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洋务官员董毓琦“用夏变夷”的思想与实践——以其造船活动和对西算的认识为中心
1
作者
邓亮
贾浩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9-302,共14页
董毓琦是洋务派成员之一,主要活动于晚清洋务运动时期,对西方的科技有一定的认识,但持有较明显的尊崇中学的态度。文章勾勒出其大致生平;梳理其建造气行轮船的经过,并通过分析其中部分构件,指出其所造气行轮船应为人力驱动,通过齿轮、...
董毓琦是洋务派成员之一,主要活动于晚清洋务运动时期,对西方的科技有一定的认识,但持有较明显的尊崇中学的态度。文章勾勒出其大致生平;梳理其建造气行轮船的经过,并通过分析其中部分构件,指出其所造气行轮船应为人力驱动,通过齿轮、皮带等机械传动运行的一套装置;概述他在数学上的贡献,辨析其算学辟邪崇正说,指出尽管他对西方数学有所了解与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中西数学的会通,但在认识上又存在矛盾,更多地体现出固守中国传统算学的思想。他对待西学中"用夏变夷"的态度,在其制造轮船和数学活动上均有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毓琦
用夏变夷
气行轮船
算学辟邪崇正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用夏变夷”到“进于文明”——重审思想史中的“汉化”概念
被引量:
5
2
作者
段志强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0,共9页
清初的明遗民对"用夏变夷"观念有两条阐释路径:一种以顾炎武为代表,重视文化传统的延续;一种以王夫之为代表,强调华夏与周边族群的差异。到了清末,这两种思潮既成为种族革命的思想资源,也成为未来中国究竟应该采用何种族群结...
清初的明遗民对"用夏变夷"观念有两条阐释路径:一种以顾炎武为代表,重视文化传统的延续;一种以王夫之为代表,强调华夏与周边族群的差异。到了清末,这两种思潮既成为种族革命的思想资源,也成为未来中国究竟应该采用何种族群结构的争论焦点。不过,尽管晚清革命者与知识人对中国的国家形成有不同思路,但大体上争论的两方都有一些相近观念,即一方面要强调汉族在中国历史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维持多民族统一的政治局面,将这两方面连接起来的概念就是"汉化"。在梁启超、杨度、孙中山等人的设想中,只有汉族厉行改革,中国境内其他民族再"同化"于汉族,中国才能免于灭亡的命运,而未来"汉化"或"民族同化"的前景是中国所有民族的国民化,实质上是以西方为模板的"现代化"或"文明化"。在新文化运动主张西化的时代潮流中,一些历史学家希望重树民族自信,他们将"民族同化"的观念投射到中国历史研究领域,就形成了后来被广泛采用、也饱受批评的汉化模式。在思想史中看"汉化"概念的内涵演变可以发现"汉化"概念在中国史领域内的应用,不仅仅是由单纯的汉族民族主义思潮所引发,也是建筑在某种社会发展阶段论上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夏变夷
汉化
民族同化
中华民族
原文传递
题名
洋务官员董毓琦“用夏变夷”的思想与实践——以其造船活动和对西算的认识为中心
1
作者
邓亮
贾浩
机构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史暨古文献研究所
中国国家博物馆图书资料部
出处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9-302,共14页
文摘
董毓琦是洋务派成员之一,主要活动于晚清洋务运动时期,对西方的科技有一定的认识,但持有较明显的尊崇中学的态度。文章勾勒出其大致生平;梳理其建造气行轮船的经过,并通过分析其中部分构件,指出其所造气行轮船应为人力驱动,通过齿轮、皮带等机械传动运行的一套装置;概述他在数学上的贡献,辨析其算学辟邪崇正说,指出尽管他对西方数学有所了解与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中西数学的会通,但在认识上又存在矛盾,更多地体现出固守中国传统算学的思想。他对待西学中"用夏变夷"的态度,在其制造轮船和数学活动上均有体现。
关键词
董毓琦
用夏变夷
气行轮船
算学辟邪崇正说
Keywords
Dong Yuqi
yong xia bian yi
Qixing Lunchuan
Suanxue Pixi Chongzheng Shuo
分类号
N092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用夏变夷”到“进于文明”——重审思想史中的“汉化”概念
被引量:
5
2
作者
段志强
机构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出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0,共9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顾炎武与晚清民初的政治文化"(项目批准号:15YJC77000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清初的明遗民对"用夏变夷"观念有两条阐释路径:一种以顾炎武为代表,重视文化传统的延续;一种以王夫之为代表,强调华夏与周边族群的差异。到了清末,这两种思潮既成为种族革命的思想资源,也成为未来中国究竟应该采用何种族群结构的争论焦点。不过,尽管晚清革命者与知识人对中国的国家形成有不同思路,但大体上争论的两方都有一些相近观念,即一方面要强调汉族在中国历史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维持多民族统一的政治局面,将这两方面连接起来的概念就是"汉化"。在梁启超、杨度、孙中山等人的设想中,只有汉族厉行改革,中国境内其他民族再"同化"于汉族,中国才能免于灭亡的命运,而未来"汉化"或"民族同化"的前景是中国所有民族的国民化,实质上是以西方为模板的"现代化"或"文明化"。在新文化运动主张西化的时代潮流中,一些历史学家希望重树民族自信,他们将"民族同化"的观念投射到中国历史研究领域,就形成了后来被广泛采用、也饱受批评的汉化模式。在思想史中看"汉化"概念的内涵演变可以发现"汉化"概念在中国史领域内的应用,不仅仅是由单纯的汉族民族主义思潮所引发,也是建筑在某种社会发展阶段论上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结果。
关键词
用夏变夷
汉化
民族同化
中华民族
Keywords
yong xia bian yi
sinicization
national assimilation
Chinese nation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洋务官员董毓琦“用夏变夷”的思想与实践——以其造船活动和对西算的认识为中心
邓亮
贾浩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用夏变夷”到“进于文明”——重审思想史中的“汉化”概念
段志强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