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气通脉方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机制
1
作者 任权娜 陈雨晗 +4 位作者 汪坤 马鸣 杨艳华 张雨 赵旭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232-2237,共6页
目的探究益气通脉方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40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阿托伐他汀钙,2.6 mg/(kg·d)]和益气通脉方低、中、高剂量组[0.46、0.91、1.82 g/(kg&#... 目的探究益气通脉方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40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阿托伐他汀钙,2.6 mg/(kg·d)]和益气通脉方低、中、高剂量组[0.46、0.91、1.82 g/(kg·d),以生药量计],每组8只;另取C57BL/6J小鼠8只作为正常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给予高脂饲料并灌胃相应药液或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12周。末次给药后,检测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含量;检测并计算各组小鼠主动脉斑块面积占比,观察主动脉窦病理形态学变化;检测小鼠主动脉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又称Akt)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益气通脉方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TC、TG、LDL-C水平和TNF-α、IL-1β、MCP-1(含低剂量组)含量均显著降低,高剂量组的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益气通脉方各剂量组小鼠主动脉斑块均有不同程度减少,脂质沉积、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均有不同程度减轻;益气通脉方中、高剂量组小鼠主动脉斑块面积占比和主动脉中PI3K、Akt、mTOR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益气通脉方可改善AS小鼠的脂质代谢,减轻炎症反应,延缓斑块发展,其作用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通脉方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反应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下载PDF
崔应麟从“虚、瘀、痰、浊”论治脑梗死经验
2
作者 周盼盼 崔应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6期126-129,共4页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脑梗死病因病机复杂多变,历代医家均有不同的见解。崔教授从事内科疾病研究多年,认为脑梗死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为“元气亏虚,瘀浊阻络”,虚、瘀、痰、浊是其...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脑梗死病因病机复杂多变,历代医家均有不同的见解。崔教授从事内科疾病研究多年,认为脑梗死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为“元气亏虚,瘀浊阻络”,虚、瘀、痰、浊是其主要病理因素,提出以“益气活血,通络祛浊”为基本治则。临床在论治脑梗死时既注重虚、瘀、痰、浊单一病邪性质的变化,又注重其相互兼具所导致病机的变化。故以“益气活血,通络祛浊”为基本原则应用时,亦根据病程及证候变化随证加减,根据多年临证经验,组方益气通脉方,用之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虚、痰、瘀、浊 益气通脉方 崔应麟
下载PDF
益气通脉方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被引量:5
3
作者 庞伯通 南淞华 +2 位作者 陈芳芳 葛文静 崔应麟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11-1516,共6页
目的观察益气通脉方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将8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及其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 目的观察益气通脉方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将8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及其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通脉方,疗程12周。检测临床疗效、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血脂4项、血清APN、CTRP5以及颈动脉彩超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80.0%)(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降低(P<0.05),Barthel评分提升(P<0.05),斑块明显改善(P<0.05),血脂4项、CTRP5水平均降低(P<0.05);血清APN升高(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方案更优(P<0.05)。结论益气通脉方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的治疗效果更佳,说明联合用药的共同作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通脉方 阿托伐他汀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5 脂联素
下载PDF
益气活血通脉方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朋 廖荣臻 +3 位作者 罗天 胡飞 杨冰璇 李钊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8-273,共6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脉方预防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深静脉血栓(DVT)的有效性。方法将90例TKA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利伐沙班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行TKA治疗,术后均进行抗凝干预。中药组于术后第1天给予益气活血通脉方口服治疗,利伐...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脉方预防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深静脉血栓(DVT)的有效性。方法将90例TKA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利伐沙班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行TKA治疗,术后均进行抗凝干预。中药组于术后第1天给予益气活血通脉方口服治疗,利伐沙班组则给予利伐沙班口服治疗,疗程为14 d。观察2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情况及术后24 h引流量、皮下瘀斑、皮下浅表感染的发生情况,评价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运动范围和中医证候积分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7、14 d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14 d后,中药组和利伐沙班组的下肢DVT发生率分别为15.55%(7/45)和20.00%(9/45),以中药组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好,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药组术后24 h引流量明显低于利伐沙班组(P<0.05);中药组术后皮下瘀斑、皮下浅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67%(3/45)和4.44%(2/45),明显低于利伐沙班组的22.22%(10/45)和20.00%(9/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14 d,2组患者的运动范围均有所提高,中医证候积分均有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药组术后14 d与利伐沙班组比较,运动范围明显提高,中医证候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术后2 d,2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关节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7 d和14 d,2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关节疼痛VAS评分均逐渐下降,与术后2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后各观察时点,中药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关节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A术后早期口服益气活血通脉方预防DVT发生的临床效果与利伐沙班相当,可明显减少患者双下肢皮下瘀斑、皮下浅表感染的发生率,提高运动范围,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痛感,更利于促进患者TKA后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康复 益气活血通脉方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益气通脉方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 被引量:1
5
作者 葛文静 陈芳芳 +3 位作者 庞伯通 南淞华 秦阳 崔应麟 《中医学报》 2024年第1期63-70,共8页
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s/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益气通脉方对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and recirculate,MCAO/R)模型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及... 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s/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益气通脉方对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and recirculate,MCAO/R)模型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及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从68只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中选取12只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MCAO/R模型。将36只MACO/R模型成功大鼠分为模型组、益气通脉方组(1.08 g·kg^(-1))和尼莫地平片组(10.8 mg·kg^(-1)),每组12只,给予大鼠进行相应药物干预,灌胃体积10 mL·kg^(-1),连续14 d,每天1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选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法评估大鼠的神经功能;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形态改变;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缺血半暗带脑组织PI3K、p-PI3K、AKT、p-AKT、B淋巴细胞瘤-2(B 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的X基因(Bcl2-associated X,Bax)的蛋白表达水平;RT-qPCR法检测大鼠脑组织Bax mRNA、Bcl-2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NSS评分、神经细胞凋亡率、Bax蛋白及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p-PI3K/PI3K、p-AKT/AKT的比值显著下调(P<0.01),Bcl-2蛋白及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通脉方组大鼠第3、7、14天mNSS评分明显降低(P<0.05),神经细胞凋亡率、Bax蛋白及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p-PI3K/PI3K、p-AKT/AKT的比值显著升高(P<0.01),Bcl-2蛋白及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1)。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明显减少,细胞核固缩或消失,细胞破裂明显,出现空腔和炎症细胞浸润,部分神经元坏死变性,排列不规整,组织间质水肿,层次不清;益气通脉方组大鼠脑组织细胞数目明显增多,细胞核皱缩形态改善,空腔及炎症因子减少,组织间质水肿减轻,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明显减少,脑组织细胞形态结构明显恢复。结论:益气通脉方可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下游凋亡相关因子Bax、Bcl-2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细胞凋亡及保护MCAO/R后受损脑组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通脉方 PI3K/AKT信号通路 神经元细胞凋亡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基于NF-κB/NLRP3信号通路探讨益气通脉方干预ApoE-∕-小鼠肝脏炎症及脂质沉积的影响
6
作者 陈雨晗 任权娜 +5 位作者 汪坤 宿婷婷 杨艳华 马鸣 张雨 赵旭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4-72,共9页
目的:探究益气通脉方(YQTM)通过调控核转录因子-κB(NF-κB)/NOD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对载脂蛋白E-∕-敲除(Apo E-∕-)小鼠肝脏炎症的影响。方法:将40只Apo 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阳性药组)、YQTM低、中、高剂量... 目的:探究益气通脉方(YQTM)通过调控核转录因子-κB(NF-κB)/NOD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对载脂蛋白E-∕-敲除(Apo E-∕-)小鼠肝脏炎症的影响。方法:将40只Apo 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阳性药组)、YQTM低、中、高剂量组(0.39、0.78、1.56 g·kg^(-1))。各给药组在高脂饲料喂养基础上分别给予相应剂量药物灌胃,连续12周。8只C57BL/6J小鼠为空白组,普通饲料喂养。12周后,采用油红O(oil red O)染色、马松(Masson)染色法观察小鼠主动脉病变情况并判断是否造模成功;oil red O染色观察小鼠肝脏中脂肪沉积;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病变情况;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肝脏胶原蛋白纤维分布;酶标仪检测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表达水平;肝脏中TC、TG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小鼠肝脏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IHC)观察小鼠肝脏NF-κB、NLRP3的表达区域;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肝脏中NF-κB、NF-κB抑制蛋白(IκB)、IκB激酶β(IKKβ)、磷酸化(p)-NF-κB、pIκB、p-IKKβ、NLRP3和胱天蛋白酶-1(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主动脉脂质沉积严重,肝脏细胞内脂肪滴积大量聚集且细胞质内充满脂肪空泡(P<0.01),小鼠血清中TG、TC、LDL-C、AST和AL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肝脏中TG、TC水平升高(P<0.01);肝组织IL-1β和IL-18含量,肝脏NF-κB、IκB、IKKβ、p-NF-κB、p-IκB、p-IKKβ、NLRP3和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YQTM各剂量组小鼠主动脉斑块减轻,肝脏内脂肪聚集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得到缓解(P<0.05,P<0.01)。小鼠血清中TG、TC、LDL-C、AST和ALT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肝脏中TG、TC水平有所减少;肝组织 L^(-1)β、IL-18水平,肝脏NF-κB、IκB、IKKβ、p-NF-κB、p-IκB、p-IKKβ、NLRP3和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YQTM对Apo E-∕-小鼠肝脏炎症的干预机制可能是与下调NF-κB/NLRP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通脉方 动脉粥样硬化 肝脏炎症 核转录因子-κB(NF-κB)/NOD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益气温阳通脉方对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7
作者 史海霞 饶志璟 +5 位作者 祝利民 鲁叶云 杨晓露 盖云 邓海滨 徐振晔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3-19,共7页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通脉方对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135例CI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对照组6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益气温阳通脉方口服,对照组患者给予甲钴胺片口服,疗程均为2个月。...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通脉方对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135例CI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对照组6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益气温阳通脉方口服,对照组患者给予甲钴胺片口服,疗程均为2个月。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评价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和周围神经病变分级改善疗效;治疗前后,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正中神经和腓肠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采用总神经病变评分(TNS)量表评价患者的周围神经损伤情况;采用FACT/GOG-Ntx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剔除2例、5例患者,最终纳入统计分析者观察组67例、对照组61例。(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足麻木、疼痛、怕冷、乏力神疲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的手足麻木、疼痛症状积分较治疗前亦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手足麻木、疼痛、怕冷、乏力神疲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46.27%,对照组为19.67%,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分级改善疗效总有效率为85.07%,对照组为80.33%,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正中神经、腓肠神经的SNCV、MNCV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快(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正中神经、腓肠神经的SNCV、MNCV较对照组亦明显增快(P<0.05)。(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NS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6)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ACT/GOG-Ntx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甲钴胺相比,益气温阳通脉方能更好地改善CIPN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周围神经病变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抗癌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 益气温阳通脉方 甲钴胺片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探讨益气通脉方治疗缺血性中风作用机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冠廷 崔应麟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3-92,共10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动物实验验证探讨益气通脉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制,旨在为其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经由TCMSP、ETCM、TCMID、BATMAN、SwissADME、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确定中药活性成分及作用靶...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动物实验验证探讨益气通脉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制,旨在为其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经由TCMSP、ETCM、TCMID、BATMAN、SwissADME、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确定中药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于DisGeNET、DIGSEE、DRUGBANK、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疾病相关靶点;通过STRING11.5数据库获得蛋白互作网络;采用Metascape数据库对靶点进行富集分析;Cytoscape 3.9.0软件分别构建“中药-成分-靶点”、“蛋白互作”、“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采用SYBYL-X2.1.1及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研究。通过MCAO大鼠模型进行相关验证,采用mNSS评分法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计算脑组织含水率,TTC染色、HE染色及TUNEL染色检测脑组织梗死率、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与凋亡率,ELISA、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相关蛋白表达。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益气通脉方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β-谷甾醇、山柰酚、木犀草素、豆甾醇、等,可能通过IL-6、AKT1、VEGFA、MAPK3、TNF、JUN、IL-1β、TP53、等靶点,作用于IL-17、TNF、PI3K-AKT、MAPK、等信号通路从而治疗缺血性中风,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益气通脉方中潜在核心活性成分槲皮素、β-谷甾醇、木犀草素、豆甾醇,与主要靶点TNF、IL-6、IL-1β、VEGFA、MAPK3结合活性较强。动物实验方面,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mNSS评分、脑梗死率、脑含水率、细胞凋亡率、缺血区脑组织中TNF-α、IL-1β、IL-18含量升高、NF-κBp65、NLRP3、ASC、Caspase-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除银杏叶片6.48 mg/kg组大鼠脑组织TNF-α、Caspase-1降低不明显,各药物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分子对接及动物实验验证等研究方法,发现益气通脉方可通过多组分、多靶点的特点,从抗炎、抗氧化、抗血栓、抗凋亡、等多通路途径发挥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干预NF-κB信号通路与NLRP3炎性小体轴可能是其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通脉方 分子对接 缺血性中风 网络药理学 炎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