊河流域以旬为时间尺度的水文过程。将它与新安江三水源模型从原理、结构以及在栾川水文站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率定期和检验期两个模型精度相当。因此,将BUCKET模型应用于陆浑水库入库径流预报中,可以为该水库的预报调度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CKET模型 入库径流预报 新安江三水源模型 陆浑水库 伊河流域
下载PDF
考虑降雨空间异质性的流域洪水过程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薇 贾菁菁 +4 位作者 刘阳 曹升乐 王海军 王凯 王俊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3-56,147,共5页
气候变化等因素使得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增强,研究洪水对降雨空间异质性的响应关系,对于指导干支流不同频率暴雨组合遭遇条件下的流域洪水模拟意义重大。以山东省沂河临沂站以上流域为例,应用新安江模型构建流域水文模型。利用1980~202... 气候变化等因素使得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增强,研究洪水对降雨空间异质性的响应关系,对于指导干支流不同频率暴雨组合遭遇条件下的流域洪水模拟意义重大。以山东省沂河临沂站以上流域为例,应用新安江模型构建流域水文模型。利用1980~2020年6~9月逐小时降雨数据进行频率分析,推求沂河流域降雨历时为72 h的不同重现期的设计暴雨。通过不同重现期的暴雨组合设计情景,利用构建的水文模型模拟,对临沂站的洪水过程进行分析,得到降雨空间异质性对洪水过程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降雨空间分布对洪峰流量的影响显著,靠近流域出口的区域降雨量是洪峰流量的决定性因素,降雨空间异质性高的情景下,较小的降雨也可能产生较大的洪水峰值流量。研究结果可为降雨空间异质性导致的干支流洪水遭遇条件的下游断面洪水预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空间异质性 沂河流域 新安江模型 设计暴雨
下载PDF
CMORPH卫星站点融合降水的沂河流域径流模拟适用性评估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国锐 杨传国 +1 位作者 卢书梅 陈羽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9,共4页
为验证卫星地面融合降水在北方半湿润地区径流模拟中的适用性,对比了2008~2012年沂河流域汛期的CMORPH融合降水和实测网格降水时空分布,并分别驱动HEC-HMS模型进行日径流模拟、洪水模拟,进而评估利用卫星地面融合降水进行洪水预报的可... 为验证卫星地面融合降水在北方半湿润地区径流模拟中的适用性,对比了2008~2012年沂河流域汛期的CMORPH融合降水和实测网格降水时空分布,并分别驱动HEC-HMS模型进行日径流模拟、洪水模拟,进而评估利用卫星地面融合降水进行洪水预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沂河流域,CMORPH卫星站点融合降水与实测网格降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其洪水模拟精度与实测网格降水相当,径流深和洪峰的预报能力更优,在研究区洪水预报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ORPH融合降水 径流模拟 HEC-HMS模型 沂河流域
下载PDF
伊河流域森林景观恢复技术应用与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乔栋 胡国宝 田耀武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26-134,共9页
基于林业等专题数据,确定伊河流域自然地理状况的一级分区及生态服务功能为主导的二级分区,结合乡镇界线形成74个森林景观恢复区,设置9类森林景观恢复技术,评定伊河流域森林景观恢复实施后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原始林的改造、... 基于林业等专题数据,确定伊河流域自然地理状况的一级分区及生态服务功能为主导的二级分区,结合乡镇界线形成74个森林景观恢复区,设置9类森林景观恢复技术,评定伊河流域森林景观恢复实施后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原始林的改造、能动经营和农林复合经营是伊河流域森林景观恢复的重点。实施森林景观恢复后,生态服务总价值为406.2亿元,是恢复前的1.33倍。在流域景观尺度上进行自然地理和主导服务功能的区划,结合乡镇界确定恢复区并实施FLR技术的方法,对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河流域 森林景观恢复 技术 应用 评价
下载PDF
伊河流域上游栾川县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位贺杰 杨一鸣 +1 位作者 熊广成 曹莹莹 《河南科学》 2021年第8期1298-1309,共12页
基于景观生态学角度探索自然基底并测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两山理论”以及促进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以伊河流域上游的栾川县为研究区域,基于1980—2018年7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景观动态度、景观... 基于景观生态学角度探索自然基底并测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两山理论”以及促进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以伊河流域上游的栾川县为研究区域,基于1980—2018年7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景观动态度、景观类型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以及Pearson相关系数等方法,定量分析了栾川县1980—2018年的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林地是面积最大的景观类型;除建设用地外,其他景观类型的面积均有所减小;建设用地的景观动态度最大.②林地是基质景观,其优势度最大;1980—2018年栾川县的整体景观聚集度下降,破碎化程度提高,景观丰富度及多样性水平提高.③1980—2018年栾川县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下降趋势,价值下降地区的空间分布零散、细碎;从构成来看,林地对栾川县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贡献最大.④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与景观分离度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最大斑块指数和蔓延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景观破碎化导致了栾川县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河流域上游 转移矩阵 景观格局指数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下载PDF
布格重力异常建模反演在二连盆地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高印 王君恒 闫后振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6-330,共15页
二连盆地由众多小凹陷组成,伊和凹陷是其中之一.重力资料在盆地"探边摸底"、"定凹选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布格重力异常资料,利用2.5D建模反演技术对其中横跨主洼槽的两条测线进行可视化建模及正演拟合... 二连盆地由众多小凹陷组成,伊和凹陷是其中之一.重力资料在盆地"探边摸底"、"定凹选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布格重力异常资料,利用2.5D建模反演技术对其中横跨主洼槽的两条测线进行可视化建模及正演拟合.其中,初始模型的几何参数取自二维地震解释结果;物性参数中的纵向密度取自测井声波波速与密度的相关公式.正演拟合为建模反演技术的关键环节,密度横向变化,是在拟合过程中通过人机交互试错调整实现.通过正演拟合,揭示了主洼槽沉积层横向和纵向均存在较大的密度不均匀性,主洼槽有利于油气生成.与地震解释结果对比,二者在赛汉组-第四纪、腾格尔组深度相差不大,但凹陷底部拟合结果与地震解释结果有明显差异.通过钻井结果验证,正演拟合各沉积层深度与钻井揭示的各层深度结果一致,二维地震解释结果偏浅,其可能原因是时深转换选取的速度值偏小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盆地 伊和凹陷主洼槽 布格重力异常 建模反演 正演拟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