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和田叶子多语诗歌中的德汉语码转换探析
1
作者 卢盛舟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 2024年第1期66-75,共10页
日本旅德作家多和田叶子长期坚持德日双语写作,并在创作中尝试融入汉字元素。本研究以她的两首代表性诗歌为例,探究其中德汉语码转换的文学策略。本研究指出,《月亮的逃跑》通过运用德语和日语汉字之间的语码转换,有意让德语读者“出离... 日本旅德作家多和田叶子长期坚持德日双语写作,并在创作中尝试融入汉字元素。本研究以她的两首代表性诗歌为例,探究其中德汉语码转换的文学策略。本研究指出,《月亮的逃跑》通过运用德语和日语汉字之间的语码转换,有意让德语读者“出离母语”,为霍米·巴巴提出的文化“居间”概念提供了诗学实践,而《一部中文词典》中“不在场”的德汉语码转换则演绎了本雅明的语言观、翻译观以及多和田的移译诗学。总体来看,多和田叶子与汉字相关的多语诗歌创作有助于消解德国国民当前的单语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和田叶子 诗歌 多语 语码转换 本雅明 翻译
下载PDF
身体意识与环境叙事:生态批评视域中的《献灯使》
2
作者 李雁南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4-192,208,共10页
多和田叶子在《献灯使》中避开了“地震”“核灾难”等字眼,通过描述生态灾难,从反面证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从而使这部作品成为普遍意义上的“后灾难文学”,同时也属于生态文学的一个次范畴。《献灯使》改变了“环境决定身体... 多和田叶子在《献灯使》中避开了“地震”“核灾难”等字眼,通过描述生态灾难,从反面证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从而使这部作品成为普遍意义上的“后灾难文学”,同时也属于生态文学的一个次范畴。《献灯使》改变了“环境决定身体”这一单向度的生态文学传统叙事模式,构筑了“环境叙事中的身体”和“身体意识中的环境”这一组新意象。身体与环境不再是被割裂的二元,而是共同构成了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主人公无名对自身和自然的认知,打破了身体与环境的从属关系,使身体意识具备了超越生态危机的无限可能性。《献灯使》开辟了通过身体意识进行环境叙事的生态文学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和田叶子 《献灯使》 生态文学 身体意识 环境叙事
下载PDF
“异”的世界——解读多和田叶子的《入赘的狗女婿》 被引量:1
3
作者 邢以丹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71-75,共5页
多和田叶子(Yoko Tawada)是活跃于世界文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日本当代女性作家。她的创作风格独树一帜,作品令人回味无穷。其1993年荣获芥川奖(Akutagawa)的作品《入赘的狗女婿》,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异"的世界具有独特的艺术... 多和田叶子(Yoko Tawada)是活跃于世界文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日本当代女性作家。她的创作风格独树一帜,作品令人回味无穷。其1993年荣获芥川奖(Akutagawa)的作品《入赘的狗女婿》,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异"的世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可管窥作家特有的文学理念和生活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赘的狗女婿 多和田叶子 女性主义
下载PDF
危机主题与希望使者:日本“后3·11文学”中的《献灯使》 被引量:4
4
作者 侯冬梅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65-71,共7页
日本当代女作家多和田叶子的《献灯使》是一部描写当代日本社会危机主题的作品."3·11大地震"后,孤岛日本危机四伏的社会环境以及生活于其中的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形成作品的主线,而"献灯使之会"的存在则构成作... 日本当代女作家多和田叶子的《献灯使》是一部描写当代日本社会危机主题的作品."3·11大地震"后,孤岛日本危机四伏的社会环境以及生活于其中的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形成作品的主线,而"献灯使之会"的存在则构成作品的伏线.多和田叶子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辽远的人类共同体思考模式打破了作品主线危机主题的沉闷,以"献灯使"的培育和派遣过程举动为伏线让陷入危机中的孤岛看到了一缕救赎的希望.严峻的多重危机与"献灯使"的希望之光在作品中交互显现,是《献灯使》在同时期涌现的"3·11东日本大地震文学"以及"后3·11文学"作品中的清新夺目之处.《献灯使》是成就多和田文学的重要作品,也是作家多和田在平成年间的重要文学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和田叶子 《献灯使》 后3·11文学 危机主题 希望之光
下载PDF
在异文化和异语言的世界中行走——浅析多和田叶子的日语及德语作品 被引量:2
5
作者 季文心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11期173-176,共4页
多和田叶子是少数能用德语和日语进行创作的双语作家。她根据自己多年的留德经历,以女性作家细腻、敏感的视角表达了人在异文化、异语言下的冲突和融合。通过对多和田叶子的日语小说《失去脚后跟》和德语散文《从母语到语言母亲》的分析... 多和田叶子是少数能用德语和日语进行创作的双语作家。她根据自己多年的留德经历,以女性作家细腻、敏感的视角表达了人在异文化、异语言下的冲突和融合。通过对多和田叶子的日语小说《失去脚后跟》和德语散文《从母语到语言母亲》的分析,探究多和田叶子对异文化、异语言世界的独特体验,了解多和田叶子在两种文化的中间地带进行创作的文学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和田叶子 异文化 异语言 越界
下载PDF
多和田叶子《献灯使》的危机与希望主题研究
6
作者 丁瑞媛 洪晓云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1年第3期27-32,共6页
多和田叶子以东日本大地震之后的日本社会为背景创作《献灯使》,描写了生活在危机之下的人们身体和家庭伦理关系发生的变化。作品中老人失去了死亡的能力,年轻一代孱弱多病,家庭伦理关系逐渐淡漠,人们生活在绝望和黑暗之中。《献灯使》... 多和田叶子以东日本大地震之后的日本社会为背景创作《献灯使》,描写了生活在危机之下的人们身体和家庭伦理关系发生的变化。作品中老人失去了死亡的能力,年轻一代孱弱多病,家庭伦理关系逐渐淡漠,人们生活在绝望和黑暗之中。《献灯使》以地震和核泄漏事故为背景,“危机”为“明线”,“献灯使”为“暗线”,在明暗线的交织中用诗歌般的语言描绘震后日本的社会现状并探寻希望。本文拟用法国象征派诗歌先驱波德莱尔的“应和”理论剖析《献灯使》中的社会和日本现实社会,作品中的社会是对现实社会的应和,作品通过对异常的“衰老”现象和淡漠的家庭伦理关系的描述,表达出人们试从现实的绝望与压抑中得到救赎,从而获得新发展的愿望,引发人们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和田叶子 献灯使 危机 希望 “应和”理论
下载PDF
诗意变形:多和田叶子诗学观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培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8-83,共6页
多和田叶子是日本当代为数不多的用日语和德语写作的作家之一。她跨出母语,置身于语言的夹缝中体验、思考、翻译、写作。本文以其诗学核心理念“变形”为出发点,探讨多和田翻译与写作的关系,以此揭示其写作动因、文学语言特点和主要创... 多和田叶子是日本当代为数不多的用日语和德语写作的作家之一。她跨出母语,置身于语言的夹缝中体验、思考、翻译、写作。本文以其诗学核心理念“变形”为出发点,探讨多和田翻译与写作的关系,以此揭示其写作动因、文学语言特点和主要创作思想。“变形”贯穿在多和田的写作和翻译过程中,她的写作其实是一种“变形”的翻译,而她的翻译也是一种“变形”的写作,在两者的互动关系中,多和田的“变形”诗学作为一种边界诗学,呈现出跨文化和表演美学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和田叶子 变形 诗学观 写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