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徽因《现代住宅设计的参考》及其住宅设计理论内涵初探
1
作者 董哲 《建筑师》 2024年第2期138-143,共6页
林徽因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7卷第2期内发表的《现代住宅设计的参考》是《汇刊》中少见的关注现代住宅设计的论文,至今仍不失其学术价值。由于当时艰辛的写作条件,《参考》仅是一篇未完成稿,其内容在发表后近80年中尚未获得专门分... 林徽因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7卷第2期内发表的《现代住宅设计的参考》是《汇刊》中少见的关注现代住宅设计的论文,至今仍不失其学术价值。由于当时艰辛的写作条件,《参考》仅是一篇未完成稿,其内容在发表后近80年中尚未获得专门分析。本文将《参考》作为林徽因长期研究住宅建筑的阶段性成果,梳理其写作内容并尝试补足原文未及介绍的两个案例。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参考》记录了林徽因对住宅设计中社会调查、经济运营、功能策划、结构建造、能源利用等各个程序的关注,反映了她在住宅研究中科学化的方法论,蕴含着她对于住宅设计的体系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现代住宅设计的参考》 住宅设计理论 预制装配式住宅 被动式太阳能住宅
下载PDF
林译莎士比亚“冤案”与新文学史的“权力”省思——以《吟边燕语·序》为中心
2
作者 李向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8-196,219,共10页
林纾译莎士比亚戏剧为小说一直是新文学史上的“定论”,直到日本当代学者樽本照雄考证出林译《雷差得纪》等几部历史剧故事的英文原本,才使真相水落石出,昔日“定论”变为“冤案”。“冤案”起点为《吟边燕语·序》,它虽以“笔记”... 林纾译莎士比亚戏剧为小说一直是新文学史上的“定论”,直到日本当代学者樽本照雄考证出林译《雷差得纪》等几部历史剧故事的英文原本,才使真相水落石出,昔日“定论”变为“冤案”。“冤案”起点为《吟边燕语·序》,它虽以“笔记”“莎诗之记事”明示底本文体,但在民初新旧文学论战的紧张气氛中,这些关键线索受到忽视,该序包含的学术信息没能得到完全释放,它因此成为一篇未被充分解读的文献。林译莎士比亚“冤案”事件,再次表明新史料在文学研究及历史人物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启发研究者省思新文学史的“权力”和需要面对的“重写”挑战。而对“旧文学”研究来说,尤其需要在重写现代中国文学史的过程中弥补新文学话语一直以来单方面叙述的不足,进而完成对“旧文学”的充分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吟边燕语》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 新文学史
下载PDF
建筑/非建筑/非非建筑:再谈林徽因,以及宾大学位追授之我见
3
作者 张晋维 郑昱伦 《建筑师》 2024年第2期132-137,共6页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追授林徽因建筑学位一事值得讨论。本文提出建筑、非建筑、非非建筑三个概念,回溯林徽因的“建筑”之见,试论当年无法进入建筑系的她如何由艺术建筑和文艺复兴的不同立场帮助我们认识建筑是什么;并从这道知识光线映...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追授林徽因建筑学位一事值得讨论。本文提出建筑、非建筑、非非建筑三个概念,回溯林徽因的“建筑”之见,试论当年无法进入建筑系的她如何由艺术建筑和文艺复兴的不同立场帮助我们认识建筑是什么;并从这道知识光线映照林的“建筑”之路,回国后她在工艺美术方面的专业实践,其实更能体现出一位人文主义者将建筑处理为集美术之大成的超然境界。即使这个学位有助于后人将林视为一位禁得起制度性考验的建筑师,然而她身兼艺术建筑师、文艺复兴人、工艺美术家的身份,其实才为中国的文人建筑师原型燃点一盏明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艺术建筑 文艺复兴 工艺美术 《设计元素》 营建系
下载PDF
《吟边燕语》:莎剧汉译史中的“影子经典”
4
作者 杨冰玉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1-109,共9页
《吟边燕语》是著名翻译家林纾的代表性译作,也是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最早的相关译本之一,对莎剧的中国化产生了关键作用。但在其出版数十年之后,《吟边燕语》的影响却消退殆尽,逐渐淡出读者和学者的视野,未能确立经典译本的地位。借鉴... 《吟边燕语》是著名翻译家林纾的代表性译作,也是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最早的相关译本之一,对莎剧的中国化产生了关键作用。但在其出版数十年之后,《吟边燕语》的影响却消退殆尽,逐渐淡出读者和学者的视野,未能确立经典译本的地位。借鉴比较文学理论家达姆罗什“影子经典”的相关概念对《吟边燕语》的经典化进程进行分析发现,众多行动者和历史语境共同参与了其经典地位的建构,但由于翻译场域内规范的变化以及相应优质新译本的出现,《吟边燕语》的经典化进程中断,最终沦为莎剧汉译史中的一部“影子经典”。这给中国文学外译事业带来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吟边燕语》 林纾 莎剧翻译 影子经典 《莎士比亚故事集》
下载PDF
林徽因的建筑美学思考:关键词、来源及中国立场
5
作者 赖德霖 《建筑师》 2024年第2期125-131,共7页
以林徽因在28岁时发表的《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和《平郊建筑杂录》两篇文章作为依据,本文试图在跨文化的语境中揭示这位中国建筑美学的先驱者思想中若干“关键词”,即核心概念与近代欧美盛行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建筑美学的关联。其... 以林徽因在28岁时发表的《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和《平郊建筑杂录》两篇文章作为依据,本文试图在跨文化的语境中揭示这位中国建筑美学的先驱者思想中若干“关键词”,即核心概念与近代欧美盛行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建筑美学的关联。其旨有三:一是概括林的建筑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二是通过她的思想探讨西方建筑美学话语对中国近代建筑美学概念体系建构的影响;三是透过她对维特鲁威和拉斯金这两位西方建筑美学代表人物思想概念的重新定义和质疑,揭示其美学理念所具有的中国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建筑美学 《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 《平郊建筑杂录》 茂飞 维特鲁威 拉斯金
下载PDF
论张荫麟的通史编撰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书学 王艳丽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12,共7页
张荫麟是一位颇有声望的现代史家,其平生志在通史,曾对通史编撰的重要性、史实的选择、统贯史实的"秩序"以及表述方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其资众手、决一人的编撰组织形式,对史实"笔削"标准的界定,对传统历史观... 张荫麟是一位颇有声望的现代史家,其平生志在通史,曾对通史编撰的重要性、史实的选择、统贯史实的"秩序"以及表述方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其资众手、决一人的编撰组织形式,对史实"笔削"标准的界定,对传统历史观的批判和对符合历史事实的历史理论的探求,以及对历史艺术性表述的重视等,均有独到见解,对编撰通史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荫麟 通史编撰 理论 方法
下载PDF
张荫麟的通史理论和实践 被引量:2
7
作者 黄静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8-113,共6页
张荫麟是近代著名学者 ,在史学方法论和历史哲学上均有建树 ,对于中国通史的编撰提出了独到的理论和认识 ,对通史撰述的意义、笔削的标准、用以组织史料的范畴等问题作出阐发 ,其通史理论的实践———《中国史纲》在体裁形式。
关键词 张荫麟 《中国史纲》 通史编撰
下载PDF
“小臣墙刻辞”新释——揭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祥瑞记录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钊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11,共8页
在甲骨刻辞中有一片非常著名的"小臣墙刻辞",内容为一次战争的俘获与赏赐的记录。以往对小臣墙刻辞的释读和理解存在一些错误。本文对小臣墙刻辞重新进行了释读,对一些字词提出了新的解释,着重考释了小臣墙刻辞中的"白麟... 在甲骨刻辞中有一片非常著名的"小臣墙刻辞",内容为一次战争的俘获与赏赐的记录。以往对小臣墙刻辞的释读和理解存在一些错误。本文对小臣墙刻辞重新进行了释读,对一些字词提出了新的解释,着重考释了小臣墙刻辞中的"白麟",指出这是出土文献中最早而且是目前仅见的关于"白麟"祥瑞的记录,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祥瑞记录。本文还认为小臣墙刻辞中的"白麟"资料,对进一步证明"殷人尚白"说和殷人已经具备了五方配五色观念的推测非常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臣墙刻辞 白麟祥瑞 殷人尚白 五方配五色
下载PDF
温和的左翼:抗战时期史家张荫麟的论政与参政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欣荣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5-102,132,共8页
粤籍史家张荫麟年少已在学界成名,同时对于政治长期有着超乎寻常的关心。"七七"事变前,持费宾社会主义之学说,同情中共,抨击政府对日的软弱外交,论政属于温和的左翼;事变后复又参与重庆政府之事务,试图为抗战出力,却无法一展... 粤籍史家张荫麟年少已在学界成名,同时对于政治长期有着超乎寻常的关心。"七七"事变前,持费宾社会主义之学说,同情中共,抨击政府对日的软弱外交,论政属于温和的左翼;事变后复又参与重庆政府之事务,试图为抗战出力,却无法一展所长,为时半年便黯然淡出,协同张其昀创办《思想与时代》以进行"文化保守"之工作。提出在抗战的大背景下,中共以外的左翼人士亦能为政府所用,却又无法大用。民国知识分子虽然逐渐边缘化,但仍普遍认为继承"道统"或代表"清议",预示着全国人心的走向。通过张荫麟的进退经历,正可认识左翼知识分子在抗战时的思想趋向,亦可帮助理解抗战结束后为何人心思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荫麟 左翼知识分子 费宾社会主义 《思想与时代》
下载PDF
俄藏敦煌写卷《放光般若经》音义考斠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时仪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2008年第3期3-7,共5页
俄藏Φ368、дх00585、дх00586A、дх00586Cдх00211、дх00252和дх00255是玄应所释《放光般若经》音义的写卷,据我们比勘,дх00585、дх00586A的第一页中"珠玑居"与Φ368"珠玑居衣反说文珠之"的残缺部... 俄藏Φ368、дх00585、дх00586A、дх00586Cдх00211、дх00252和дх00255是玄应所释《放光般若经》音义的写卷,据我们比勘,дх00585、дх00586A的第一页中"珠玑居"与Φ368"珠玑居衣反说文珠之"的残缺部位正好相合,可见二者原本是联缀在一起的。《玄应音义》的丽藏本所据本与дх00585、дх00586A第二页所据本可能相同,碛砂藏本和丽藏本所据本在传抄中既有误衍误脱等错讹,也有不同程度的增补和删略。碛砂藏本和《慧琳音义》所据本似都有增补,也可能дх00211、дх00252、дх00255和丽藏所据本已有删略或脱漏。由俄藏所载《放光般若经》音义可见佛经音义在敦煌的广泛流传和唐代佛教在敦煌的兴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写卷 《放光般若经》 《玄应音义》 《慧琳音义》
下载PDF
近年林徽因传记写作及其研究理路 被引量:1
11
作者 姚雅欣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5-117,共3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林徽因传记的编写成为传记写作中的一个亮点。林徽因传记的编写对我们认识 林徽因的思想历程、精神结构和学术成就而言无疑是一项有益的事业,因此,对林徽因传记的编写状况进行系统全 面的梳理和研究将是有益的和... 20世纪90年代以来,林徽因传记的编写成为传记写作中的一个亮点。林徽因传记的编写对我们认识 林徽因的思想历程、精神结构和学术成就而言无疑是一项有益的事业,因此,对林徽因传记的编写状况进行系统全 面的梳理和研究将是有益的和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传记 林徽因研究 多元文化
下载PDF
流动的生命意识——试论林徽因诗歌的“时间”意象及其成因 被引量:3
12
作者 谢圣婷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3-88,162,共6页
在林徽因的诗歌中,有关"时间"的意象几乎占了一半。虽然同为"时间",但因时间、背景、心境等因素的不同,也就表现出不同的含义。林氏诗歌的"时间意象"大体分两层意思:第一,对"时间"有着较为普... 在林徽因的诗歌中,有关"时间"的意象几乎占了一半。虽然同为"时间",但因时间、背景、心境等因素的不同,也就表现出不同的含义。林氏诗歌的"时间意象"大体分两层意思:第一,对"时间"有着较为普遍的关注和思考;第二,这种关注和思考有着统一的内涵与意蕴。本文希望梳理林徽因诗歌时间意象的类型、诗歌时间意象的意蕴、诗歌时间意象的成因,进而勾勒林氏诗歌中"时间意象"的发展脉络和意义层次,以便从"时间"的窄门中挖掘出更广的时代律动与更清晰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诗歌 时间意象 成因
下载PDF
漫步在古典与现代之间——简论林徽因的诗作 被引量:2
13
作者 卢红敏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533-536,共4页
林徽因的诗作上内接我国根深蒂固的诗词传统 ,外应世界诗艺潮流的变化 ,融中国传统诗学与西方现代诗艺于一炉 。
关键词 林徽因 古典 现代
下载PDF
论冰心、林徽因诗歌精神的现代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白薇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2003年第3期125-128,共4页
冰心诗歌中潜在的浓烈、激越情感和睿智的理性精神,充分表现了女性的人格建构、自我认知和寻找真谛的精神活动,从中可以看出现代女性沉心静气、内敛情感、提炼经验、构造心智的努力。林徽因诗歌表现的美与智慧,在与外界的交流中感知自我... 冰心诗歌中潜在的浓烈、激越情感和睿智的理性精神,充分表现了女性的人格建构、自我认知和寻找真谛的精神活动,从中可以看出现代女性沉心静气、内敛情感、提炼经验、构造心智的努力。林徽因诗歌表现的美与智慧,在与外界的交流中感知自我,认证自我的存在,发现美的价值,做人生价值定位,以感情的真实和理性的智慧的交融,将人生价值追求和艺术审美追求完美契合,以女性生命觉醒和社会价值定位呈现了现代女性的精神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心 林徽因 女性 心智构建 诗歌精神 诗歌创作
下载PDF
男权话语遮蔽下的婚姻真相揭示——试论林海音对台湾女性文学的开拓 被引量:4
15
作者 樊洛平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45-50,共6页
作为大陆迁台的新移民女作家,林海音不仅以其多栖文学家的活动为台湾文坛创造了一段黄金般的“纯文学岁月”,更以其丰富的文学创作,成为台湾女性文学的奠基人。林海音的小说题材,皆以女人、婚姻、家庭为中心,呈现不同时代里的女性生存命... 作为大陆迁台的新移民女作家,林海音不仅以其多栖文学家的活动为台湾文坛创造了一段黄金般的“纯文学岁月”,更以其丰富的文学创作,成为台湾女性文学的奠基人。林海音的小说题材,皆以女人、婚姻、家庭为中心,呈现不同时代里的女性生存命运,揭示男权话语遮蔽下的婚姻真相,体现出反封建的文学启蒙精神。林海音也由此成为台湾女性世界的代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海音 女性命运观照 婚姻真相揭示
下载PDF
闽东方言宁德霍童话的变韵现象 被引量:3
16
作者 叶太青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9-178,共10页
宁德霍童话是闽东方言北片(福宁片)的一种土话,其语音系统有丰富复杂的变韵现象,这种变韵现象和福州话比较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显著的差异。文章以《戚林八音》有关韵母为纲,列表比较霍童话和福州话变韵现象的异同,并进一步讨论闽东方... 宁德霍童话是闽东方言北片(福宁片)的一种土话,其语音系统有丰富复杂的变韵现象,这种变韵现象和福州话比较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显著的差异。文章以《戚林八音》有关韵母为纲,列表比较霍童话和福州话变韵现象的异同,并进一步讨论闽东方言南北两片变韵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东方言《戚林八音》霍童话变韵 变韵调
下载PDF
论林徽因小说创作中的“出走”模式 被引量:3
17
作者 岳晓英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70-73,共4页
“出走”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意象。林徽因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女作家,林徽因小说创作中“出走”模式的设置反映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极具张力的文化品格。
关键词 林徽因 出走模式 文化品格
下载PDF
林徽因诗歌的题材类型和诗艺表现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元中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79-83,共5页
诗人林徽因是一个被非诗的言说遮蔽了的模糊形象,但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真实历史中,她却是一个极具个人特点的现代女性诗人。在较为狭窄的个人生活空间里,她的诗歌在取材上表现出了在基本单一中却相对多样的特点,在艺术上则较为注意通... 诗人林徽因是一个被非诗的言说遮蔽了的模糊形象,但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真实历史中,她却是一个极具个人特点的现代女性诗人。在较为狭窄的个人生活空间里,她的诗歌在取材上表现出了在基本单一中却相对多样的特点,在艺术上则较为注意通过理性沉思和一些技巧方法对情感进行控制,于充分的主体加工中深化诗歌的审美内涵。依据诗人的才情,她本来极有可能超越自己而成为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诗人,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她身上种种的可能和潜力最后并没有演化成一种具体的事实。其诗的写作较多典雅规范的古典意味,个人性的创造则极其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题材类型 诗艺表现 过渡性
下载PDF
“花痴”女人和“银角”女人——由林白小说中两个女性身体镜像谈起 被引量:1
19
作者 孔莲莲 《昭通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83-87,共5页
"花痴"女人和"银角"女人是林白本世纪关注女性身体问题的两种镜像,代表了她对女性的新思考,即从生态女权主义和消费主义两方面关注女性的身体命运。林白对这两个女性身体的塑造,是受到"生态女权主义"的... "花痴"女人和"银角"女人是林白本世纪关注女性身体问题的两种镜像,代表了她对女性的新思考,即从生态女权主义和消费主义两方面关注女性的身体命运。林白对这两个女性身体的塑造,是受到"生态女权主义"的某些影响,她热爱自然,坚持万物平等的观念,坚持女性立场,对科学理性持批判态度,但是她对人之为人而不能为物的底线坚持,对女性身体面对商业的矛盾心态,表现出了她的独立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痴”女人 “银角”女人 林白 小说 身体
下载PDF
林徽因散文的诗性美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邑华 《闽江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38-41,共4页
林徽因的散文作品虽不多,但篇篇来自心灵的深处,散发着悠悠诗意与脉脉情理,流荡着"纯真的美质"——诗性美。其诗性美在情感方面体现为真诚、细腻;在精神方面体现为智性、坚韧;在语言方面体现为流丽、诗意、画意美。
关键词 林徽因 散文 诗性美 情感 精神 语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