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西部狮子沟—英东构造带构造演化及控藏特征 被引量:39
1
作者 隋立伟 方世虎 +4 位作者 孙永河 杨春燕 孟庆洋 桂丽黎 陈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1-270,共10页
柴达木盆地西部狮子沟—英东构造带近年来陆续获得重要油气发现,油气探明储量超亿吨,勘探潜力巨大,但复杂构造、沉积演化控制下的油气成藏与油气分布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文中通过对构造带不同构造部位的沉降史模拟、地层缩短率计算及... 柴达木盆地西部狮子沟—英东构造带近年来陆续获得重要油气发现,油气探明储量超亿吨,勘探潜力巨大,但复杂构造、沉积演化控制下的油气成藏与油气分布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文中通过对构造带不同构造部位的沉降史模拟、地层缩短率计算及构造样式、构造变形特征的综合分析与对比,结合包裹体测温、埋藏史模拟及主成藏期确定,明确了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成藏过程与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1)构造带的演化可分为4个阶段。路乐河组(E1+2)—下干柴沟组下段(E13),初始弱断陷期;下干柴沟组上段(E23),快速沉降期;上干柴沟组(N1)—下油砂山组(N12),坳陷期;上油砂山组(N22)至今,构造抬升期。(2)构造带主要经历两次构造活动高峰,其中下干柴沟组(E23)时期构造活动控制了区内主力烃源岩演化。上油砂山组(N22)沉积末期构造变形控制了圈闭的形成及变形规律。(3)英东地区主要是两期成藏,分别发生于下油砂山组(N12)沉积末期和上油砂山组(N22)沉积末期;新生代构造演化及油气匹配关系控制了狮子沟—英东构造带的东、西成藏差异与油气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西部 狮子沟—英东构造带 构造演化 成藏期次 成藏模式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大—中型气田成藏模式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克强 裴健翔 +3 位作者 胡林 胡高伟 唐圣明 赵皓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00-2216,共17页
随着莺歌海盆地高温高压天然气勘探的深入,莺歌海盆地天然气纵横向分布的复杂性日益凸显,后续拓展勘探方向不明确,亟待从成藏过程深入剖析不同区带天然气的成藏模式,以指导下一步天然气勘探。基于新采集的宽线二维地震和海底节点三维地... 随着莺歌海盆地高温高压天然气勘探的深入,莺歌海盆地天然气纵横向分布的复杂性日益凸显,后续拓展勘探方向不明确,亟待从成藏过程深入剖析不同区带天然气的成藏模式,以指导下一步天然气勘探。基于新采集的宽线二维地震和海底节点三维地震资料,对莺歌海盆地的烃源条件、输导体系、储集砂体等成藏关键要素进行了研究,系统总结了不同区带构造活动的差异及其对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莺歌海盆地发育中新统海相和渐新统海陆过渡相2套烃源岩,分别是莺中背斜带、莺东断阶带形成大—中型气田的物质基础;盆内发育2类天然气输导体系,早期左行走滑挤压变形、晚期右行走滑张性破裂作用下形成的断裂型和断缝型两种运移通道为油气的规模汇聚提供了高效的输导体系;莺歌海盆地在低可容空间条件下发育低位海底扇体、轴向水道和三角洲砂体,由其形成的大型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为油气提供了储集场所。进一步剖析不同区带天然气成藏的差异,建立了莺中背斜带中—深层"中新统海相烃源岩持续充注、油气泄压动态调整、多期立体成藏"、莺东断阶带"渐新统海陆过渡相烃源供烃、深部构造脊汇聚、晚期超压驱动断裂垂向输导、中—深层复式成藏"2类成藏模式。莺中背斜带的中—深层大型背斜构造圈闭群及其周缘中新统大型海底扇-水道岩性圈闭群、莺东断阶带中—深层"构造+岩性+潜山"圈闭群,是近期莺歌海盆地大—中型气田的勘探方向,资源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莺歌海凹陷 莺中背斜带 莺东断阶带 中—深层 新领域 成藏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