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北缘银石山地区差异隆升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柏道远 贾宝华 +1 位作者 彭和球 贺春平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3年第4期235-243,共9页
青藏高原北缘银石山地区晚新生代区域构造体制总体为南北向挤压,其主要构造表现有EW向断裂发育及其逆冲活动导致断块的差异抬升、渐新世阿克塔什组中两期挤压褶皱构造、新构造平移断裂发育及其形成多种类型的走滑成因型湖泊等。该地区... 青藏高原北缘银石山地区晚新生代区域构造体制总体为南北向挤压,其主要构造表现有EW向断裂发育及其逆冲活动导致断块的差异抬升、渐新世阿克塔什组中两期挤压褶皱构造、新构造平移断裂发育及其形成多种类型的走滑成因型湖泊等。该地区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未发现晚新生代伸展构造形迹。其新构造特征的形成机制可解释为:晚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的拆沉及软流圈地幔的上隆使上部岩石圈破裂和抬升,同时印度板块与塔里木板块持续的南北向挤压作用使测区总体处于强烈的区域挤压应力场中,从而使表壳地块沿破裂面产生逆冲运动,并造成差异隆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北缘 银石山 晚新生代 挤压
下载PDF
青海银石山地区巴颜喀拉前陆盆地构造变形特征及动力学机制 被引量:14
2
作者 柏道远 熊延望 +1 位作者 陈建超 刘伟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71-78,共8页
银石山地区巴颜喀拉前陆盆地自北而南可分为冬银山倒转褶皱带、丛崭山 张公山大型向斜、屏岭 银石山断褶带等3个变形特征迥异的构造单元。三叠纪末,巴颜喀拉板块北缘向北消减过程中具"双层汇聚"机制———硬度较大的基底板块... 银石山地区巴颜喀拉前陆盆地自北而南可分为冬银山倒转褶皱带、丛崭山 张公山大型向斜、屏岭 银石山断褶带等3个变形特征迥异的构造单元。三叠纪末,巴颜喀拉板块北缘向北消减过程中具"双层汇聚"机制———硬度较大的基底板块仍沿其二叠纪末与昆仑地块间的俯冲分界面向北消减,相对较软的巴颜喀拉三叠系盖层则沿其底面薄弱面剥离,被动向昆仑地块之上仰冲,从而在单剪应力状态下在其北面形成北倒南倾的等斜褶皱(东部)或轴面南倾的斜歪褶皱(西部)。受昆仑地块南缘"东凸西凹"的古构造格局控制,巴颜喀拉板块在向北消减时东部具右旋走滑,使北东面巴颜喀拉山群褶皱枢纽呈北东东向,并导致北部及中部的构造变形具东强西弱的特点。盖层与基底间界面、巴颜喀拉山群三段与四段间界面等为两个主要滑脱剥离面。受其控制,在中部丛崭山 张公山一带形成大型向斜,而在南部屏岭 银石山地区则形成中小规模连续褶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动力学机制 银石山 巴颜喀拉山群 青海
下载PDF
且末县一级电站幅、银石山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柏道远 贾宝华 +5 位作者 孟德保 邓瑞林 张晓阳 马铁球 陈必河 刘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4-569,共6页
在阿尔金山南、北两侧发现2类榴辉岩,即浅色富镁铝型榴辉岩和暗色富铁型榴辉岩,表明阿尔金构造带是由多个前寒武纪地块在显生宙初与塔里木地块东南缘多次俯冲-碰撞拼贴的产物。发现或识别出测区南部为主夷平面残留区,并通过同位素年代... 在阿尔金山南、北两侧发现2类榴辉岩,即浅色富镁铝型榴辉岩和暗色富铁型榴辉岩,表明阿尔金构造带是由多个前寒武纪地块在显生宙初与塔里木地块东南缘多次俯冲-碰撞拼贴的产物。发现或识别出测区南部为主夷平面残留区,并通过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确定主夷平面在13Ma左右前即已基本形成,上新世末3.7Ma左右解体,对颇有争议的青藏高原主夷平面发育与解体的时代问题的探讨补充了重要资料。查明银石山地区(青藏高原北缘)晚新生代区域构造体制总体为南北向挤压,在区域上首次发现逆冲断裂导致差异抬升,为客观、全面地认识青藏高原隆升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及构造机制补充了珍贵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山 两类榴辉岩 银石山 夷平面及其时代 晚新生代构造体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