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混沌之死”与中国中心主义天下观之解构
被引量:
6
1
作者
陈赟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8-116,共9页
《庄子·应帝王》的结尾是混沌之死的寓言,这个寓言的背景视域是中国中心主义的天下观。混沌之死暗喻礼(报)对德的谋杀,而一旦不以德维系,而以德之戕害为后果,礼自身也就式微崩坏了。这是庄子版本的"礼坏乐崩",它暗示,随...
《庄子·应帝王》的结尾是混沌之死的寓言,这个寓言的背景视域是中国中心主义的天下观。混沌之死暗喻礼(报)对德的谋杀,而一旦不以德维系,而以德之戕害为后果,礼自身也就式微崩坏了。这是庄子版本的"礼坏乐崩",它暗示,随着帝、王时代及其政教典范(德与礼)的终结,以礼义论展开自我界定的中国观念以及以中国中心论为轴心的天下观的精神基础,也面临着基本型的危机。这正是《应帝王》通过混沌之死传达的深层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帝王
中国中心主义天下观
华夷之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庄子哲学的政治意蕴——以《应帝王》为中心
被引量:
3
2
作者
张华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52,共8页
庄子将治天下视为圣人之"余事"。《庄子·应帝王》通过对有虞氏的批判,道出了天下乃天下人的天下,以天下人自治的方式藏天下于天下的政治观念。圣人将天下归还给了天下,从而使得政治走出治乱循环的道路。同时为政者治理...
庄子将治天下视为圣人之"余事"。《庄子·应帝王》通过对有虞氏的批判,道出了天下乃天下人的天下,以天下人自治的方式藏天下于天下的政治观念。圣人将天下归还给了天下,从而使得政治走出治乱循环的道路。同时为政者治理天下摆脱了以牺牲自己身体为代价的困境,消解了政治的异化,从而自身从容有余。天下之物本所具有的自发性与自觉性得以有机会脱离人的机制而面向天的机制,这也是其从为政者的"有心"统治宰制中解放出来的过程,从而能够自正其性命。由此,政治以统治的形态所展开的治理天下的方式得以退隐,无为而治的政治之道在此开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政治哲学
无为而治
《应帝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庄子》的无为思想与引导性政治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赟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5-24,共10页
《庄子》政治哲学的构思,可以理解为对支配性秩序的解构,以及构建引导性的政治秩序。对待人民的性命之情和生活世界,支配性秩序予以否定,甚至使之虚无化,而引导性政治则予以肯定并加以守护。无为是引导性政治实现自身的方式,它包含两个...
《庄子》政治哲学的构思,可以理解为对支配性秩序的解构,以及构建引导性的政治秩序。对待人民的性命之情和生活世界,支配性秩序予以否定,甚至使之虚无化,而引导性政治则予以肯定并加以守护。无为是引导性政治实现自身的方式,它包含两个层次:即统治者的无为,与被统治者的有为,二者相为表里,意在调动、激发、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各正性命的事业。“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作为《庄子》对“无为”的概括,其目的在于虚化统治者的政治主体性而激发人民的政治主体性。由于周秦之际“轴心突破”导致了秩序格局从“治出于一”到“治出于二”转变,三代以上的神圣帝王已经终结,三代以下的统治者只能是世俗的“明王”,明王之所以为明王,正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尤其是认识到教化领域已经在其权能领域之外。以“无为”为核心的引导性秩序的承担主体,是三代以下的“明王”,而不是三代以上的帝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配性秩序与引导性政治
无为
明王
应帝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应公鼎“珷帝日丁”试解
被引量:
3
4
作者
李凯
《殷都学刊》
2008年第3期37-40,共4页
新公布的应公鼎铭文中首见"珷帝日丁"的称谓,"珷帝"应不是指周文王,而是指武王;帝"不应是"禘",而是"考"之义;"日丁"是武王的日干名。这是周初统治者"修商人典"的体现...
新公布的应公鼎铭文中首见"珷帝日丁"的称谓,"珷帝"应不是指周文王,而是指武王;帝"不应是"禘",而是"考"之义;"日丁"是武王的日干名。这是周初统治者"修商人典"的体现,鉴于此时殷遗民仍很强大,殷人文化仍较浓厚,周人不得不在政策上与殷人缩小距离。应公鼎在西周晚期还称"珷帝日丁",是因为应国试图从习俗上与服从于周的殷八师靠近,团结一致抵御楚和淮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公鼎
“珷帝日丁”
殷
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述评
被引量:
2
5
作者
张保见
《唐山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48-51,共4页
王应麟著述丰富,《通鉴地理通释》为其最具代表性的地理学成果;该书是第一部《通鉴》地理学研究专著,在疆域沿革和历史军事地理学方面成就显著,其撰著体例及考察史地之法对后世学者影响较大,在辑佚、校勘等方面亦相当有价值;该书也存在...
王应麟著述丰富,《通鉴地理通释》为其最具代表性的地理学成果;该书是第一部《通鉴》地理学研究专著,在疆域沿革和历史军事地理学方面成就显著,其撰著体例及考察史地之法对后世学者影响较大,在辑佚、校勘等方面亦相当有价值;该书也存在阅读和使用难度大、引用史料不够严谨、考史有误、重复及错、讹、衍、脱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应麟
通鉴地理通释
价值
缺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王皮木牍”的再讨论
被引量:
3
6
作者
杨小亮
《出土文献》
2020年第4期13-19,154-155,共9页
五一广场东汉简牍中有一块木牍,因主要涉及王皮运输军粮的案件,可简称为"王皮木牍"。旧有关于此牍的说解,有一些误释和误读,如"朱郢"之"朱"字应为"米"字,不当为"郢"的姓氏;"孝...
五一广场东汉简牍中有一块木牍,因主要涉及王皮运输军粮的案件,可简称为"王皮木牍"。旧有关于此牍的说解,有一些误释和误读,如"朱郢"之"朱"字应为"米"字,不当为"郢"的姓氏;"孝不来"的"来"字仍应释为"来";"诋未到"的主语应为"孝"等。在文书结构上,此牍也宜细分为四到五层,而不是以往认为的二到三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皮木牍
朱(米)郢
孝不来
文书结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聊斋志异·王六郎》之诗化书写:与本事渊源之比较
被引量:
1
7
作者
许丽芳
《蒲松龄研究》
2019年第3期70-80,共11页
本文拟分析《聊斋志异·王六郎》与相关本事《迪吉录·松陵溪鬼忍淹泉下而不忍索代帝敕为神》间之叙事异同与情感取向,藉由观察彼此情节增删与书写目的之差异,探讨其间之可能意义。蒲松龄于《王六郎》着墨于许姓渔夫与王六郎之...
本文拟分析《聊斋志异·王六郎》与相关本事《迪吉录·松陵溪鬼忍淹泉下而不忍索代帝敕为神》间之叙事异同与情感取向,藉由观察彼此情节增删与书写目的之差异,探讨其间之可能意义。蒲松龄于《王六郎》着墨于许姓渔夫与王六郎之间的人鬼情谊,强调人与自然、人我之间的对待与感悟,实展现了相当的诗性与想象,使《王六郎》故事不限于既有本事之劝善格局,而另有清逸空灵与世俗温暖之融通,以期具体化《聊斋志异》之书写意识与艺术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王六郎
迪吉录
感应类钞
诗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聊斋志异·王六郎》之本事考辨
8
作者
许丽芳
《蒲松龄研究》
2017年第2期52-59,共8页
既有研究以为,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一《王六郎》有其本事,本文则另考辨其他故事渊源,以书写年代先后为原则,据目前检索所得,明末颜茂猷(?-1637)《迪吉录·松陵溪鬼忍淹泉下而不忍索代帝敕为神》之故事当更接近《王六郎》本事,本文...
既有研究以为,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一《王六郎》有其本事,本文则另考辨其他故事渊源,以书写年代先后为原则,据目前检索所得,明末颜茂猷(?-1637)《迪吉录·松陵溪鬼忍淹泉下而不忍索代帝敕为神》之故事当更接近《王六郎》本事,本文同时分析王六郎故事与相关本事间之叙事异同与意义。《王六郎》描写许姓渔夫与王六郎之间的人鬼情谊,其间蒲松龄对于人与自然、人我之间的对待与感悟,展现相当的诗意与想象,使王六郎故事不限于劝善格局,而另有清逸空灵与世俗温暖之融通,透过本文对于相关本事渊源的探讨,或可提供更为具体阐释蒲松龄之书写意识与价值怀抱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王六郎
迪吉录
感应类钞
诗性劝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混沌之死”与中国中心主义天下观之解构
被引量:
6
1
作者
陈赟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哲学系
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8-116,共9页
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文摘
《庄子·应帝王》的结尾是混沌之死的寓言,这个寓言的背景视域是中国中心主义的天下观。混沌之死暗喻礼(报)对德的谋杀,而一旦不以德维系,而以德之戕害为后果,礼自身也就式微崩坏了。这是庄子版本的"礼坏乐崩",它暗示,随着帝、王时代及其政教典范(德与礼)的终结,以礼义论展开自我界定的中国观念以及以中国中心论为轴心的天下观的精神基础,也面临着基本型的危机。这正是《应帝王》通过混沌之死传达的深层意义。
关键词
应帝王
中国中心主义天下观
华夷之辨
Keywords
ying di wang
View of all-under-heaven
China centrism
Debate of Hua yi
分类号
B22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庄子哲学的政治意蕴——以《应帝王》为中心
被引量:
3
2
作者
张华勇
机构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52,共8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720002)
文摘
庄子将治天下视为圣人之"余事"。《庄子·应帝王》通过对有虞氏的批判,道出了天下乃天下人的天下,以天下人自治的方式藏天下于天下的政治观念。圣人将天下归还给了天下,从而使得政治走出治乱循环的道路。同时为政者治理天下摆脱了以牺牲自己身体为代价的困境,消解了政治的异化,从而自身从容有余。天下之物本所具有的自发性与自觉性得以有机会脱离人的机制而面向天的机制,这也是其从为政者的"有心"统治宰制中解放出来的过程,从而能够自正其性命。由此,政治以统治的形态所展开的治理天下的方式得以退隐,无为而治的政治之道在此开显。
关键词
庄子
政治哲学
无为而治
《应帝王》
Keywords
chuang tzu
political philosophy
govern without intervention,
ying di wang
(《应帝王》)
分类号
B22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庄子》的无为思想与引导性政治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赟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哲学系
出处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5-24,共10页
基金
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礼运学的综合研究”(18AZX009)。
文摘
《庄子》政治哲学的构思,可以理解为对支配性秩序的解构,以及构建引导性的政治秩序。对待人民的性命之情和生活世界,支配性秩序予以否定,甚至使之虚无化,而引导性政治则予以肯定并加以守护。无为是引导性政治实现自身的方式,它包含两个层次:即统治者的无为,与被统治者的有为,二者相为表里,意在调动、激发、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各正性命的事业。“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作为《庄子》对“无为”的概括,其目的在于虚化统治者的政治主体性而激发人民的政治主体性。由于周秦之际“轴心突破”导致了秩序格局从“治出于一”到“治出于二”转变,三代以上的神圣帝王已经终结,三代以下的统治者只能是世俗的“明王”,明王之所以为明王,正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尤其是认识到教化领域已经在其权能领域之外。以“无为”为核心的引导性秩序的承担主体,是三代以下的“明王”,而不是三代以上的帝王。
关键词
支配性秩序与引导性政治
无为
明王
应帝王
Keywords
the dominative politics and the regulative politics
“wuwei”
“Luminous king”
ying di wang
(respon
di
ng to emperors and kings)
分类号
B22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应公鼎“珷帝日丁”试解
被引量:
3
4
作者
李凯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殷都学刊》
2008年第3期37-40,共4页
文摘
新公布的应公鼎铭文中首见"珷帝日丁"的称谓,"珷帝"应不是指周文王,而是指武王;帝"不应是"禘",而是"考"之义;"日丁"是武王的日干名。这是周初统治者"修商人典"的体现,鉴于此时殷遗民仍很强大,殷人文化仍较浓厚,周人不得不在政策上与殷人缩小距离。应公鼎在西周晚期还称"珷帝日丁",是因为应国试图从习俗上与服从于周的殷八师靠近,团结一致抵御楚和淮夷。
关键词
应公鼎
“珷帝日丁”
殷
周
Keywords
ying
Gong
di
ng
"Wu
wang
di
Ri
di
ng"
Yin
Zhou
分类号
K877.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述评
被引量:
2
5
作者
张保见
机构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唐山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48-51,共4页
文摘
王应麟著述丰富,《通鉴地理通释》为其最具代表性的地理学成果;该书是第一部《通鉴》地理学研究专著,在疆域沿革和历史军事地理学方面成就显著,其撰著体例及考察史地之法对后世学者影响较大,在辑佚、校勘等方面亦相当有价值;该书也存在阅读和使用难度大、引用史料不够严谨、考史有误、重复及错、讹、衍、脱等问题。
关键词
王应麟
通鉴地理通释
价值
缺陷
Keywords
wang
ying
-lin
Tong Jian
di
Li Tong Shi
value
defect
分类号
G257.35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王皮木牍”的再讨论
被引量:
3
6
作者
杨小亮
机构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出土文献》
2020年第4期13-19,154-155,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五一广场出土东汉简牍的整理与研究”(15ZDB033)
“先秦两汉讹字综合整理与研究”(15ZDB095)阶段性成果
文摘
五一广场东汉简牍中有一块木牍,因主要涉及王皮运输军粮的案件,可简称为"王皮木牍"。旧有关于此牍的说解,有一些误释和误读,如"朱郢"之"朱"字应为"米"字,不当为"郢"的姓氏;"孝不来"的"来"字仍应释为"来";"诋未到"的主语应为"孝"等。在文书结构上,此牍也宜细分为四到五层,而不是以往认为的二到三层。
关键词
王皮木牍
朱(米)郢
孝不来
文书结构
Keywords
wang
Pi wooden tablet
zhu(mi)
ying
di
weidao
the structure of the text
分类号
K877.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聊斋志异·王六郎》之诗化书写:与本事渊源之比较
被引量:
1
7
作者
许丽芳
机构
台湾彰化师范大学
出处
《蒲松龄研究》
2019年第3期70-80,共11页
文摘
本文拟分析《聊斋志异·王六郎》与相关本事《迪吉录·松陵溪鬼忍淹泉下而不忍索代帝敕为神》间之叙事异同与情感取向,藉由观察彼此情节增删与书写目的之差异,探讨其间之可能意义。蒲松龄于《王六郎》着墨于许姓渔夫与王六郎之间的人鬼情谊,强调人与自然、人我之间的对待与感悟,实展现了相当的诗性与想象,使《王六郎》故事不限于既有本事之劝善格局,而另有清逸空灵与世俗温暖之融通,以期具体化《聊斋志异》之书写意识与艺术内涵。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王六郎
迪吉录
感应类钞
诗性
Keywords
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
di
o
“Sixth Brother
wang
”
di
Ji Lu
Gan
ying
Lei Chao
poetic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聊斋志异·王六郎》之本事考辨
8
作者
许丽芳
机构
台湾彰化师范大学国文学系
出处
《蒲松龄研究》
2017年第2期52-59,共8页
文摘
既有研究以为,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一《王六郎》有其本事,本文则另考辨其他故事渊源,以书写年代先后为原则,据目前检索所得,明末颜茂猷(?-1637)《迪吉录·松陵溪鬼忍淹泉下而不忍索代帝敕为神》之故事当更接近《王六郎》本事,本文同时分析王六郎故事与相关本事间之叙事异同与意义。《王六郎》描写许姓渔夫与王六郎之间的人鬼情谊,其间蒲松龄对于人与自然、人我之间的对待与感悟,展现相当的诗意与想象,使王六郎故事不限于劝善格局,而另有清逸空灵与世俗温暖之融通,透过本文对于相关本事渊源的探讨,或可提供更为具体阐释蒲松龄之书写意识与价值怀抱的基础。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王六郎
迪吉录
感应类钞
诗性劝善
Keywords
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
di
o
"Sixth Brother
wang
"
di
Ji Lu
Gan
ying
Lei Chao
poetic
di
dactic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混沌之死”与中国中心主义天下观之解构
陈赟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庄子哲学的政治意蕴——以《应帝王》为中心
张华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庄子》的无为思想与引导性政治
陈赟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应公鼎“珷帝日丁”试解
李凯
《殷都学刊》
200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述评
张保见
《唐山学院学报》
201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关于“王皮木牍”的再讨论
杨小亮
《出土文献》
202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聊斋志异·王六郎》之诗化书写:与本事渊源之比较
许丽芳
《蒲松龄研究》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聊斋志异·王六郎》之本事考辨
许丽芳
《蒲松龄研究》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