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灵枢》卫气运行与睡眠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民集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8期1-2,共2页
为探讨卫气运行与睡眠的关系 ,以《灵枢》卫气运行的理论 ,从卫气运行的特点 ,睡眠与卫气的关系及睡眠失常的治疗方法为依据进行论述和临床典型病例介绍来说明。结论 :卫气运行与睡眠有密切的关系 ,在临床中对眼睑开合失调病症、睡眠失... 为探讨卫气运行与睡眠的关系 ,以《灵枢》卫气运行的理论 ,从卫气运行的特点 ,睡眠与卫气的关系及睡眠失常的治疗方法为依据进行论述和临床典型病例介绍来说明。结论 :卫气运行与睡眠有密切的关系 ,在临床中对眼睑开合失调病症、睡眠失调病症、失眠、发作性睡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枢》 卫气运行 睡眠 睡眠失调病症 针灸疗法
下载PDF
浅谈十五络脉之古代文献记载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国强 张为风 杨佃会 《河南中医》 2015年第11期2587-2588,共2页
十五络脉在《难经》和《灵枢经》(以下简称《灵枢》中均有记载,但其组成却有不同。《灵枢》将任脉、督脉之络归属于十五络脉;《难经》将阴跷、阳跷之络归属于十五络脉,历代医家关于十五络理论的论述均遵循以上两方面。
关键词 十五络脉 任脉之络 督脉之络 阴跷之络 阳跷之络 《难经》 《灵枢》
下载PDF
针刺足少阳结合阴跷脉穴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3
作者 门会娟 潘永清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12期1426-1428,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足少阳结合阴跷脉穴治疗中风后遗症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4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针刺足少阳经之阳陵泉、足临泣穴,结合阴跷脉之照海穴,对照组选用常规穴位进行针刺,每日... 目的观察针刺足少阳结合阴跷脉穴治疗中风后遗症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4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针刺足少阳经之阳陵泉、足临泣穴,结合阴跷脉之照海穴,对照组选用常规穴位进行针刺,每日1次,6 d为1个疗程,共治疗5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后以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以及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ADL)为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足内翻、恢复下肢功能活动及生活能力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差异及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足少阳结合阴跷脉腧穴治疗中风后足内翻较常规针刺方法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胆经 阴跷脉 中风后遗症 足内翻
下载PDF
梅花针叩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程灵 郑焕驰 +2 位作者 郭婷 欧志文 王俊华 《上海针灸杂志》 2021年第4期431-435,共5页
目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观察梅花针叩刺阴跷脉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卒中后足内翻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及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梅花针叩刺阴... 目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观察梅花针叩刺阴跷脉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卒中后足内翻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及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梅花针叩刺阴跷脉。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下肢临床痉挛指数(CSI)、下肢运动功能(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共脱落4例,对照组共脱落3例。治疗组共31例纳入统计分析,对照组共32例纳入统计分析。两组治疗前CSI、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SI、FM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梅花针叩刺阴跷脉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康复训练,可改善下肢痉挛和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梅花针疗法 康复训练 卒中 足内翻 中风后遗症 阴跷脉
下载PDF
温通阴跷脉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疗效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杜沐莲 许能贵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第10期1083-1086,共4页
目的观察温通阴跷脉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卒中后足内翻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温通阴跷脉(常规针刺联合温和灸阴跷脉)。... 目的观察温通阴跷脉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卒中后足内翻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温通阴跷脉(常规针刺联合温和灸阴跷脉)。两组治疗前后采用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临床痉挛指数(CSI)进行评价,并比较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CS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皆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温通阴跷脉配合康复训练可改善卒中后足内翻患者的下肢功能,缓解肢体痉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足内翻 中风后遗症 艾条灸 阴跷脉 康复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临床痉挛指数
下载PDF
温通阴跷脉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磊 牟艳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4期303-304,共2页
目的观察温通阴跷脉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为患者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9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康复组、联合组,分别予以温通阴跷脉法治疗、康复治疗、温通阴跷脉法联合康... 目的观察温通阴跷脉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为患者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9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康复组、联合组,分别予以温通阴跷脉法治疗、康复治疗、温通阴跷脉法联合康复治疗。结果 2个疗程后,针刺组足内翻积分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和康复组足内翻积分分别与联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下肢运动功能积分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和康复组下肢运动功能积分分别与联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足内翻的恢复程度均优于针刺组及康复组。结论针对脑卒中后足内翻的患者,温通阴跷脉配合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阴跷脉 康复训练 中风并发症 足内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