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4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高坤 赵静 +6 位作者 易岚 郑敏 严谨 刘利华 陈继红 张露 孙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462-3467,共6页
目的观察益肾清利和络泄浊综合疗法长期治疗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4期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接受益肾清利和络泄浊中药治疗并纳入门诊慢病管理系统的共339例CKD 4... 目的观察益肾清利和络泄浊综合疗法长期治疗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4期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接受益肾清利和络泄浊中药治疗并纳入门诊慢病管理系统的共339例CKD 4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为主要观察指标、进入CKD 5期为终点事件,每3个月为1疗程,回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我们观察分析了经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干预的339例CKD 4期患者的临床资料。eGFR在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治疗的前3个月显著升高,而在随后的9个月中eGFR缓慢稳定的增加。在治疗3个月时,患者Scr水平较基线下降,6、9、12个月时Scr较基线水平上升,总体保持稳定。对血红蛋白、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无明显影响。在观察期内,患者WBC、AST,ALT,K皆无显著变化,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经益肾清利和络泄浊综合疗法干预的CKD 4期患者在1年内的eGFR保持稳定,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4期 中医药治疗 临床研究 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
下载PDF
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方对腺嘌呤诱导的肾性贫血大鼠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素芹 张芳芳 +1 位作者 严晓枫 黄湄葭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10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方对腺嘌呤诱导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肾性贫血(Renal Anemia,RA)大鼠的影响,并探讨该方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腺嘌呤灌胃的方法复制CKD-RA大鼠模型。将造模组大鼠分为模型组、中药... 目的:探讨中药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方对腺嘌呤诱导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肾性贫血(Renal Anemia,RA)大鼠的影响,并探讨该方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腺嘌呤灌胃的方法复制CKD-RA大鼠模型。将造模组大鼠分为模型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组,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尿素氮、肌酐、EPO、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留取肾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1)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和EPO组治疗后尿素、肌酐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后中药高、中剂量组显著低于模型组;中药中剂量组、EPO组治疗后TNF-α显著下降;中药高、中、低剂量组、EPO组血清EPO均较前显著升高;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中剂量组、EP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低剂量组血清EPO数值低于EP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和EPO组治疗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和模型组比较,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与EPO组相比,高剂量组与EPO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EPO组升高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优于高剂量组(P<0.05),中、低剂量组与EPO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方能延缓CKD大鼠肾功能衰竭,改善RA,其机制可能与其抗炎、提升血清EPO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方 肾性贫血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5期肾功能进展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赵静 孙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468-3473,共6页
目的基于“中国肾脏病大数据应用平台”数据,分析孙伟教授运用“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5期非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5月到2020年6月之间在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就诊的患者数据,其中慢性肾脏病3期随访超过48... 目的基于“中国肾脏病大数据应用平台”数据,分析孙伟教授运用“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5期非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5月到2020年6月之间在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就诊的患者数据,其中慢性肾脏病3期随访超过48周患者107例,慢性肾脏病4-5期随访超过24周患者129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各项肾功能指标进展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8周后,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尿素氮(治疗前9.90±3.90 mmol·L^(-1),治疗后9.87±3.88 mmol·L^(-1))、血肌酐(治疗前137.78±25.76μmol·L^(-1),治疗后135.40±27.23μmol·L^(-1))、eGFR(治疗前44.87±7.97 mL·min^(-1),治疗后46.00±9.46 mL·min^(-1))等指标均保持稳定,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4周后,慢性肾脏病4-5期患者肾功能指标尿素氮(治疗前17.59±5.82 mmol·L^(-1),治疗后19.30±6.47 mmol·L^(-1))、血肌酐(治疗前341.89±114.36μmol·L^(-1),治疗后384.11±134.81μmol·L^(-1))、eGFR(治疗前17.14±6.65 mL·min^(-1),治疗后15.05±6.47 mL·min^(-1))较治疗前略有进展,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方”在48周内能稳定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肾功能,并对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的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血钾、二氧化碳结合力、尿酸有一定的稳定作用,中药治疗能有效稳定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水平及电解质酸碱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益肾清利 和络泄浊 大数据平台 疗效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