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荆州张大冢战国楚墓出土青铜器的成分与金相研究
1
作者 胡飞 闻磊 秦颍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7,共11页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金相显微镜对荆州市纪南镇雨台村张大冢战国墓地出土12件青铜器进行成分与金相分析。结果表明,12件青铜器分别为铅锡青铜、锡铅青铜和锡青铜3种材质,铅锡(或锡铅)青铜器普遍含铅量较高,青铜器多以铸造成形,...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金相显微镜对荆州市纪南镇雨台村张大冢战国墓地出土12件青铜器进行成分与金相分析。结果表明,12件青铜器分别为铅锡青铜、锡铅青铜和锡青铜3种材质,铅锡(或锡铅)青铜器普遍含铅量较高,青铜器多以铸造成形,铜盘均采用热锻加工技术。不同类型及使用功能的器物,其合金成分与金相组织存在明显差异。张大冢墓地作为战国中晚期的楚国下等级贵族家族墓地,出土青铜容器也多为素面薄壁,锈蚀较为严重,但其出土青铜器的合金配比、制作技术及机械性能均展现出战国中晚期楚国工匠已经拥有成熟的青铜合金、铸造以及加工技术,也揭示出当时工匠有意识地在青铜明器与实用器的合金技术上存在区别对待,为全面认识东周时期楚都纪南城青铜冶铸业的发展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都纪南城 张大冢战国楚墓 青铜器 合金成分 金相组织
下载PDF
河北平山战国冶铁遗址初步调查
2
作者 袁浩铭 李永春 黄全胜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3,共6页
平山战国冶铁遗址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北白家岸村西侧,面积约47000 m^(2)。2022年7月对该遗址进行田野调查并获取炉渣、炉壁等冶金遗存。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EDX)、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X)、金(矿)相观察等科学试验方法,... 平山战国冶铁遗址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北白家岸村西侧,面积约47000 m^(2)。2022年7月对该遗址进行田野调查并获取炉渣、炉壁等冶金遗存。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EDX)、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X)、金(矿)相观察等科学试验方法,对10个炉渣等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合炉渣的化学成分和显微组织讨论该遗址的冶炼性质与技术特征。结果表明,该遗址为冶铁遗址,技术类型为生铁冶炼,炼铁渣属于钙硅铝系高钙炉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生铁冶铁遗址 炉渣 平山地区
下载PDF
南阳遗址与“燕文公徙易”考
3
作者 徐昭峰 韩宇宁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31-136,共6页
自“召公封燕”至公元前222年秦人灭燕,燕国存世800余年,其间几易都城,与之相关的燕国都城变迁尚有争议。其中关于“桓侯徙临易”“燕文公徙易”和燕都“临易”“易”这一史实众说纷纭。资料和研究表明,南阳遗址兴盛于战国中晚期,其时... 自“召公封燕”至公元前222年秦人灭燕,燕国存世800余年,其间几易都城,与之相关的燕国都城变迁尚有争议。其中关于“桓侯徙临易”“燕文公徙易”和燕都“临易”“易”这一史实众说纷纭。资料和研究表明,南阳遗址兴盛于战国中晚期,其时代、地望、规格和燕文公徙易之“易”均相吻合,应即燕文公徙易之“易”。燕文公徙易的历史背景既有合纵的需要,也是构建对齐、赵、中山诸国军事防御体系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遗址 战国中晚期 燕文公
下载PDF
2016年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西邓墓地发掘简报
4
作者 海金乐 王艳忠 +1 位作者 施光玮 杨林中 《草原文物》 2023年第1期27-37,共11页
2016年3-7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长治、屯留等相关市、县文物部门对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余吾镇西邓村南发现的一批战国、汉代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110余座,主要年代为战国至汉代。从墓葬形制看以方形土坑竖穴墓为主,随葬器... 2016年3-7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长治、屯留等相关市、县文物部门对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余吾镇西邓村南发现的一批战国、汉代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110余座,主要年代为战国至汉代。从墓葬形制看以方形土坑竖穴墓为主,随葬器物以陶器为主,另有铜器、铁器若干。屯留西邓墓地的发现为晋东南地区战国至汉代时期墓葬形制、埋葬习俗等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治市 战国 汉代 墓地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战国古城遗址研究进程分析
5
作者 杜献宁 王迪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12期188-190,共3页
自文化强国战略提出后,近年来文化遗产之古城遗址的保护发展工作陆续推动,战国时期的许多古城址受到持续关注。以CNKI数据库中1956—2022年战国古城遗址相关的文献作为数据源,应用科学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探究我国战国古... 自文化强国战略提出后,近年来文化遗产之古城遗址的保护发展工作陆续推动,战国时期的许多古城址受到持续关注。以CNKI数据库中1956—2022年战国古城遗址相关的文献作为数据源,应用科学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探究我国战国古城遗址的研究进程,并按其发展阶段展开政策解读和文献述评。研究发现,我国战国古城遗址的研究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基础研究阶段(1956—1977年);(2)实践探索阶段(1978—2004年);(3)理论完善阶段(2005—202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时期 古城遗址 研究进程 CITESPACE 知识图谱
下载PDF
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土城子遗址战国时期人群的体质量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群 张全超 +3 位作者 孙志超 郭林 李强 朱泓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2-584,共13页
体质量推算作为体质人类学的一项重要研究方法,为衡量古代居民体型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也为解决考古学、历史学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通过"生物力学"和"形态测量学"两种方法对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土城子遗址200... 体质量推算作为体质人类学的一项重要研究方法,为衡量古代居民体型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也为解决考古学、历史学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通过"生物力学"和"形态测量学"两种方法对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土城子遗址2005年出土的34例战国时期人骨标本进行了体质量推算。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组男性居民的平均体质量约为67.21kg,女性居民的平均体质量约为54.63kg,男女两性之间的差异显著。通过与战国时期内蒙古长城地带井沟子居民的比较分析,土城子男性居民在平均体质量上明显大于井沟子男性居民,并且体质量值整体分布偏高,而女性组则差异不显著。结合考古学、历史学相关研究材料,该数据为土城子居民为戍边军士的身份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林格尔 土城子遗址 战国 体质量 士兵
下载PDF
河南信阳城阳城遗址战国楚墓出土彩绘陶器的科学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容波 赵倩 +5 位作者 武志江 郑豪 赵静 罗宏杰 李强 马艺蓉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4,共6页
为研究河南信阳城阳城址战国楚墓出土彩绘陶器病害,采用X荧光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拉曼光谱分析对陶器表面颜料、有机底层、金属涂层进行了分析检测,并对陶胎物理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这批城阳城址彩绘陶器为高硅低铝陶器,为... 为研究河南信阳城阳城址战国楚墓出土彩绘陶器病害,采用X荧光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拉曼光谱分析对陶器表面颜料、有机底层、金属涂层进行了分析检测,并对陶胎物理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这批城阳城址彩绘陶器为高硅低铝陶器,为典型北方灰陶类型,吸水率较大,结构比较疏松,烧成温度范围在930℃~1025℃。陶器表面红色颜料主要为朱砂和赤铁矿,黄色颜料为针铁矿; 8号墓部分彩绘陶器彩绘层底含锡; 18号墓彩绘陶器黑褐色有机底层为生漆,为漆衣彩绘陶。这些信息为保护修复方案设计和保护修复实施提供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阳城遗址 战国楚墓 彩绘陶器 科学研究
下载PDF
重庆余家坝巴人墓地的发掘收获 被引量:8
8
作者 陈淑卿 王芬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9-24,共6页
三峡地区考古工作的逐步展开,将大批与巴人有关的遗迹和遗物相继展现在世人面前。开县余家坝战国墓地三次发掘共发现墓葬130余座,形制皆为竖穴土坑,多有木质葬具,随葬品以成套青铜兵器最具特色,其年代上限可能达到战国中期晚段,下限则... 三峡地区考古工作的逐步展开,将大批与巴人有关的遗迹和遗物相继展现在世人面前。开县余家坝战国墓地三次发掘共发现墓葬130余座,形制皆为竖穴土坑,多有木质葬具,随葬品以成套青铜兵器最具特色,其年代上限可能达到战国中期晚段,下限则可能延到汉初年。余家坝墓葬群的发现为了解巴人在这一带活动的情况、巴国发展与消亡的过程以及巴、楚、秦三种文化在这一地区的消长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家坝 巴人基地 战国晚期
下载PDF
云南剑川海门口遗址第三次发掘出土铜铁器的分析及其年代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晓岑 闵锐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0-128,F0002,共10页
为研究云南剑川海门口遗址出土铜铁器的制作技术及其年代,本文对第3次发掘出土的17件铜器和3件铁器进行了成分分析,部分器物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结果表明海门口遗址出土铜器的合金元素有铜、锡、铅、锑、砷等多种成分,当时已有较多的... 为研究云南剑川海门口遗址出土铜铁器的制作技术及其年代,本文对第3次发掘出土的17件铜器和3件铁器进行了成分分析,部分器物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结果表明海门口遗址出土铜器的合金元素有铜、锡、铅、锑、砷等多种成分,当时已有较多的合金配比知识,加工方式多样化,处于较为成熟的青铜时代。2件铁器出土于第6层,1件铁器出土于第5层,出土于第6层的1件铁器进行了金相观察,为人工冶炼的块炼铁,是铁器时代的产物。剑川海门口出土的铜器与周边地区青铜文化出土的铜器也有密切的联系,结合碳十四数据,本文初步推断剑川海门口第3次发掘出土铜铁器的年代应处于春秋到战国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川海门口 铜器 铁器 春秋到战国时期
下载PDF
巴国城市发展及其特点初论 被引量:5
10
作者 毛曦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5-110,共6页
春秋战国时期,巴国的城市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从文献可知者有江州、垫江、平都、阆中、枳5座都城。巴国城市分布于河流沿岸,选建在临近河流的平坝地带;巴国城市未建有土质城垣;巴国城市的政治军事功能突出,商贸功能也有一定的发展。巴国... 春秋战国时期,巴国的城市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从文献可知者有江州、垫江、平都、阆中、枳5座都城。巴国城市分布于河流沿岸,选建在临近河流的平坝地带;巴国城市未建有土质城垣;巴国城市的政治军事功能突出,商贸功能也有一定的发展。巴国城市较为明显的区域特征的形成,既与巴人历史时期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更与巴族民族文化的尚武精神和建筑传统具有充分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国 城市 地理环境 战国
下载PDF
论中国城墙的起源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正林 《人文地理》 CSSCI 1993年第1期1-7,共7页
中国的城墙起源于原始社会后期,即龙山文化时代。它是由壕沟演变而来的防御工程,并逐渐代替壕沟而成为城市防御的主要手段。经过夏、商两代的发展,西周时代已普遍筑城,城和国已成为同义词。而且筑城技术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与今天的... 中国的城墙起源于原始社会后期,即龙山文化时代。它是由壕沟演变而来的防御工程,并逐渐代替壕沟而成为城市防御的主要手段。经过夏、商两代的发展,西周时代已普遍筑城,城和国已成为同义词。而且筑城技术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与今天的筑城方法十分相似。城和市都兴起很早,二者之间也没有关系。由于西周时代城内设市,就出现了中国早期的城市。“城市”一词起源于战国,即设市之城邑谓之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墙 城市 龙山文化 夏商周 战国时代
下载PDF
二龙湖遗址出土铁器的金相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贾莹 高秀华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1,共11页
为系统地揭示出二龙湖遗址铁器的金相组织,展示其钢铁技术进步,此次对遗址出土的铁器进行系统的金相学检测和研究,获得了大量的钢铁技术信息。所检测的铁器种类包括铁钁、铁带扣、铁镰、铁刀、铁凿、铁镐、铁剑和铁环钉,均为铸造成型。... 为系统地揭示出二龙湖遗址铁器的金相组织,展示其钢铁技术进步,此次对遗址出土的铁器进行系统的金相学检测和研究,获得了大量的钢铁技术信息。所检测的铁器种类包括铁钁、铁带扣、铁镰、铁刀、铁凿、铁镐、铁剑和铁环钉,均为铸造成型。包括麻口铸铁、白口铸铁、灰口铸铁、铸造后脱碳处理产品韧性铸铁,亦见到有球墨形态存在。在等待考古报告先行发表期间,见有该遗址部分铁器的金相检测及研究论文发表。综合分别进行的检测研究结果,加深了对于战国时期燕国金属工具的性质、东北地区金属文化的内涵以及与中原地区文化及钢铁技术之间渊源关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龙湖古城 战国时期 金相学 钢铁技术
下载PDF
战国秦汉城市人口结构初探——以农民问题为中心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仁桃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8-114,共7页
伴随着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城内居民的构成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城最初是军事防御的城堡,居民以农人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兴盛,春秋战国时的城市居民主要被划分为士、农、工、商四类,但农民一直都是主体。两汉时仍然延续着战国... 伴随着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城内居民的构成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城最初是军事防御的城堡,居民以农人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兴盛,春秋战国时的城市居民主要被划分为士、农、工、商四类,但农民一直都是主体。两汉时仍然延续着战国的传统,但在交换经济和土地兼并的破坏下,大量农民丧失了土地,沦为流民或大土地所有者的依附民,城内农业人口的数量不断趋于下降,但短期内还不会完全被排挤在城墙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秦汉 城市发展史 人口构成 农民
下载PDF
苏州城墙春秋时建、战国时重修之文献考释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恩培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5-12,84,共9页
通过对《春秋经》《左传》记载中的越"入吴",《国语》记载的"越王勾践""袭吴"时"入其郛",《史记》记载的吴国国都"城高以厚"及赵晔《吴越春秋》记载的"子胥……造筑大城"... 通过对《春秋经》《左传》记载中的越"入吴",《国语》记载的"越王勾践""袭吴"时"入其郛",《史记》记载的吴国国都"城高以厚"及赵晔《吴越春秋》记载的"子胥……造筑大城",《越绝书》记载的"吴大城",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记载的"使子胥筑阖闾城都之,今苏州也"等作文献考释,首先论述苏州城墙春秋时建及在春秋时期的客观存在。接着,又从《越绝书》记载的战国时"春申君所造"之"楚门",乃系苏州城门中的"破楚门"演变而来;另从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中提及黄歇治吴时的水利举措"又大内北渎,四从五横,至今犹存",分析唐代时犹存的古城"四纵五横"河道体系,系战国黄歇治吴时的遗存。其后,从清代中叶苏州古城"三横四直"的河道体系为唐代演变而来,指出苏州古城在战国时代就已烙上且牵延至清代尚存的这一文化印记,从而印证黄歇治吴时重修苏州城墙的事实。上述文献记载,清晰地表明如下结论:苏州城墙春秋时建及战国时重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城墙 春秋时建 战国时重修 文献 考释
下载PDF
申明铺遗址出土铁器的工艺考察
15
作者 戎岩 罗武干 +2 位作者 魏国锋 宋国定 王昌燧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4-70,共7页
申明铺遗址(编号2004.HN.X.A-5)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滔河乡申明铺村北,丹江南岸的河边台地上,遗址出土铁器的器形有釜、鍪、环首刀、剑、铧、锸、削、灯、锛、环、席镇等。年代跨越较大,从战国到清代都有,但以汉代为主。为揭示该遗... 申明铺遗址(编号2004.HN.X.A-5)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滔河乡申明铺村北,丹江南岸的河边台地上,遗址出土铁器的器形有釜、鍪、环首刀、剑、铧、锸、削、灯、锛、环、席镇等。年代跨越较大,从战国到清代都有,但以汉代为主。为揭示该遗址铁器制造工艺及相关问题,应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SEM-EDS)等检测手段,对采集于申明铺遗址的铁质农具、兵器、手工工具及生活用具等14件铁器残片进行了金相及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对硬度、强度、韧性等机械性能要求较高的农具和兵器多采用固体脱碳技术;较大型的炊具,如铁釜、铁鍪等则采用白口铁、麻口铁及灰口铁等铸造工艺。从一个侧面表明,战国至汉代,我国南阳地区的冶铁水平业已十分高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明铺遗址 战国 西汉 铁器 冶金学 仪器分析 脱碳 铸造
下载PDF
鲁国故城遗址出土蜻蜓眼玻璃珠的科学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郭思克 管杰 +3 位作者 褚红轩 刘松 董俊卿 李青会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4-72,共9页
本研究利用能量色散型XRF、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超景深光学显微系统等多种无损分析技术对山东曲阜鲁国故城遗址出土的7颗蜻蜓眼玻璃珠进行了科学研究。基于获取的蜻蜓眼珠化学成分、物相结构、内部物理... 本研究利用能量色散型XRF、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超景深光学显微系统等多种无损分析技术对山东曲阜鲁国故城遗址出土的7颗蜻蜓眼玻璃珠进行了科学研究。基于获取的蜻蜓眼珠化学成分、物相结构、内部物理结构、表面显微形貌等相关信息,确定了这批蜻蜓眼玻璃珠的成分体系、制作工艺、产地来源和器物功能。研究结果表明,蜻蜓眼玻璃珠来自于楚地,是当时社会稀有而珍贵的奢侈品,是鲁国与楚地相互交流与联系的实物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蜻蜓眼玻璃珠 鲁国故城 战国早中期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头道沟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永贺 梁云诗 +10 位作者 沈美辰 谭玉华 许永杰 李霞 洪玉 刘梦雨 王俞方 谭文好 梅欣欣 范丽媛 王永胜 《草原文物》 2016年第2期17-35,共19页
一、遗址概况头道沟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大路新区城壕村西北约3000米,地理坐标北纬40°6′28.95″,东经111°20′10.74″,海拔高度1100米。遗址坐落于黄河西岸的二级阶地上,相对河面高度40-45米。遗址西北约1000米处... 一、遗址概况头道沟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大路新区城壕村西北约3000米,地理坐标北纬40°6′28.95″,东经111°20′10.74″,海拔高度1100米。遗址坐落于黄河西岸的二级阶地上,相对河面高度40-45米。遗址西北约1000米处为呼准铁路黄河特大桥,北部及东部为紧临黄河的现代墓地,南部约150米为沿黄高速公路,遗址西部有一条土路穿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道沟遗址 战国晚期 灰坑 房址
下载PDF
湖北郧县白鹤观遗址东周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友红 陆成秋 张君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32,145-148,共17页
2006年10月至2007年1月,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郧县白鹤观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出9座东周墓葬。形制上有宽坑竖穴墓、窄坑竖穴墓和带壁龛的窄坑竖穴墓。随葬有鼎、敦、壶、盘、匜等仿铜陶礼器,以及鬲、盂、豆、罐等... 2006年10月至2007年1月,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郧县白鹤观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出9座东周墓葬。形制上有宽坑竖穴墓、窄坑竖穴墓和带壁龛的窄坑竖穴墓。随葬有鼎、敦、壶、盘、匜等仿铜陶礼器,以及鬲、盂、豆、罐等生活用器。随葬生活用具的墓葬时代相当于春秋中晚期,随葬仿铜陶礼器的墓葬时代相当于战国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郧县白鹤观 墓葬 春秋中晚期 战国晚期
下载PDF
咸阳“周王陵”考古调查、勘探简报 被引量:16
19
作者 焦南峰 岳起 +7 位作者 马永嬴 赵旭阳 杨武站 王东 曹龙 张俊辉 葛西军 刘君幸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10,I0003-I0005,共11页
"周王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北侧,陵园平面为长方形,方向170°,由南北两陵、内外双重围墙、双重壕沟、外藏坑、建筑遗址、小型墓葬等部分组成。内陵园中除南、北两陵外,还有少量的建筑遗址及外藏坑。外陵园内... "周王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北侧,陵园平面为长方形,方向170°,由南北两陵、内外双重围墙、双重壕沟、外藏坑、建筑遗址、小型墓葬等部分组成。内陵园中除南、北两陵外,还有少量的建筑遗址及外藏坑。外陵园内则有较多的外藏坑及建筑遗址。外陵园的西北角、东北角及东侧外围墙、外壕沟之间的北段发现小型墓葬三组。据陵园形制、布局特点及出土遗物分析,"周王陵"的时代为战国晚期,为秦悼武王及其夫人的陵墓——"永陵"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阳“周王陵” 陵园 战国
下载PDF
榆林市榆阳区桥头峁城址调查——兼西都、中阳、平周故城考 被引量:4
20
作者 康卫东 +3 位作者 雷庆庆 张永岗 乔建新 白小刚 《文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3-31,F0002,共10页
榆林地区目前许多战国秦汉城址的名称无考,相关研究亦难以展开。在榆阳区大河塔镇桥头峁城址调查中,采集到带戳印板瓦4件,识读戳印为"西都"。本文结合历史文献、遗存及出土文物情况,初步将该城址认定为战国秦汉西都县故城,并... 榆林地区目前许多战国秦汉城址的名称无考,相关研究亦难以展开。在榆阳区大河塔镇桥头峁城址调查中,采集到带戳印板瓦4件,识读戳印为"西都"。本文结合历史文献、遗存及出土文物情况,初步将该城址认定为战国秦汉西都县故城,并就西都国属、中阳和平周位置与国属等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 战国秦汉 桥头峁城址 “西都”戳印 中阳 平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