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医药整合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陈景河益脑通络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分子机制
1
作者 黄丽娜 杨毅 +2 位作者 王博 李斌 蒋希成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6,I0002,I0003,共8页
目的龙江医派知名医家陈景河先生的益脑通络方在临床上治疗缺血性中风效果明显,但是其治疗机制方面的研究尚浅。文章基于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Integrative Pharmacology-based Research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目的龙江医派知名医家陈景河先生的益脑通络方在临床上治疗缺血性中风效果明显,但是其治疗机制方面的研究尚浅。文章基于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Integrative Pharmacology-based Research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P)探讨益脑通络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该平台筛选方剂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靶点;基于方剂靶点与疾病靶点的匹配结果筛选方剂-疾病的关键靶点,并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生物过程(Reactome)富集分析;通过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构建“中药-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分析并筛选益脑通络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一步对核心靶点与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以虚拟验证其结合能力并分析其结合模式。对核心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获得益脑通络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主要活性成分40种,关键靶点18个,包括了APP、PIK3CA等,GO功能分析主要富集在对凋亡的调控上,Reactome信号通路涉及了凋亡途径、炎症途径、基因调控、血管通路、神经再生、突触传导、细胞自噬等多途径。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蛋白具有结合力,川芎的萘呋内酯结合能力最强。结论益脑通络方中的萘呋内酯等多种活性成分能够作用于APP、PIK3CA等多靶点、通过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ietin,EPO)激活的PI3K等多通路,在缺血性中风中主要发挥抗凋亡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脑通络方 缺血性中风 分子机制 整合药理学
下载PDF
通督益脑针法联合化痰通络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类胰岛素一号生长因子含量的影响
2
作者 周艳朋 刘晶晶 +3 位作者 焦雪蕾 张福磊 刘宏伟 张小健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6期1196-1200,1206,共6页
目的观察通督益脑针法联合化痰通络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类胰岛素一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IGF-1)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通督益脑针法联合化痰通络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类胰岛素一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IGF-1)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0例缺血性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通督益脑针法联合化痰通络方治疗,均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吞咽功能[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tandardized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及洼田吞咽能力评定量表]、吞咽困难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lowquality-of-life questionnaire,SWAL-QOL)、BDNF及IGF-1含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73%(51/5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4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SA、洼田饮水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SSA、洼田饮水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WAL-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BDNF及IGF-1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清BDNF及IGF-1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益脑针法联合化痰通络方能够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上调神经因子水平,减轻吞咽困难症状,改善其生活水平,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督益脑针法 化痰通络方 缺血性脑卒中 假性球麻痹 吞咽障碍
下载PDF
通络益脑方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影响
3
作者 马立章 李彦兰 张津华 《河南医学研究》 2023年第24期4551-4554,共4页
目的分析通络益脑方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8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通... 目的分析通络益脑方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8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通络益脑方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脑血流[平均血流速度(MV)、血管阻力指数(RI)、脉动指数(PI)]、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版巴塞尔指数(MBI)]。结果治疗前,两组MV、RI、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MV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RI、PI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MoCA、M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MoCA、MBI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络益脑方可改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脑血流,且可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 通络益脑方 脑血流 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益脑通络方治疗血瘀型缺血性中风88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蒋希成 宋莹 +3 位作者 王振 乌凯迪 张婷婷 陈星燃 《中医药信息》 2021年第9期52-55,共4页
目的:探究陈景河先生自拟方剂益脑通络方用于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76例中医辨证为血瘀型的缺血性中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 目的:探究陈景河先生自拟方剂益脑通络方用于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76例中医辨证为血瘀型的缺血性中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益脑通络方,疗程为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并对临床综合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下降(P<0.05),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为77.3%(68/88),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65.9%(58/88),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脑通络方治疗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脑通络方 缺血性中风 血瘀型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益脑通络方对急性血瘀合并MCAO/R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宋莹 张婷婷 +5 位作者 乌凯迪 王振 李晓莹 周明博 陈阳燕 蒋希成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533-2537,共5页
目的:探讨益脑通络方对急性血瘀合并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1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血瘀组、血瘀缺血组、阳性药物组及益脑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0只。... 目的:探讨益脑通络方对急性血瘀合并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1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血瘀组、血瘀缺血组、阳性药物组及益脑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0只。连续灌胃7 d后,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均制备急性血瘀模型;末次给药30 min后,除血瘀组及假手术组外各组合并制备MCAO/R模型模型,假手术和血瘀组仅分离颈总动脉不插入线栓阻断血流。再灌注24 h后,各组随机选取8只大鼠取脑,剩余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对脑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凝血四项、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相关参数进行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血瘀缺血组大鼠脑含水量显著增加(P<0.05),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显著增加(P<0.05),血液在低、中、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显著上升(P<0.05),红细胞压积、聚集指数、刚性指数显著升高(P<0.01,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电泳指数显著降低(P<0.01,P<0.05),APTT、TT、PT时间显著缩短(P<0.05),FIB含量显著增加(P<0.01);与血瘀缺血组比较,益脑通络方中、高剂量组脑含水量显著降低(P<0.01),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P<0.01),血液在高、中、低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均显著下降(P<0.01,P<0.05),红细胞压积、聚集指数、刚性指数显著降低(P<0.01,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电泳指数显著升高(P<0.01,P<0.05),APTT、TT、PT时间显著延长(P<0.01,P<0.05),同时FIB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益脑通络方可以显著改善脑水肿,缩小脑梗死面积,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黏滞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脑通络方 急性血瘀 缺血性脑卒中 血液流变学 凝血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