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ocation of the 10 March 2011 Yingjiang,China,earthquake sequence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被引量:38
1
作者 Jianshe Lei Guangwei Zhang +5 位作者 Furen Xie Yuan Li Youjin Su Lifang Liu Honghu Ma Junwei Zhang 《Earthquake Science》 CSCD 2012年第1期103-110,共8页
An earthquake with Ms5.8 occurred on 10 March 2011 in Yingjiang county, western Yunnan, China. This earthquake caused 25 deaths and over 250 injuries.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seismotectonics in the region, w... An earthquake with Ms5.8 occurred on 10 March 2011 in Yingjiang county, western Yunnan, China. This earthquake caused 25 deaths and over 250 injuries.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seismotectonics in the region, we collected the arrival time data from the Yunnan seismic observational bulletins during 1 January to 25 March 2011, and precisely hand-picked the arrival times from high-quality seismograms that were recorded by the temporary seismic stations deployed by our Institute of Crustal Dynamics,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Using these arrival times, we relocated all the earthquakes including the Yingjiang mainshock and its aftershocks using the double-difference relocation algorithm.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ocated earthquakes dominantly occurred along the ENE direction and formed an upside-down bow-shaped structure in depth. It is also observed that after the Yingjiang mainshock, some aftershocks extended toward the SSE over about 10 km. These results may indicate that the Yingjiang mainshock ruptured a conjugate fault system consisting of the ENE trending Da Yingjiang fault and a SSE trending blind fault. Such structural features could contribute to severely seismic hazards during the moderate-size Yingjiang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ingjiang earthquake RELOCATION double-difference algorithm Da yingjiang fault
下载PDF
Seismogenic Tectonics and Dynamics of the 2011 Ms5.9 Yingjiang Earthquake in Yunnan, China 被引量:3
2
作者 SUN Yao AN Meijian +2 位作者 FENG Mei LONG Changxing YANG Zheny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期468-482,共15页
In the southern South-North Seismic Zone,China,seismic activity in the Yingjiang area of western Yunnan increased from December 2010,and eventually a destructive earthquake of Ms5.9 occurred near Yingjiang town on 10 ... In the southern South-North Seismic Zone,China,seismic activity in the Yingjiang area of western Yunnan increased from December 2010,and eventually a destructive earthquake of Ms5.9 occurred near Yingjiang town on 10 March 2011.The focal mechanism and hypocenter location of the mainshock suggest that the Dayingjiang Fault was the site of the mainshock rupture.However,most of foreshocks and all aftershocks recorded by a portable seismic array located close to the mainshock occurred along the N-S-striking Sudian Fault,indicating that this fault ha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se shocks.Coulomb stress calculations show that three strong (magnitude ≥5.0) earthquakes that occurred in the study region in 2008 increased the coulomb stress along the plane parallel to the Dayingjiang Fault.This supports the Dayingjiang Fault,and not the Sudian Fault,as the seismogenic fault of the 2011 Ms5.9 Yingjiang earthquake.The strong earthquakes in 2008 also increased the Coulomb stress at depths of ≤5 km along the entire Sudian Fault,and by doing so increased the shallow seismic activity along the fault.This explains why the foreshocks and aftershocks of the 2011 Yingjiang earthquake were located mostly on the Sudian Fault where it cuts the shallow crust.The earthquake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Sudian and Dayingjiang faults are distributed mainly along a belt that dips to the southeast at ~40°,suggesting that the Dayingjiang Fault in the mainshock area also dips to the southeast at ~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ingjiang earthquake Dayingjiang fault Sudian fault earthquake triggering YUNNAN
下载PDF
Spatial Correlation Anomalies of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the Geomagnetic Vertical Component before the Yingjiang MS 6.1 and Ludian MS 6.5 Earthquakes
3
作者 Dai Yong Feng Zhisheng +1 位作者 Yang Yanming Gegen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8年第4期521-532,共12页
Significant anomalies were observed at the geomagnetic stations in the southwest region of China before the Yingjiang M_S6. 1 earthquake and the Ludian M_S6. 5 earthquake in 2014.We processed the geomagnetic vertical ... Significant anomalies were observed at the geomagnetic stations in the southwest region of China before the Yingjiang M_S6. 1 earthquake and the Ludian M_S6. 5 earthquake in 2014.We processed the geomagnetic vertical component diurnal variation data by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during the period from April 1 to May 20,2014,there existed quasi-synchronous decrease changes in the coefficient curves between the five geomagnetic stations of Guiyang,Hechi,Nanshan,Muli,Yongning and Xinyi and Hongshan stations. Furthermore,there was a high gradient zone in the normalize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contour map with background values removed. The epicenters of the Yingjiang M_S6. 1 earthquake and the Ludian M_S6. 5 earthquake are located in the gradient zone or near the gradient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ingjiang MS6.1 earthquake Ludian MS6.5 earthquake GEOMAGNETISM VERTICAL COMPONENT Abnormal variation
下载PDF
A Shear-wave Splitting Study of the Yingjiang M_S6.1 Earthquake Sequence Occurring on May 30,2014
4
作者 Li Jin Gao Yuan +3 位作者 Xu Fukun Xiang Yang Xiang Yuan Liu Ge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6年第2期177-185,共9页
Earthquakes of M_S5. 6 and M_S6.1 occurred in Yingjiang,Yunnan on May 24 and May 30,2014 respectively. In this paper,we use the waveform data recorded by mobile seismic stations( KAC) which were set up in the source a... Earthquakes of M_S5. 6 and M_S6.1 occurred in Yingjiang,Yunnan on May 24 and May 30,2014 respectively. In this paper,we use the waveform data recorded by mobile seismic stations( KAC) which were set up in the source area after the Yingjiang MS5. 6earthquake on May 24,2014 to study the shear-wave splitting characteristics of Yingjiang M_S6.1 earthquake sequence with the SAM method. The result shows that predominant polarization of fast shear-waves before the M_S6.1 earthquak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direction of regional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and predominant polarization of fast shear-waves before the M_S6.1 earthquake show better consistency and smaller dispersion compared to after the M_S6.1 earthquake,and there may be a deflection for the fast shearwaves predominant polarization between the M_S6.1 earthquake sequence and foreshock sequence. We found that the time-delays generally exhibited a lower level before the M_S6.1earthquake and a relatively higher value after the M_S6.1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ingjiang earthquake sequence Foreshock Shear-wave splittingPolarization of fast shear-waves Time-delays
下载PDF
2011年云南盈江Ms5.8级地震序列的潮汐触发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闫如玉 解朝娣 +6 位作者 雷兴林 张涵 贾蕊 李祥 刘本玉 董非非 邓辉 《高原地震》 2019年第2期12-19,25,共9页
采用Schuster谱和KORRECT统计方法,以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Ms5.8级地震及其地震序列为研究对象,通过Schuster谱分析确定地震序列中存在的主要周期成分,并依据主要周期确定脉冲宽度,并利用KORRECT方法进一步验证地震序列主要周期的显著... 采用Schuster谱和KORRECT统计方法,以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Ms5.8级地震及其地震序列为研究对象,通过Schuster谱分析确定地震序列中存在的主要周期成分,并依据主要周期确定脉冲宽度,并利用KORRECT方法进一步验证地震序列主要周期的显著度。结果显示,2011年盈江Ms5.8级地震序列有明显的日潮和半日潮2种周期成分,并且这2种潮汐周期都检验出了类似正弦曲线的地震活动分布。说明2011年云南盈江地震序列主要受到日潮和半日潮的潮汐触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盈江ms5.8级地震 地震序列 Schuster谱分析 KORRECT方法
下载PDF
Variation of gravity before the Alxa Zuoqi M5.8 earthquake 被引量:1
6
作者 Jianlin Feng Jin Wei +3 位作者 Yujuan Tan Jianzeng Qin Bangwu Huang Ruyi Xie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6年第4期295-301,共7页
In this study, a classic survey adjustment computation method was used for data obtained in the Inner Mongolia and Ningxia gravimetric networks between September 2013 and April 2015 so as to investigate the variation ... In this study, a classic survey adjustment computation method was used for data obtained in the Inner Mongolia and Ningxia gravimetric networks between September 2013 and April 2015 so as to investigate the variation of gravity before the Alxa Zuoqi M5.8 earthquak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vity variation and the Alxa Zuoqi M5.8 earthquake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severe variation in gravity field at the test sites before the Alxa Zuoqi M5.8 earthquake, as well as the subsequent accelerated rising, might be an earthquake precursor; (2) the Alxa Zuoqi M5.8 earthquake occurred at the turning point where the high-gravity gradient zone changed from the NE direction to N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peated gravimetry Gravity variations Alxa Zuoqi M5.8 earthquake High gravity gradient belt
下载PDF
2011年云南盈江M_S5.8地震及其余震序列重定位 被引量:67
7
作者 房立华 吴建平 +3 位作者 张天中 黄静 王长在 杨婷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2-267,共6页
使用川滇地区三维走时表和三维速度模型,利用单纯形法对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MS5.8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震中位置为97.901°E,24.677°N;震源深度13.1km.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其余震序列进行了重定位.余震呈现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 使用川滇地区三维走时表和三维速度模型,利用单纯形法对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MS5.8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震中位置为97.901°E,24.677°N;震源深度13.1km.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其余震序列进行了重定位.余震呈现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余震主要分布在大盈江断裂的两侧及中段和北东段的转折处,余震带长度约12km;余震自西南沿大盈江断裂带北东段向北东方向移动,在大盈江断裂中段和北东段的交界处,余震逐渐向中段断裂移动;余震震源深度有向地表迁移的趋势,主震发生后10个小时内的余震最小深度接近2km,表明这次地震的破裂已接近地表.结合地震定位结果,作者认为这次地震震中位于盆地内部、深度浅、距县城近是导致本次地震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盈江地震 大盈江断裂 余震序列 双差地震定位
下载PDF
2014年云南3次M>6地震灾害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彦琪 陈维锋 +3 位作者 卢永坤 陈坤华 林国良 李世成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4-152,共9页
以2014年云南地区发生的盈江6.1、鲁甸6.5和景谷6.6级等3次震级相近的地震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分析3次地震的灾害特征基础上,分析引发鲁甸地震灾害较重及盈江、景谷地震灾害相对较轻的原因,针对地震灾害区域性差异特点提出了农居房屋建房... 以2014年云南地区发生的盈江6.1、鲁甸6.5和景谷6.6级等3次震级相近的地震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分析3次地震的灾害特征基础上,分析引发鲁甸地震灾害较重及盈江、景谷地震灾害相对较轻的原因,针对地震灾害区域性差异特点提出了农居房屋建房理念、结构抗震选址以及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盈江地震 鲁甸地震 景谷地震 云南地区
下载PDF
2008年盈江5.9级地震序列震源参数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杨晶琼 杨周胜 +2 位作者 刘丽芳 苏有锦 张森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8-312,共5页
2008年8月21日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生了MS5.9地震。利用云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ML≥2.5余震波形记录,通过对S波观测记录谱进行传播路径、场地响应和仪器响应等影响的逐一消除,得到了196个ML≥2.5地震的震源谱,进而根据Brune圆盘震源模... 2008年8月21日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生了MS5.9地震。利用云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ML≥2.5余震波形记录,通过对S波观测记录谱进行传播路径、场地响应和仪器响应等影响的逐一消除,得到了196个ML≥2.5地震的震源谱,进而根据Brune圆盘震源模型,利用遗传算法计算了地震矩、应力降、震源半径等震源参数,结果表明,该地震序列的地震矩在1012~1016N.m间,与近震震级有很好的线性关系,与震源半径也呈线性关系;应力降与近震震级有一定的线性趋势相关性;拐角频率和地震矩之间有明显的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参数 遗传算法 震源谱 地震序列 盈江5.9级地震
下载PDF
2008年云南盈江地震震害特点及抗震防灾启示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加桂 黄体庄 +1 位作者 雷伟志 何宝夫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77-1084,共8页
2008年云南省盈江县发生了多次中强地震,其中较严重的地震事件有3月21日在南部发生的5.0级地震和8月21日在北部发生的5.9级地震。通过实地考察并结合有关文献,对地震震害特点作了分析,从中得出了农村抗震救灾的启示。几次地震震中均位... 2008年云南省盈江县发生了多次中强地震,其中较严重的地震事件有3月21日在南部发生的5.0级地震和8月21日在北部发生的5.9级地震。通过实地考察并结合有关文献,对地震震害特点作了分析,从中得出了农村抗震救灾的启示。几次地震震中均位于岩浆岩区,未见地震断层。地震造成了大量民房破坏,其中3月21日地震对铜壁关乡有轻微的破坏,5.9级地震破坏最严重的是勐弄乡部分村庄,微观震中所在的苏典乡房屋有较轻程度的破坏,油松岭乡江心坡村位于冲积平原,是烈度异常区。有2种原因致使盈江地震震害严重,一是地基地质结构差和力学强度低,如滑坡堆积层地基和易液化沙土地基;二是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差,主要是建筑结构松散和建筑材料质量低劣。盈江地震灾害告诉我们,在农村加强地基勘查和地基处理的极端重要性,同时要加强房屋的抗震设防,加强对地震的应急能力建设,提倡地震保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 地基地质 房屋结构 农村抗震 盈江地震
下载PDF
盈江2011年M_S5.8与2008年M_S5.9地震的震害差异及原因 被引量:7
11
作者 施伟华 陈坤华 +4 位作者 杨树明 卢永坤 张彦琪 庞卫东 谢英情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8-524,共7页
介绍盈江2011年MS5.8与2008年MS5.9地震震害调查的房屋破坏比的确定方法,揭示了MS5.8地震的各种震害特征,并将两次地震的震害差异做了对比。分析造成MS5.8地震各种破坏重于MS5.9地震的原因,提出了震区恢复重建与规划发展的建议、建(构)... 介绍盈江2011年MS5.8与2008年MS5.9地震震害调查的房屋破坏比的确定方法,揭示了MS5.8地震的各种震害特征,并将两次地震的震害差异做了对比。分析造成MS5.8地震各种破坏重于MS5.9地震的原因,提出了震区恢复重建与规划发展的建议、建(构)筑物在选址、施工、抗震设防方面的注意事项和各类建(构)筑物加强抗震能力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盈江地震 震害特征 震害对比 破坏原因
下载PDF
2014年5月云南盈江M_S5.6、M_S6.1地震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黄小龙 吴中海 +3 位作者 赵小艳 吴坤罡 黄小巾 杜锦锦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61-770,共10页
2014年5月云南省盈江县先后发生MS5.6、MS6.1地震,为确定它们的发震构造及其所反映的区域活动构造格局,笔者围绕该区开展了地震烈度调查、活动构造遥感解译、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野外调查、震源机制解及余震分布资料分析等工作。调查与... 2014年5月云南省盈江县先后发生MS5.6、MS6.1地震,为确定它们的发震构造及其所反映的区域活动构造格局,笔者围绕该区开展了地震烈度调查、活动构造遥感解译、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野外调查、震源机制解及余震分布资料分析等工作。调查与分析表明,两次地震的宏观震中均位于盈江县勐弄乡麻栗坡村附近,但发震断层明显不同。前者为NE走向左旋走滑的昔马—盘龙山断裂,后者为近SN向右旋走滑的苏典断裂。历史地震资料显示,盈江地区的地震活动多以5-6级的中-强震为主,并具有明显的群发性和沿SN向断层迁移的特征。在实皆断裂及滇西内弧带的共同作用下,腾冲地块内以大盈江断裂为界,北部主要发育近SN向右旋走滑断裂,南部则以NE向左旋走滑断裂为主,其中近SN向断层晚第四纪活动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盈江地震 发震断层 地震烈度 苏典断裂 腾冲地块
下载PDF
2014年盈江双震的破裂历史 被引量:8
13
作者 许力生 严川 +3 位作者 张旭 付虹 李春来 郭祥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270-3284,共15页
2014年5月24日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生Ms5.6级地震(主震A),于5月30日在其附近再次发生Ms6.1级地震(主震B).我们挑选云南省地震台网记录的数字波形资料,借助于经验格林函数技术提取了这两次地震的震源时间函数,获得了其破裂历史.为了利... 2014年5月24日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生Ms5.6级地震(主震A),于5月30日在其附近再次发生Ms6.1级地震(主震B).我们挑选云南省地震台网记录的数字波形资料,借助于经验格林函数技术提取了这两次地震的震源时间函数,获得了其破裂历史.为了利用经验格林函数技术提取震源时间函数,我们首先利用优选的速度模型,采用逆时成像技术重新确定了主震A和B以及挑选的6次较大余震的震源位置,并利用双差定位技术确定了主震与余震之间的相对位置;然后利用广义极性振幅技术反演了这些事件的震源机制;最后,根据主震和余震的相对位置以及震源机制特征挑选最优台站记录,提取了两个主震的震源时间函数.结果表明,主震A持续时间约3.5s,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0-1.3s,第二阶段1.3-3.5s;主震B持续时间约5.0s,其过程比A复杂,至少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0-0.7s,第二阶段0.7-1.6s,第三阶段1.6-2.5s,第四阶段2.5-3.8s,第五阶段3.8-5.0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盈江双震 震源位置 震源机制 破裂历史
下载PDF
2014年云南盈江6.1和鲁甸6.5级地震前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空间相关异常特征 被引量:19
14
作者 戴勇 冯志生 +2 位作者 杨彦明 梁莹 格根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8-147,共10页
2014年5月30日、8月3日中国西南地区(22~42°N,94~113.5°E)相继发生了盈江6.1级、鲁甸6.5级地震,在这两次地震之前位于该区域地磁台站观测数据存在显著的异常变化。本文主要采用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空间相关方法对西南地区地磁... 2014年5月30日、8月3日中国西南地区(22~42°N,94~113.5°E)相继发生了盈江6.1级、鲁甸6.5级地震,在这两次地震之前位于该区域地磁台站观测数据存在显著的异常变化。本文主要采用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空间相关方法对西南地区地磁数据进行了处理,以提取异常时空特征。结果显示:(1)4月1日至5月20日南山、木里、贵阳、河池和邕宁五个地磁台站与新沂、红山之间相关系数曲线出现准同步的下降变化,异常结束3个月内,西南地区相继发生这两次地震。(2)对异常期间西南地区进行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空间相关空间扫描发现,经去除背景值和归一化之后的相关系数等值线图中出现了有别于背景分布的高梯度带(范围为0.4~0.6),盈江6.1级、鲁甸6.5级地震震中分别位于该梯度带内及其附近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异常 异常变化 盈江6.1级地震 鲁甸6.5级地震
下载PDF
盈江5.8级地震的震害特征及破坏机理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坤华 卢永坤 +2 位作者 张彦琪 庞卫东 谢英情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0-116,157,共7页
介绍了盈江5.8级地震震区的建(构)筑物、生命线系统和水利设施的概况,阐述了各类建(构)筑物、生命线系统和水利设施的震害特征及破坏机理。最后提出了震区在恢复重建与规划发展时的建议、建(构)筑物在选址、施工、抗震设防方面的经验教... 介绍了盈江5.8级地震震区的建(构)筑物、生命线系统和水利设施的概况,阐述了各类建(构)筑物、生命线系统和水利设施的震害特征及破坏机理。最后提出了震区在恢复重建与规划发展时的建议、建(构)筑物在选址、施工、抗震设防方面的经验教训、各类建(构)筑物加强抗震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筑物 生命线系统 震害特征 破坏机理 盈江地震
下载PDF
2011年盈江M_s≥4.0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与发震构造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赵小艳 韩立波 龙锋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7-484,共8页
基于云南数字地震台网和腾冲火山台网宽频带波形记录,采用CAP方法反演了2011年盈江MS5.8地震序列主震及MS≥4.0前震、余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主震震源深度为9km,与该事件的定位结果相一致;震源机制解的节面之一走向248°,倾角7... 基于云南数字地震台网和腾冲火山台网宽频带波形记录,采用CAP方法反演了2011年盈江MS5.8地震序列主震及MS≥4.0前震、余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主震震源深度为9km,与该事件的定位结果相一致;震源机制解的节面之一走向248°,倾角77°,滑动角19°。结合余震、烈度分布以及震区的活动构造,判定该节面代表了主震的发震断层面,相应的发震断层应是震区附近的北东向大盈江断裂。主震主压力轴方位为20°,除MS4.7余震为正断型地震外,其他7次地震都为纯走滑型地震,都具有NNE-SSW向近水平的P轴,与该区历史地震震源机制主压应力优势方向一致。综合应力场及构造分析表明,盈江MS5.8地震的发震动力学环境是:受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北东向挤压和缅甸弧对保山—腾冲地块北东向俯冲的双重作用,保山—腾冲地块呈现北东向水平运动,导致的大盈江断裂带左旋走滑错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盈江地震 发震断层
下载PDF
2011年3月10日盈江5.8级地震Ⅷ度区烈度评定探讨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光全 非明伦 +2 位作者 谢英情 卢永坤 施伟华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7-213,共7页
2011年3月10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发生5.8级地震。宏观震中位于盈江县城—盈江农场一带,与微观震中基本一致。调查发现,极灾区有房倒屋塌、地表开裂、喷砂冒水、工业构筑物破坏等现象。通过对这些震害现象的调查,根据《... 2011年3月10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发生5.8级地震。宏观震中位于盈江县城—盈江农场一带,与微观震中基本一致。调查发现,极灾区有房倒屋塌、地表开裂、喷砂冒水、工业构筑物破坏等现象。通过对这些震害现象的调查,根据《中国地震烈度表》(GB/T17742—2008)的相关判别指标,将本次地震最高烈度评定为Ⅷ度,依据充分,符合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震区 烈度 Ⅷ度区 评定 盈江地震
下载PDF
基于GIS的初评估方法在盈江5.8级及缅甸7.2级地震后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西 郭君 +3 位作者 陈坤华 卢永坤 张彦琪 庞卫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4-109,157,共6页
在"3·10"盈江5.8级及"3·24"缅甸7.2级地震发生后,对比基于GIS的地震灾害损失初评估方法,在震后1小时内给出的云南灾区范围、灾区人口、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失去住所人数的初评估结果与地震现场... 在"3·10"盈江5.8级及"3·24"缅甸7.2级地震发生后,对比基于GIS的地震灾害损失初评估方法,在震后1小时内给出的云南灾区范围、灾区人口、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失去住所人数的初评估结果与地震现场评估结果,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基于GIS的初评估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期望通过实际地震的检验,不断发现问题,并改进、完善该方法,使之能更好为震后的科学决策和快速应急响应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初评估方法 直接经济损失 人员伤亡 盈江地震
下载PDF
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5.8级地震序列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付虹 黄浩 +1 位作者 李丽 赵小艳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4-419,566,共6页
对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5.8级地震序列作跟踪分析,提出了适合该地震序列趋势判断的部分方法。在该序列M≥4.8地震的几个子序列中,前震h值均小于1,较准确地判定了地震趋势;在前震和余震序列中b值没有出现前震序列低余震序列高的现象,因... 对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5.8级地震序列作跟踪分析,提出了适合该地震序列趋势判断的部分方法。在该序列M≥4.8地震的几个子序列中,前震h值均小于1,较准确地判定了地震趋势;在前震和余震序列中b值没有出现前震序列低余震序列高的现象,因而用b值对该序列的判断是失败的;大盈江断裂上距离不远在类型相同的地震第1天的衰减方式有相似之处,可以为快速判定地震类型提供依据;本次5.8级地震是大盈江断裂在北北东向的主压应力作用下产生左旋走滑错动的结果,该序列3.6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显示主震发生后小震P、T轴出现了快速变化,从而为地震类型的判定提供了参考依据;主震发生后余震震中分布出现了北西向的共轭条带分布,这可能意示着主震发生后在原震源区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盈江5.8级地震 序列衰减 震源机制 精定位
下载PDF
2011年3月10日盈江5.8级地震诱发砂土液化灾害特征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姚鑫 张加桂 +2 位作者 张永双 杨波 余凯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2-161,共10页
2011年3月10日中缅边境附近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发生Ms5.8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造成25人死亡,250人受伤,13万人口受灾,众多构(建)筑物损毁,砂土液化广泛发育,约19km长的盈江河堤开裂。5.8级地震诱发如此大的次生灾害是... 2011年3月10日中缅边境附近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发生Ms5.8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造成25人死亡,250人受伤,13万人口受灾,众多构(建)筑物损毁,砂土液化广泛发育,约19km长的盈江河堤开裂。5.8级地震诱发如此大的次生灾害是近年来少有的。通过对本次地震地质背景和地质灾害调查分析,初步认识到:(1)本次地震是2011年初盈江4级震群继续增强活动的结果,近年来盈江地区地震群总体上呈现沿苏典断裂带从北至南逐渐迁移的趋势,本次地震是这一趋势的延续,位于苏典断裂南端,主余震显示本次地震破裂为苏典断裂与大盈江断裂的共轭破裂;(2)砂土液化是本次盈江地震震损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地表产生喷沙冒水、砂土体侧向滑动、地面开裂和下沉等次生地质灾害,对房屋、江堤、道路、水利设施和电线杆等构(建)筑物造成了较大破坏作用;(3)砂土液化主要发育在大盈江全新世粉细砂冲积层分布区,严重液化区主要为盈江的老河道,构(建)筑物损毁程度与液化区范围和强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而晚更新世砂砾地层作为盈江的二级阶地不仅地势高、防洪能力强,其地基基础承载力高,抗砂土液化能力强,是盈江盆地内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块,未发现砂土液化且构(建)筑震损轻微,可作为当地城镇未来规划发展的首选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盈江地震 地震迁移 大盈江断裂 砂土液化 同震破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