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2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easures from the Xingan Shang-Dynasty Tomb
1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3年第4期32-33,共2页
IN 1989 on the eve of the 4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a large tomb of the Shang Dynasty(17th-11th century B.C.)was ex-cavated in Xingan County,JiangxiProvince.After viewing the ... IN 1989 on the eve of the 4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a large tomb of the Shang Dynasty(17th-11th century B.C.)was ex-cavated in Xingan County,JiangxiProvince.After viewing the burialobjects the archaeologists concludedthat the history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willhave to be rewritten.The tomb is located in theCheng Family Village,DayangzhouTownship,and was found by avillager digging for sand.After amonth’s excavation,the layout ofthe ancient burial.site was broughtto light by archaeologi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sty shang ancient YANGTZE viewing FOUNDING layout Family decomposed PRIMITIVE
下载PDF
Discussion on Development of Silk Weaving Trademark Process in Shang Dynasty of China
2
作者 Xingmei Guo Yiping Qiu 《材料科学研究(中英文版)》 2013年第3期41-49,共9页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商代 工艺 商标 丝织 织造技术 经济地位 丝绸产业
下载PDF
Lead isotopic study of Shang Dynasty bronzes (13-11 B.C.)and their ore sources
3
作者 PENG Zi-Cheng ZHANG Zhao-Feng +1 位作者 HE Jian-Feng WANG Zhao-Rong(Department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 Univcrsity of Sciencc and Technology of China,Hefei 230026)LIU Shi-Zhong(Jiangxi Historical Relic Archaeology Rescarch Institute, Nanchang 330003)HUA Jue-Mi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2期65-71,共7页
The Shang Dynasty civilization in China i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ronze techniques. A large amount of Shang Dynasty bronzes, excavated from Jiangxi, Hubei and Henan Provinces, have become a focus of world at... The Shang Dynasty civilization in China i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ronze techniques. A large amount of Shang Dynasty bronzes, excavated from Jiangxi, Hubei and Henan Provinces, have become a focus of world attention. However,the Sha-ng Dynasty center was located at Zhenzhou and Allyang city areas, Henan Province, where no large copper ores have been found so far. Therefore, where did the huge ore material for casting the bronzes come from? It is an unsettled question paid attention by the archaeologists and scicntists. 35 Shang Dynasty bronzes and 21 copper and lead ore materials aged in the Shang-Zhou Dynasty, the Spring-Autumn Period and the modern time, have been measured by the use of mass spectrometry.Based upon lead isotopic ratios, the ore material for casting the bronzes with the middle isotopic ratios of 207Pb/206Pb ranged in 0.8~0.9 could come from the ancient copper mine of Tongling, Jiangxi Province and Tong Lushan, Hubei Province and that with the high isotopic ratios (>0.9) could be from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Shang Empire, called "Gongfang" in the historical records, e.g. today’s Hebei and LiaoningProvinces. The others with the low isotopic ratios (<0.8) might originate from poly-metalic deposits, with the high isotopic ratios of 238U/204 Pb in the ore flux or in the mag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代青铜器 铜矿石材料 同位素比率 考古 商代文明 来源
全文增补中
从绿松石器看晚商王朝与李家崖文化的关系
4
作者 张昌平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2,139,共11页
绿松石因其矿源和产品不多,是用来观察商时期不同区域文化交流和社会关系的新视角。晚商王朝的绿松石器种类很多,主要出现在高等级贵族墓葬中,且有不同的质量品级。李家崖文化绿松石器主要发现在以寨沟遗址为代表的地点,其类别和形制都... 绿松石因其矿源和产品不多,是用来观察商时期不同区域文化交流和社会关系的新视角。晚商王朝的绿松石器种类很多,主要出现在高等级贵族墓葬中,且有不同的质量品级。李家崖文化绿松石器主要发现在以寨沟遗址为代表的地点,其类别和形制都与晚商王朝中心区域的同类器物高度一致,多数产品很可能直接从晚商王朝中心地区输入。绿松石器可反映晚商王朝与李家崖遗址等北方地区文化之间的亲密关系,这还可能与欧亚草原车马资源东渐、商王朝都城北移等现象相关。晚商王朝可能通过对绿松石等资源和生产技术的掌控,从周边获取所需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家崖文化 晚商王朝 绿松石器 社会关系
下载PDF
商周时期图腾崇拜文化变迁与鸟禽类意象群的演化
5
作者 邵炳军 谷文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4-151,共8页
商周时期的诗人们将远古时代神鸟图腾物中的祖先神之象、物候之象、司马之象、礼仪之象、凶猛之象、阳刚之象、慈祥之象、怪鸟之象、益鸟之象等意象原型,逐渐转换成为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婚恋之象、贤者之象、政治生态环境之象、社会生活... 商周时期的诗人们将远古时代神鸟图腾物中的祖先神之象、物候之象、司马之象、礼仪之象、凶猛之象、阳刚之象、慈祥之象、怪鸟之象、益鸟之象等意象原型,逐渐转换成为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婚恋之象、贤者之象、政治生态环境之象、社会生活现象之象;同时,他们以“鸒”自由求食之象来象征太子宜臼被废嫡而失位,以捕“雉”之象来象征小人得志而君子罹祸。这些鸟禽类意象以图腾崇拜为前提,原始象征意义变得隐蔽,习惯性联想形式成为显性因素,从而显示出由图腾对象到占卜形式,再到民俗物候乃至审美意义动态变化的发展链条。由于鸟禽意象中融入了作者对自然观察的感受,展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与政治生态环境,使原始兴象所体现的习惯性联想与象征之间具有更多的相似点。诗人们以此来建立意义与兴象之间的多种关联,自然表现出多种象征意蕴,让读者产生一种感官愉悦之美、心灵愉悦之美与时空意识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时期 图腾崇拜 文化变迁 鸟禽类 意象群演化
下载PDF
从肥袋足鬲看商时期北方长城地带东段地区的文化互动
6
作者 常怀颖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88,共9页
肥袋足鬲是商时期在北方长城地带东段地区不同考古学文化中共有的一类器物。虽然不同地区的考古学文化中肥袋足鬲形态存在差异,但在面对商文化的扩张过程中,不同地区的肥袋足鬲消长、中断与复兴的时间却几乎相同。肥袋足鬲所体现的文化... 肥袋足鬲是商时期在北方长城地带东段地区不同考古学文化中共有的一类器物。虽然不同地区的考古学文化中肥袋足鬲形态存在差异,但在面对商文化的扩张过程中,不同地区的肥袋足鬲消长、中断与复兴的时间却几乎相同。肥袋足鬲所体现的文化传播,反映了华北平原北缘地区与晋陕高原地区人群的交流与互动。晚商时期使用肥袋足鬲的人群往往与佩戴卷云形金耳饰的人群在空间上重合,反映了北方长城地带东段不同考古学文化之间的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袋足鬲 卷云形耳饰 商时期 北方长城地带东段 文化互动
下载PDF
商周春秋语言演变探略
7
作者 徐时仪 《辞书研究》 2024年第3期1-12,I0001,共13页
语言演变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春秋时“礼坏乐崩”,官府之学走向民间导致了春秋雅言取代商周古文的汉语语体第一次变革。《今文尚书》中不少词语是商周古文,春秋后罕用,反映了商周时期的语言面貌,具有上承商周下启秦汉的过渡性,从中或多... 语言演变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春秋时“礼坏乐崩”,官府之学走向民间导致了春秋雅言取代商周古文的汉语语体第一次变革。《今文尚书》中不少词语是商周古文,春秋后罕用,反映了商周时期的语言面貌,具有上承商周下启秦汉的过渡性,从中或多或少可见商周与春秋后汉语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古文 春秋雅言 语言演变 《尚书》
下载PDF
早期中国嫡庶之分与宗法制度形成--基于王国维《殷周制度论》的哲学反思
8
作者 余治平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20-31,共12页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指出,立子立嫡之制是周人对殷商“兄终弟及”王位继承制度的突破和创新。天子在众多公子中选拔接班人,难免任意性、随机性,容易导致祸乱事变。周政的特点是让政治道德化,让道德政治化,使血亲社会化,使社会宗法化。...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指出,立子立嫡之制是周人对殷商“兄终弟及”王位继承制度的突破和创新。天子在众多公子中选拔接班人,难免任意性、随机性,容易导致祸乱事变。周政的特点是让政治道德化,让道德政治化,使血亲社会化,使社会宗法化。血缘关系是生来如此而并非后天人力所为。把血缘关系上升到一种天定法则的高度予以确认,等于在为“亲亲”之制建构可靠根基。以嫡系长房、长孙为大宗,血缘正统可靠,是“百世不迁之宗”,秉承先祖恩德最隆最多;而以庶子系统、旁支所出为小宗,是先祖余泽播撒。“五世而迁之宗”要求小宗超过五世则剔出丧服范围。“大宗维翰”而具有核心地位,“宗子维城”则能够起到拱卫、守护作用。对别子小宗和别子大宗强调尊过去的祖,无疑是变相要求他们尊现在的王。依据亲亲尊尊法则所建构出的宗法社会,以一种向内挖掘亲和力而不是向外诉诸神力的形上方式,来实现一种具有儒家鲜明特色的王道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嫡 宗法 亲亲尊尊 《殷周制度论》 早期中国
下载PDF
年轻学者勿轻言中国无奴隶社会——读《臣、小臣与商周社会》的一点意见
9
作者 张顺洪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3,9,共4页
《臣、小臣与商周社会》一书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经历过奴隶社会;“臣”不是奴隶,而是“长”,其身份不低。这种看法是不准确的,也是很不全面的。实际上,先秦时期存在着众多奴隶,奴隶除可称为“臣”外,还有其他不少称呼。这一点从西周金文... 《臣、小臣与商周社会》一书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经历过奴隶社会;“臣”不是奴隶,而是“长”,其身份不低。这种看法是不准确的,也是很不全面的。实际上,先秦时期存在着众多奴隶,奴隶除可称为“臣”外,还有其他不少称呼。这一点从西周金文资料清楚可见。此外,奴隶社会还有不少其他标识。郭沫若等老一辈学术大师认为中国经历过奴隶社会。我们的年轻学者不应轻言中国古代没有奴隶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奴隶 商周史 奴隶社会
下载PDF
清季民初孙中山与传统尚俭思想文化刍议
10
作者 赵炎才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清季民初,孙中山十分青睐传统尚俭思想文化,自觉秉持其精神追求改良、革命和构建及再造共和。这大致分清季政治变革、民初构建共和与再造共和三阶段,波及范围不断拓展。其主要内涵涉及藉俭以资政来推进政治近代变革,用俭以益效推进经济... 清季民初,孙中山十分青睐传统尚俭思想文化,自觉秉持其精神追求改良、革命和构建及再造共和。这大致分清季政治变革、民初构建共和与再造共和三阶段,波及范围不断拓展。其主要内涵涉及藉俭以资政来推进政治近代变革,用俭以益效推进经济近代化,用俭以良俗来改良社会风尚。他既大力提倡尚俭精神又身体力行,终成中国近代理性人格的楷模。其前后持续不断且丰富多彩的革命言行及其所彰显的注重效益至上、积极融合中西文化和追求合理中道的理论特色客观上推动着传统尚俭思想文化近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季民初 孙中山 传统 尚俭 思想文化 近代化
下载PDF
由义尊与义方彝等周初铜器论及西周早期年代
11
作者 朱凤瀚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近年新见义尊、义方彝是一组商人大族■族贵族义受武王赏赐后所作的青铜器,同组还有一件圆鼎和两件方鼎。西周初年的义器铭文中的闰月历日可为武王克商年的判定提供参考。何尊与新见的贝毳尊卣、德方鼎等器均述成王迁宅于成周之事,迁宅... 近年新见义尊、义方彝是一组商人大族■族贵族义受武王赏赐后所作的青铜器,同组还有一件圆鼎和两件方鼎。西周初年的义器铭文中的闰月历日可为武王克商年的判定提供参考。何尊与新见的贝毳尊卣、德方鼎等器均述成王迁宅于成周之事,迁宅至迟于成王五祀三月已完成。铭文中有“新邑”一词的青铜器,年代均应早于何尊所铭成王五祀。新出青铜器使得西周早期诸王年代的考订已突破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定年限,武王克商年有必要再重新考虑。以周初诸王在位王年,向前可推拟武王克商之年。以成王在位三十二年计,武王克商应为公元前1076年。以成王在位三十七年计,则武王克商年是公元前1081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初铜器 何尊 武王克商年 西周早期王年
下载PDF
从隐含读者看商周历史散文中“实录”的演变
12
作者 王秋萍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6-30,90,共6页
“实录”是古代历史散文优劣的重要评价标准,也是我国史官崇高的精神追求。目前,学界对其多追溯至春秋时期,以晋国史官董狐等人为代表。事实上,中国史官文化源远流长,春秋史官的实录应是史官书写体系演变的结果。从甲骨卜辞看,殷商时期... “实录”是古代历史散文优劣的重要评价标准,也是我国史官崇高的精神追求。目前,学界对其多追溯至春秋时期,以晋国史官董狐等人为代表。事实上,中国史官文化源远流长,春秋史官的实录应是史官书写体系演变的结果。从甲骨卜辞看,殷商时期巫祝就已有如实记录的意识。隐含读者是作者写作时的预设读者,以隐含读者的视角探究史官的“实录”有利于从写作动机的角度更准确、系统地还原“实录”书写的演变,揭示中国史官“实录”传统的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读者 商周 历史散文 实录
下载PDF
陕西西安赤栏桥商代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松梅 刘军幸(绘图) +2 位作者 李彦峰 苗轶飞 杨苗苗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0,共16页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于2021~2022年对西安市长安区赤栏桥遗址进行了发掘,获得了一批商文化遗存,遗迹主要包括灰坑、灰沟、陶窑、房址、灶坑、墓葬及较丰富的铸铜遗存,遗物包括陶器、石器、骨器、卜骨等。赤栏桥遗址商代遗存具有典型的商文...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于2021~2022年对西安市长安区赤栏桥遗址进行了发掘,获得了一批商文化遗存,遗迹主要包括灰坑、灰沟、陶窑、房址、灶坑、墓葬及较丰富的铸铜遗存,遗物包括陶器、石器、骨器、卜骨等。赤栏桥遗址商代遗存具有典型的商文化特征,同时兼具一定的本地特点。该遗址的发掘丰富了关中地区商文化遗存,为研究关中地区商时期文化谱系和了解中商王朝对西土地区矿产资源的掌控、利用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区 赤栏桥遗址 商代 铸铜
下载PDF
陕西西安东甘河遗址商代遗存发掘简报 被引量:2
14
作者 闫永强(绘图) 夏培朝 +2 位作者 陈钢 梁璟怡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3,共13页
东甘河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兴隆街道东甘河村。202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确认为一处仰韶晚期及商代时期遗址。其中商代遗迹25处,以灰坑、水井、陶窑为主,出土遗物丰富。东甘河遗址商代遗存既具有明显的商... 东甘河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兴隆街道东甘河村。202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确认为一处仰韶晚期及商代时期遗址。其中商代遗迹25处,以灰坑、水井、陶窑为主,出土遗物丰富。东甘河遗址商代遗存既具有明显的商文化特征,又带有较多先周及关中地方文化因素,总体上与关中西部商文化及老牛坡商文化联系紧密,是一处以商文化为主体的遗存。该遗址是西安南部秦岭北麓区域新发现的一处商代遗址,为了解和探讨该区域商代聚落分布、文化面貌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东甘河遗址 商代 先周文化
下载PDF
关中东部商代遗存的文化因素分析
15
作者 李振飞 郭妍利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103,共15页
本文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法,将关中东部商代文化遗存分为A类商文化、B类本土文化、C类先周文化、D类北方文化、E类早期巴蜀文化五类文化因素。五类文化因素中前四类最为重要,其从早商到晚商时期的变化反映了本土文化因素的稳步发展、商文... 本文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法,将关中东部商代文化遗存分为A类商文化、B类本土文化、C类先周文化、D类北方文化、E类早期巴蜀文化五类文化因素。五类文化因素中前四类最为重要,其从早商到晚商时期的变化反映了本土文化因素的稳步发展、商文化的日渐淡出、周文化的有力推进、北方文化的持续进入,显示了各支文化对关中东部商代不同时期的关注和经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东部 商代 文化因素分析
下载PDF
陕北商代墓葬初论
16
作者 孙战伟 于有光 种建荣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29,共7页
本文通过对寨沟遗址新发掘商代墓葬及以往相关资料的分析,对陕北商代墓葬的分类、等级、墓葬特征及陕北晚商社会结构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目前可知陕北商代墓葬近百座,分为带墓道墓葬和竖穴土圹墓两类,依墓葬形制、规模和随葬品状况... 本文通过对寨沟遗址新发掘商代墓葬及以往相关资料的分析,对陕北商代墓葬的分类、等级、墓葬特征及陕北晚商社会结构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目前可知陕北商代墓葬近百座,分为带墓道墓葬和竖穴土圹墓两类,依墓葬形制、规模和随葬品状况可划分为三个等级,显示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陕北高原地区的商代晚期墓葬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化和社会复杂化现象,对认识区域社会结构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 商代 墓葬等级 墓葬特征 社会结构
下载PDF
史语所藏“类家谱”甲骨刻辞新探
17
作者 张惟捷 《出土文献》 CSSCI 2024年第1期1-10,169,共11页
自20世纪初以迄今日,“家谱刻辞”的真伪一直是甲骨学界的著名公案,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增多的公开讨论,使得此议题逐步获得厘清。笔者曾目验史语所藏甲骨实物,此次据以进一步复原碎甲,对聚讼已久的家谱刻辞问题再次予以检视,不仅证明... 自20世纪初以迄今日,“家谱刻辞”的真伪一直是甲骨学界的著名公案,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增多的公开讨论,使得此议题逐步获得厘清。笔者曾目验史语所藏甲骨实物,此次据以进一步复原碎甲,对聚讼已久的家谱刻辞问题再次予以检视,不仅证明了历来受质疑的“子曰”辞例于晚商确实存在,论证了“子曰某”乃是称呼子之名的一种记录,同时也发现刻手在习刻完毕后,存在刮除旧迹、更换方向再行书写的现象。本文为揭示以上文化现象提供了基于实物的理论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 卜辞 商代史 家谱刻辞
下载PDF
郑州商都历史文化片区层积演变及特征解析——历史性城镇景观理念的启示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亚亭 《华中建筑》 2024年第2期162-166,共5页
历史性城镇景观理念强调遗产是与城镇发展密切相关的,且呈现层积演变和动态变化的特征。基于这一理念从历时性角度分析城镇的层积演变,从共时性角度识别遗产的特征和价值。郑州商都历史文化片区的发展经历了商代及以前、周至明清、民国... 历史性城镇景观理念强调遗产是与城镇发展密切相关的,且呈现层积演变和动态变化的特征。基于这一理念从历时性角度分析城镇的层积演变,从共时性角度识别遗产的特征和价值。郑州商都历史文化片区的发展经历了商代及以前、周至明清、民国以及建国后四个阶段。该文基于这一阶段划分解译其层积特征,并从郑州商城遗址、各遗产之间及遗产与城市的关系三方面总结郑州商都历史文化片区共时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性城镇景观 郑州商都历史文化片区 层积演变 特征
下载PDF
子尊自名考
19
作者 徐晓美慧 《出土文献》 CSSCI 2024年第2期24-28,169,共6页
子尊自名长期以来颇受学者关注,尤其是对于其右上部形体的分析,学界多有争议。对该自名的阐释长期以来也存在多种意见。本文通过对字形更为细致的分析,结合器物形制及其功能,以及卣自名多方面证据指出,子尊自名应读为“同”,是觚形尊的... 子尊自名长期以来颇受学者关注,尤其是对于其右上部形体的分析,学界多有争议。对该自名的阐释长期以来也存在多种意见。本文通过对字形更为细致的分析,结合器物形制及其功能,以及卣自名多方面证据指出,子尊自名应读为“同”,是觚形尊的自称,为筒形器的共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代晚期 自称
下载PDF
山东无棣县发现晚商至西周早期煮盐遗存
20
作者 游丽霞 燕生东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70-80,F0003,共12页
近年来,位于古黄河及其支流入海处的无棣境内发现了一批商周、金元时期的盐业遗址群,邓王东北、傅山子一带规模较大的晚商至西周时期盐业遗址群为首次发现。这些盐业遗址群规模较大,成群分布,时代从殷墟各时期至西周早期,均与相邻地区... 近年来,位于古黄河及其支流入海处的无棣境内发现了一批商周、金元时期的盐业遗址群,邓王东北、傅山子一带规模较大的晚商至西周时期盐业遗址群为首次发现。这些盐业遗址群规模较大,成群分布,时代从殷墟各时期至西周早期,均与相邻地区沾化以及莱州湾南岸近同。调查和钻探发现了地下卤水坑井,面积较大的盐灶,煮盐后形成的草木灰、红烧土、盔形器碎片堆积,以及各类坑池堆积,其规模、结构和布局与莱州湾南岸同时期盐业遗址相同,说明其制盐工艺流程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棣 晚商至西周早期 盐业遗址群 盔形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