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滋阴潜阳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大鼠PI3K/Akt信号通路、性激素及胰岛素相关指标的影响
1
作者 陈旭 王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28,I0013,共7页
目的探讨中医滋阴潜阳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伴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大鼠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性激素及胰岛素... 目的探讨中医滋阴潜阳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伴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大鼠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性激素及胰岛素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以来曲唑加高脂饲料诱导建立多囊卵巢及胰岛素抵抗双重大鼠模型。采用滋阴潜阳法配合达英-35及二甲双胍干预,用免疫荧光法测定卵巢PI3K、Akt通路信号,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卵巢PI3K、Akt途径信号分子mRNA表达及PI3K、Akt、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1,IRS-1)、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NSR)蛋白表达,性激素、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观察卵巢组织形态变化。结果中医滋阴潜阳法能显著增加卵巢PI3K、Akt mRNA相对表达量(P<0.05),并能显著增加卵巢PI3K、Akt蛋白表达,上调IRS-1、INSR,降低血清睾酮(testos teron,T)、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含量,调节ISI,增加卵巢颗粒细胞层数及黄体组织数量。结论中医滋阴潜阳法可提高PI3K/Akt通路信号表达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及卵泡颗粒细胞功能,调节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LH/FSH)比值,控制LH异常增高,调节多囊卵巢综合征及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阴潜阳法 阴未盛-阳先至 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从“阴未盛-阳先至”探析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病机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旭 王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5-48,共4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常见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严重影响女性排卵及生育。目前约75%PCOS卵泡早期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异常升高,94%PCOS存在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Folli...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常见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严重影响女性排卵及生育。目前约75%PCOS卵泡早期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异常升高,94%PCOS存在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LH/FSH)≥2。中医认为阴阳消长转化对排卵至关重要。卵巢在排卵前后存在“重阴化阳”的转化。卵泡期的“重阴”实现了物质积累,为排卵期的“化阳”提供质变的必要条件。若阴无法达到极盛,则不能完成向阳的转化,也无法完成排卵。PCOS阴阳转化失常的原因:一是“阴”生成不足,始终无法蓄积达到极限;二是在“阴”蓄积过程中,一小部分“阴”提前转化成微弱的“阳”。提前转化的“阳”阻碍了“阴”进一步充盛到足以发生质变的最大量,进而无法完成“重阴化阳”,造成排卵障碍。根据两细胞两促性腺激素学说,LH精准调控可诱发排卵,且LH作用于卵泡膜细胞可以促进雄激素分泌,均符合“阳”的属性。PCOS普遍存在卵泡早期的高LH,即是促进排卵的激素提前出现在卵泡的发育期,阻碍优势卵泡发育并诱导非优势卵泡群体性增多,造成排卵障碍,这与中医“阴未盛-阳先至”理论相符合。基于上述观点,提出“阴未盛-阳先至”为PCOS中医新病机,建立卵泡期(滋阴潜阳)-排卵期(引阴入阳)的分阶段-调阴阳的中医方案治疗PC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阴阳转化失常 阴未盛-阳先至
下载PDF
重新理解针灸的三大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吴国良 何金云 《中医临床研究》 2021年第7期45-47,共3页
文章总结了针灸作用的思考,结合临床实践,对针灸三大作用进行了独到的阐述,以"解结"作用阐述疏通经络,以"引气"作用阐述扶正祛邪,以"恢复能量循环的通畅"阐述调和阴阳,解释了目前众多外治法和针法的底层... 文章总结了针灸作用的思考,结合临床实践,对针灸三大作用进行了独到的阐述,以"解结"作用阐述疏通经络,以"引气"作用阐述扶正祛邪,以"恢复能量循环的通畅"阐述调和阴阳,解释了目前众多外治法和针法的底层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作用 解结 引气 调和阴阳
下载PDF
阴阳辨脉的补续 被引量:8
4
作者 胡楠楠 张久亮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88-992,共5页
以阴阳之法辨脉是脉诊中的基本法则之一。除已为人知的部分之外,以阴阳辨脉还包括:寸口脉三部之中,单部脉搏波划过速度"数"属阳,速度"迟"属阴;一动之中,脉的升起部分称之为"来",属阳,脉的下落部分称之为&... 以阴阳之法辨脉是脉诊中的基本法则之一。除已为人知的部分之外,以阴阳辨脉还包括:寸口脉三部之中,单部脉搏波划过速度"数"属阳,速度"迟"属阴;一动之中,脉的升起部分称之为"来",属阳,脉的下落部分称之为"去",属阴;脉之一起一落称为"动",属阳,两动之间的静止期称为"静",属阴;右寸口脉属阳,左寸口脉属阴。根据脉搏波滑动速度迟或数的部位判断病位,分析病机;脉搏波来去、动静判断阴阳是否偏盛;左右寸口脉判断气血、阴阳的偏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诊 阴阳辨脉 迟数 来去 动静 寸口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