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仰与激情:殷夫诗歌创作的革命伦理意识
1
作者 朱献贞 《齐鲁学刊》 2023年第1期152-160,共9页
在以“左联”为中心的革命文学思潮中,殷夫诗歌创作是一个具有样本意义与典范价值的闪光点。他的创作历程虽然短暂,但内容涉及工人运动、青年运动、红军宣传教育、东方殖民地解放运动等各个方面,多角度展示了左翼革命文学的激情、理想... 在以“左联”为中心的革命文学思潮中,殷夫诗歌创作是一个具有样本意义与典范价值的闪光点。他的创作历程虽然短暂,但内容涉及工人运动、青年运动、红军宣传教育、东方殖民地解放运动等各个方面,多角度展示了左翼革命文学的激情、理想、阶级意识和伦理精神,也体现了殷夫理性的政治追求和个体情感的内在矛盾。殷夫诗歌创作的革命伦理意识典型地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作家以政治理想为第一标准、以阶级大义代替个体情感诉求的价值取向。殷夫的诗歌创作虽然在一定意义上避免了革命文学创作的口号化和概念化,但其抒情方式的简单化和语言句式的暴力倾向也显示出革命文学的诗学贫困与审美偏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夫 信仰 激情 阶级意识 革命伦理 诗学贫困
下载PDF
魏晋隐逸思想及“逸”范畴的诗学生成 被引量:1
2
作者 陶汝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7-204,208,共9页
在儒学礼教衰落和玄学“贵无”“得意”思维方式的影响下,魏晋时期出现了不重隐之实而重隐之意的仙隐、朝隐等新的隐逸方式,侧重点由“隐”转向了“逸”。这些新的隐逸思想内在地塑造了魏晋士人追求自由、逍遥的风度和品格,而士人的精... 在儒学礼教衰落和玄学“贵无”“得意”思维方式的影响下,魏晋时期出现了不重隐之实而重隐之意的仙隐、朝隐等新的隐逸方式,侧重点由“隐”转向了“逸”。这些新的隐逸思想内在地塑造了魏晋士人追求自由、逍遥的风度和品格,而士人的精神品格又直接反映在文学创作中,促成了魏晋诗歌脱离现实和事功,注重辞藻的华丽与绮靡。经由人物品藻的反复运用,“逸”进入文艺领域,成为书论、文论中的重要概念。这样,“逸”就由形容魏晋士人高雅风度的日常用语逐渐演变成形容诗文作品某种格调的诗学用语,并在后世发展成为中国古代诗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诗学
下载PDF
蒋寅诗学三变
3
作者 朱志远 《云梦学刊》 2023年第5期112-124,共13页
蒋寅以研治中国诗学著称。通观他近三十年的著述成果,其主要贡献体现在对古代诗学相关命题的阐释与理论批评上,治学范围经历了从中古到近古文学的跨越。《中国诗学之路——在历史、文化与美学之间》一书集中收录了蒋寅三十年的诗学研究... 蒋寅以研治中国诗学著称。通观他近三十年的著述成果,其主要贡献体现在对古代诗学相关命题的阐释与理论批评上,治学范围经历了从中古到近古文学的跨越。《中国诗学之路——在历史、文化与美学之间》一书集中收录了蒋寅三十年的诗学研究成果,较为清晰地呈现了他的诗学思想轨迹,以及从作家作品研究到文人心态史研究、从文献稽考到理论总结与建构的双线交叉并进的学术脉络。其诠释路径往往蕴涵着历史、文化与美学三重视角的审视,堪堪代表了他学术思想认识上的三次嬗变。此故,蒋寅诗学三变更强调三重思考视角之变,不变的则是他作为一个纯粹学者一以贯之的真理探索精神、学术自由心态和理论建设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寅 中国诗学 诗学三变
下载PDF
生命活动的艺术结晶──论庐隐作品的情感结构与其文本形式的对应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许志英 张根柱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39,共7页
存在和逃亡这一对矛盾在庐隐人生哲学领域的相互纠结,必然引起她情感世界的冲突和分裂,从而导致幽伤与愤激之情的产生。上述两种情感的碰撞与对立在其精神世界引起巨大的张力,这又必然会影响到她的文学创作。本篇遵循这条线索,对庐... 存在和逃亡这一对矛盾在庐隐人生哲学领域的相互纠结,必然引起她情感世界的冲突和分裂,从而导致幽伤与愤激之情的产生。上述两种情感的碰撞与对立在其精神世界引起巨大的张力,这又必然会影响到她的文学创作。本篇遵循这条线索,对庐隐小说的文本形式与其心灵结构的对应关系作了研究和探索,指出其小说的两个重要特征:日记书信体形式与诗化敌文化倾向,并对这两种特征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隐 情感 日记书信体 诗化 散文化 现代文学 文学创作 小说 文本形式
下载PDF
中国传统回纹的审美特征及哲学意蕴 被引量:10
5
作者 宋漾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8-115,共8页
回纹是人类文明史上普遍存在的造型图案,也是中国传统图案中使用极为广泛、最具中国特色的代表性纹样之一。回纹图案对现代设计具有借鉴作用和启示意义。回纹运用在起兴、构思、构图、烘托主题、营造氛围等方面具有特殊功能和优势,回纹... 回纹是人类文明史上普遍存在的造型图案,也是中国传统图案中使用极为广泛、最具中国特色的代表性纹样之一。回纹图案对现代设计具有借鉴作用和启示意义。回纹运用在起兴、构思、构图、烘托主题、营造氛围等方面具有特殊功能和优势,回纹纹样具有回旋往复、穿插重叠、端庄典雅、瓜瓞绵绵的审美特征,回纹变体太极图则蕴含着生化万物的哲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图案 回纹 审美特征 阴阳太极
下载PDF
宋代江浙诗韵中舌根鼻韵尾阳声韵及阴声韵、阳声韵通押考察 被引量:2
6
作者 钱毅 钱宗武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116-122,128,共8页
在穷尽分析宋代江浙诗人用韵的基础上,考察舌根鼻韵尾阳声韵部通押及阴声韵、阳声韵之间通押的特殊韵例。宋代江浙诗人舌根鼻韵尾阳声韵部通押体现在庚青、江阳、东钟三个韵部的通押,阴声韵、阳声韵之间的通押集中在寒先部、监廉两部分... 在穷尽分析宋代江浙诗人用韵的基础上,考察舌根鼻韵尾阳声韵部通押及阴声韵、阳声韵之间通押的特殊韵例。宋代江浙诗人舌根鼻韵尾阳声韵部通押体现在庚青、江阳、东钟三个韵部的通押,阴声韵、阳声韵之间的通押集中在寒先部、监廉两部分别与支微部的通押。这两种押韵形式均反映出宋代江浙方音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诗韵 江浙方音 阳声韵 阴声韵
下载PDF
阴阳与元气:汉代谶纬诗学阐释的理论核心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洪军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9-135,共7页
西汉元、成帝时期,历史进入了经学的"极盛时代",然而天不佑汉家,地壳活动频繁,天相变化剧烈,传统儒家经学对于自然剧烈变化的原因解释乏力,无法帮助已经陷于天人关系困境中的汉代政治走出迷局;汉代儒生博士吸纳并整合了诸家理... 西汉元、成帝时期,历史进入了经学的"极盛时代",然而天不佑汉家,地壳活动频繁,天相变化剧烈,传统儒家经学对于自然剧烈变化的原因解释乏力,无法帮助已经陷于天人关系困境中的汉代政治走出迷局;汉代儒生博士吸纳并整合了诸家理论,天文星占、风角卦气、卜筮医方等以阴阳为主导思想的学说肆意泛滥,经学阐释严重偏离了传统儒学的范畴而渐趋谶纬化。《易》为群经首观念的泛化,使阴阳成为汉儒思想、政治以及经学的最根本的命题;元气的多重界说,将谶纬诗学理论推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阴阳与元气两者的具象化即为谴告,也就是象告。象言和言象成为汉代经学以及诗学理论的经典话语,也是汉代以降文学的重要建构方式,催生了中国古代诗学理论新的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 元气 象告 谶纬诗学
下载PDF
论冰心、林徽因诗歌精神的现代性 被引量:6
8
作者 白薇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2003年第3期125-128,共4页
冰心诗歌中潜在的浓烈、激越情感和睿智的理性精神,充分表现了女性的人格建构、自我认知和寻找真谛的精神活动,从中可以看出现代女性沉心静气、内敛情感、提炼经验、构造心智的努力。林徽因诗歌表现的美与智慧,在与外界的交流中感知自我... 冰心诗歌中潜在的浓烈、激越情感和睿智的理性精神,充分表现了女性的人格建构、自我认知和寻找真谛的精神活动,从中可以看出现代女性沉心静气、内敛情感、提炼经验、构造心智的努力。林徽因诗歌表现的美与智慧,在与外界的交流中感知自我,认证自我的存在,发现美的价值,做人生价值定位,以感情的真实和理性的智慧的交融,将人生价值追求和艺术审美追求完美契合,以女性生命觉醒和社会价值定位呈现了现代女性的精神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心 林徽因 女性 心智构建 诗歌精神 诗歌创作
下载PDF
意境说的建构性阐释——兼与蒋寅商榷 被引量:3
9
作者 杨矗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4-74,共11页
意境是中国古代诗学的核心的、具有总体涵盖性的范畴,但其由多相的碎片化存在到总体性的核心范畴,经过一个漫长的生产、建构过程。其源头是"两经":《易经》和《道德经》,中间又参入佛禅谱系。意与境的双元性是与最初的天人、... 意境是中国古代诗学的核心的、具有总体涵盖性的范畴,但其由多相的碎片化存在到总体性的核心范畴,经过一个漫长的生产、建构过程。其源头是"两经":《易经》和《道德经》,中间又参入佛禅谱系。意与境的双元性是与最初的天人、象意、道气、阴阳、虚实、乾坤、刚柔,和后来的言意、形神、情采、隐秀、情景等双元性结构谱系对接延承而来的,至王国维用"境界"代"意境",既体现中西、古今的融合,又是他特别把它"生命化"、"人生化",或特殊化、缩小化的产物。王氏的重要创新和问题主要在此,而不是蒋寅所说的其意境说是"对意境的曲解",是"与传统诗学无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 意象 境界 王国维 建构性阐释 蒋寅 中国古代诗学
下载PDF
罗隐诗的文本外解读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向峰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2-105,共4页
罗隐的生平经历,显示了晚唐社会的黑暗腐败和下层人士的苦难挣扎,这些文本外的存在,都以社会文化文本的互文性映射在罗隐诗中。罗隐诗全是抒情性的律诗,情致以激愤不平的讽刺为主调,在晚唐诗史上占有独领风骚的特别地位。
关键词 罗隐 讽刺 文本间性 诗意地还乡
下载PDF
李清照《醉花阴》词的含蓄美在英译中的传达 被引量:3
11
作者 闫朝晖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年第1期89-92,共4页
李清照的《醉花阴》词委婉含蓄,余味无穷。词中含蓄手法的运用,为该词的对外译介带来很大的困难。在对《醉花阴》的欣赏和对外译介过程中,应该对词中含蓄手法的运用和含蓄美的文化基因给予充分的重视,尽可能准确传达原作的美学特征和深... 李清照的《醉花阴》词委婉含蓄,余味无穷。词中含蓄手法的运用,为该词的对外译介带来很大的困难。在对《醉花阴》的欣赏和对外译介过程中,应该对词中含蓄手法的运用和含蓄美的文化基因给予充分的重视,尽可能准确传达原作的美学特征和深刻内涵,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醉花阴》 含蓄美 诗学 翻译
下载PDF
林徽因诗歌的题材类型和诗艺表现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元中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79-83,共5页
诗人林徽因是一个被非诗的言说遮蔽了的模糊形象,但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真实历史中,她却是一个极具个人特点的现代女性诗人。在较为狭窄的个人生活空间里,她的诗歌在取材上表现出了在基本单一中却相对多样的特点,在艺术上则较为注意通... 诗人林徽因是一个被非诗的言说遮蔽了的模糊形象,但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真实历史中,她却是一个极具个人特点的现代女性诗人。在较为狭窄的个人生活空间里,她的诗歌在取材上表现出了在基本单一中却相对多样的特点,在艺术上则较为注意通过理性沉思和一些技巧方法对情感进行控制,于充分的主体加工中深化诗歌的审美内涵。依据诗人的才情,她本来极有可能超越自己而成为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诗人,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她身上种种的可能和潜力最后并没有演化成一种具体的事实。其诗的写作较多典雅规范的古典意味,个人性的创造则极其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题材类型 诗艺表现 过渡性
下载PDF
论严羽“以禅喻诗”的审美寓意 被引量:1
13
作者 殷晓燕 《殷都学刊》 2007年第3期88-92,共5页
严羽《沧浪诗话》出现后,几百年来对此书的争议一直未曾停止,可谓毁誉参半。不仅有对此书观点的不同意见,连他使用的"以禅喻诗"的方法也遭人批判。严羽之所以"以禅喻诗"来说明他的诗学理论,与当时的时代环境和诗学... 严羽《沧浪诗话》出现后,几百年来对此书的争议一直未曾停止,可谓毁誉参半。不仅有对此书观点的不同意见,连他使用的"以禅喻诗"的方法也遭人批判。严羽之所以"以禅喻诗"来说明他的诗学理论,与当时的时代环境和诗学风气有很大关系。"以禅喻诗"只是他采用的一种方法与手段,目的是为了说明诗歌的主旨即是"吟咏情性",这重新开创了中国诗学理论的审美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禅喻诗 理学 禅宗 吟咏情性
下载PDF
关于“制度诗学”——论陈寅恪与埃斯卡皮之异趣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夏平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23-27,共5页
陈寅恪先生与埃斯卡皮对制度所持的立场不同,一是立足于中国文化本位,一是将之纳入文学事实的过程。但在制度作为文学生成的外部环境一点上来说,二者亦有相契合之处。对文学认识的分歧,在于前者尊重不同语系的语文特点,同时文学亦可作... 陈寅恪先生与埃斯卡皮对制度所持的立场不同,一是立足于中国文化本位,一是将之纳入文学事实的过程。但在制度作为文学生成的外部环境一点上来说,二者亦有相契合之处。对文学认识的分歧,在于前者尊重不同语系的语文特点,同时文学亦可作为历史考据的材料,而后者则认为文学既是意义也是物品,应从书籍的流通传播来考察。这些分歧,导致他们在研究文学与制度之关联性时采取的策略和方法,以及着眼点都有所不同。寅恪先生关注时间地理人事,关注作家的种族和社会阶层,关注作家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埃斯卡皮更侧重于文学群体的地理出身和社会出身,更侧重于读者对作者的"创造性背叛"。与之相应,在研究方法上,埃斯卡皮注重历史方法和社会调查,而寅恪先生则运用诗史互证的综合研究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埃斯卡皮 制度诗学 文学社会学
下载PDF
从辞采镂金到芙蓉出水——论唐寅诗风的转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晓辉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52-54,共3页
唐寅的诗歌在明中叶的吴中文坛独树一帜。唐寅的前期诗歌崇尚六朝,用词造句铺张绚彩,藻思丽逸。后期诗歌在题材上,他将吴中市井的世俗情感带入诗歌创作中,代市民立言,为市民写心,表现出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嘲讽和批判;在语言的运用和诗歌... 唐寅的诗歌在明中叶的吴中文坛独树一帜。唐寅的前期诗歌崇尚六朝,用词造句铺张绚彩,藻思丽逸。后期诗歌在题材上,他将吴中市井的世俗情感带入诗歌创作中,代市民立言,为市民写心,表现出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嘲讽和批判;在语言的运用和诗歌的内在结构上,不甚讲究含蓄和蕴藉,突破了传统诗学的审美模式,显示出与古典主义诗歌截然不同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寅 唐伯虎 诗歌创作 诗风 六朝诗作 俚俗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诗吟话语形态探微
16
作者 贾奋然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8-72,共5页
中国古代诗歌创作和审美方式与"吟"有密切关系,从口头之吟、情感之吟、思维之吟,到行于笔端之文字之吟,诗"吟"的特点贯穿在诗歌构思、情感表现、语言表达、与鉴读赏识的完整审美活动中,形成了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诗... 中国古代诗歌创作和审美方式与"吟"有密切关系,从口头之吟、情感之吟、思维之吟,到行于笔端之文字之吟,诗"吟"的特点贯穿在诗歌构思、情感表现、语言表达、与鉴读赏识的完整审美活动中,形成了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诗歌话语形态。本文从古人零散的诗吟论中梳理和阐释古代诗吟话语较为完整的理论形态:从诗乐结合之"歌吟"到诗乐分离之"吟诵",诗歌始终不离"吟";"长吟"、"呻吟"是诗人凄苦情感的自然抒发;"吟"还发展成为一种抒发悲情的特殊诗体形式;从"沈吟"到"苦吟"则体现了诗人对意象揣摩、诗意开拓,意境营建、语言锤炼的动态运思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吟话语形态 情感之吟 思维之吟 文字之吟
下载PDF
殷璠的诗美学思想
17
作者 吴功正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5-98,共4页
殷璠的诗美学在盛唐美学中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有着显著的地位。其《河岳英灵集》“序”、“集论”在“选”、“评”两方面都有重要建树。他提出了“兴象”的诗美学范畴,成为对盛唐诗美的最好说明、阐解,也成为中国诗美学的重要范畴。殷... 殷璠的诗美学在盛唐美学中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有着显著的地位。其《河岳英灵集》“序”、“集论”在“选”、“评”两方面都有重要建树。他提出了“兴象”的诗美学范畴,成为对盛唐诗美的最好说明、阐解,也成为中国诗美学的重要范畴。殷的美学思想有着鲜明的盛唐时代特色,诸如对六朝诗美学的科学态度,选诗的主体自持性、自信力,对声律美学的恰当评价,从而熔铸出美学新精神。其美学思想既来自盛唐美学,又对之起到了导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璠 诗美学 盛唐美学
下载PDF
帘幕意象与李商隐诗境诗风
18
作者 曾艳红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11-114,共4页
帘、幕、帷等是我国古代生活中重要的日常用品,也是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审美意象。它们以较高的频率在李商隐的诗歌中出现,是构成他诗歌中的"隔"与"幻"境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李商隐形成"深邃遥邈"诗风... 帘、幕、帷等是我国古代生活中重要的日常用品,也是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审美意象。它们以较高的频率在李商隐的诗歌中出现,是构成他诗歌中的"隔"与"幻"境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李商隐形成"深邃遥邈"诗风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帘幕意象 李商隐诗歌 隔境 幻境 诗风
下载PDF
文学小传统下的个体记忆与小说诗学——论宗璞《野葫芦引》
19
作者 毕文君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74-78,117,共6页
宗璞《野葫芦引》为探讨作家在文学记忆与历史细节的缝隙间如何经个人文学小传统而浸润出深厚而别致的审美底蕴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个例。从文学传统的内在融合来看,《南渡记》《东藏记》在女性视角与知识分子心态的描摹上显现了独特的艺... 宗璞《野葫芦引》为探讨作家在文学记忆与历史细节的缝隙间如何经个人文学小传统而浸润出深厚而别致的审美底蕴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个例。从文学传统的内在融合来看,《南渡记》《东藏记》在女性视角与知识分子心态的描摹上显现了独特的艺术价值。同时,作家对于战争的书写与关于历史的看法也将《西征记》里对世态人情的表现作了更为细致的审视。而已经完成的三卷本小说文本中对"野"这一小说诗学的建构方式,则从文学范本选择与长篇小说文体自律性的关联中为趋向世情/虚构流向的史传诗学提出了切实的当下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璞 《野葫芦引》 文学小传统 个体记忆 小说诗学
下载PDF
论庐隐早期小说的审美意蕴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德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424-429,共6页
庐隐早期的小说创作反映了“五四”时代初期的审美特征,体现了她小说创作的审美个性特点,也为她后期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一个范式。本文认为庐隐早期小说的创作展示了“五四”初期青年知识分子在情智冲突下的悲郁心态;开创了以情绪为中... 庐隐早期的小说创作反映了“五四”时代初期的审美特征,体现了她小说创作的审美个性特点,也为她后期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一个范式。本文认为庐隐早期小说的创作展示了“五四”初期青年知识分子在情智冲突下的悲郁心态;开创了以情绪为中心选择色调、协调音韵、组织情节的审美形式;同时体现了虚无主义的宗教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隐 早期小说 情绪结构 审美特性 审美形式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