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determination of the Depositional Age of the Haerdaban Group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Yili Block,Western Tianshan,NW China:Implications for Regional Tectonics and Pb-Zn Mineralization
1
作者 WANG Jialin GU Xuexiang +3 位作者 XU Jingchi ZHANG Yongmei PENG Yiwei LU Liangta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2期404-417,共14页
The Yili Block in the Western Tianshan orogen is a key area for understanding the early crustal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due to the widely-distributed Precambrian rocks.Also,it hosts ... The Yili Block in the Western Tianshan orogen is a key area for understanding the early crustal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due to the widely-distributed Precambrian rocks.Also,it hosts a lot of medium–to large-scale sedimentary exhalative(SEDEX)Pb-Zn deposits that mainly occur in Proterozoic metamorphosed clasticcarbonate rocks.In this study,LA-ICP-MS U-Pb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on detrital zircons in siltstones of the Precambrian Haerdaban Group in the Haerdaban Pb-Zn deposit and magmatic zircons in the diorite dyke that cuts through the strata and orebodies.The maximum depositional age of the siltstones was determined to be about 604 Ma,the diorite having formed at approximately 500 Ma.As such,the Haerdaban Group was most likely formed in the Neoproterozoic Sinian,rather than the previously considered Mesoproterozoic Changchengian.Detrital materials of the Haerdaban Group were mostly derived from the Nanhua–Sinian mafic dykes and granitic rocks around Lake Sayram at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Yili Block.It is proposed that the Yili Block,together with the Kazakhstan and Central Tianshan blocks and the Tarim Craton,might all pertain to the same Rodinia supercontinent,which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targeting large to super-large SEDEX Pb-Zn depos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erdaban Group zircon U-Pb dating SEDEX Pb-Zn mineralization Neoproterozoic yili block Western Tianshan
下载PDF
伊犁地块北缘早石炭世阿拉斯坦闪长岩成因及其对北天山洋俯冲过程的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盟 裴先治 +4 位作者 张进江 陈有炘 赵少伟 张波 曹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71-787,共17页
伊犁地块北缘存在大量石炭纪岩浆岩,但对早石炭世中晚期(340~320 Ma)的岩浆岩鲜有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该阶段区域构造演化的认识。为探讨伊伊犁地块北缘早石炭世的大地构造背景,对伊犁地块北缘阿拉斯坦河流域新发现的早石炭世中期... 伊犁地块北缘存在大量石炭纪岩浆岩,但对早石炭世中晚期(340~320 Ma)的岩浆岩鲜有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该阶段区域构造演化的认识。为探讨伊伊犁地块北缘早石炭世的大地构造背景,对伊犁地块北缘阿拉斯坦河流域新发现的早石炭世中期闪长岩体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阿拉斯坦闪长岩岩体中发育微粒闪长质包体,两者在多组主量和微量元素的双变量图解中均表现出不同的演化趋势,表明其不同的成因和起源。两种岩石均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具有俯冲带岩石的地球化学信息。结合区域资料,认为伊犁地块北缘在早石炭世中晚期之后整体处于伸展背景,可能与北天山洋的俯冲板片回转或后撤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石炭世 伊犁地块 闪长岩 伸展背景 新疆
下载PDF
新疆温泉早泥盆世花岗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及其地质意义
3
作者 贾莹刚 赵军 +3 位作者 关力伟 杜古尔·卫卫 陈有炘 陈剑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32-1148,共17页
新疆温泉地区位于伊犁地块北缘,出露较多的晚古生代酸性侵入岩类。为研究这些岩浆岩的成因,探讨区域构造演化过程,对温泉地区早泥盆世花岗岩开展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研究,并讨论其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二... 新疆温泉地区位于伊犁地块北缘,出露较多的晚古生代酸性侵入岩类。为研究这些岩浆岩的成因,探讨区域构造演化过程,对温泉地区早泥盆世花岗岩开展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研究,并讨论其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418±7)Ma,表示其为结晶年龄,二长花岗岩为早泥盆世岩浆活动的产物;高的εHf(t)值(8.2~14.0,平均值为11.3),年轻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863~492 Ma),暗示花岗岩熔融源区主要为新增生的壳源物质;花岗岩样品具有高硅、相对富钾、弱过铝质、贫钙和镁等主量元素特征,亏损Nb、Ti、P等高场强元素和Ba、Sr,富集K、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强烈的负铕异常;花岗岩样品具有较低的锆石饱和温度,P_(2)O_(5)和SiO_(2)质量分数呈明显负相关,指示其为I型花岗岩。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其形成于陆弧环境,结合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及邻区岩浆岩演化信息,推测温泉地区早泥盆世花岗岩形成于准噶尔—巴尔喀什洋俯冲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锆石HF同位素 地球化学 I型花岗岩 早泥盆世 伊犁地块
下载PDF
伊犁地块北缘温泉地区托克赛岩组的构造变形与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4
作者 邓聚 王博 +3 位作者 刘珈硕 宋芳 倪兴华 李盈莹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4-505,I0024-I0038,共37页
伊犁地块是中亚造山带西南缘的主要大陆块体之一,记录了新元古代‒古生代多期岩浆活动、复杂构造变形和高级变质作用,是研究天山乃至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的理想场所。本文对位于伊犁地块北缘的温泉地区托克赛岩组中石榴角闪岩、花岗片麻... 伊犁地块是中亚造山带西南缘的主要大陆块体之一,记录了新元古代‒古生代多期岩浆活动、复杂构造变形和高级变质作用,是研究天山乃至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的理想场所。本文对位于伊犁地块北缘的温泉地区托克赛岩组中石榴角闪岩、花岗片麻岩、云母片岩、石英片岩和侵入其中的未变形花岗岩脉进行了详细的野外构造分析和岩相学观察,发现石榴角闪岩主要分布在一条近EW走向的韧性剪切带中,与其共生的花岗片麻岩、云母片岩和石英片岩均发生了强烈韧性变形,发育一致的陡立面理和近水平线理,运动学指示右旋走滑剪切变形。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显示,韧性变形的角闪岩中变质重结晶锆石具有453±4 Ma和414±4 Ma两个主要年龄值,其中前者与云母片岩中热液改造成因的锆石年龄(465±7 Ma)基本一致,代表这些岩石经历了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该变质事件与温泉地区中奥陶世陆缘弧岩浆作用同期。角闪岩中较年轻的年龄峰值与石英片岩(408±3 Ma)和花岗片麻岩(399±7 Ma)中热液成因的锆石生长边,以及花岗岩脉(394±5 Ma)的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代表了岩浆热液作用的时代,该事件与伊犁北缘泥盆纪岩浆弧花岗岩的侵入时代相当。同时,在角闪岩和花岗片麻岩中均获得了~900 Ma和~780 Ma两个年龄峰值,分别代表花岗片麻岩和角闪岩的原岩结晶时代。此外,石英片岩和云母片岩中锆石的核部还给出了~1135 Ma、~1286 Ma、~1517 Ma和~1725 Ma共4个中元古代的年龄峰值,代表其原岩物源区的岩浆事件。结合前人研究结果,笔者认为伊犁北缘温泉地区在463~443 Ma和423~395 Ma期间分别经历了两期俯冲相关的岩浆‒变质和岩浆‒热液事件,是认识准噶尔洋早古生代向伊犁地块俯冲作用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天山造山带 伊犁地块 温泉变质杂岩 锆石年代学 构造变形 角闪岩相变质作用
下载PDF
新疆伊犁地块南缘志留纪和泥盆纪花岗质侵入体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形成时构造背景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07
5
作者 朱志新 王克卓 +3 位作者 郑玉洁 孙桂华 张超 李亚萍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93-1200,共8页
位于新疆西天山的伊犁地块南缘发育大量古生代侵入岩,本文从前人划分的华力西期侵入岩中识别出泥盆纪和志留纪的中酸性侵入岩,对其中三个侵入体的锆石进行SHRIMP U-Pb定年研究,分别获得436±8Ma、370±7Ma、366±8Ma的^(206... 位于新疆西天山的伊犁地块南缘发育大量古生代侵入岩,本文从前人划分的华力西期侵入岩中识别出泥盆纪和志留纪的中酸性侵入岩,对其中三个侵入体的锆石进行SHRIMP U-Pb定年研究,分别获得436±8Ma、370±7Ma、366±8Ma的^(206)Pb/^(238)U表面年龄;同时对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区志留纪、泥盆纪侵入岩均具有较典型的活动陆缘侵入岩的特征,结合该活动陆缘区域岩浆活动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初步确定志留纪至早石炭世期间,南天山碰撞造山带前身洋盆的洋岩石圈板块一直在向伊犁地块之下俯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天山 伊犁地块南缘 锆石SHRIMP U-PB定年 侵入岩 活动陆缘
下载PDF
西天山阿吾拉勒西段麻粒岩相片麻岩锆石Cameca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7
6
作者 李继磊 苏文 +1 位作者 张喜 刘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852-1862,共11页
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西天山阿吾拉勒西段低压麻粒岩相片麻岩的原岩为杂砂岩,具有近源、快速沉积的特点。在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上,片麻岩具轻稀土元素陡倾、重稀土元素平坦的分布型式,并具明显的Eu负异常,Nb、Ta、Ti... 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西天山阿吾拉勒西段低压麻粒岩相片麻岩的原岩为杂砂岩,具有近源、快速沉积的特点。在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上,片麻岩具轻稀土元素陡倾、重稀土元素平坦的分布型式,并具明显的Eu负异常,Nb、Ta、Ti、Ba、P、Sr均相对亏损。片麻岩中Cameca离子探针锆石U-Pb年代学结果显示,上交点年龄为(1609±40)Ma,代表了原岩的岩浆结晶年龄;下交点年龄为(764±72)Ma,代表了引起Pb丢失的热事件的时代,可能代表麻粒岩相变质事件的年龄。该麻粒岩相片麻岩的产出表明伊犁地块可能具有中元古代的结晶基底,也表明伊犁地块经历了764Ma的热事件。该热事件可能是伊犁地块对全球Rodinia超大陆解体事件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地块 西天山 锆石CamecaU-Pb年龄 麻粒岩相片麻岩
下载PDF
西天山伊犁地块北缘早石炭世硅化木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白建科 李智佩 +2 位作者 徐学义 茹艳娇 李婷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57-1562,共6页
在西天山伊犁地块北缘琼阿希河谷中首次发现硅化木,对硅化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根据地层中腕足、珊瑚化石的鉴定结果,将地层的时代定为早石炭世维宪期,因此该硅化木的产出层位为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硅化木产于阿克沙克组底部黑色... 在西天山伊犁地块北缘琼阿希河谷中首次发现硅化木,对硅化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根据地层中腕足、珊瑚化石的鉴定结果,将地层的时代定为早石炭世维宪期,因此该硅化木的产出层位为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硅化木产于阿克沙克组底部黑色薄层状泥岩、粉砂岩中,这套岩性组合形成于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间湾。伊犁地块北缘阿克沙克组底部扇三角洲沉积环境的确定和硅化木化石的发现说明:研究区早石炭世维宪期不是一套连续的海相沉积,而是陆相—海陆过渡相沉积,研究区所处的地理位置距离古陆地不远。这一发现对于重新认识伊犁地块早石炭世古地理和古构造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地块北缘 早石炭世 阿克沙克组 硅化木 扇三角洲
下载PDF
西天山伊犁地块北缘桦木沟高分异I型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永文 颜丹平 +5 位作者 刘红旭 潘澄雨 陈峰 孟云飞 丁波 刘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29-541,共13页
古生代晚期天山造山带经历了洋壳消减及地块拼合的过程,西天山伊犁地块周缘拼合带的花岗岩岩浆记录可以为俯冲造山作用时限提供有效的约束。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分析显示,位于伊犁地块北缘的桦木沟花岗岩体高硅,富碱,贫铁,富集HFSE,具... 古生代晚期天山造山带经历了洋壳消减及地块拼合的过程,西天山伊犁地块周缘拼合带的花岗岩岩浆记录可以为俯冲造山作用时限提供有效的约束。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分析显示,位于伊犁地块北缘的桦木沟花岗岩体高硅,富碱,贫铁,富集HFSE,具强烈铕负异常,亏损Ba、Sr、P、Ti,富集Cs、Rb、U、K,与高分异I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一致;Pb同位素指示花岗岩源区为造山带下地壳;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该岩体结晶年龄为(330.2±5.7)Ma,说明桦木沟岩体产于汇聚大陆边缘,天山北部洋壳在早石炭世晚期仍在向南俯冲,准噶尔地块与伊犁地块还未碰撞拼合,天山地区可能正处于俯冲消减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伊犁地块 高分异I型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桦木沟岩体 俯冲
下载PDF
伊犁北部博罗霍努岩体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40
9
作者 王博 舒良树 +2 位作者 Dominique CLUZEL Michel FAURE Jacques CHARVET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885-1900,共16页
博罗霍努岩体是发育在新疆伊犁北部的一个大型海西期花岗岩体,总体沿近 SE—NW 向分布,出露面积逾2000km^2。该岩体主要包括三类花岗岩:灰黑色辉石闪长岩、浅色黑云母花岗岩和紫红色黑云母钾长花岗岩。锆石 U—Pb La-ICP-MS 定年表明,... 博罗霍努岩体是发育在新疆伊犁北部的一个大型海西期花岗岩体,总体沿近 SE—NW 向分布,出露面积逾2000km^2。该岩体主要包括三类花岗岩:灰黑色辉石闪长岩、浅色黑云母花岗岩和紫红色黑云母钾长花岗岩。锆石 U—Pb La-ICP-MS 定年表明,辉石闪长岩的年龄为301±7Ma,黑云母花岗岩的年龄范围为294±7~285±7Ma,而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则形成于280±5~266±6Ma。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黑云母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以准铝或弱过铝Ⅰ型花岗岩为主,个别属于弱过铝 S 型花岗岩。在微量元素方面,这些花岗岩均富集轻稀土而亏损重稀土,但来自两个剖面的花岗岩具有不同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可能代表它们的岩浆源区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进一步对这些花岗岩进行同位素地质学研究。相对于洋脊花岗岩而言,博罗霍努岩体的花岗岩明显富集 K,Rb,Ba 和 Th,同时,显著亏损 Nb,Ta,Y 和 Yh。以上地球化学特征及微量元素判别图表明,这些花岗岩类形成于俯冲有关的火山岛弧环境。结合伊犁及邻区岩浆岩的特征及其时代,可以认为博罗霍努岩体的形成与天山北部洋壳向南的俯冲造山作用有关。西天山北部俯冲造山作用最终在中二叠世结束,并在中一晚二叠世进入陆内造山和伸展拉张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伊犁 海西期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下载PDF
伊犁地块达根别里新元古代花岗岩的锆石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婷 李智佩 +1 位作者 白建科 李晓英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3期96-111,共16页
西天山伊犁地块南缘特克斯县东的达根别里花岗岩具有高硅SiO_2=76.22%~76.86%)、富碱(ALK=7.07~7.93)、贫钙镁(CaO=0.95%~1.21%,MgO=0.10%~0.20%)、弱过铝质(ACNK=1.03~1.08)的特征;稀土元素含量中等,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原始地幔标准... 西天山伊犁地块南缘特克斯县东的达根别里花岗岩具有高硅SiO_2=76.22%~76.86%)、富碱(ALK=7.07~7.93)、贫钙镁(CaO=0.95%~1.21%,MgO=0.10%~0.20%)、弱过铝质(ACNK=1.03~1.08)的特征;稀土元素含量中等,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显示其具有较高的Rb、Th、Sm、Ga、Nb和较低的Ba、Ti、Sr含量;锆石饱和温度平均为759℃,固结指数为1.07~2.14,分异指数为89.98~92.11,总体显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的高分异S型花岗岩的特征。LA-ICP-MS锆石U-Pb测年法获得其形成时代为(942.5±2.6)Ma。岩体中Nb/Ta值接近上地壳,Mg~#值为4.52~7.33,锆石Hf同位素研究显示其ε_(Hf)(t)值为较低的正值或负值(-0.41^+4.34),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1.41~1.66 Ga,表明该花岗岩岩浆可能是中元古代地壳和新生地壳混合源区部分熔融的产物,同时也暗示了伊犁地块具有形成年龄不小于1.7 Ga的中元古代结晶基底。结合天山地区及塔里木周边地块新元古代岩浆热事件,认为伊犁地块发育与天山造山带各地一样的新元古代花岗岩,这为西天山前寒武纪基底曾经响应过全球Rodinia超大陆汇聚事件,提供了进一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 地球化学 西天山 伊犁地块
下载PDF
伊犁地块北缘别珍套山中泥盆统汗吉尕组物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有炘 裴先治 +5 位作者 王盟 赵军 布龙巴特 关力伟 朱永胜 刘雷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9-486,共18页
天山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西南缘,是探索中亚造山带增生造山过程的重要窗口。西北天山是伊犁地块与准噶尔地块的结合部位,保存了两者之间构造演化的重要地质信息。出露于伊犁地块北缘别珍套山的泥盆系是记录西北天山晚古生代早期构造演... 天山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西南缘,是探索中亚造山带增生造山过程的重要窗口。西北天山是伊犁地块与准噶尔地块的结合部位,保存了两者之间构造演化的重要地质信息。出露于伊犁地块北缘别珍套山的泥盆系是记录西北天山晚古生代早期构造演化过程的重要载体。基于此,对中泥盆统汗吉尕组砂岩进行岩相学和LA-ICP-MS碎屑锆石U-Pb定年与微量元素研究。结果表明:碎屑锆石U-Pb年龄介于500~370 Ma,并可以分为两期,主峰年龄为386 Ma,次峰年龄为490 Ma,结合岩相学和锆石微量元素特征,汗吉尕组砂岩的物源主要为晚古生代早期中酸性岩浆岩和早古生代早—中期中基性岩浆岩。综合分析认为,汗吉尕组于中泥盆世晚期沉积于弧前盆地沉积构造环境,物源主要为伊犁地块北缘的古生代岩浆弧,暗示伊犁地块北缘在晚古生代早期受准噶尔洋向南俯冲作用影响,为活动大陆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特征 微量元素 碎屑锆石U-PB年龄 中泥盆统 汗吉尕组 伊犁地块 中亚造山带
下载PDF
伊犁地块北缘早古生代构造热事件:来自托克赛石榴角闪岩及其围岩的约束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有炘 朱生强 +4 位作者 裴先治 王盟 周海 李佐臣 李瑞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165-3190,I0016-I0021,共32页
伊犁地块是中亚造山带西南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南北缘出露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其中伊犁地块北缘温泉岩群中识别出奥陶纪岛弧型岩浆岩,被认为是准噶尔洋向南俯冲于伊犁地块之下的物质记录,但相应的变质作用记录很少有报道。近期,从温泉县... 伊犁地块是中亚造山带西南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南北缘出露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其中伊犁地块北缘温泉岩群中识别出奥陶纪岛弧型岩浆岩,被认为是准噶尔洋向南俯冲于伊犁地块之下的物质记录,但相应的变质作用记录很少有报道。近期,从温泉县托克赛地区温泉岩群中识别出的石榴角闪岩具有顺时针P-T-t轨迹,可能记录了伊犁地块北缘早古生代俯冲、碰撞事件,但其形成时代和构造属性尚不清楚。本研究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对托克赛石榴角闪岩及其围岩开展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托克赛石榴角闪岩呈透镜状分布于温泉岩群中,原岩为拉斑玄武岩,岩石TiO_(2)(3.10%~3.89%)含量较高,K_(2)O+Na_(2)O(0.76%~2.01%)含量低,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陆内裂谷拉斑玄武岩的特征(Th/Ta=1.70~2.76、Ta/Hf=0.23~0.37),来源于具有OIB特征的幔源岩浆。岩石较低的MgO(4.82%~6.40%)、Cr(70.8×10^(-6)~224×10^(-6))、Ni(9.68×10^(-6)~65.7×10^(-6))含量及Mg^(#)值(34.0~41.3)、Nb/U值(14.3~36.3)、Nb/Ta值(9.70~16.2)和La/Sm值(2.01~3.28),表明岩浆经历了较强的分离结晶作用和少量的地壳混染。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石榴角闪岩原岩形成于新元古代中晚期,峰期变质时代为晚奥陶世末期(450~440Ma),围岩中的锆石和独居石均记录了同时期的构造热事件。综合研究认为,石榴角闪岩原岩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是伊犁地块响应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事件的物质记录,暗示伊犁地块是原塔里木地块的一部分;石榴角闪岩及其围岩中识别出的奥陶纪末期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事件,记录了阿克套-温泉微陆块向南与伊犁地块或哈萨克斯坦微陆块的拼贴-碰撞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角闪岩 锆石 独居石 地球化学 奥陶纪 构造意义 伊犁地块北缘
下载PDF
伊犁地块构造及成矿区划刍议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文奎 谢广成 +1 位作者 姜常义 李伍平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1-9,共9页
伊犁地块可按昭苏-特克斯、婆罗科努南坡-尼勒克、婆罗科努北坡及博尔塔拉-伊林哈比尔尕等断裂,划分为三个构造单元,由南西向北东展布有:伊宁波疏带、婆罗科努波密带和温泉-赛里木波疏带,其构造演化过程是,温泉斯-赛里木、伊犁地块在元... 伊犁地块可按昭苏-特克斯、婆罗科努南坡-尼勒克、婆罗科努北坡及博尔塔拉-伊林哈比尔尕等断裂,划分为三个构造单元,由南西向北东展布有:伊宁波疏带、婆罗科努波密带和温泉-赛里木波疏带,其构造演化过程是,温泉斯-赛里木、伊犁地块在元古代时期,镶嵌在塔里木地块的西北缘,后来,经历了寒武一中奥陶世早期边缘海盆演化.中奥陶世晚期,温泉-赛里木与伊犁地块裂陷.志留纪末,两地块镶嵌拼贴.晚古生代是断陷-拗陷活动时期.中石炭世是准噶尔地块西南缘伊林哈比尔尕波峰带与温泉-赛里木及婆罗科努构造带镶嵌的主要时期.研究区还划分出三个成矿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地块 镶嵌构造 成矿区 地块构造
下载PDF
伊犁地块北缘早古生代构造属性:来自温泉地区闪长岩的证据 被引量:7
14
作者 贾莹刚 赵军 +3 位作者 蒋磊 关力伟 王小玄 何亮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15-1038,共24页
温泉地区位于伊犁地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结合部位,广泛发育早古生代侵入岩,侵入岩带对探究伊犁地块北缘早古生代构造背景及洋陆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在野外地质填图和岩相学观察基础上,对温泉地区奥陶纪闪长岩开展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 温泉地区位于伊犁地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结合部位,广泛发育早古生代侵入岩,侵入岩带对探究伊犁地块北缘早古生代构造背景及洋陆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在野外地质填图和岩相学观察基础上,对温泉地区奥陶纪闪长岩开展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研究。年代学表明,石英闪长岩3个样品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67.7±5.4)、(457.1±3.9)和(455.4±5.0)Ma,表明其结晶时间从中奥陶世一直持续到晚奥陶世早期。地球化学成分显示,闪长岩SiO2质量分数(50.19%~61.91%,平均56.57%)、TiO2质量分数(0.84%~1.13%,平均1.01%)较低,MgO质量分数(2.36%~8.17%,平均4.60%)、CaO质量分数(3.94%~9.45%,平均6.50%)和全碱质量分数(3.74%~7.06%,平均5.41%)相对较高,并具有高的Na2O/K2O值(1.42~4.90,平均2.76),以及低的A/CNK值(0.70~0.95,平均0.84),为准铝质岩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显示闪长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等),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Ti等);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分布模式表现为'左陡右缓'的变化趋势,Eu显示弱的负异常(δEu=0.67~1.12,平均值0.90),重稀土元素质量分数较低,具有大陆边缘弧火成岩地球化学特征。Harker二元图解表明,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分离结晶作用,存在于岩体中的地层捕虏体显示其经历了一定的地壳混染。两件石英闪长岩样品具有相近的Hf同位素组成:εHf(t)值为3.9~7.0,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991~1191Ma(平均1 083Ma),远远大于锆石U-Pb年龄。以上特征表明亏损地幔在闪长岩源区占主导地位,并有早期大洋板片流体交代的富集岩石圈地幔组分的混入。综合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推测区内闪长岩形成时的动力可能与准噶尔洋奥陶纪持续向南俯冲有关,洋盆最终于晚奥陶世—早志留世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闪长岩 早古生代 伊犁地块
下载PDF
西天山伊犁地块早古生代拼贴:来自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的制约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惠明 李鹏飞 +1 位作者 胡万万 令佳琪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86-804,共19页
西天山伊犁地块记录着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方面的关键信息,前人多认为伊犁地块是一个单独块体,但其西延境外部分对应着多个块体。这些块体在奥陶纪末期完成拼贴,它们之间的缝合带在西天山的延伸部分被晚古生代‒中新生代地层覆盖,但通过... 西天山伊犁地块记录着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方面的关键信息,前人多认为伊犁地块是一个单独块体,但其西延境外部分对应着多个块体。这些块体在奥陶纪末期完成拼贴,它们之间的缝合带在西天山的延伸部分被晚古生代‒中新生代地层覆盖,但通过境内外地质对比,认为其很可能沿着伊犁地块中部向东延伸,并将伊犁地块划分为南、北伊犁两个块体。目前,对于南、北伊犁地块的拼贴时限缺少精确限定,其是否类似于境外部分于奥陶纪末期完成拼贴仍不清楚。为此,本项研究选取北伊犁地块志留系库茹尔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分析,约束南、北伊犁两个块体的拼贴时限。结果显示,库茹尔组碎屑锆石U-Pb年龄主要集中在早古生代(422~519 Ma),其最年轻峰值432 Ma约束了库茹尔组的最大沉积时代。在对比南北伊犁地块岩浆活动的基础上,发现库茹尔组沉积地层同时接收到了南北伊犁地块的物源供给,表明南北伊犁地块已在库茹尔组沉积前完成拼贴。通过综合解析碎屑锆石及区域岩浆岩锆石Hf同位素数据,发现其在奥陶纪末期同时向富集和亏损的方向演化,与显生宙以来东亚多块体拼贴过程中的Hf同位素演化趋势相似,因而我们将这种ε_(Hf)(t)值扇形演化样式归因于南北伊犁地块的碰撞拼贴,进而约束伊犁地块的拼贴时限在奥陶纪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哈萨克斯坦微陆块 西天山 伊犁地块 碎屑锆石
下载PDF
伊犁地块南缘古生代花岗岩类的地质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勇 王博 +1 位作者 钟凌林 朱小艳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69-584,共16页
伊犁地块南缘元古宙特克斯群变质岩中侵入有花岗岩类,其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一直没有详细的研究。文章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确定花岗质侵入体主要由弱面理化黑云母花岗岩、强面理化二云母花岗岩和未变形黑云母花岗岩组成。全岩地球化... 伊犁地块南缘元古宙特克斯群变质岩中侵入有花岗岩类,其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一直没有详细的研究。文章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确定花岗质侵入体主要由弱面理化黑云母花岗岩、强面理化二云母花岗岩和未变形黑云母花岗岩组成。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分析显示,弱面理化黑云母花岗岩和强面理化二云母花岗岩属于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其年龄分别为438 Ma和426 Ma;未变形黑云母花岗岩则属于典型的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其年龄介于400~380 Ma之间。结合前人对区域地质的研究认识,笔者认为这些花岗岩类记录了两期不同构造背景的岩浆作用,指示研究区经历了两阶段构造—岩浆演化,即早古生代过铝质钙碱性弱面理化黑云母花岗岩与强面理化二云母花岗岩形成于哈萨克斯坦微大陆汇聚拼贴过程的后碰撞造山环境;中—晚古生代钙碱性未变形黑云母花岗岩则形成于准噶尔洋俯冲作用的活动大陆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斯坦微大陆 伊犁地块 西天山 花岗岩类 准噶尔洋 俯冲造山作用
下载PDF
中亚造山带内微陆块的起源——以中国天山造山带研究为例 被引量:15
17
作者 龙晓平 黄宗莹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71-785,共15页
中亚造山带内分布有众多的具有前寒武纪基底的微陆块,其构造起源一直是中亚造山带地质演化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中国天山造山带呈东西向展布于中亚造山带的南部,发育伊犁和中天山两个古老微陆块。已有成果认为,伊犁地块和中天山地块可... 中亚造山带内分布有众多的具有前寒武纪基底的微陆块,其构造起源一直是中亚造山带地质演化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中国天山造山带呈东西向展布于中亚造山带的南部,发育伊犁和中天山两个古老微陆块。已有成果认为,伊犁地块和中天山地块可能存在古元古代地壳物质,其古老陆核主要形成于中元古代(ca.1.4~1.3Ga),并在新元古代早期(0.97~0.85Ga)发生强烈的地壳改造作用而固结形成统一的结晶基底。笔者最新的碎屑锆石研究表明,伊犁地块在1.8~1.7Ga和1.6~1.3Ga期间发生同时期的地壳生长和改造作用,此后主要以地壳改造为主(1.0~0.78Ga)。基于最近的岩浆研究认为中天山地块在中元古代(1.6~1.3Ga)经历了一期地壳生长事件,随后在新元古代早期开始以地壳的改造作用为主。在中-新元古代时期,伊犁和中天山地块可能都处于大陆地壳伸展环境(0.76~0.71Ga)。与塔里木克拉通及周缘其他主要古老块体的综合对比研究揭示,伊犁地块和中天山地块在前寒武纪时期具有相似的地壳演化过程,但不同于塔里木克拉通及其他古老块体。由此认为,伊犁地块和中天山地块与塔里木克拉通不具有亲缘性,其构造起源于相邻的哈萨克斯坦地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地块 中天山地块 构造起源 中国天山造山带 中亚造山带
下载PDF
伊犁地块阿腾套山“奥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及意义
18
作者 滕明耀 谢德胜 +1 位作者 罗耀清 王伟宁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第24期182-185,共4页
伊犁地块阿腾套山地区发育一套富钠碱长花岗斑岩,样品富钠贫钾(Na2O/K2O=1.85),低Al2O3(12.01%)、Sr(21.4×10-6),高Y(36.7×10-6)、Yb(4.46×10-6),轻重稀土分馏程度低(LaN/YbN=3.83),Eu负异常强烈(δEu=0.19),具有极其亏... 伊犁地块阿腾套山地区发育一套富钠碱长花岗斑岩,样品富钠贫钾(Na2O/K2O=1.85),低Al2O3(12.01%)、Sr(21.4×10-6),高Y(36.7×10-6)、Yb(4.46×10-6),轻重稀土分馏程度低(LaN/YbN=3.83),Eu负异常强烈(δEu=0.19),具有极其亏损的Hf同位素组成(εHf(t)=+7.3^+15.1),其特征与低压型TTG相同。同时样品低MgO(0.47%)和Mg#(26),是新生的贫钾玄武质陆壳在低压条件下部分熔融的产物。按An-Ab-Or标准矿物分类方法,样品位于奥长花岗岩区域,在讨论TTG时应将奥长花岗岩的概念扩大到包含富钠碱长花岗岩。样品具有很高的锆石饱和温度(900℃),结合区域资料,形成于弧后拉张环境。锆石U-Pb年龄为366.4±1.6Ma,属泥盆纪末期。在伊犁-中天山地块南缘持续出露有志留纪-石炭纪弧岩浆岩,而阿腾套山弧后地区岩浆作用集中于早石炭世,花岗斑岩样品是泥盆纪末期伊犁地块南部由弧向弧-盆体系转换的关键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TG 奥长花岗岩 南天山洋 伊犁地块
下载PDF
尼勒克断裂航磁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玄杰 张婉 +1 位作者 范子梁 郑广如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2-158,共7页
在最新的高精度航磁图上,尼勒克断裂表现为一条重要的区域磁场分界线,断裂两侧区域场及局部异常分布均明显不同.通过对尼勒克断裂磁场特征的分析,认为其在地质上具有重要的构造控制作用,它不仅控制了基底的分布,同时也控制了岩浆活动的... 在最新的高精度航磁图上,尼勒克断裂表现为一条重要的区域磁场分界线,断裂两侧区域场及局部异常分布均明显不同.通过对尼勒克断裂磁场特征的分析,认为其在地质上具有重要的构造控制作用,它不仅控制了基底的分布,同时也控制了岩浆活动的发育,是伊犁地块和伊犁地块北缘活动陆缘之间的界线.同时,尼勒克断裂与阿吾拉勒铁矿带铁矿床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条重要的控矿断裂.沿该断裂带目前已发现了松湖、松湖南、查岗诺尔、智博冰川、备战、尼新塔格、雾岭、敦德等多处铁矿,预测资源量在20亿吨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勒克断裂 航磁特征 伊犁地块 阿吾拉勒 铁矿
原文传递
中亚造山带伊犁北缘早古生代海相斑脱岩地质意义 被引量:8
20
作者 曹胜楠 王博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804-2818,共15页
伊犁地块位于西天山北部,通常认为其北缘经历了晚古生代活动陆缘的演化,但对其早古生代构造沉积演化(尤其是同位素定年)的研究仍较为薄弱.在伊犁北缘果子沟地区的奥陶系黑色硅质页岩中发现多层斑脱岩(蚀变凝灰岩)夹层,奥陶系发生了强烈... 伊犁地块位于西天山北部,通常认为其北缘经历了晚古生代活动陆缘的演化,但对其早古生代构造沉积演化(尤其是同位素定年)的研究仍较为薄弱.在伊犁北缘果子沟地区的奥陶系黑色硅质页岩中发现多层斑脱岩(蚀变凝灰岩)夹层,奥陶系发生了强烈褶皱变形,在其中一个倒转向斜的核部和翼部选取两层斑脱岩进行了锆石U-Pb测年. 2个斑脱岩样品中的锆石显示岩浆锆石的特征,其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58±2 Ma和460±2 Ma.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该斑脱岩的沉积时代为中奥陶世末期(达瑞威尔阶顶部),该时代与温泉地区大陆弧岩浆岩年龄基本一致,是准噶尔洋在中-晚奥陶世向伊犁地块之下俯冲的又一证据;该斑脱岩与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火山活动时代一致,该期火山活动可能是中-晚奥陶世全球气候变化与生物大灭绝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地块 奥陶系 斑脱岩 准噶尔洋 俯冲增生 造山作用 构造地质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