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销员之死》在北京:米勒和英若诚的天作之合 被引量:5
1
作者 钱兆明 欧荣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8-93,共6页
《推销员之死》将现代派小说中惯用的意识流手法融入舞台艺术,社会评论与心理描写融为一体,为西方戏剧的发展开拓了道路。1983年米勒应邀来北京与英若诚携手合作,将《推》剧搬上中国舞台,被称为"文革"后第一台真正成功的新剧... 《推销员之死》将现代派小说中惯用的意识流手法融入舞台艺术,社会评论与心理描写融为一体,为西方戏剧的发展开拓了道路。1983年米勒应邀来北京与英若诚携手合作,将《推》剧搬上中国舞台,被称为"文革"后第一台真正成功的新剧目。两位艺术大师的协作,发展了现代主义戏剧艺术传统,影响着现代主义戏剧的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瑟·米勒 英若诚 《推销员之死》 现代主义戏剧
下载PDF
戏剧翻译的理论与实践?——英若诚戏剧翻译评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威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68-71,共4页
本文回顾了英若诚先生的翻译实践活动,总结并评述了他在戏剧翻译中有关翻译原则、戏剧语言特征及其转换、翻译过程的监控与特征、翻译效果的评价等方面的思想和贡献,希望以此推动戏剧翻译实践与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戏剧翻译 英若诚 评价
下载PDF
莎剧舞台艺术的口语化呈现——英若诚《请君入瓮》的翻译目的与策略
3
作者 杨林贵 周婷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7,28,共8页
戏剧的二重性,即供人阅读和供舞台演出,决定了戏剧翻译要兼顾其文学性和舞台特性。结合费米尔的目的论,从翻译目的、翻译策略以及翻译目的的具体实现情况,可以深入分析英若诚《请君入瓮》的译本。英若诚为舞台演出而翻译莎剧,注重台词... 戏剧的二重性,即供人阅读和供舞台演出,决定了戏剧翻译要兼顾其文学性和舞台特性。结合费米尔的目的论,从翻译目的、翻译策略以及翻译目的的具体实现情况,可以深入分析英若诚《请君入瓮》的译本。英若诚为舞台演出而翻译莎剧,注重台词翻译的上口性,使用了灵活的翻译策略,充分实现了其翻译目的。通过对于译本词汇和句子层面翻译处理的分析,我们发现英若诚的翻译有效地呈现了莎剧台词的艺术魅力,兼具文学性和舞台性,不仅为当代翻译理论提供了生动的案例和补充,而且为戏剧翻译实践树立了可供学习的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若诚 莎士比亚 戏剧翻译 《请君入瓮》 目的论
下载PDF
戏剧中音乐符号的翻译赏析——以英若诚译作《上帝的宠儿》为例
4
作者 高巍 边敏 谢林丽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3年第5期100-103,共4页
从戏剧符号学角度研究戏剧翻译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通过选取英若诚译作《上帝的宠儿》,对其中典型的音乐符号进行研究,根据音乐符号在该剧中出现的方式及作用,可以将该剧音乐符号分为以下三大类:人物伴随、气氛烘托和场所暗示。按类... 从戏剧符号学角度研究戏剧翻译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通过选取英若诚译作《上帝的宠儿》,对其中典型的音乐符号进行研究,根据音乐符号在该剧中出现的方式及作用,可以将该剧音乐符号分为以下三大类:人物伴随、气氛烘托和场所暗示。按类加以分析赏析,可以品味到英氏戏剧翻译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符号 音乐符号 戏剧翻译 英若诚 《上帝的宠儿》
下载PDF
从话剧《家》英译本看英若诚的戏剧翻译风格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晓晨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83-87,共5页
戏剧是一个可读可演的整体,考虑到戏剧的可表演性,剧作家需要用一些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的语言技巧,从而使戏剧的语言具有了某些普遍特点,如语言的口语化,简洁性,动作性,个性化。兼具演员和导演身份的英若诚,在其翻译实践中,充分考虑舞... 戏剧是一个可读可演的整体,考虑到戏剧的可表演性,剧作家需要用一些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的语言技巧,从而使戏剧的语言具有了某些普遍特点,如语言的口语化,简洁性,动作性,个性化。兼具演员和导演身份的英若诚,在其翻译实践中,充分考虑舞台效果,主张保持语言的这些特点。他的戏剧翻译被译界公认为是适合演出的剧本。本文以英若诚先生翻译的《家》这一剧本为例,来探讨英若诚先生如何成功地将戏剧语言的这些特点再现于译本之中,创作出了上乘译作,保证了舞台演出的巨大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语言 戏剧翻译 舞台表演 英若诚
下载PDF
幕后到台前的转变——译者主体性在戏剧翻译中的体现 被引量:1
6
作者 甘姝姝 《英语研究》 2013年第2期52-57,共6页
戏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纵观国内外历史,对戏剧翻译的研究远远少于对诗歌和小说的研究。而戏剧译者更是一直处于"幕后"。本文通过对英若诚戏剧译本的研究分析,探讨译者主体性在戏剧翻译中的体现。试分析英... 戏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纵观国内外历史,对戏剧翻译的研究远远少于对诗歌和小说的研究。而戏剧译者更是一直处于"幕后"。本文通过对英若诚戏剧译本的研究分析,探讨译者主体性在戏剧翻译中的体现。试分析英若诚如何从"幕后"走到"台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翻译 译者主体性 英若诚 剧本
下载PDF
英若诚的戏剧翻译特色探析
7
作者 程瑞勇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39-144,共6页
英若诚是我国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也是一位出色的导演和卓越的翻译家。根据几十年丰富的舞台演出经验,英若诚形成了独特的戏剧翻译理念:注重戏剧语言的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等特点,追求戏剧的直接舞台效果。英若诚译出了许多适合演出的好剧... 英若诚是我国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也是一位出色的导演和卓越的翻译家。根据几十年丰富的舞台演出经验,英若诚形成了独特的戏剧翻译理念:注重戏剧语言的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等特点,追求戏剧的直接舞台效果。英若诚译出了许多适合演出的好剧本,是一位非常专业的戏剧翻译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若诚 戏剧翻译 舞台效果
下载PDF
《茶馆》英译的译者主体性策略及误译探析
8
作者 王伟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65-70,共6页
译者发挥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不可或缺,兼具表演与阅读双重目的的戏剧翻译更要求译者有创造力。分析《茶馆》英若诚译本,认为译者在翻译中频繁“现身”,试图通过补偿、浅化、仿拟三种译者主体性策略来凸显原文的信息功能、交际功能、美... 译者发挥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不可或缺,兼具表演与阅读双重目的的戏剧翻译更要求译者有创造力。分析《茶馆》英若诚译本,认为译者在翻译中频繁“现身”,试图通过补偿、浅化、仿拟三种译者主体性策略来凸显原文的信息功能、交际功能、美感功能,使译本便于理解,但也有部分译文出现了文化“误译”,表现为译者主体意识缺位,译文过度忠实于原文形象,造成了认知上的障碍与文化上的隔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馆》 英若诚 戏剧翻译 译者主体性
下载PDF
戏剧翻译上口性——基于语料库的英若诚汉译《请君入瓮》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任晓霏 朱建定 冯庆华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60,87,共5页
由于戏剧翻译涉及媒介的转换,上口性便成为戏剧翻译的典型特征,但是国内学界还鲜有相关研究。本研究在综述国外戏剧翻译上口性研究的基础上,自建了英若诚、朱生豪和梁实秋汉译莎士比亚《请君入瓮》译本小型语料库,并将三个译本进行... 由于戏剧翻译涉及媒介的转换,上口性便成为戏剧翻译的典型特征,但是国内学界还鲜有相关研究。本研究在综述国外戏剧翻译上口性研究的基础上,自建了英若诚、朱生豪和梁实秋汉译莎士比亚《请君入瓮》译本小型语料库,并将三个译本进行了比较。运用文本处理软件ICTCLAS、TextPreProcessing和Concordance 3.0对三个译本的词频和平均句长进行统计的结果显示:英若成译本平均句长最短,成语、谚语、习语、俗语等的使用频率最高;在话轮管理和话语标记语的翻译方面,英译同样独具匠心,保证了台词的简练明快和对白的自然顺畅,理想地实现了其倡导的戏剧翻译口语化的两个标准:“活”的语言和“脆”的语言。研究发现,上口性是保证翻译戏剧实现舞台可表演性的关键;身兼导演、演员和戏剧译者的英若诚为戏剧翻译的上口性研究带来很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翻译 上口性 英若诚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
原文传递
英若诚戏剧翻译理论述评——兼论戏剧翻译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威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09年第1期21-24,共4页
本文回顾了英若诚的翻译实践活动,总结并评述了他在戏剧翻译中有关翻译原则、翻译性质、翻译过程、翻译效果等方面的思想和贡献,希望以此推动戏剧翻译实践与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英若诚 戏剧翻译 述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